《古文舊書考》四捲,日本學者島田翰撰。該書以日本宮內省圖書寮所藏漢籍善本為中心,兼及韆代文庫等官私藏書。該書共介紹日藏漢籍善本52種,依抄刻年代分“舊抄本考”、“宋槧本考”、“舊刊本考”、“元明清韓刊本考”四捲。每捲捲首有序,捲下所列書籍依經史子集編排。
島田翰(1879—1866),字彥楨,日本漢學傢,精於書誌之學。
杜澤遜,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嚮為目錄、版本、校勘學。
整理説明一
修訂補記一
俞樾序一
黃紹箕跋一
古文舊書考發凡一
古文舊書考捲第一一
舊鈔本考一
小引一
舊鈔本考序三
書冊裝潢考四
周易正義十四捲貞和鈔本一九
禮記子本疏義捲第五十九殘捲子本
二六
春鞦經傳集解三十捲捲子本五六
論語集解十捲嘉曆鈔捲子改摺本六八
論語義疏十捲曆應鈔捲子改摺本,寳德
鈔本,永正鈔本七〇
臣軌二捲建長鈔捲子本七四
群書治要四十七捲殘捲子本七六
五行大義五捲捲子本八一
玉燭寳典十二捲捲子本九四
老子道德經二捲嘉禎鈔捲子本,附明萬
曆《道藏》本九六
道德經廣聖義三十捲舊鈔本,附《道
藏》本一〇五
南華真經注疏解經三十三捲舊鈔本,
附宋槧本、《道藏》本、舊鈔本二通一四〇
司馬太師溫國文正公傳傢集八十捲
明鈔本一四五
元豐類藳五十捲佐久間象山影鈔宋本
一四七
文選二捲殘捲子本一四八
古文舊書考捲第二一五一
宋槧本考一五一
宋槧本考序一五一
雕版淵源考一五三
尚書正義二十捲寜宗時刊本一五八
毛詩正義三十三捲殘紹興刊本一六四
呂氏傢塾讀詩記三十二捲尤延之刻
本,附宋末刻本一七三
春鞦經傳集解二捲殘宋闕‘民’字本一七六
春鞦經傳集解三十捲江公亮刻本,及
興國軍學刻本一七八
論語注疏十捲寜宗後刊本一八三
論衡二十五捲殘宋光宗時刻本,附明
修本、通津草堂本、程榮本一八八
初學記三十捲紹興槧本一九一
太平禦覽一韆捲慶元刻本及光宗時
刻本一九三
世説新語三捲孝宗後刻本一九八
集韆傢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捲
紹定槧本,附元槧本數通二〇〇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六十捲宋末槧本
二〇三
誠齋集一百三十三捲端平刻本,附淳
熙刻《南海集》八捲二一〇
六臣注文選六十捲宋槧本四通二二二
古文舊書考捲第三二二八
舊刊本考二二八
舊刊本考序二二八
古文尚書孔氏傳十三捲元亨刊本及
永正刊本,附影鈔元亨刊本、傳鈔永正刊
本二三三
春鞦經傳集解三十捲正中刻本二四四
春鞦經傳集解三十捲明德以前刻本
二四六
論語集解十捲正平學古神德本、單跋
本、無跋本、明應覆雕本二五二
音注孟子十四捲貞和已前刻本,附元
槧本三通二五六
聚分韻略五捲明應活字刊本二五八
曆代帝王紹運圖一捲文安已前刻本
及永正、大永間刻本二六二
新刊五百傢注音辯唐柳先生文集
四十五捲嘉慶刊本二六五
白氏文集七十一捲應安以上刻本二六七
範德機詩集七捲延文刊本二七二
李善注文選六十捲應安刻本二七四
注解唐詩絶句贅箋五捲正保刻本
二七七
古文舊書考捲第四二八〇
元明清韓刊本考二八〇
元明清韓刊本考序二八〇
詩説十二捲明永樂刻本二八一
新刊京本詳增補注東萊先生左氏博
議二十五捲韓本二八二
通典二百捲高麗覆宋本二八五
韓非子二十捲明正統《道藏》、萬曆《道
藏》,明本以下數通二八九
淮南鴻烈解二十八捲明《道藏》本,附
舊鈔本及明本以下數通三〇一
列子八捲高麗覆宋本,附《道藏》本三三九
衝虛至德真經四解二十捲《道藏》本
三四三
列子衝虛至德真經釋文二捲明萬曆
《藏》本三五〇
歐陽文忠公集五十捲洪武丙寅蔡玘
刻本,附宋槧百五十八捲本三五三
唐文粹一百捲明洪武刻成化補修本,
附元槧本三六一
元文類七十捲元槧本三通三六七
古文舊書考舉譌三七三
重雕古今書刻跋三七四
皕宋樓藏書源流考三八一
皕宋樓藏書源流考題詞三八一
皕宋樓藏書源流考三八四
董康刻皕宋樓藏書源流考題識三九六
訪餘録三九八
江南河北訪餘録敘三九八
刻宋本寒山詩集序三九九
刻永和本薩天锡逸詩序四〇六
清四大藏書傢記略四一〇
重刻古文舊書考跋四一三
儀顧堂文集書後乙巳九月四一五
春在堂筆談乙巳十一月四一八
江浙間所見所獲名人遺著四二六
根本通明博士論語講義書後丙午
八月四三〇
王益吾日本源流考書後代重野成齋
博士四三八
亡妻秩父氏哀誄庚戌六月四三九
與岩崎男爵書大正三年六月四四〇
書名索引1
讀《古文舊書考》這本書,說實話,起初我是帶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去翻閱的。我對古文嚮來是既敬畏又略帶距離感,總覺得那些晦澀的字句是隔著韆山萬水,難以企及的。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卻像一束光,悄悄照亮瞭那片我一直以為隻能遠觀的學術殿堂。它並沒有一上來就拋齣艱深的理論,而是循序漸進,從一些最基礎、最常見的古籍入手,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耐心地拉著我的手,一點點地辨識字形,解讀詞義,理解篇章背後的曆史脈絡。我尤其喜歡它在考證過程中穿插的那些小故事、小軼事,那些關於書寫、關於流傳、關於考據者的趣聞,讓原本可能枯燥的學術過程變得鮮活起來。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在古紙堆裏埋頭苦乾的學者,他們的執著與智慧,他們的嚴謹與熱情,都透過文字傳遞給瞭我。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古文並非高不可攀,它承載的是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化,而《古文舊書考》則為我打開瞭一扇理解這些寶藏的窗戶,讓我對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厚的敬意和更真切的親近感。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風格,怎麼說呢,挺有意思的。它不像那種一本正經的學術專著,讀起來有一種“旁徵博引,卻又不失章法”的獨特韻味。作者在引述各種史料、文獻的時候,不是簡單地堆砌,而是巧妙地將其編織進自己的論述中,仿佛是在進行一場精彩絕倫的辯論,每一個論據都恰到好處,有力地支撐著自己的觀點。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在分析某個古代典籍的版本演變時,作者調動瞭大量的細節,從墨色深淺、紙張質地,到刻工筆法,甚至是書中的一些批注痕跡,都成為瞭考證的依據。這種極緻的細緻,讓我第一次瞭解到,一本看似普通的舊書,竟然能蘊含如此豐富的信息,甚至能揭示齣一段塵封的曆史。這種“微觀”的視角,讓我看到瞭學者們對知識的極緻追求,也讓我對“考據”這個詞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冰冷的文字遊戲,而是充滿瞭智慧和探索的樂趣。這本書讓我覺得,讀舊書,不僅僅是讀文字,更是讀曆史,讀文化,讀那些前人留下的智慧火種。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文學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覺得在學術研究的海洋裏,尋找能夠真正“啓發”自己的作品是很難得的。而《古文舊書考》恰恰做到瞭這一點。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體現在它能夠“化繁為簡”,將那些看似深奧的古籍研究,用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呈現給普通讀者。作者在處理復雜的文獻關係時,總能抓住核心脈絡,避免讀者迷失在枝節之中。更重要的是,他善於“提煉”齣那些最具有代錶性、最能體現古籍特點的例子,讓我們能夠快速地抓住問題的本質。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一些“疑難雜癥”的處理方式,作者並非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詳細地展示瞭他的推理過程,讓讀者可以跟隨他的思路,一同進行探究。這種“教學相長”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非常受益。讀完這本書,我對如何閱讀古籍,如何進行基本的文獻考證,都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有信心去接觸那些更具挑戰性的古籍文獻瞭。
評分這本書的書寫,給人一種“深沉而悠遠”的感覺。它不像一些快節奏的現代讀物,上來就抓住眼球,而是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作者的文字,帶著一種沉靜的思考,仿佛是在古老的書房裏,點一盞油燈,對著泛黃的紙頁,娓娓道來。他在講述每一個故事,分析每一個細節的時候,都顯得那麼從容不迫,那麼一絲不苟。這種風格,讓我能夠進入一種沉浸式的閱讀狀態,仿佛置身於作者所描繪的那個古老的世界。我尤其喜歡它在敘述過程中,那種不露痕跡的“學識底蘊”的展現。作者在援引史料、進行比對的時候,那種掌控全局的能力,讓人驚嘆。但這種展現,又不是為瞭炫耀,而是為瞭更好地說明問題,讓讀者信服。讀這本書,與其說是“讀”,不如說是“悟”。它需要讀者帶著一份好奇心和耐心,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智慧與深邃。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細細體味的經典之作。
評分坦白說,《古文舊書考》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體現齣的“人文關懷”。讀這本書,我感受到的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作者仿佛是與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書籍的編撰者、甚至是曾經擁有這些舊書的讀者,在進行著一場深刻的交流。他不僅僅是在梳理文獻的源流,更是在試圖理解這些文獻背後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例如,在談論某個古籍的版本差異時,作者會深入探討造成這種差異的曆史背景,以及這些版本在傳播過程中可能經曆的麯摺。他會惋惜某些珍貴的古籍因為戰亂、災害而遺失,也會贊嘆某些曆經滄桑卻依然保存完好的文獻。這種對知識傳承的珍視,對文化遺産的保護的深切情感,貫穿瞭全書。我感覺,作者寫這本書,不僅僅是為瞭完成一項學術研究,更是為瞭嚮讀者傳遞一種對曆史的敬畏,對文化的尊重,以及對知識的永恒追求。這本書讀起來,讓我覺得很溫暖,也很有力量。
評分吧發布瞭一個人的微博已經開瞭一個人的微博已經開
評分作為參考書,值得好好拜讀。
評分京東的商品還是可以的 物流也不錯
評分版本學經典之作
評分非常好的書,很有用,很喜歡。書山有路勤為徑。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很不錯。。。
評分作為參考書,值得好好拜讀。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