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托纳的自然教育手册》特点:风靡美国一个世纪、影响千万家庭的早期教育指南,实践“自然教育方法”的必备经典方案。
通过目的性的游戏体会教育乐趣,让爱和兴趣成为家和学校的主导。
自然教育的宗旨:持续终身的教育,让父母发掘每个普通孩子的天赋,对想象力或创造力的培养、开发高于一切,将大自然作为首位老师,鼓励表达想法,而不是压抑想法,注重个性单独培养,而不是整体培养,在孩子12岁前,用自然的方法教他们所有语言。
(相关联图书,点击页面即可跳转)
威尼弗里德·萨克维尔·斯托纳(Winifred Sackville Stoner,1870-1931),开创“自然教育方法”的儿童小威尼弗里德的母亲。
斯托纳受著名哲学家詹姆斯博士的影响,研究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自然教育方法”:根据孩子自身的特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
斯托纳用自创的“自然教育方法”来对女儿进行早期教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威斯康星大学的教育学教授迈克尔·V.奥谢的敦促和帮助下,斯托纳将自己培养小威尼弗里德的过程撰写成《斯托纳的自然教育方法》一书,并建立了三所“自然教育学校”,用“自然教育方法”来培养更多的天才儿童,让早期教育的观念深入美国家庭。
一位充满爱心的母亲,她总是会比别人更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教育是一项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工程,它不仅仅需要技巧,还需要满怀的爱意。因为只有这样,身边的点点滴滴才能成为孩子有利的教材,而那些本就应该让孩子们去做的枯燥无味的事也会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游戏。
——威尼弗里德·萨克维尔·斯托纳
Part 1 什么是自然教育
Part 2 自然教育图书
Part 3 如何使用自然教育工具
Part 4 训练孩子德智体之身体部分
Part 5 孩子的品格培养
Part 6 对于自然教育学校的要求
Part 7 教孩子阅读、拼写、使用标点和押韵
Part 8 通过游戏学习实用的数学知识
Part 9 教孩子学习自然历史和植物学
Part 10 教孩子标准的发音
Part 11 教孩子学习历史和文学
Part 12 教孩子学习地理
Part 13 教孩子学习音乐
Part 14 学习拉丁语的重要性
Part 15 学习外国语言和世界语
Part 16 教孩子学会欣赏艺术
Part 17 想象力和幽默感的培养
Part1什么是自然教育
教育要贯穿终生
当一个人第一次深呼吸,有意识地做出扭动手指的动作时,教育便随之开始了。生命不息,教育不止。卡莱尔说过:“我们不可能停滞,不是进步就是倒退。”
这不是一个有终点的世界。这是一个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己从而去改善的地方。
获得文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取得了文凭,并不能证明我们的教育结束了,而是证明我们已经找到了通往知识世界的正确道路,使我们可以自己去探索。
太多学问和主义
我并非批评学校或学院,但我同意迈克尔·文森·奥谢博士的意见,他认为,只有约3%的大学生完完全全地受益于学校创建的目的。我也相信,我们在学习“学问”和“主义”时花费了太多时间,我们应该获得实用的知识,以帮助我们成为合格的公民。总之,我们都应该学习斯坦利。豪尔博士提出的“良好的家教成就优秀的人才”这一真理。
在学校应该学些什么
在这里还需要再次引述美国最受欢迎的教育工作者迈克尔·文森·奥谢博士的话:“我认为,大学生应该通过一些课程来学习如何成为好父母,这些课程包括:儿童天性的培养方法;食物的价值和适合人体不同生理活动的需求;房屋的布置、装修和清扫;生活中的财务、社会和经济条件;另外还要了解一些历史、艺术、科学以及古代和现代语言的相关知识。”
当今世界,关于人们缺乏效率的言论太多太多。教育机构数目众多,然而伟人却少之又少。孩子们轻视所谓的教育,年轻一代很少有人愿意去上学。
教育为什么不受欢迎
为什么像教育这样一件好事,不被一般的青年所喜欢呢?
因为我们在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在努力将世界教育成一个整体而不是独特的个体。父母本应该在孩子上学前就开始进行德、智、体的全面培养,然而这往往被人们忽略,没有人去履行这一职责。等到孩子6岁了,父母们便把他们送到学校,培养性格,学习算术、阅读和写作。
第一所公立学校
中国是世界上开办第一所公立学校的国家,然而由于只接收六岁以上的男孩子,因此中国并没有进步成一个开明的国家——母亲自己本身没有受过教育,所以无法教她们的孩子任何知识。孩子学习的黄金时段就这样流逝了,而性格塑造的最佳时期就是孩子们还小的时候。
……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手册”类型的书籍抱有很大的怀疑,总觉得它们要么内容陈旧,要么矫揉造作,难以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但《斯托纳的自然教育手册》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的内容组织逻辑极其严谨,虽然主题是“自然”,但其核心却直指现代家庭教育的痛点——如何平衡科技与真实体验。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如何“有意识地限制屏幕时间”,并提供了大量替代性的、基于感官刺激的户外活动建议,这些建议非常贴合当代家庭的实际情况,既不要求我们完全抛弃科技,而是教导我们如何智慧地利用时间。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无华,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即便是第一次接触自然教育的父母也能轻松理解并立即上手实践。我尤其赞赏其中关于“本地生态系统导览”的部分,它详细列出了不同季节、不同地理区域可以观察到的动植物群落,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我们脚下的土地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平衡点,它既能给你理论上的启发,又能保证你在实践中绝不会迷路。
评分这本《斯托纳的自然教育手册》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引导孩子回归自然、培养他们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指南。过去读过很多育儿书籍,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空泛地谈论“亲近自然”的好处,却很少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和方法。但这本书不同,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自然导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个充满探索乐趣的自然学习环境。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脚踏实地的态度,他没有鼓吹那些昂贵或稀奇古怪的教具,而是强调利用身边最普通的事物——比如一块石头、一棵树、甚至是一场雨——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书中的许多小活动设计得极其巧妙,比如“追踪昆虫的足迹”或者“制作简易的植物压花标本”,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背后蕴含的却是深刻的生态学原理。我尝试了其中几个建议,效果立竿见影,我的孩子明显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不再满足于隔着屏幕看世界,而是渴望亲自去触摸、去闻、去感受。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鲜活的实践指南,让“自然教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任何希望培养孩子拥有健全心智和敏锐观察力的父母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珍藏。
评分这本书的格局比我想象的要宏大得多,它不是简单地教你如何在花园里种菜,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以自然为核心的生活方式框架。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关于“耐心”和“尺度感”。在我们的数字世界里,一切都是即时反馈的,但自然教育的成果往往是缓慢累积的,就像观察一粒种子发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斯托纳先生非常强调这一点,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等待的艺术,以及如何将这种等待的心态融入到亲子互动中。我尝试着按照书中关于“季节性观察日记”的方法,记录孩子对同一棵树在春夏秋冬四个阶段的不同反应。这个过程不仅让孩子学会了横向对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敬畏之心。这本书的论述角度非常独特,它将“自然教育”提升到了“生命教育”的高度。它让我反思,我们教给孩子知识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让他们适应一个既定的社会结构,还是为了让他们拥有独立思考和适应万变环境的能力。毫无疑问,后者才是这本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它提供的工具箱里装满了通往真正自由和智慧的钥匙。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我接触过无数关于儿童发展的文献,但很少有书籍能像《斯托纳的自然教育手册》这样,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操作性之间找到如此完美的交汇点。它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值得称赞,简洁明了,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所有的图示都服务于理解概念的目的,这一点对于需要快速定位信息的家长和教师来说非常友好。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及的“环境伦理”的培养。他不仅仅是鼓励孩子去观察自然,更是引导他们去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责任关系,这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教给我们的,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播下尊重生命的种子,而不是用说教的方式强加给他们。我曾尝试过一些强调“工具使用”的自然教育书籍,但往往侧重于技艺的传授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熏陶。斯托纳的这本书则完全不同,它将每一次户外的探险都塑造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读完此书,我感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被重新校准了方向,它提醒我,最好的教室,永远是广阔无垠的天地。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深层次的,它颠覆了我对传统教育的许多固有观念。我们这一代人,从小被灌输的知识体系大多是线性的、标准化的,要求精确的答案和统一的进度。然而,斯托纳先生似乎在用一种非常温柔却坚定的声音告诉我们:自然界运作的法则,远比教科书复杂和美妙。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它不是那种冰冷的说明书,而更像是一篇充满哲思的散文集,其中穿插着无数生动的田野笔记。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失败”和“偶然发现”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论述。他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去接受那些计划外的混乱和意料之外的结果,因为真正的学习往往发生在打破常规的时候。读完关于“天气观测日志”的那一章后,我立刻带着孩子在自家后院进行了一次长达一周的微气候记录。这个过程不仅让孩子学会了如何使用最基础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他开始理解“变化”是宇宙永恒的主题。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远比死记硬背“气压”和“湿度”的定义要有效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教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重塑了“如何看待学习”的视角。它提供了一种更具人性化、更贴近生命本质的教育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