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文集》全14册,内含4册弘一大师手抄经书
★《弘一大师文集》是弘一大师著作选编,编者以修习大师著作的态度,对大师一生的重要著述做了重点突出的编辑
★《弘一大师文集》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编选,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全而真的著作
★《弘一大师文集》是一套精神修行指引书,弘一大师的经历、思想和文字在近百年后的当下,依然是安定心灵的持久力量
★本书系统全面展示李叔同(弘一大师)修行的心路历程:李叔同为什么会出家?他眼中的佛教是什么?他对国家有什么担当?他的处世观是什么?
★本套丛书系统精选了大师出家前后的日记、书信、演讲、文章、格言、歌词、书法等等,并收集了一百多幅大师各个时期的珍贵影像,立体地展示了大师的精神世界和人生历程,是系统了解弘一大师的一套经典著作集
《弘一大师选集》(十四卷,其中有4卷大师手书经书选赠送)是弘一大师著作精华选编。是一套精神修行指导书,他的文字、思想、艺术作品在大师离世七十多年的今天仍然具有无法磨灭的不朽能量。
大师一生传奇而神秘。未出家前,他的家境优越,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连声色犬马之道也雅致称绝。在人生辉煌时,大师却断然出家为僧,抛却红尘,成为律宗一代祖师。本套丛书首次系统展示了弘一大师从家前后的日记、书信、演讲、文章、格言、歌词、书法等等,并收集了一百多幅弘一大师各个时期的珍贵影像。立体地展示了弘一大师的精神世界全貌和人生历程,是系统了解弘一大师的一套经典著作集。
本书系统全面展示李叔同(弘一大师)修行的心路历程:李叔同为什么会出家?他眼中的佛教是什么?他对国家有什么担当?他的处世观是什么?……弘这些问题都将在《弘一大师选集》将得到答案。
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2),剃度为僧后,法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出家前,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出家后,他苦心向佛,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大师一生充满传奇,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标杆人物。
人生境界可分三等,一曰物质生活,此大多数也,二曰精神生活,即学者之流也,此亦不在少数。三曰灵魂生活,即宗教也,得其真谛者极少数耳,弘一法师则安步阅此三层楼台也。事母孝,待妻爱,精深艺术,精研佛法。实完美一人也。
——丰子恺
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夏丏尊
《佛法专论选》
《格言警训选》
《年谱图录选》
《清凉歌集》
《诗词杂记》
《手书格言别录》
《手书嘉言集》
《书信选一》
《书信选二》
《书信选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阿弥陀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华严集联三百》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疑问,然后乃能着手学习。
以下所举十疑及解释,大半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之,非是讲者之创论。所疑固不限此,今且举此十端耳。
一、佛法非迷信
近来知识分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
我辈详观各地寺庙,确有特别之习惯及通俗之仪式,又将神仙鬼怪等混入佛法之内,谓是佛法正宗。既有如此奇异之现象,也难怪他人谓佛法是“迷信”。
但佛法本来面目则不如此,绝无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其仪式庄严,规矩整齐,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岂有佛法即是迷信之理?
故知他人谓佛法为迷信者,实由误会。倘能详察,自不至有此批评。
二、佛法非宗教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宗教。此说不然。
佛法与宗教不同,近人著作中常言之,兹不详述。应知佛法实不在宗教范围之内也。
三、佛法非哲学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哲学。此说不然。
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谓为真理。其结果,有一元、二元、唯心、唯物种种之说。甲以为理在此,乙以为理在彼,纷纭扰攘,相非相谤。但彼等无论如何尽力推测,总不出于错觉一途。譬如盲人摸象,其生平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得象之一部分,即谓是为象之全体。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绳,或摸其背便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地。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总而言之,皆是迷惑颠倒之见而已。
若佛法则不然。譬如明眼人能亲见全象,十分清楚,与前所谓盲人摸象者迥然不同。因佛法须亲证“真如”,了无所疑,绝不同哲学家之虚妄测度也。
何谓“真如”之意义?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即是哲学家所欲了知之宇宙万
有之真相及本体也。夫哲学家欲发明宇宙万有之真象及本体,其志诚为可嘉。第太无方法,致罔废心力而终不能达到耳。
以上所说之佛法非宗教及哲学,仅略举其大概。若欲详知者,有南京支那内学院出版之《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一卷,可自详研,即能洞明其奥义也。
四、佛法非违背于科学
常人以为佛法重玄想,科学重实验,遂谓佛法违背于科学。此说不然。
近代科学家持实验主义者,有两种意义:
(一)是根据眼前之经验,彼如何即还彼如何,毫不加以玄想。
(二)是防经验不足恃,即用人力改进,以补通常经验之不足。
佛家之态度亦尔,彼之“戒”“定”“慧”三无漏学,皆是改进通常之经验。但科学之改进经验重在客观之物件,佛法之改进经验重在主观之心识。如人患目病,不良于视,科学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则努力医治其眼以求复明。两者虽同为实验,但在治标治本上
有不同耳。
关于佛法与科学之比较,若欲详知者,乞阅上海开明书店代售之《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著者王小徐,曾留学英国,在理工专科上迭有发见,为世界学者所推重。近以其研究理工之方法,创立新理论解释佛学,因著此书也。
五、佛法非厌世
常人见学佛法者,多居住山林之中,与世人罕有往来,遂疑佛法为消极的、厌世的。此说不然。
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唯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
由是可知谓佛法为消极厌世者,实属误会。
六、佛法非不宜于国家之兴盛
近来爱国之青年,信仰佛法者少。彼等谓佛法传自印度,而印度因此衰亡,遂疑佛法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此说不然。
佛法实能辅助国家,令其兴盛,未尝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印度古代有最信仰佛法之国王,如阿育王、戒日王等,以信佛故而统一兴盛其国家。其后婆罗门等旧教复兴,佛法渐无势力,而印度国家乃随之衰亡,其明证也。
七、佛法非能灭种
常人见僧尼不婚不嫁,遂疑人人皆信佛法必致灭种。此说不然。
信佛法而出家者,乃为僧尼,此实极少之数。以外大多数之在家信佛法者,仍可婚嫁如常。佛法中之僧尼,与他教之牧师相似,非是信徒皆应为牧师也。
八、佛法非废弃慈善事业
常人见僧尼唯知弘扬佛法,而于建立大规模之学校、医院、善堂等利益社会之事未能努力,遂疑学佛法者废弃慈善事业。此说不然。
依佛经所载,布施有二种:一曰财施,二曰法施。出家之佛徒,以法施为主,故应多致力于弘扬佛法,而以余力提倡他种慈善事业。若在家之佛徒,则财施与法施并重,故在家居士多努力作种种慈善事业。近年以来各地所发起建立之佛教学校、慈儿院、医院、善堂,修桥、造凉亭,乃至施米、施衣、施钱、施棺等事,皆时有所闻,但不如他教仗外国慈善家之财力所经营者规模阔大耳。
九、佛法非是分利
近今经济学者,谓人人能生利,则人类生活发达,乃可共享幸福。因专注重于生利,遂疑信仰佛法者,唯是分利而不生利,殊有害于人类。此说亦不免误会。
若在家人信仰佛法者,不碍于职业,士农工商皆可为之。此理易明,可毋庸议。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观之,似为极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虫。但僧尼亦何尝无事业,僧尼之事业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间接直接有真实大利益于人群者正无量矣。
十、佛法非说空以灭人世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空。若信佛法者多,将来人世必因之而消灭。此说不然。
大乘佛法,皆说“空”及“不空”两方面。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有“不空”之义。故须兼说“空”与“不空”两方面,其义乃为完足。
何谓“空”及“不空”?“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业。虽知无我,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故空而不空。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而决不执着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实了解,乃能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作种种之事业无有障碍也。
又若能解此义,即知常人执着我相而作种种救世事业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间促、不彻底。若欲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彻底者,必须于佛法之“空”义十分了解,如是所做救世事业乃能圆满成就也。
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
……
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明清家具构造的专业著作,《古韵流光:明清家具的榫卯艺术与木材学探微》。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的详实程度,足以让任何一个家具爱好者感到欣喜若狂。它完全摒弃了浮于表面的审美描述,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硬核”技术上。书中对于“穿带结构”、“燕尾榫”等复杂工艺的图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确。特别是关于木材的选取和处理部分,作者列举了不同地域黄花梨、紫檀的纹理特性,以及如何通过烘干、养生来确保家具历经百年而不朽。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一张圈椅的剖析,从鹅卵枨到联帮,每一个部件的比例、受力分析都进行了详尽的数学计算和力学阐释。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背后蕴含的科学智慧,让人明白,那些看似随意的线条和结构,其实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的理性考量。对于想要深入研究家具修复或者木工技艺的朋友,这本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内功心法”。
评分刚刚读完的《世界咖啡地图:从庄园到杯中的风味之旅》,简直是对我味蕾的一次全面升级。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简单的旅游指南,而是将全球的咖啡产区进行了地理、气候和风味特征的系统分类。作者的文字极富画面感,当我读到关于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的描述时,仿佛真的闻到了那种柑橘和茉莉花的清香,那种湿处理带来的明亮酸度跃然纸上。更棒的是,书中加入了大量的咖啡师访谈和处理流程的图示,从日晒、水洗到蜜处理,每一种工艺对最终风味的影响都分析得清清楚楚,让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也能理解咖啡豆背后的“脾气秉性”。它成功地架起了从原产地到我们手中那杯咖啡之间的桥梁,让我对“单品咖啡”的概念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读完这本书后,我再去咖啡馆点单时,已经可以和店员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了,那种由知识带来的掌控感,非常令人满足。
评分最近读完了一本名为《宋词三百首鉴赏与赏析》的书,简直让我对宋代的文学之美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选篇非常精到,涵盖了从开创者柳永到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再到婉约派的代表李清照等众多大家的名篇。作者的点评深入浅出,既有对词牌格律的严谨考据,又不失对词人心境的细腻捕捉。比如,在解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作者并未停留在“大江东去”的壮阔表象,而是详细剖析了苏轼在贬谪生涯中如何将个人情怀与历史沧桑熔铸一体,那种在宏大叙事中蕴含的哲思,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一些意象的解读,比如“杨柳”在不同词人笔下所代表的离愁别绪和春日生机,分析得层次分明,让人读后再去品味原词,总能发现新的趣味。这本书不仅是文学爱好者的案头必备,对于想要了解宋代社会风貌和文人精神世界的读者来说,也是一座宝库。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词作,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感受着文字的温度和韵律。
评分我最近对一本探讨二战后欧洲城市重建规划的学术专著投入了大量精力,书名是《废墟上的重建:从马歇尔计划到现代主义都市》。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毋庸置疑,它细致地梳理了战后欧洲各国在政治、经济压力下,如何抉择城市发展的路径。作者批判性地审视了现代主义规划的得失,比如对勒·柯布西耶理念在实践中造成的社区割裂和功能分区僵化的讨论,非常有启发性。书中穿插了大量详实的案例研究,无论是伦敦的“新城运动”还是法兰克福的“功能主义中心”,都有详细的对比分析。更让我觉得可贵的是,作者并未将目光局限于宏大的规划蓝图,而是深入到普通市民的居住体验变化中去,探讨了集体住宅的社会心理影响。这本书的论证逻辑严密,资料翔实,对于城市研究者、历史学者乃至关注居住环境变迁的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一次关于现代性反思的深刻洗礼。
评分最近翻阅的《奇幻小说中的神话原型与叙事结构》让我对奇幻文学的底层逻辑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位深谙神话学的大师,他没有停留在对《指环王》或《冰与火之歌》等热门作品的简单复述上,而是挖掘了它们背后共通的“英雄之旅”模型,并追溯到更古老的凯尔特神话、北欧神话乃至世界各地的创世传说。书中对于“阈限体验”、“阴影原型”这些荣格心理学概念在奇幻叙事中的运用分析得极其透彻,让人豁然明白,为什么某些情节设置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作者分析了“失落的王国”这一母题如何对应人类对乌托邦的集体向往。这本书的语言虽然学术性较强,但逻辑清晰,引用了大量跨文化案例,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阅读视野。它让我意识到,优秀的奇幻小说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对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深刻回应与重塑,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流行文学的深度和趣味性。
评分龙应台的书必买
评分你是我的生活了。你就可以养家糊口。你是个什么东西可以依赖并不是一个人
评分很不错的商品,价格不是很贵
评分一般吧,很薄很小
评分悲欣交集 心内清凉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卖家发货速度很快。
评分你是个人行为进行监督!这么晚餐厅一、一
评分挺好的,书很精致。封面是硬皮的。
评分一般吧,很薄很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