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历代人物大辞典

苏州历代人物大辞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峰,汤钰林 著
图书标签:
  • 苏州历史
  • 人物
  • 地方志
  • 辞书
  • 历史人物
  • 苏州
  • 文化
  • 参考工具书
  • 古代史
  • 近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718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2352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88
字数:29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苏州历代人物大辞典》全方位展现历史上苏州现辖行政区内各个领域名人的分布情况,以及名门望族与各学派、门派人物的传承与发展状况,有益于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法祖敬贤以砥砺今人后世的优良传统。

内容简介

  《苏州历代人物大辞典》收录商周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苏州地区历史人物,凡11500余人。苏州地区是指以现行苏州行政区划为地域范围,包括今苏州市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虎丘区、吴江区5区,以及所辖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和张家港市。收录人物以苏州地区本籍为主,兼及部分外籍及外国人士在今苏州市所辖各区、市有重要历史活动及一定影响者。人物释文内容包括生卒年、籍贯、字号、出身、主要经历、成就和著作等。突出人物在苏州地区的活动,重要人物适当增录居所、室名、葬地等史迹。全书编纂主要依据历代史志、碑传、文集、报刊、家谱族谱与历史档案等文献资料,同时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有异说则尽力加以考订,无从考订取舍者诸说并存。书末附载《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名录》《清代苏州名宦祠名录》《清代常熟、昆山、太仓、吴江名宦祠名录》《苏州地区历代宰辅表》《苏州地区历代状元表》《苏州地区中国科学院院士表》《苏州地区中国工程院院士表》,以方便读者使用。

作者简介

  李峰,现为苏州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历史学教授、国家清史工程专家。编有《苏州历代名人》《苏州历代宰相》《苏州历代状元》《苏州两院院士》等。汤钰林,苏州人。1979年被团中央授予首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历任中共吴县县委常委兼团县委书记、蠡口乡党委书记,苏州市乡镇工业局、轻工业局副局长,市工艺美术工业局局长,市侨务办公室主任,市新闻出版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局局长,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会长。主编有《苏州文化遗产丛书》《风雅颂:苏州文化遗产楹联集萃》《中国昆曲论坛》等。

目录

序………………………………………………………汤钰林
前言…………………………………………………………………李峰
凡例
词目表
正文
附录
附录一 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名录
附录二 清代苏州名宦祠名录
附录三 清代常熟、昆山、太仓、吴江名宦祠名录
附录四 苏州地区历代宰辅表
附录五 苏州地区历代状元表
附录六 苏州地区中国科学院院士表
附录七 苏州地区中国工程院院士表

精彩书摘

  【泰伯】 商代晚期周原(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人。又称太伯,姬姓。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古公亶父晚年欲立幼子季历为储(后为周季王),以传位于季历子姬昌(后为周文王)。与弟仲雍以采药衡山之名避让,约于公元前12世纪之际,出奔荆蛮,至于吴地,断发文身,民拥立为君。三辞季历让国,以蕃离(今江苏无锡梅里)为都城,自号“勾吴”。周武王灭商后追封于吴。后人尊为吴国及吴姓始祖。

  【仲雍】 商代晚期周原(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人。又称虞仲、吴仲、孰哉,姬姓。周太王古公亶父次子。约于公元前12世纪之际,随兄泰伯让位出奔荆蛮,至于吴地,建国“句吴”,继泰伯为君,国基始固。卒葬于今江苏常熟虞山。后人尊为吴国及吴姓始祖。

  【朱耀庭】(1866—1948) 晚清民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原唱苏滩。年二十四改习弹词,为王润泉、朱蕴泉弟子。与弟耀笙拼档演出长篇《双珠凤》《落金扇》《七义图》《黄金印》等,尤以《双珠凤》享盛誉,称“双朱档“,为“大三牲”响双档之一。擅说表和起下三路角色,有“活九皋”“活来富”之誉。为书戏创始人之一,与金桂庭、张云亭、杨小亭并称“书坛四庭柱”。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于上海演出,于楼外楼尤红极一时。1924年以光裕社副社长当选为上海分社社长,1936年当选为光裕社所组织上海市评话弹词研究社候补执委。传人有子介生、介人及弟子赵稼秋、张少蟾、王斌泉等。

  【王淦昌】(1907-1998) 近现代常熟支塘人。1929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留任助教,加入中国科学社。次年公费留学德国,从事β射线谱研究,1933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次年回国,任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1936年任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次年被推为中国科学社、中国教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杭州联合年会总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年会筹备委员及论文委员。抗战时期随校播迁,特开设《军用物理》课程,首先研制出荧光粉。1941年独具卓见地提出通过轻原子核俘获K壳层电子释放中微子时产生的反冲中微子的创造性实验方法,验证中微子存在并为实验所证实。1943年任物理系主任。1947年曾被选派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做研究,1949年初归国,独获第二届永利化学工业公司范旭东荣誉纪念奖金。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为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59年于苏联杜布纳国家联合原子核研究所领导研究小组,于世界上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1964年独立地提出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为国际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1984年领导开辟氟化氪准分子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新领域。参与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1986年与杨嘉墀、陈芳允等提出制定《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副院长、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委核聚变专业组组长、冷试验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等。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著有《中微子与负质子》《王淦昌论文选集》等。

  ……

前言/序言

  序   汤钰林   苏州历史悠久,山温水软,农桑丰稔,人文渊薮,文化底蕴深厚。   在历史长河之中,苏州自远古先民开辟洪荒,泰伯、仲雍建号勾吴以来,逐步发展成经济繁盛、风物清嘉、人文荟萃的人间天堂。苏州历史上英才辈出,灿若繁星,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等领域各领风骚,源脉传承,嘉惠后世,为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也由此奠定了苏州“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的城市精神基础,从而得以勇立潮头,长期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   为了集中展示苏州辉煌的人文历史,2008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建设“苏州美术馆”“苏州市文化馆”的同时,筹建“苏州名人馆”。作为时任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苏州市文物局局长的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随即组织了一批专家进行策划论证。限于当时的条件,要在仅23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展陈面积中全面展示苏州的历史人物,实在是勉为其难。虽然采取了先进的数字技术,但仅能展示337位历史名人和110位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呈现苏州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成了我的思考议题。2011年底,在一次论证会上,我与担当该馆内容设计方案重任的苏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峰教授和时任苏州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龚平研究员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个共识:编纂出版一本比较全面反映苏州历史人物的辞典,作为“苏州名人馆”的资料库。此事很快就被提上议事日程,由李峰教授负责编纂报告,龚平主任负责联络协调,形成计划,立项启动。   这部辞典最初计划是收录苏州历代名人3000个,40万字。随着编纂工作的深入,经多次论证研究,我们对“苏州历代名人”进一步定义为“苏州历史人物”。苏州历史人物文化资源的丰厚,使这本辞书的规模不断扩大;负责地反映每个历史人物的准确史实,又使编纂这部辞书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编纂过程中,李峰教授勇当重任,不辞辛劳,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对所收录历史人物的范围与每个条目的史实都作了详细考证。历经六年,李峰教授呕心沥血于这部辞典的每条每行每字,力求完美,最终完成了这部收录苏州历代人物11500余人,26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   苏州的人文荟萃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传承文化、继往开来的资源。保存、发掘和利用苏州历代名人辈出的文化资源,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通过客观记录、宣传普及与苏州历史人物相关的知识,让更多的人深谙苏州人文历史的丰富内涵,汲取营养,成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民众人文素养、构建和谐新苏州的内生动力。这是我们编纂这部《苏州历代人物大辞典》的初衷。   是为序。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内容提要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是一部系统性、普及性兼具的工具书,旨在为广大古典诗词爱好者、文学研究者以及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诗词鉴赏平台。本书精心收录了自先秦至清末近三千年间,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诗歌、词作及少量曲赋名篇。其选目之广、注释之精、鉴赏之深,力求在现有同类工具书中独树一帜。 本书的编纂严格遵循文学史发展脉络与体裁分类原则,将收录的作品划分为“先秦诗歌(《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唐诗”、“宋词”、“元明清诗词”等主要板块。每个板块内,按作家生平及创作高峰期进行精细划分,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不同历史时期诗词的风格演变与时代精神的投射。 核心特色与亮点: 一、精选与权威性 辞典收录的作品约计2000余首(篇),严格筛选标准如下: 1. 文学史地位: 确保所有被公认为经典、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篇章均在收录之列。 2. 艺术价值: 侧重于语言艺术、意境营造、情感表达上达到极高成就的作品。 3. 题材多样性: 涵盖田园山水、边塞征战、咏史怀古、爱情悼亡、哲理感慨、宴饮酬唱等诸多主题,力求展现古典诗词的宏大面貌。 二、细致入微的注释体系 针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生僻字词、典故、历史事件及特定文化背景,本书构建了三层递进的注释系统: 1. 字词注释: 对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专有名词进行精准释义,并标注其在具体语境下的准确含义。 2. 典故出处: 对诗词中引用的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前人诗句进行详尽的溯源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缘起”。 3. 文化背景补充: 针对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如安史之乱、靖康之变等)进行简要说明,使读者能置身于作者的处境中去理解诗情。 三、深度独到的鉴赏评述 这是本书区别于一般注释本的关键所在。每首(篇)作品后附有独立、深入的鉴赏分析,通常控制在300至800字之间,侧重于以下几个维度: 1. 主题思想挖掘: 剖析作品所蕴含的时代主题、哲理思考或个人情志,揭示其超越时空的价值。 2. 艺术手法剖析: 详细阐述作者如何运用比兴、象征、对偶、炼字、意象组合等技巧来达到艺术效果。例如,对杜甫“沉郁顿挫”的结构分析,或对李白“飘逸豪放”的语言特点的归纳。 3. 格律与声韵简析(针对格律诗词): 简要说明作品的格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的工稳),并探讨声韵的和谐如何服务于情感的表达。 4. 流派归属与影响: 将该作品置于作家的创作体系乃至整个文学流派中进行定位,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如苏轼“豪放派”词风的开创性意义。 四、专题性辅助索引 为方便读者进行专题研究和检索,本书最后附有详尽的检索系统: 1. 人名索引: 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序,提供作者简介及代表作的页码。 2. 主题分类索引: 如“咏梅”、“送别”、“边塞”、“闺怨”等主题分类,方便读者按兴趣查找相关作品。 3. 意象索引: 这是一个特色索引,收录了古典诗词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意象(如“明月”、“孤舟”、“落日”、“羌笛”等),并列出涉及这些意象的代表诗篇,便于进行意象的文化符号学研究。 适用读者群: 高校文史专业学生: 作为学习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必备参考书。 中小学语文教师: 用于备课、提升教学深度,准确把握教材中文学名篇的精髓。 文学爱好者与诗词楹联创作者: 深入理解古典文学的审美范式和语言范畴。 文化研究者: 追溯特定文化符号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 通过《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读者不仅能“读懂”诗句,更能“领悟”其背后的艺术匠心与时代精神,实现从文本阅读到文化体验的升华。本书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服务于大众的审美需求,使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得以薪火相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苏州历代人物大辞典》光是掂在手里,那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心生敬畏。我一直对江南文脉和苏州的精致生活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这座城市的气质,藏在那些鲜活或已逝的面孔里。翻开卷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大家,从吴越时期的贤达到明清鼎盛时期的文人墨客,他们的人生轨迹如同精密的苏绣,每一针都包含了时代的风云变幻。我尤其花了大块时间去研究那些晚清民国时期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他们的名字或许不像帝王将相那样声名显赫,但他们对近代苏州城市格局的塑造,那种脚踏实地的贡献,却是这份典籍里最动人的篇章。辞典的编纂体例非常严谨,索引做得极其细致,即便是某个只在地方志里昙花一现的小人物,只要与苏州有过交集,都能被精准地定位。那种被历史铭记的感觉,对于每一个被收录者而言,都是一种无上的荣耀。读着这些传记,我仿佛能嗅到古城里旧宅的檀香味,听到评弹的吴侬软语,这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活生生的苏州风物志。

评分

如果从纯粹的文献学角度来审视,这部辞典的考证工作无疑是极其浩大的。我注意到,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份和籍贯归属,编纂者并没有采取一锤定音的做法,而是非常审慎地列出了不同的考证观点及其依据,最后给出自己的倾向性判断,并明确指出“待进一步核实”。这种严谨的态度,体现了对历史真实性的高度尊重,也为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探索的空间。特别是关于近现代交替时期,那些身份复杂的实业家、文化活动家的传记,信息的碎片化程度极高,能够将其梳理得条理清晰,实属不易。我曾对比过几处记载与网络上流传的简略版本,发现许多细节上的讹误都被这部辞典一一订正,这使得它具备了极强的学术权威性,绝对是工具书中的上乘之作。

评分

我得说,初次接触这部大部头,我是带着一种“查漏补缺”的心态来的,毕竟关于苏州的书籍汗牛充栋。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人名录的范畴。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一些“边缘人物”的收录和考证,那些在主流史学中经常被忽略的女性人物,或者在特定工艺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匠人,他们的事迹被详细地梳理和还原。比如,对于某位明代制砚名家的生平描述,不仅记录了其师承和主要作品,还细致地描摹了当时制砚的工具和流程,这对于研究明代工艺美术史的同好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它的叙事风格时而如高山流水般磅礴,描绘那些在朝堂上叱咤风云的苏州籍高官;时而又如同小桥流水般细腻婉转,讲述某个民间说书艺人的生平轶事。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让厚重的史料读起来毫无滞涩感,反而充满了人情味和历史的厚度。

评分

坦白讲,我最初有些担心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会显得刻板、枯燥。毕竟,收录人物动辄数千,如何保持阅读的兴趣?然而,当我阅读到那些关于苏州文化精英们私交轶事的部分时,这种顾虑完全烟消云散了。典籍中穿插着许多引自私人信件、日记或地方戏曲本中的片段,这些“非官方”的记录,如同在厚重的历史画卷上点缀的几笔亮色,展现了这些历史人物在特定场景下真实的情感流露和性格侧面。比如,关于某位著名画家的拮据生活与他高傲性格之间的矛盾描述,就显得尤为生动立体。它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和事件罗列,而是关于一群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们如何在姑苏这片土地上生活、创造、争执与和解的故事。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来书写地方历史。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做我的家族研究的辅助材料。我家的老祖宗在清代中叶曾是苏州城里的小商户,一直找不到确切的族人信息佐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根据老宅的地址和家谱上模糊的记载,交叉比对了典籍中的社区志和人物小传。最终,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胥门外某街”的记载中,我找到了一个与先祖同名同姓、籍贯一致的人物,虽然事迹描述得非常简略,但提及的行业背景和居住范围,与我们家世代口口相传的片段惊人地吻合。这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是任何电子数据库检索都无法给予的。这本辞典的价值,就在于它将个体生命与宏大的历史叙事紧密地缝合在了一起,让“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触摸、可以追溯的家族记忆。

评分

一直放在购物车,一次买齐了,接下来慢慢学习

评分

¥65.00

评分

书挺好~内容还行~开森

评分

书很好,买买买!书很好,买买买!书很好,买买买!书很好,买买买!书很好,买买买!

评分

联系客服

评分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很厚很大的图书,上海仓发货有破损,联系客服从西安仓调货转武汉至南京仓,终于收到,感谢京东客服!

评分

买了给我老婆看看的!

评分

很好很强大,内容也比较新。以前买过一些考古方面的书,比较权威的一般都是十年二十年前的版,近期的考古发现都没有提到。另外减现金加返券,最后150多到手,感觉很超值

评分

早上下单,晚上就收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