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频电子线路(第3版)辅导书/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荐教材》系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荐教材《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的配套学习参考书,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配套参考书《高频电子线路(第二版)辅导书》的基础上编写的,内容包括绪论、高频电路基础、高频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角度调制与解调、反馈控制电路和高频电路系统设计等,并给出了五套模拟考试题及答案。各章均包括本章主要内容、重点与难点、典型例题分析和自测题。
《高频电子线路(第3版)辅导书/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荐教材》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学习辅导书,也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主要内容
第二节 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典型例题分析
第四节 自测题
第二章 高频电路基础
第一节 主要内容
第二节 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典型例题分析
第四节 自测题
第三章 高频放大器
第一节 主要内容
第二节 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典型例题分析
第四节 自测题
第四章 正弦波振荡器
第一节 主要内容
第二节 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典型例题分析
第四节 自测题
第五章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第一节 主要内容
第二节 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典型例题分析
第四节 自测题
第六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第一节 主要内容
第二节 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典型例题分析
第四节 自测题
第七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
第一节 主要内容
第二节 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典型例题分析
第四节 自测题
第八章 反馈控制电路
第一节 主要内容
第二节 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典型例题分析
第四节 自测题
第九章 高频电路系统设计
第一节 主要内容
第二节 重点与难点
附件一 模拟考试题一
附件二 模拟考试题二
附件三 模拟考试题三
附件四 模拟考试题四
附件五 模拟考试题五
附件六 模拟考试题一答案
附件七 模拟考试题二答案
附件八 模拟考试题三答案
附件九 模拟考试题四答案
附件十 模拟考试题五答案
附件十一 部分自测题参考答案
前言/序言
本书系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荐教材《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的配套学习参考书,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配套参考书《高频电子线路(第二版)辅导书》的基础上编写的。在内容上与《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教材的内容相对应,包括绪论、高频电路基础、高频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角度调制与解调、反馈控制电路和高频电路系统设计等,并给出了五套模拟考试题及答案。本书在指导思想、编写原则和形式上仍与《高频电子线路(第二版)辅导书》相同,各章仍包括本章主要内容、重点与难点、典型例题分析和自测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获得该章内容主要知识点的主线,弄清本章的关键问题、重点和难点。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读者可以对一些关键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对课程内容进一步融会贯通。通过自测题和模拟考试题可以检验学习的效果和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我们希望并相信,本书将会给学习“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读者起到较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与《高频电子线路(第二版)辅导书》相比,本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改动:
1.针对教材中的内容变动,本书也做了相应改动,尤其是第九章变化较大。
2.根据《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教材的内容精选了自测题。
3.增加部分模拟考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曾兴雯、刘乃安、陈健、宫锦文和付卫红。曾兴雯和刘乃安对全书进行了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有关同事和本课程组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还要感谢我们的家人对本书编写的支持。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邮箱:xwzeng@xidian.edu.cn。
《高频电子线路(第3版)》精选习题详解与考点解析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为配合《高频电子线路(第3版)》(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荐教材)的学习而编写的辅导用书。全书紧密围绕教材内容,以提升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基本概念、原理、分析方法和设计应用的理解与掌握为宗旨,旨在帮助读者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书并非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而是精选了与教材各章节相匹配的典型例题,并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解析,同时提炼了各章节的关键考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学习路径。 本书特色与亮点 1. 深度契合教材体系,结构清晰合理: 本书的章节编排、知识点梳理均严格遵循《高频电子线路(第3版)》教材的逻辑顺序。每一章都从教材的核心内容出发,选取与之紧密相关的习题,确保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在掌握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题的实践应用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2. 精选典型例题,覆盖面广且代表性强: 题目选取的标准是“精”而非“多”。我们仔细斟酌,选取了大量来自高等院校期末考试、考研真题以及相关工程实践中的典型例题。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全面反映教材各章节的核心知识点,更能够体现知识点的应用广度与深度。通过对这些例题的深入学习,读者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考题,从而有效提升解题能力。 3. 解析详尽深入,刨析解题思路与技巧: 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其详尽的解析。我们不仅给出了习题的最终答案,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关键步骤、所依据的理论原理以及常用的解题技巧。对于一些易错点、难点,我们会进行特别的提示和说明。这种“授人以渔”式的解析方法,能够帮助读者透彻理解题意,掌握灵活运用公式和定理的方法,避免机械记忆,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4. 聚焦核心考点,提炼精炼要义: 在每章的最后,我们都会提炼出该章的重点、难点和高频考点。这些考点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也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困惑的地方。通过对这些考点的梳理,读者可以快速把握每章的核心内容,将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知识点上,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复习和备考。 5. 注重概念辨析与原理阐释: 在习题解析中,我们特别强调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对物理原理的清晰阐释。例如,在讲解高频特性时,我们会详细分析电感、电容在高频下的表现,以及寄生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在分析振荡电路时,我们会深入探讨起振条件、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在讲解滤波器时,我们会重点讲解不同类型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和性能指标。 6. 贯穿设计思想与工程应用: 高频电子线路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与实际工程设计紧密相连。本书在习题解析中,会适时引入一些设计方面的思考,例如如何根据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如何进行电路参数的优化,以及如何考虑实际应用中的干扰和噪声问题。通过这些融入工程实践的案例,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高频电子线路的实际价值。 7. 语言通俗易懂,逻辑严谨清晰: 本书的编写语言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同时,在逻辑组织上,力求严谨清晰,确保每一条推理、每一个步骤都符合科学规律,让读者能够轻松跟随。 学习建议 为了最大化本书的学习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学习建议: 先学后练: 在学习本书之前,请务必认真阅读《高频电子线路(第3版)》教材的相关章节,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独立思考,勇于尝试: 在查看解析之前,请务必独立思考习题,并尝试自己解答。即使解答不完整或有错误,这个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照解析,查漏补缺: 完成独立思考后,再对照本书的详细解析。重点关注自己错误或不理解的地方,理解解析中的思路和方法。 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不要局限于题目本身,尝试将学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应用到其他类似问题上。思考该类题目的变化形式,以及知识点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回归教材,深化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随时翻阅教材,重新梳理概念,巩固理论。本书的解析是辅助教材学习的工具,而非替代品。 重视概念,理解原理: 学习高频电子线路,切忌死记硬背公式。要深入理解每个公式推导的背景,以及公式背后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本书适宜读者 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通信类、自动化类等专业本科生。 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相关专业的考生。 从事高频电子线路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 对高频电子线路有兴趣的自学者。 结语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科学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内容涵盖了电磁场、电路理论、半导体器件等多个基础学科。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知识,对于理解和设计各种无线通信设备、雷达系统、射频识别技术等至关重要。本书旨在成为您在高频电子线路学习道路上一个得力的助手,帮助您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最终在学业和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您学习《高频电子线路(第3版)》的得力伙伴,助您攀登知识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