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系列·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

皮书系列·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清楚,唐胜宏 著
图书标签:
  • 移动互联网
  • 互联网
  • 行业报告
  • 蓝皮书
  • 中国
  • 2017
  • 数据报告
  • 趋势分析
  • 移动端
  • 产业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0775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110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移动互联网蓝皮书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字数:4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由人民网研究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与研究人员撰写,由总报告、综合篇、产业篇、市场篇、专题篇和附录六部分组成,全面梳理了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总结了年度发展特点、亮点,也汇集了相关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余清楚,人民网总编辑、人民网研究院院长,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在人民日报社工作30余年,擅长写作人物通讯、评论、散文,发表新闻作品上百万字,对媒体融合、新媒体发展有深入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交网络信息扩散机理与舆论引导机制”、中央网信办重大课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等研究项目,主编《中国集报之家》。

唐胜宏,女,人民网研究院副院长,主任编辑。长期从事新闻网站管理和研究工作,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融合元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4)》执行主编之一。

目录

Ⅰ 总报告
1 步入平稳发展期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余清楚 唐胜宏 王培志】/001
一 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基本状况/002
二 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特征/009
三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018
Ⅱ 综合篇
2 移动互联网时代“连接”的扩展及其蕴意【彭 兰】/026
3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政策和法规评析【郑 宁】/048
4 移动互联网治理挑战与话语权提升【鲁传颖】/062
5 2016年中国移动舆论场研究报告【单学刚 朱 燕 卢永春】/074
6 移动互联网推进社会协同治理【黄 河 王芳菲】/091
Ⅲ 产业篇
7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周 兰】/105
8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2016年发展现状、热点及趋势分析【潘 峰 曹 磊】/119
9 移动互联网产业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孙 克】/137
10 2016年中国移动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于金波 牟秀秀】/152
11 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及未来趋势展望
【朵 灏 李 巍 葛涵涛 张 睿 周轩羽】/169
Ⅳ 市场篇
12 2016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分析【曹 磊】/187
13 虚拟现实的演进探析【李晓波】/201
14 2016年中国移动金融发展分析【鲍忠铁】/208
15 中国移动阅读行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杨 云】/228
16 2016年中国移动社交发展评析【张春贵】/249
17 2016年视频直播发展探析【张意轩 王 威】/267
18 2016年移动出行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郑春晖 侯长海】/282
19 通过技术与内容创新联结消费者:2016年移动营销发展分析【张 凌】/301
20 移动学习:在线教育的新态势【李 彬】/317
Ⅴ 专题篇
21 2016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发展报告【高春梅 潘宇峰 齐思慧】/329
22 我国媒体移动对外传播的现状与展望【单成彪 刘 扬】/345
23 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服务新探索【张 毅 王清霖】/359
24 区块链与价值互联网建设【周 平 唐晓丹】/372
25 2016年我国移动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分析【毕海滨 林雁飞】/383
26 2016年媒体开放平台发展研究【高春梅】/396
27 移动互联条件下人工智能在中国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王献昌】/409
Ⅵ 附录
28 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事记/420
Abstract/427
Contents/429

前言/序言


2016年对于中国互联网发展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高度提出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深入阐述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使命、重大机遇、突破方向和方法路径。同时他强调,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这一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步入平稳发展期。有学者用搜索指数的变化来分析,“移动互联网”一词的搜索量自2015年初达到顶峰后,逐渐呈现下降趋势。这是否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红利期正在逝去?2016年,关于移动互联网未来的讨论也一直在持续。从来自业界的分析研究来看,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潮并没有退去,相反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或者说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本书汇集的大量事实与各种数据从多角度说明,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接入流量保持高速增长,移动互联网给相关领域带来的发展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有力地推动了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尽显泛在、连接、智能、普惠等突出优势。人们更清晰地看到,移动互联网正日益成为创新发展的新领域、公共服务的新平台、信息分享的新渠道,也为我国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提高依法治网水平、推进和创新社会治理、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提升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提供着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
立足现实发展状况,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也是编撰本蓝皮书的一个重要目标。从2016年移动互联网发展看,有一些新的变化需要我们关注并重视:一是移动用户增长进入高位稳态区间。按照多个渠道公布的数据,从2016年10月开始我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终端量已突破10亿,进入相当高的量级。从世界范围看,智能移动终端用户总量、用户总时长均进入平缓增长区间,无论哪个行业,只要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来到达和最终实现,靠产品、服务来吸引用户和用户时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二是“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加速重组。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单一产品、业态、模式的创新可以带来新机遇,对于传统产业的移动互联网改造升级可以产生新增长,那么今天的机会是否能成为机会,将更加有赖于新产业或传统产业,依据用户或者数据的逻辑,对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重新构建的速度与效率。三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的探索和运用前景不可限量。总体来看,互联网发展是技术驱动的,技术的发展也必将影响直至决定移动传播的业态和格局。当前各类新技术、新应用仍在快速发展,比较突出的是智能化技术也就是人工智能的运用。无论哪个领域,只要最终目的是触达用户并为用户所接受,人工智能都可能会有更大范围的应用,进而影响未来行业发展格局。
本书力求持续深入地对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行观察与分析,使整套蓝皮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价值,堪称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智库”文丛。得益于各方专家的潜心研究和皮书编委会的不懈努力,近年来,本书在皮书评价中得分不断提升,受到各方人士积极肯定。作为编委会主任,我深感荣幸,愿意把这凝聚编撰者洞见与远见的蓝皮书推荐给大家,希望能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王一彪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7年6月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洞悉时代脉搏,预见未来浪潮 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和深度,重塑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指尖轻触屏幕,一个充满活力、瞬息万变的数字世界便展现在眼前。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5G时代的曙光初现,从社交媒体的深度渗透到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每一次变革,都牵动着亿万人的生活轨迹,也深刻影响着全球数字经济的格局。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宏观环境、关键驱动因素、核心产业生态以及前沿技术趋势。它并非仅仅记录数据,更旨在揭示数据背后的逻辑,洞察时代脉搏,预见未来浪潮。本报告力求以严谨的学术视角、客观的行业分析和富有洞察力的前瞻性解读,为读者呈现一幅全面、立体、深刻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全景图。 第一部分:宏观环境与政策驱动——孕育沃土,助推腾飞 2017年,中国经济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数字经济成为重要的增长引擎。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持续深化,以及一系列鼓励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法规的出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本部分将重点梳理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分析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最新进展,包括4G网络的深度覆盖和5G技术研发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国家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新兴业态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导向。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政策如何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如何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以及如何应对数字鸿沟等社会性挑战。 第二部分:用户行为与消费模式——“指尖经济”的深刻变革 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用户活跃度和使用时长稳步提升。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连接数字世界最重要的终端。本报告将详细分析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结构性特征,包括年龄、地域、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维度。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聚焦用户行为的深刻变革: 社交新生态: 移动社交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熟人社交向兴趣社交、社群社交演进。短视频、直播等新兴社交形式的崛起,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表达和互动方式。我们将分析不同社交平台的特点、用户粘性以及内容生产的最新趋势。 消费新习惯: 移动支付的普及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从线上购物到线下消费,从出行交通到生活缴费,无所不包。移动电商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等新模式。我们将深入研究移动支付的用户接受度、交易额增长趋势,以及移动电商在供应链、物流、营销等方面的创新。 内容消费升级: 优质内容的需求日益旺盛,各类内容平台不断涌现,满足用户在资讯、娱乐、学习、技能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短视频、长视频、在线教育、知识付费等内容形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本报告将分析不同内容平台的商业模式、用户增长策略以及内容生产者的生态。 生活服务数字化: 外卖、出行、家政、维修等生活服务类APP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便利性。O2O模式的深化,使得线上线下的融合更加紧密。我们将探讨这些服务APP的用户渗透率、市场竞争格局以及对传统服务业的颠覆性影响。 第三部分:核心产业生态与商业模式——创新驱动,价值重塑 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日趋成熟,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继续引领行业发展,但新兴力量也在快速崛起。本部分将对以下几个关键领域进行深入剖析: 移动电商: 不仅是交易平台,更是集内容、社交、营销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生态。我们将分析拼多多等新兴电商平台的崛起逻辑,以及传统电商平台在用户增长、精细化运营方面的策略调整。 移动社交与内容平台: 它们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渠道,更是连接用户、创造价值的枢纽。我们将深入研究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的用户增长模式、内容分发机制以及商业化探索,分析直播电商的兴起对传统零售的冲击。 移动支付与金融科技: 移动支付已成为基础设施,并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催生了便捷的信贷、理财、保险等服务。我们将审视支付安全、用户隐私保护等问题,并探讨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方面的作用。 共享经济: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模式在2017年经历了高速发展与市场洗牌。我们将分析其商业模式的优劣势,探讨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智能硬件与物联网: 智能手机作为入口,正在连接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第四部分:前沿技术趋势与未来展望——驱动变革,开启新纪元 2017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为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部分将重点关注: 人工智能(AI)的应用: 从智能推荐、语音助手到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AI技术正在赋能各类移动应用,提升用户体验,优化运营效率。我们将探讨AI在内容生成、个性化服务、智能客服等方面的具体实践。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海量用户数据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能够更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精细化运营。我们将分析大数据在精准营销、风险控制、舆情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5G时代的黎明: 5G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标准,预示着更快的网速、更低的延迟和更广的连接。本报告将探讨5G技术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颠覆性影响,如VR/AR的普及、车联网的成熟、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等。 区块链技术与数字经济: 区块链技术在去中心化、可追溯性等方面的特性,为数字身份、数字资产、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我们将探讨其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总结与展望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通过对宏观环境、用户行为、产业生态以及前沿技术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旨在为政策制定者、行业研究者、企业决策者以及广大用户提供一个理解当下、预判未来的重要参考。2017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它不仅巩固了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更孕育着无限的创新潜力和发展机遇。报告的结论将为我们理解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十年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指引我们共同迎接更加智能、便捷、互联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用心,封面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感和权威感。我本来对这种“蓝皮书”系列的报告文学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很多时候这类报告容易流于宏观的叙事和官方的论调,缺乏深入的案例剖析和一线的数据支撑。然而,在翻阅了前几章后,我发现它在试图构建一个宏大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生态图景时,似乎并没有满足于表面文章。比如,它对早期流量红利消退后,各垂直应用领域如何进行精细化运营的探讨,展现出一种对行业痛点的敏锐捕捉。那种分析不同商业模式如何在特定用户群体中找到增长点的论述,即使对于一个长期关注互联网行业的人来说,也提供了不少值得玩味的视角。特别是它对“下沉市场”的观察,不再是简单地重复“农村包围城市”的老套路,而是深入挖掘了三四线城市用户在支付习惯、内容偏好上的细微差别,这种细致的田野调查式的观察,让整本书的论证基础扎实了不少,避免了陷入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让人感觉作者团队是真正“下过场”的。

评分

这本书的笔触在某些章节显得相当犀利,尤其是在讨论监管环境对技术创新影响的部分。它没有采取一味赞美或一味批评的态度,而是非常客观地分析了政策的“边界效应”——即政策的制定是如何无意中催生了新的灰色地带,以及随后监管的再介入是如何重塑市场格局的。这种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方式,让我觉得作者群具备了相当高的职业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我记得有一处分析,提到了某项对数据安全的规定出台后,对中小应用开发者造成的合规成本急剧上升,但同时又如何迫使行业向更成熟、更合规的大型企业集中,形成一种“安全即壁垒”的新形态。这种对政策与商业逻辑相互作用的微观剖析,远比泛泛而谈“健康发展”要来得有价值。它揭示了在快速迭代的移动互联网世界里,规则制定者和创新者之间永恒的“猫鼠游戏”。

评分

从整体的史学价值来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时间切片”的记录。当我们回望历史时,往往会依赖官方年鉴或者媒体头条的碎片化叙事。但这份报告试图提供的是一个近乎全景式的、结构化的视角来定位2017年前后的移动互联网版图。它对于当年那些刚刚兴起但尚未成为巨头的细分赛道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例如关于O2O领域洗牌后的新秩序,以及企业级服务市场开始萌芽的迹象。我感觉,阅读这份报告,就像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节点上对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进行“定格”拍摄。那些在今天看来已经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当时的语境下,可能还是充满争议和不确定性的。这种对“当时”的精确描摹,使得这本书的史料价值超越了单纯的行业分析,具有了观察特定时代社会经济变迁的意义。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逻辑梳理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像某些技术报告那样,把数据堆砌在一起,让读者在密密麻麻的图表和术语中迷失方向。相反,它采取了一种非常清晰的“问题—分析—趋势预测”的结构,使得即使是跨界人士也能大致跟上作者的思路。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比,比如在解释平台经济的“双边网络效应”时,它没有陷入晦涩的数学模型,而是用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阐释这种效应如何自我强化,最终形成市场壁垒。这种叙事上的流畅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同时也保证了内容本身的深度。当然,对于某些资深研究者来说,或许会觉得在基础理论上的展开略显保守,但从一本面向行业决策者和广泛读者的综合报告来看,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既能满足对行业概貌有需求的读者,也能为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回顾和校验自身认知的框架。

评分

这份报告的编辑质量也值得称赞,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对图表的呈现方式进行了现代化处理。许多关键数据的可视化处理非常直观,避免了传统报告中常见的“黑白灰”式图表。例如,在展示用户粘性和留存率的变化趋势时,作者使用了动态的色彩渐变来辅助说明增长或衰退的幅度,这种细微的改进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此外,报告的注释和参考文献部分做得非常详尽,对于想要深入探究某个特定论点的数据源头的读者来说,提供了可靠的路径。总的来说,它成功地在“严肃报告”与“实用指南”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舒适的交叉点,既有高屋建瓴的战略视野,又有支撑战略的坚实数据基石,对于任何希望理解那个时期中国科技脉搏的人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评分

很不错的书,就是有点太贵了

评分

图书内容还可以,介绍了一些最新的情况,值得细读。

评分

刚看到第四页,然后就发现脏手印,还有一个缺口,这是别人退过的吧,差评

评分

老公买的书,说非常非常好,比实体书店便宜了20块钱。

评分

不错的书籍

评分

很不错的书,就是有点太贵了

评分

值得看的闲书,不错。

评分

不错的报告系列,先研读学习。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很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