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詳實 論述嚴謹 圖文並茂
清朝陵寢的著名專傢徐廣源先生, 40餘年研究功力撰寫,幾經修訂
清東陵研究及愛好者入門必讀著作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15公裏處的永寜山下,離北京120多公裏。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還有3座後陵。此外,還有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共14座。其建築形式體現著封建的典章製度,帝陵和後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清西陵麵積達800餘平方公裏。陵區內韆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
清西陵是清王朝在關內營建的另一處規模宏大的皇傢陵園。本書是作者四十多年來研究清朝陵寢的又一部力作。清西陵有皇帝陵四座、皇後陵三座,妃園寢三座,還有大量的陪葬墓。那裏山川秀麗,景色優美,“紛鬱麗九光之霞,鬰蔥翠萬年之秀”,堪稱難得的風水寶地。作者對清西陵的各陵寢進行瞭全麵深入的論述和解讀,匡正瞭許多影視劇給人的誤導,披露瞭許多鮮為人知的史料。同時對清西陵的行宮、永福寺、西陵八景也進行瞭介紹。本書融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深入淺齣,通俗易懂,並配備瞭大量珍貴照片,是瞭解和研究清西陵不可不讀的好書。
徐廣源,滿族,1946年3月齣生,河北省遵化市人。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一直從事清朝清陵和後妃的研究。曾任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多年。現為中國紫禁城學會理事。先後參加過裕陵(乾隆帝陵)地宮、慈禧陵地宮、容妃(香妃)地宮和純惠皇貴妃地宮的清理工作;親手找到瞭容妃(香妃)的頭顱骨;親手整理過慈禧的遺體,並探視過乾隆帝的誠嬪地宮、康熙帝皇七子淳度親王允祐的地宮、康熙帝的皇十七子果親王允禮的地宮等十幾座地宮。齣版專著有《正說清朝十二後妃》、《正說清朝十二帝陵》、《清皇陵地宮親探記》、《皇陵埋藏的大清史》、《大清皇陵秘史》、《大清皇陵探奇》、《溯影追蹤—皇陵舊照裏的清史》等20部,發錶論文60餘篇。
前言/ 001
中國皇陵的最後絕唱/ 001
為什麼有東陵又有西陵/ 007
清西陵勝地一覽/ 013
雍正皇帝的泰陵及後妃陵寢/ 019
◎泰陵的營建和規製/ 021
◎泰陵管理機構和保衛機構的設置/ 049
◎泰陵內葬人物/ 052
◎清朝規製最標準的皇後陵——泰東陵/ 070
◎清朝最長壽最享福的皇太後——孝聖皇後/ 078
◎泰陵妃園寢的營建和規製/ 086
◎泰陵妃園寢內葬人物/ 089
嘉慶皇帝的昌陵及後妃陵寢/ 099
◎昌陵的營建和規製/ 101
◎昌陵禮部、工部、八旗營房的建立/ 123
◎昌陵的樹株/ 125
◎昌陵工程侵貪案/ 126
◎昌陵石像生作假案/ 131
◎昌陵竣工不久的一次大修繕/ 133
◎昌陵隆恩殿佛樓陳設物品/ 139
◎曠日持久的昌陵聖德神功碑亭工程/ 141
◎昌陵內葬人物/ 150
◎昌西陵的營建及規製/ 167
◎昌西陵內葬人物/ 177
◎昌陵妃園寢的營建及規製/ 182
◎昌陵妃園寢內葬人物/ 186
道光皇帝的慕陵及其後妃陵寢/ 203
◎不遵祖訓,初定吉地王佐村/ 205
◎勉遵祖訓,營建寶華峪陵寢/ 208
◎地宮齣水,拆陵西遷龍泉峪/ 214
◎慕陵的營建及規製/ 232
◎道光陵為什麼叫慕陵/ 251
◎慕陵內葬人物/ 253
◎東陵寶華峪妃園寢/ 280
◎寶華峪妃園寢的一次搶劫案/ 283
◎西陵雙峰岫妃園寢/ 285
◎由妃園寢升格的慕東陵/ 289
◎慕東陵內葬人物/ 293
光緒皇帝的崇陵及其妃園寢/ 325
◎崇陵的選址/ 327
◎崇陵的規製及特點/ 339
◎崇陵地宮的隨葬品及被盜/ 346
◎梁鼎芬與崇陵/ 349
◎崇陵內葬人物/ 354
◎崇陵妃園寢的營建及規製/ 370
◎崇陵妃園寢的被盜/ 375
……
偶然翻閱到一本關於清代戲麯改良運動的書籍,內容讓我耳目一新,完全顛覆瞭我對清代戲麯的刻闆印象。這本書的重點在於晚清時期,麵對西方文化衝擊和內部社會變革的壓力下,知識分子是如何嘗試通過革新京劇等傳統劇目來啓迪民智、喚醒國民意識的。作者詳細梳理瞭譚嗣同、梁啓超等維新派人士如何利用舞颱作為宣傳陣地,將政治理念融入到曆史劇、倫理劇中,使得戲麯從單純的娛樂形式,一躍成為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新劇”。書中對劇本的改動、新式舞颱布景的應用以及演員錶演方式的變化都有詳盡的記錄,這些具體的變革細節非常生動有趣。尤其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他們如何巧妙地利用傳統戲麯的程式化錶演,來諷刺時弊,規避審查,這種鬥爭的智慧令人拍案叫絕。這本書讓我看到,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文化藝術工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纔華與國傢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他們用鑼鼓和唱腔,為民族的覺醒擂響瞭戰鼓,展現瞭文化力量的巨大潛能。
評分我最近淘到的一本關於清代服飾文化的書籍,可以說是打開瞭我認識那個時代生活美學的一扇窗。這本書的重點完全不在於帝王將相的功過是非,而是聚焦於康乾盛世時期,社會各個階層在衣著上的講究與細節。作者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解析不同場閤、不同等級的服飾形製,比如那繁復的朝服、吉服和常服之間的細微差彆,每一種刺綉的花紋、所用的材質,甚至配飾的擺放位置,都蘊含著嚴格的禮製要求。書中的插圖極其精美,彩繪還原度非常高,讓我仿佛能親手觸摸到那些絲綢的質感和金綫的厚度。特彆有趣的是,書中還探討瞭服飾在民間和宮廷之間的互動與影響,比如某些民間流行的元素是如何被宮廷采納並加以“官方化”的。這種從“物”的角度切入曆史的寫法,非常新穎且直觀。通過這些衣料和針腳,我看到瞭那個時代人們對秩序、等級和審美的高度統一追求。比起那些宏大的政治敘事,這種對日常生活物質載體的細緻描摹,反而更能讓我感受到曆史的溫度和真實感,它讓我意識到,一個王朝的興衰,也體現在它為子民製定的每一寸衣料的紋路之中。
評分近期研讀瞭一本探討清代中後期南方商業發展與海外貿易的書籍,內容之豐富,讓人瞠目結舌。這本書沒有把焦點放在沿海通商口岸的開設上,而是深入挖掘瞭江浙、閩粵地區那些地方性商幫的形成、運作模式以及他們與地方官府之間微妙的共生關係。作者通過梳理大量的商業契約、地方誌中的商業記載,還原瞭“晉商”、“徽商”等勢力在資本積纍、風險控製和傢族傳承方麵的獨到智慧。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信用”這一商業倫理的探討,在古代信息不發達的背景下,商幫內部高度的互信機製是如何構建和維護的,這簡直就是一部古代的企業管理學經典案例。書中詳盡地記錄瞭茶葉、絲綢、瓷器等大宗商品的貿易路綫圖,那些內陸水路和海外航綫的交錯,展現瞭清代經濟的復雜性和活力。讀完後,我深深感到,即便是被視為“閉關鎖國”的時期,中國的商業脈絡依然在暗流湧動,民間資本的力量不容小覷。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曆史的敘事重心從中央權力下沉到瞭地方經濟的毛細血管,讓曆史的肌理顯得更加豐滿和有彈性。
評分最近讀完瞭一本關於清西陵的書,雖然我手頭這本的內容和《清西陵史話》的書名並不直接相關,但它帶給我的震撼和思考卻同樣深刻。這本書側重於對清代政治體製的演變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剖析,尤其關注瞭雍正時期權力的高度集中化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作者以紮實的史料為基礎,通過對奏摺、諭旨的反復考證,描繪瞭一幅權力架構從鬆散到嚴密的轉變圖景。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密摺製度”的詳細闡述,它不僅僅是一種信息傳遞的工具,更是皇帝個人意誌得以迅速、無礙地貫徹到地方的利器。書中那種抽絲剝繭的分析方法,讓我得以窺見帝王心術的復雜與深沉。讀完後,我不再隻是將清朝曆史視為簡單的朝代更迭,而是開始理解在那些宏偉的宮殿和陵寢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套精密的權力運作係統在支撐著這個龐大的帝國。這種對製度深層邏輯的挖掘,遠比單純的事件敘述更引人入勝,它讓我對“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有瞭全新的體會——任何看似微小的製度設計,都可能在漫長的時間維度裏,塑造齣曆史的走嚮。這本書的行文流暢,邏輯嚴密,即便對於非專業曆史愛好者來說,也能被其精妙的論證所吸引,著實是一本能讓人在閱讀中不斷點頭稱贊的佳作。
評分我最近手邊有一本關注清代園林藝術與哲學思想結閤的書籍,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因為它探討的不是冰冷的建築結構,而是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精神世界的關係。這本書主要分析瞭江南私傢園林,特彆是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著重闡述瞭“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一核心美學思想是如何通過疊石、理水、花木配置等具體手法實現的。作者援引瞭大量的詩詞典故,將造園藝術提升到瞭文人修身養性的哲學高度。比如,書中對“藉景”手法的剖析就極其到位,如何通過有限的空間去捕捉遠處的山光水色,實現空間的無限延伸,這背後蘊含的是道傢“虛實相生”的辯證思想。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些麯徑通幽的畫廊之中,感受著移步換景帶來的心境變化。這種書籍的魅力在於,它教會你如何“慢”下來,去體會那些被快節奏生活所忽略的細節和意境。它不僅僅是一本藝術鑒賞指南,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通過環境來調整內心秩序的指南書,對於尋求內心平靜的人來說,非常有啓發性。
評分包裝完整,尚未翻讀,內容暫不作評價
評分對清陵很感興趣,買瞭好多徐老師的書,很有看頭
評分清陵書還得看老徐寫的
評分清西陵是雍正開始營建的,然後是每代皇帝分彆葬在東陵和西陵
評分好。。。。。
評分書是搞活動的時候買的,不錯。
評分很好,都買到瞭很喜歡的書
評分徐老師的書,內容翔實,瞭解清陵必讀~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