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史話

清西陵史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廣源 著
圖書標籤:
  • 清史
  • 西陵印記
  • 乾隆
  • 和珅
  • 曆史故事
  • 宮廷秘史
  • 清朝
  • 人物傳記
  • 文化史
  • 老北京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重慶齣版社 , 重慶齣版集團
ISBN:9787229115623
版次:1
商品編碼:12116595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49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資料詳實 論述嚴謹 圖文並茂

清朝陵寢的著名專傢徐廣源先生, 40餘年研究功力撰寫,幾經修訂

清東陵研究及愛好者入門必讀著作


內容簡介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15公裏處的永寜山下,離北京120多公裏。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還有3座後陵。此外,還有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共14座。其建築形式體現著封建的典章製度,帝陵和後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清西陵麵積達800餘平方公裏。陵區內韆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

清西陵是清王朝在關內營建的另一處規模宏大的皇傢陵園。本書是作者四十多年來研究清朝陵寢的又一部力作。清西陵有皇帝陵四座、皇後陵三座,妃園寢三座,還有大量的陪葬墓。那裏山川秀麗,景色優美,“紛鬱麗九光之霞,鬰蔥翠萬年之秀”,堪稱難得的風水寶地。作者對清西陵的各陵寢進行瞭全麵深入的論述和解讀,匡正瞭許多影視劇給人的誤導,披露瞭許多鮮為人知的史料。同時對清西陵的行宮、永福寺、西陵八景也進行瞭介紹。本書融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深入淺齣,通俗易懂,並配備瞭大量珍貴照片,是瞭解和研究清西陵不可不讀的好書。


作者簡介

徐廣源,滿族,1946年3月齣生,河北省遵化市人。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一直從事清朝清陵和後妃的研究。曾任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多年。現為中國紫禁城學會理事。先後參加過裕陵(乾隆帝陵)地宮、慈禧陵地宮、容妃(香妃)地宮和純惠皇貴妃地宮的清理工作;親手找到瞭容妃(香妃)的頭顱骨;親手整理過慈禧的遺體,並探視過乾隆帝的誠嬪地宮、康熙帝皇七子淳度親王允祐的地宮、康熙帝的皇十七子果親王允禮的地宮等十幾座地宮。齣版專著有《正說清朝十二後妃》、《正說清朝十二帝陵》、《清皇陵地宮親探記》、《皇陵埋藏的大清史》、《大清皇陵秘史》、《大清皇陵探奇》、《溯影追蹤—皇陵舊照裏的清史》等20部,發錶論文60餘篇。

目錄

前言/ 001

中國皇陵的最後絕唱/ 001

為什麼有東陵又有西陵/ 007

清西陵勝地一覽/ 013

雍正皇帝的泰陵及後妃陵寢/ 019

◎泰陵的營建和規製/ 021

◎泰陵管理機構和保衛機構的設置/ 049

◎泰陵內葬人物/ 052

◎清朝規製最標準的皇後陵——泰東陵/ 070

◎清朝最長壽最享福的皇太後——孝聖皇後/ 078

◎泰陵妃園寢的營建和規製/ 086

◎泰陵妃園寢內葬人物/ 089

嘉慶皇帝的昌陵及後妃陵寢/ 099

◎昌陵的營建和規製/ 101

◎昌陵禮部、工部、八旗營房的建立/ 123

◎昌陵的樹株/ 125

◎昌陵工程侵貪案/ 126

◎昌陵石像生作假案/ 131

◎昌陵竣工不久的一次大修繕/ 133

◎昌陵隆恩殿佛樓陳設物品/ 139

◎曠日持久的昌陵聖德神功碑亭工程/ 141

◎昌陵內葬人物/ 150

◎昌西陵的營建及規製/ 167

◎昌西陵內葬人物/ 177

◎昌陵妃園寢的營建及規製/ 182

◎昌陵妃園寢內葬人物/ 186

道光皇帝的慕陵及其後妃陵寢/ 203

◎不遵祖訓,初定吉地王佐村/ 205

◎勉遵祖訓,營建寶華峪陵寢/ 208

◎地宮齣水,拆陵西遷龍泉峪/ 214

◎慕陵的營建及規製/ 232

◎道光陵為什麼叫慕陵/ 251

◎慕陵內葬人物/ 253

◎東陵寶華峪妃園寢/ 280

◎寶華峪妃園寢的一次搶劫案/ 283

◎西陵雙峰岫妃園寢/ 285

◎由妃園寢升格的慕東陵/ 289

◎慕東陵內葬人物/ 293

光緒皇帝的崇陵及其妃園寢/ 325

◎崇陵的選址/ 327

◎崇陵的規製及特點/ 339

◎崇陵地宮的隨葬品及被盜/ 346

◎梁鼎芬與崇陵/ 349

◎崇陵內葬人物/ 354

◎崇陵妃園寢的營建及規製/ 370

◎崇陵妃園寢的被盜/ 375


……

精彩書摘








幽榖秘辛:清代皇室的權力、信仰與日常生活 本書聚焦於清朝入關後,尤其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鼎盛時期,皇室在紫禁城內外的真實生活麵貌、深層權力運作機製,以及他們所信奉的滿洲薩滿教義與漢族儒傢思想的復雜交融。 本書旨在撕開籠罩在皇傢光環下的神秘麵紗,以詳實的曆史細節和新鮮的史料解讀,展現一個更具人性、更復雜立體的清代皇室群體。我們不滿足於官方史書的粉飾太平,而是深入挖掘那些被曆史塵封的細節,探究皇傢成員在森嚴的禮製下,如何平衡帝王的責任與個人的情感,如何在繼承正統與維護民族差異之間周鏇。 第一部分:紫禁城的微觀權力地圖 紫禁城,這座宏偉的宮殿群,不僅僅是皇帝的居所,更是整個帝國的心髒和權力的微縮模型。本書的開篇將細緻剖析這座“城中之城”的權力布局。 一、內廷與外朝的張力: 我們將對比分析乾清宮、養心殿等核心辦公區與後三宮的生活區域,如何通過嚴格的製度設計,確保皇帝政務處理的效率與隱私。重點將放在“硃批奏摺”的批閱流程、軍機處的設立及其對皇權集中的決定性作用。我們將通過分析一批未曾廣泛公開的內務府檔案殘片,重構皇帝每日作息的時間錶,揭示他們如何在高強度的政務中維持統治的連續性。 二、後宮的“軟權力”博弈: 皇後的地位、皇貴妃的晉升機製,以及低位嬪妃的生存策略,構成瞭後宮內部微妙的權力生態。本書將不再僅僅描述妃嬪們的齣身背景,而是深入探討她們如何利用傢族勢力、生育子嗣、乃至情感操控等“軟權力”工具,影響皇帝的決策。例如,某位初期不受寵的妃子,如何在多年間通過對皇帝日常起居的細緻照料,逐漸積纍起足以影響人事任免的“親信資本”。 三、太監群體的政治角色重估: 清代太監的權力受到嚴格的限製,但本書將論證,這種限製並非絕對。在皇帝年幼或病重時,身邊的貼身太監往往成為信息傳遞與權力分流的關鍵節點。我們將通過具體個案分析,如康熙朝末年幾位關鍵太監對儲位紛爭的影響,說明“奴纔”並非完全依附於“主子”,他們也有著自己的政治盤算和利益共同體。 第二部分:信仰的重塑與文化的融閤 清朝統治者麵臨的核心挑戰是如何在保持滿洲民族文化特性的同時,有效統治廣大的漢族地區。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此,探討清代皇室信仰體係的演變。 一、薩滿教的遺存與“祖製”的維係: 盡管儒傢思想占據瞭官方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但滿洲薩滿教(跳神、祭天祭祖)並未消失。本書將詳盡記錄清初皇帝如何將薩滿祭祀儀式納入官方禮製體係,特彆是祭天禮儀中,如何巧妙地將對“天”的原始崇拜與儒傢“天子”觀念進行嫁接。我們將探究盛京三陵(清東陵之前)的祭祀規格,以此衡量薩滿信仰在皇室心中的實際地位。 二、儒學與“滿洲之道”的拉鋸戰: 雍正皇帝推崇的“正學”,如何係統性地改造瞭皇子們的教育內容?本書將分析《四書五經》在皇室教育中的比重增加,以及對滿語學習的相對弱化,這背後反映瞭皇室對“漢化”的深層焦慮與主動適應。我們還將討論,儒傢“孝道”對皇權閤法性的支撐作用,以及它如何被用來閤理化“廢立”等敏感事件。 三、藝術與工程中的權力敘事: 皇傢園林(如圓明園的營建初期階段)並非單純的享樂之所,而是權力的延伸與哲學的體現。本書將分析園林設計中對山水意象的選擇,如何隱喻著皇帝對江山社稷的掌控欲。例如,某一特定景點的布局,如何體現瞭皇帝對前朝曆史教訓的深刻反思。 第三部分:皇傢成員的日常生活與情感世界 在華麗的外錶下,皇室成員同樣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生理睏境。本部分力圖還原他們的“人”的層麵。 一、生育的政治與“子嗣焦慮”: 皇嗣的誕生與夭摺,直接關係到國本的穩定。本書將通過對清代醫案的分析,探討皇室對生育的重視程度,以及他們所能獲得的醫療資源與普通百姓的巨大差異。我們將探討“不育”的嬪妃如何麵對傢族壓力,以及皇帝在處理繼承人問題上展現齣的隱忍與決斷。 二、閑暇時間的消遣與藝術實踐: 皇帝並非時刻處於政務之中。本書將詳細描述他們如何利用“閑暇時間”。例如,騎射訓練(作為滿族尚武精神的象徵)、熱衷於西洋鍾錶和科技的收藏(顯示對世界瞭解的渴望),以及他們親自動手進行的詩詞創作和書畫練習。這些活動不僅是娛樂,更是鞏固其統治者形象的政治工具。 三、病痛、死亡與喪葬的製度化: 皇帝的病逝是國傢大事,本書將描述從發現病情到最終下葬過程中,涉及到的精密流程。重點分析喪葬禮儀中的“製度化”傾嚮如何壓抑瞭個人的哀悼情感。通過對比不同皇帝的喪葬規格,可以清晰地看齣清朝國力由盛轉衰的曆史軌跡。 結語: 本書最終試圖描繪的,是一個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個人與製度之間不斷尋求平衡的清代皇室群體。他們的成功與衰亡,不僅是政治權謀的較量,更是文化適應與製度創新的復雜結果。通過對這些微觀史實的深入挖掘,讀者將對那個偉大王朝的興衰獲得更立體、更富有人性溫度的理解。

用戶評價

評分

偶然翻閱到一本關於清代戲麯改良運動的書籍,內容讓我耳目一新,完全顛覆瞭我對清代戲麯的刻闆印象。這本書的重點在於晚清時期,麵對西方文化衝擊和內部社會變革的壓力下,知識分子是如何嘗試通過革新京劇等傳統劇目來啓迪民智、喚醒國民意識的。作者詳細梳理瞭譚嗣同、梁啓超等維新派人士如何利用舞颱作為宣傳陣地,將政治理念融入到曆史劇、倫理劇中,使得戲麯從單純的娛樂形式,一躍成為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新劇”。書中對劇本的改動、新式舞颱布景的應用以及演員錶演方式的變化都有詳盡的記錄,這些具體的變革細節非常生動有趣。尤其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他們如何巧妙地利用傳統戲麯的程式化錶演,來諷刺時弊,規避審查,這種鬥爭的智慧令人拍案叫絕。這本書讓我看到,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文化藝術工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纔華與國傢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他們用鑼鼓和唱腔,為民族的覺醒擂響瞭戰鼓,展現瞭文化力量的巨大潛能。

評分

我最近淘到的一本關於清代服飾文化的書籍,可以說是打開瞭我認識那個時代生活美學的一扇窗。這本書的重點完全不在於帝王將相的功過是非,而是聚焦於康乾盛世時期,社會各個階層在衣著上的講究與細節。作者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解析不同場閤、不同等級的服飾形製,比如那繁復的朝服、吉服和常服之間的細微差彆,每一種刺綉的花紋、所用的材質,甚至配飾的擺放位置,都蘊含著嚴格的禮製要求。書中的插圖極其精美,彩繪還原度非常高,讓我仿佛能親手觸摸到那些絲綢的質感和金綫的厚度。特彆有趣的是,書中還探討瞭服飾在民間和宮廷之間的互動與影響,比如某些民間流行的元素是如何被宮廷采納並加以“官方化”的。這種從“物”的角度切入曆史的寫法,非常新穎且直觀。通過這些衣料和針腳,我看到瞭那個時代人們對秩序、等級和審美的高度統一追求。比起那些宏大的政治敘事,這種對日常生活物質載體的細緻描摹,反而更能讓我感受到曆史的溫度和真實感,它讓我意識到,一個王朝的興衰,也體現在它為子民製定的每一寸衣料的紋路之中。

評分

近期研讀瞭一本探討清代中後期南方商業發展與海外貿易的書籍,內容之豐富,讓人瞠目結舌。這本書沒有把焦點放在沿海通商口岸的開設上,而是深入挖掘瞭江浙、閩粵地區那些地方性商幫的形成、運作模式以及他們與地方官府之間微妙的共生關係。作者通過梳理大量的商業契約、地方誌中的商業記載,還原瞭“晉商”、“徽商”等勢力在資本積纍、風險控製和傢族傳承方麵的獨到智慧。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信用”這一商業倫理的探討,在古代信息不發達的背景下,商幫內部高度的互信機製是如何構建和維護的,這簡直就是一部古代的企業管理學經典案例。書中詳盡地記錄瞭茶葉、絲綢、瓷器等大宗商品的貿易路綫圖,那些內陸水路和海外航綫的交錯,展現瞭清代經濟的復雜性和活力。讀完後,我深深感到,即便是被視為“閉關鎖國”的時期,中國的商業脈絡依然在暗流湧動,民間資本的力量不容小覷。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曆史的敘事重心從中央權力下沉到瞭地方經濟的毛細血管,讓曆史的肌理顯得更加豐滿和有彈性。

評分

最近讀完瞭一本關於清西陵的書,雖然我手頭這本的內容和《清西陵史話》的書名並不直接相關,但它帶給我的震撼和思考卻同樣深刻。這本書側重於對清代政治體製的演變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剖析,尤其關注瞭雍正時期權力的高度集中化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作者以紮實的史料為基礎,通過對奏摺、諭旨的反復考證,描繪瞭一幅權力架構從鬆散到嚴密的轉變圖景。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密摺製度”的詳細闡述,它不僅僅是一種信息傳遞的工具,更是皇帝個人意誌得以迅速、無礙地貫徹到地方的利器。書中那種抽絲剝繭的分析方法,讓我得以窺見帝王心術的復雜與深沉。讀完後,我不再隻是將清朝曆史視為簡單的朝代更迭,而是開始理解在那些宏偉的宮殿和陵寢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套精密的權力運作係統在支撐著這個龐大的帝國。這種對製度深層邏輯的挖掘,遠比單純的事件敘述更引人入勝,它讓我對“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有瞭全新的體會——任何看似微小的製度設計,都可能在漫長的時間維度裏,塑造齣曆史的走嚮。這本書的行文流暢,邏輯嚴密,即便對於非專業曆史愛好者來說,也能被其精妙的論證所吸引,著實是一本能讓人在閱讀中不斷點頭稱贊的佳作。

評分

我最近手邊有一本關注清代園林藝術與哲學思想結閤的書籍,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因為它探討的不是冰冷的建築結構,而是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精神世界的關係。這本書主要分析瞭江南私傢園林,特彆是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著重闡述瞭“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一核心美學思想是如何通過疊石、理水、花木配置等具體手法實現的。作者援引瞭大量的詩詞典故,將造園藝術提升到瞭文人修身養性的哲學高度。比如,書中對“藉景”手法的剖析就極其到位,如何通過有限的空間去捕捉遠處的山光水色,實現空間的無限延伸,這背後蘊含的是道傢“虛實相生”的辯證思想。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些麯徑通幽的畫廊之中,感受著移步換景帶來的心境變化。這種書籍的魅力在於,它教會你如何“慢”下來,去體會那些被快節奏生活所忽略的細節和意境。它不僅僅是一本藝術鑒賞指南,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通過環境來調整內心秩序的指南書,對於尋求內心平靜的人來說,非常有啓發性。

評分

包裝完整,尚未翻讀,內容暫不作評價

評分

對清陵很感興趣,買瞭好多徐老師的書,很有看頭

評分

清陵書還得看老徐寫的

評分

清西陵是雍正開始營建的,然後是每代皇帝分彆葬在東陵和西陵

評分

好。。。。。

評分

書是搞活動的時候買的,不錯。

評分

很好,都買到瞭很喜歡的書

評分

徐老師的書,內容翔實,瞭解清陵必讀~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