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大唐財相和他的國富論

劉晏:大唐財相和他的國富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餘耀華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唐朝
  • 政治
  • 經濟
  • 人物傳記
  • 劉晏
  • 財政
  • 國富論
  • 曆史人物
  • 唐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文齣版社
ISBN:9787507544732
版次:1
商品編碼:1215777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輕型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本書史料紮實,再現安史之亂後的唐朝急轉之下的國勢。

  2.作者從經濟學的角度來探討唐王朝的興衰。

  3.劉晏七歲入仕,有如神童,又受命於危難之際,他是如何拯救瀕於崩潰的經濟?

  3.經濟改革如果沒有政治改革作為後盾,能最終獲得成功嗎?

  4.為什麼清廉又有作為的官員,最終沒有落得好下場?既得利益集團的反撲改革,讓改革停滯甚至倒退!改革到底在革誰的命?


內容簡介

  劉晏何許人也?在中國曆史上,他比肩春鞦的管仲、戰國的商鞅、西漢的桑弘羊、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張居正,是“中國古代六大經濟改革傢”之一。他是唐朝的理財聖手,精於計算的鐵算盤。安史之亂後,他受命於危難之際,主管中央的財政、經濟工作。他力圖變法吸收瞭管仲、商鞅、桑弘羊的變法經驗,在漕運、鹽政、賦稅、鑄錢和常平諸方麵推行一係列改革,使瀕於崩潰的唐朝經濟得以復蘇,國運得以中興。

  我們讀劉晏的故事,會發現,原來1200多年前就有人懂得利用商品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懂得運用市場經濟的手段來救市,也隻有變法和改革能夠拯救一個體製僵化的國傢。

作者簡介

  餘耀華,湖北省鄂州市人,市政協委員、湖北省作協會員、市作協副主席、史學專傢、高級經濟師。學術專著有《中國價格史》(2000年齣版,2013年再版),2004年獲中國價格理論研究*高奬“薛暮橋價格研究奬”。文學作品有《韆古第*相·管仲》(入圍第八屆矛盾文學奬)、《範蠡——從兵傢奇纔到東方商聖》(入圍第九屆矛盾文學奬、陝西廣播電視颱連播)、《颶風——明朝反貪風暴》(北京人民廣播電颱連播)、《大唐財相:劉晏》《二品:海瑞》等20餘部,纍計韆萬字。

目錄

楔 子/ 001

第一章 昔日神童當瞭夏縣父母官/ 007

第二章 夏縣的齣路在哪裏/ 012

第三章 姚師爺遞瞭辭職書/ 017

第四章 第一次升堂縣太爺自己擂鼓/ 022

第五章 水是農業命根子/ 026

第六章 兩袖清風去,一杯淡水歸/ 031

第七章 科舉及第/ 036

第八章 縣丞戲縣令,有點齣格/ 041

第九章 賑災/ 048

第十章 劉晏治水/ 054

第十一章 黃河邊竪起一座“功德碑”/ 060

第十二章 未上任的禦史管閑事/ 065

第十三章 神秘人指點迷津/ 072

第十四章 安史之亂/ 076

第十五章 顔真卿在河北乾瞭一件大事/ 083

第十六章 避難襄陽城/ 087

第十七章 劉晏奉命赴吳郡/ 092

第十八章 傳說中的“山中宰相”/ 096

第十九章 第五琦創行新鹽法/ 101

第二十章 大唐經濟瀕於崩潰,誰收拾殘局/ 106

第二十一章 京兆尹不好當/ 110

第二十二章 關中鬧糧荒/ 117

第二十三章 沿黃河順流而下,勘察漕道/ 122

第二十四章 荊紫山曆險記/ 129

第二十五章 亂世兵如匪/ 137

第二十六章 勘察報告六百裏加急進京/ 142

第二十七章 身負重任/ 149

第二十八章 丹陽湖水清人不清/ 155

第二十九章 揚子縣造船/ 161

第三十章  劉晏搬兵/ 167

第三十一章 漕運船隊從江南起航/ 173

第三十二章 重續關中生命綫/ 177

第三十三章 東南財政領軍人/ 182

第三十四章 有錢就是任性/ 188

第三十五章 銅陵鹽監攤上事兒瞭/ 193

第三十六章 惠賓樓奇遇/ 198

第三十七章 天網恢恢/ 204

第三十八章 悅來客棧凶殺案/ 210

第三十九章 食鹽營銷迎來新時代/ 217

第四十章  李白的兒子落難賣字街頭/ 222

第四十一章 還利於商/ 226

第四十二章 理財聖手的生意經/ 231

第四十三章 鹽政開啓新時代/ 236

第四十四章 君臣論政/ 241

第四十五章 理財要有大局觀/ 249

第四十六章 創建信息網絡/ 255

第四十七章 天災/ 261

第四十八章 吏部尚書/ 266

第四十九章 招聘/ 271

第五十章  舉賢薦能/ 278

第五十一章 皇帝遭奴欺/ 283

第五十二章 欲擒故縱/ 288

第五十三章 寒食節除奸/ 293

第五十四章 清倉/ 299

第五十五章 榖賤傷農/ 304

第五十六章 經濟問題讓市場解決/ 311

第五十七章 奸相弄權/ 316

第五十八章 貪官的下場/ 323

第五十九章 又一位奸相入閣/ 329

第六十章  權重遭忌/ 335

第六十一章 殺機/ 340

第六十二章 兩稅法橫空齣世/ 347

第六十三章 陷害忠良/ 354

第六十四章 奸相施陰招/ 359

第六十五章 賬目遭塗改/ 365

第六十六章 遭陷/ 371

第六十七章 誰害死瞭一代英纔/ 378

第六十八章 天道輪迴/ 383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昔日神童當瞭夏縣父母官

  山西夏縣,古稱安邑,因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夏縣雖曆史悠久,卻是個窮鄉僻壤之地。

  大唐天寶六年(747年),夏縣百姓遭到一場滅頂之災,蝗蟲鋪天蓋地蜂擁而來,豐收在望的莊稼,一夜之間被蝗蟲吞食得一乾二淨,田裏的稻榖沒瞭穗,剩下稻草一片,高粱沒瞭頭,葉子也未存一片,光禿禿的高粱稈猶如一把把利劍竪在地裏,劍尖直指藍天……莊稼人痛心疾首,欲哭無淚,不知今年這個鼕天該怎麼過,明年的春荒又如何度。

  大地灰濛濛一片,田野瞭無生機,蝗蟲將莊稼毀於一旦,將百姓一年的希望化為烏有,所有這一切,仿佛預示著大唐帝國興盛的時代一去不返,貞觀之治、開元之治已是明日黃花。

  晚年時期的李隆基,已經失去瞭早年的銳氣,整日沉溺於聲色之中不思進取,先後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為相,宦官高力士得寵擅權,朝政混亂,吏治腐敗,郡縣之官吏,或經商,或放高利貸盤剝於人,天下百姓日益陷入貧睏之中。

  從夏縣的城門裏,走齣一老兩少三個人,走在前頭的中年人三十開外,四十不到,頭戴黑色襆頭,身著一襲淺色長衫,外套一件深色馬褂兒,一副商人的打扮,顯得格外的精神;緊跟其後的老者五十開外,著一襲淺灰色長袍,一副老學究的模樣,活脫脫一個賬房先生;跟在後麵的是一個小青年,上身穿一件深短褂,下著淺色長褲,肩上背著一個搭袋,一看就知道是個隨從。三個人齣瞭城門,似乎並不急於趕路,時而在大道上緩步而走,時而登高嚮四周張望,緩緩嚮東而行。

  三人中的中年人可不是等閑之輩,他就是開元十三年唐玄宗泰山封禪、行在進敬《東封書》而名噪一時的神童劉晏,幼時入仕的劉晏,在京官的位置上平安地度過瞭青少年時代。天寶六年十月,劉晏外放到夏縣任縣令。風華正茂的劉晏,立誌要當一個好官,剛到任,也不忙於處理政務,稍作安頓,便喬裝成商人下鄉巡察民情,隨行的老者是前任留下的錢糧師爺姚緘,背搭袋的青年則是傢人劉安。臨行之前,他隻對師爺說到鄉下看看,其他的什麼也沒講。

  師爺姚緘對這位新縣令充滿瞭好奇,早年的神童之名如雷貫耳,如今,昔日的神童成瞭本縣的縣太爺。由於時間太短,他還摸不透劉晏的秉性,上憲叫他隨同巡察鄉裏,他也不敢多問。前任縣令在夏縣颳得個鉢滿盆滿,他這個師爺好處也沒少得,換瞭縣令,師爺的位子坐不坐得穩,他也沒底,心裏猶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一刻也不能安定。新縣令到任後,似乎不急於處理政務,除瞭瞭解縣衙一些錢糧之數外,什麼意見也不發錶,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摸不透他的脈絡,姚緘似乎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他暗暗地祈禱,但願自己的預感是錯的。正在這時,一陣歌聲打斷瞭他的思路:

  胥吏催賦呼聲疾,農傢糧缸已見底。

  誰憐我等莊稼漢,何時纔能不寒飢。

  三人循聲望去,不遠處的山坡上,一頭老黃牛正在山坡上啃草皮,一個牧童站在山坡上放聲高唱,牧童的歌聲剛停,旁邊山林裏又傳來瞭一陣歌聲:

  樵夫砍柴已不燒,送到長街與人交。

  換來升米半尺帛,一傢老小難溫飽。

  歌聲過後,林內便傳來“咚!咚!”的砍柴聲。

  劉晏一行來到小孩的身邊,他溫和地對小孩說:“小兄弟,你叫什麼名字,剛纔唱的歌是誰教給你的?”

  “我叫小狗子,剛纔唱的歌是我們村的祁林大叔教的。”小孩隨口迴答。

  “你傢住在哪裏?”劉晏繼續問道。

  小孩隨手一指說:“就在那裏,瑤颱山腳下的瑤峰嶺。”順著小孩手指的方嚮望去,不遠處的山腳下,散落著二三十戶莊戶人傢,莊戶人傢的房子絕大部分是茅屋,也有少量的土磚瓦屋。陣陣炊煙正從村落中傢傢戶戶的煙囪裏冉冉升起。

  “能帶我們到祁先生傢去看看嗎?”劉晏繼續說。

  小孩機警地問:“你們是做什麼的?”

  劉晏迴答說:“我們是過路的,隻是聽到你的歌唱得好,有些好奇。”

  “村窮得很,沒有什麼好看的。”牧童邊說邊到山坡牽迴牛,帶著劉晏一行三人嚮村子裏走去。

  剛到村口,小孩就衝著一幢低矮的土坯屋喊道:“大嬸,有客人來瞭。”

  “誰來瞭?”隨著話音,從屋裏走齣一位年約四十的村婦。

  “大嫂,我們是過路的,剛纔聽小狗子說,他唱的歌是你傢祁林先生創作的,我們挺好奇的,過來看看。”劉晏邊走邊對村婦講。

  農婦猶豫瞭一下說:“是嗎?進屋裏坐吧!”

  這是一棟明三暗六的農捨,堂屋裏擺著一張飯桌和幾條木闆凳,牆旮旯裏靠著幾樣農具,除此之外,可謂是傢徒四壁瞭。

  “祁先生在傢嗎?”劉晏問道。

  “什麼先生呀,不就是一個種莊稼的嗎,仗著他小時候讀瞭幾天書,就喜歡充當假斯文,上山砍柴還沒迴來,還先生呢。”農婦邊說邊給劉晏三人倒水。

  站在門口的小狗子說:“我去叫。”話剛齣口,人已去遠瞭。

  “齣門喜鵲叫,就知有客到,是哪位貴客呀?”話音剛落,隨著“啪”的一聲響後,一個四十齣頭、五十不到的漢子已經走進屋裏。他看到客人都不認識,隻稍一愣神便說:“各位貴客光臨寒捨,不知有何貴乾?”接著對婦人道:“燒火,做飯,留客人在傢吃個便飯。”

  師爺姚緘說:“不用瞭,我們帶有乾糧。”

  大概是傢裏實在沒有什麼拿得齣手,祁林也不繼續堅持,略有歉意地對婦人講:“那就將蒸山藥、鹹菜端齣來,同客人一塊吃,咱們邊吃邊聊。”

  劉安從搭袋裏取齣乾糧,主客互相推讓一番,便邊吃邊聊起來。

  “你就是祁林先生吧?剛纔路過此地,聽小狗子唱的歌蠻好聽的,在山上砍柴唱歌的也是你吧?都是你創作的?”劉晏邊吃邊說。

  祁林有些不好意思地說:“也就是一時興起,隨便湊瞭幾句而已,不想驚動瞭各位貴客。”

  “祁先生讀瞭不少書吧?”劉晏繼續問。

  “俺祖上有幾畝薄田,祖父在的時候,堅持要供俺讀書,指望考個功名能光宗耀祖,後來傢道中落,僅僅參加瞭個鄉試就中途輟學瞭。”說到這裏,祁林眼裏透齣無限的失落,接著又說,“還沒有請教各位呢!”

  “我們是做生意的,”姚師爺用手指指劉晏說,“這是劉掌櫃。”

  劉晏接著說:“能說說你為什麼要創作這樣的歌嗎?”

  “不瞞客官,夏縣今年遭瞭蝗災,莊稼顆粒無收,官府的賦稅還是照收不誤,莊戶人傢已沒法活瞭,作幾句順口溜,聊解胸中之鬱悶罷瞭,各位可彆當真。”

  “農業雖然遭瞭蝗災歉收,我看瑤颱山裏的土特産十分豐富,大傢上山去將山裏的土特産收起來,再賣到外地去,應該能變齣錢,這不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吧?為什麼不這樣做?”劉晏詢問。

  “先生真是生意人,想得也周到。可是,官府可不這樣想,你看,瑤颱山滿山都是寶,可是,隻要我們一舉斧子,一揚鋤頭,衙役們便聞風而至,說是要收山澤之稅,你說說看,東西還沒有收迴來,更沒有賣齣去,哪來的錢交稅呀?也不知是怎麼迴事,好像我們夏縣得瞭瘟疫似的,外地的商人也不到這裏來,我們即使將山貨收迴來,加工好放在傢裏又有什麼用?無人問津,賣不齣去呀!”祁林無可奈何地說。

  劉晏望著姚師爺說:“真的嗎?”

  “是有這麼迴事,這是前任縣令定下的規矩。”師爺不知劉晏的真實意圖,也就隻好如實地迴答。

  “假如將山澤之稅放在山貨賣齣之後徵收,且減免一部分稅額,能不能將鄉親們動員起來,采掘、加工山貨,並想辦法將外地商賈吸引過來,將夏縣的山貨販運到外地去,你說這飢荒能度過去嗎?”劉晏殷切地望著祁林說。

  “如果能這樣,肯定不至於餓死人吧。”祁林似乎看到瞭生的希望,隨後又嘆瞭口氣說:“這怎麼可能呢?縣太爺隻知道坐在縣衙裏發號施令搜颳民財,哪管咱老百姓的死活啊!該死的昏官。”

  劉安聽瞭祁林的罵聲,正想說點什麼,被劉晏用眼神製止瞭。

  祁林近乎哀求地說:“劉掌櫃,你是做生意的,我們這裏的山貨土特産很多,有祁傢河的柿餅,中條山的蜂蜜,瑤颱山的木耳、香菇、中藥材,你能要嗎?如果你能從外地運來糧食,換我們的山貨,那可就救瞭夏縣老百姓的命,成瞭這一方的活菩薩瞭。”

  “好,真有你的,祁先生,你這可真是個金點子啊。”劉晏忘情地一拍祁林的肩膀,高興地笑瞭起來。幾天來,沉積於胸的鬱悶之氣,仿佛就在這“好”字聲中全吐瞭齣來,他笑得像個小孩一樣。祁林也被劉晏這忘情之舉弄得有點不知所措。

  “老闆,你的意思是?”姚緘試探地問。

  “這還用問,將山貨收起來,賣齣去,這個生意一定得做。”

  祁林驚喜地問:“劉老闆願意做這個生意?”

  “怎麼不願意,這個生意做定瞭。”劉晏斬釘截鐵地說。

  “唉!縣太爺要像你這樣說就好瞭。”祁林輕輕地嘆瞭一聲。

  “這個不是問題,我自有辦法,你馬上動員鄉親們上山收山貨,過幾天到縣城去看看,一定會有好消息的。”

  ……


經史子集:一部迴溯中華帝國興衰的宏大史詩 導言: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個單一人物的傳記,亦非一部刻闆的官方史料匯編。它是一部縱橫捭闔、深入肌理的文化史與製度史的宏大敘事,旨在剖析中華帝國自秦漢奠基至清末衰落的數韆年間,其內在的運作邏輯、周期性的興衰密碼,以及影響帝國命運的深層結構性力量。我們試圖以一種“去中心化”的視角,審視那些構成帝國骨架的關鍵元素,理解它們如何塑造瞭東亞世界的獨特形態。 第一部:製度的熔爐與秩序的構建 (秦漢至魏晉南北朝) 本部分聚焦於帝國形態的確立與早期試錯。首先,我們將考察秦漢帝國在“大一統”理念下的製度創新,特彆是郡縣製、中央集權官僚體係的誕生,及其在初期錶現齣的巨大效能。這不僅僅是行政區劃的調整,更是對血緣政治嚮法律政治轉型的深刻迴應。我們會詳細梳理“儒傢化”過程,探討董仲舒思想如何被采納為官方意識形態,並分析這種思想如何為龐大的帝國提供瞭必要的道德黏閤劑,但也同時埋下瞭日後僵化與保守的伏筆。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帝國體係遭受重創後的“休剋”與“重塑”。我們不會僅僅停留在士族與門閥的政治鬥爭層麵。更重要的是,探討在中央權威衰微時,地方勢力如何通過士族製度、莊園經濟重構社會權力結構。這一時期的佛教東傳,被置於一個重要的文化變遷視角下考察——它如何作為一種超越世俗政治的信仰體係,填補瞭儒傢倫理在亂世中的精神真空,並催生瞭新的藝術與哲學思潮。探討這一時期的政治分裂,是理解後世“分久必閤”的內在驅動力的關鍵。 第二部:盛世的底色與官僚的精細化 (隋唐五代) 隋唐被視為古代中國最輝煌的頂點,但其光芒的背後,隱藏著深刻的製度變革。隋朝開創的科舉製度,是打破門閥壟斷、建立“唯纔是用”官僚體係的關鍵一步。我們將細緻分析科舉考試的演變——從最初的九品中正製殘餘到唐代科舉製度的成熟,探討其在擴大統治基礎、提升官員素質方麵的積極作用,同時也揭示其在後期如何逐漸成為僵化的官僚篩選機製。 唐代的“三省六部製”被視為古代行政製度的巔峰。我們將其置於權力製衡與效率優化的角度進行剖析,研究皇帝權力如何通過分權與製約機製得到有效行使。此外,唐代的經濟製度,特彆是租庸調製,在盛唐的充分運轉是支撐其龐大軍力和文化輻射的基礎。然而,隨著人口增長和土地兼並加劇,唐中葉爆發的“安史之亂”不僅是軍事上的潰敗,更是財政與土地製度崩潰的集中體現。五代十國的混亂,則是前一個製度周期走到盡頭的必然結果。 第三部:士大夫的崛起與社會結構的再平衡 (宋代) 宋代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極富爭議的轉型期。我們不再將“積弱”視為核心標簽,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技術、商業和文化高度發達的成熟帝國形態。宋代士大夫階層的崛起,是理解這一時期的關鍵。他們不同於唐代貴族,而是通過科舉製度上升的知識精英,他們對於“文治”的推崇,深刻影響瞭軍事策略和國傢財政。 財政體係的變革是宋代社會轉型的核心。兩稅法、募兵製、以及以“王安石變法”為代錶的國傢乾預主義經濟實驗,都體現瞭統治者對傳統土地財政依賴的擺脫,試圖轉嚮以商業稅和貨幣流通為基礎的財政模式。我們將深入分析“冗官、冗兵、冗費”問題的成因,以及宋代在技術創新(如火藥、印刷術的應用)和商業貿易(海外貿易的繁榮)方麵的成就,這些成就與他們相對保守的軍事策略構成瞭鮮明的對照。 第四部:專製的極緻與帝國的內捲化 (元明清) 元朝的統治,為中華帝國體係加入瞭一個“異質性”的元素。我們探討濛古帝國龐大的軍事機器如何成功地治理瞭高度復雜的漢地,以及其在交通、信息傳遞方麵的製度遺産。濛古人的統治,在一定程度上打通瞭東西方的交流,但其基於民族差異的統治結構,也為後來的融閤埋下瞭張力。 明清時期,是古代帝國體係走嚮集權頂峰的階段。明朝“廢丞相”是中央集權邁嚮絕對君主專製的標誌性事件。我們深入分析瞭內閣製度、廠衛特務機構的形成,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構築瞭一個高效但極度敏感的權力中樞。清朝繼承並強化瞭這一體係,通過“密摺製度”繞過傳統官僚機構,直接連接皇帝與地方官員,實現瞭對信息流的絕對控製。 然而,這種集權也帶來瞭“內捲化”的危機。人口的爆炸性增長與人均資源的相對固化,使得社會矛盾愈發尖銳。官僚體係的僵化、八股文對創造力的抑製,使得帝國在麵對西方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衝擊時,顯得反應遲鈍。我們將詳細考察閉關鎖國政策的內在邏輯——它並非簡單的排外,而是對既有社會秩序的維護,是對“天朝上國”自我認知的一種防禦性固守。 結語:周期的終結與現代的挑戰 全書的最後部分,將目光投嚮晚清的衰敗。甲午戰爭、庚子之亂,不再是簡單的邊疆危機,而是整個帝國政治、經濟、文化體係整體性失效的外部體現。我們總結瞭數韆年帝國周期律的深層結構——即高度集中的權力體係在麵對外部衝擊和內部人口壓力時,其靈活性不足的緻命缺陷。理解這一曆史的終結,為我們反思現代國傢建設中的製度選擇,提供瞭深厚的曆史參照。這部著作,旨在提供一個關於中國曆史的“硬核”框架,而非簡單的曆史事件羅列,引導讀者思考“秩序”是如何被創造、維持,又如何最終瓦解的永恒命題。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五段:對曆史影響與後世評價的追溯與反思 一位傑齣的“財相”必然會對後世産生深遠影響。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評價這位人物的曆史功績?他的政策是否為後來的王朝奠定瞭基礎,或者他的失誤又給後人留下瞭哪些教訓?我希望作者能將目光放得更遠一些,探討他的經濟思想在唐朝衰落之後,是否被繼承、被遺忘,或者被誤解。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能夠提升本書的格局。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能對“大唐盛世”的經濟基礎有一個更全麵、更具批判性的理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繁榮景象的錶麵贊嘆上。通過對這位關鍵人物一生的梳理,反思現代社會在經濟治理方麵,是否能從曆史中汲取到智慧與警示。

評分

第二段:對“國富論”理論體係的探索與應用 “國富論”這個詞匯在現代經濟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如果把它放在唐朝的背景下去解讀,那將是極具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位財相在當時的國情下,是如何理解和實踐“富國強兵”的理念的。他是否提齣瞭超越時代的經濟思想?他的理論體係又是如何適應唐朝的農業基礎、商業發展以及對外貿易格局的?我特彆關注的是,作者能否將古代的財政概念與現代經濟學原理進行有趣的對比和闡釋,讓當代讀者在閱讀曆史故事的同時,也能獲得對經濟規律的深刻理解。如果能通過具體的案例,比如稅製改革、貨幣政策或者水利工程的投資迴報分析,來展示這位財相的經濟智慧,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遠超一般的人物傳記,更像是一部生動的古代經濟思想史。

評分

第三段:人物性格的復雜性與時代局限性的探討 任何偉大的曆史人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他們的決策往往受到時代局限性的製約。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在塑造這位“財相”時,能夠展現其復雜多麵的人性。他是否也有過失誤?麵對強大的阻力時,他又是如何權衡利弊,做齣艱難抉擇的?我希望作者不要把他神化,而是把他放在那個特定曆史情境中去審視。比如,在推行某些激進的經濟政策時,是否引發瞭社會矛盾?他是如何處理這些矛盾的?這種對人物性格深度的挖掘,以及對他所處時代的深刻反思,會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和真實。這種對曆史人物的辯證性評價,往往能帶來更深刻的思考,也更能引發讀者的共鳴。

評分

第四段:敘事風格與文筆的期待——“故事性”與“學術性”的平衡 一本好的曆史讀物,必須在嚴謹的學術考據和引人入勝的敘事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我希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既有學者的審慎嚴謹,又不失故事的張力。避免那種乾巴巴的史料堆砌,而是用生動的筆觸將曆史事件串聯起來,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親眼見證那些關鍵時刻的發生。如果作者能運用一些文學化的描寫手法,去刻畫朝堂上的劍拔弩張,或者經濟改革帶來的社會震動,那就更好瞭。好的文筆能讓曆史“活”起來,讓那些逝去的人物重新擁有鮮活的生命力。這種敘事上的高超技巧,是區分平庸之作與經典之作的重要標準。

評分

第一段:對“大唐財相”曆史背景的好奇與期待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露著一種厚重的曆史感,讓人忍不住想一頭紮進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我一直對唐朝的經濟製度和財政管理非常感興趣,而“大唐財相”這個稱謂,本身就充滿瞭想象空間。究竟這位人物是如何在那個充滿變數的時代,攪動風雲,成為影響國運的關鍵人物?我期待著作者能細膩地描繪齣當時朝堂上的權力鬥爭、不同派係之間的博弈,以及在這些復雜背景下,這位財相是如何運籌帷幄,製定齣影響國傢命運的經濟政策。我尤其想看到那些曆史細節,比如他在處理突發財政危機時的果斷決策,或者是在推動重大改革時的阻力與突破。這本書如果能將曆史的宏大敘事與人物的微觀命運相結閤,展現一個有血有肉、有智慧有謀略的“財相”形象,那將是一次非常棒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傳記,更是對一個時代經濟智慧的深度挖掘。

評分

很好

評分

京東買書越來越劃算,看書囤書都在京東啦

評分

很好

評分

京東買書越來越劃算,看書囤書都在京東啦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京東買書越來越劃算,看書囤書都在京東啦

評分

京東買書越來越劃算,看書囤書都在京東啦

評分

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