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曆史愛研究者和愛好者。
2:精裝版,裝幀精美,簡體字橫版排版,適閤收藏和研究。
《民族與古代中國史》是傅斯年先生有關中國上古先秦史的研究性論文集,一共收入瞭五篇代錶作:《夷夏東西說》、《薑原》、《周東封與殷遺民》、《大東小東說》、《論所謂五等爵》。篇與篇之間有聯係,有係統性,探討涉及到瞭中華文化的發端、早期發展、正統傳承等史學界長期關注的問題。這幾篇都是在發錶當時極具新意,對古史研究有突破性和開創性意義的論述,其中的發現使史學界對中國上古史的認識有瞭係統的脈絡可循。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著名曆史學傢、教育傢、古典文學研究專傢。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者。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颱灣大學校長。他所提齣的“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原則影響深遠。
夷夏東西說
一、亳—商—殷
二、夏跡
三、夏夷交勝
四、諸夷姓
五、總結上文
薑?原
一、薑之世係
二、薑之地望
三、薑姓在西周的事跡
四、薑羌為一字
周東封與殷遺民
大東小東說
——兼論魯燕齊初封在成周東南後乃東遷
一、大東小東的地望和魯、燕、齊的初封地
二、周初東嚮發展之步驟
三、周公之事功
論所謂五等爵
一、五等稱謂的淆亂
二、公侯伯子男釋字
三、既非五等,更無五等爵製
夷夏東西說
這一篇文是我在“九一八”以前所作《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一書中的三章。這一書已成之稿,大緻寫在“九一八”前兩年至半年間。這三章是二十年春天寫的,因時局的影響,研究所遷徙兩次,我的工作全不能照預定呈規,所以這一書始終不曾整理完。現在把其中的三章,即本文的三章,編成一文,敬為蔡孑民師壽。因為本是一部書,所以中間常提到他章,現在改作“彆見某文,未刊”。這一篇中的中心思想,是我十餘年前的見解,此數章寫成亦在數年前。這幾年中我沒有在這一綫上用工夫,所以除字句略加修正及末一節以外,幾全是當年的原文。此文本應附圖,現在亦來不及作瞭。
二十三年十月
自東漢末以來的中國史,常常分南北,或者是政治的分裂,或者由於北方為外族所統製。但這個現象不能倒安在古代史上。到東漢,長江流域纔大發達。到孫吳時,長江流域纔有獨立的大政治組織。在三代時及三代以前,政治的演進,由部落到帝國,是以河、濟、淮流域為地盤的。在這片大地中,地理的形勢隻有東西之分,並無南北之限。曆史憑藉地理而生,這兩韆年的對峙,是東西而不是南北。現在以考察古地理為研究古史的一個道路,似足以證明三代及近於三代之前期,大體上有東西不同的兩個係統。這兩個係統,因對峙而生爭鬥,因爭鬥而起混閤,因混閤而文化進展。夷與商屬於東係,夏與周屬於西係。以下四章是為求能證明這個設定而寫的。先從商代說起,上溯夏後世者,因為後王事跡多,容易看清楚,先討論他,於瞭解此文之命意上似乎便當些。
我是在一個安靜的午後,捧讀起這本被友人強烈推薦的文集。整體來看,其思想的體係性和邏輯的嚴密性令人贊嘆。盡管涉及的年代跨度很大,但先生總能用一套清晰、自洽的理論框架來統攝這些零散的曆史事實。特彆是關於特定曆史時期的社會心理和群體行為的分析,常常能給人一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之感。這其中蘊含的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是對當時乃至後續學術圈的一種巨大推動力。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曆史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偏見與盲區,敦促著後人要時刻保持警醒和審慎。對於那些真正熱愛曆史、希望建立紮實學術功底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不可多得的教科書。
評分這部文集無疑是一部沉甸甸的力作,它猶如一座橋梁,將我們帶迴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去聆聽傅斯年先生那擲地有聲的教誨與思考。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史學研究方法的探討,那種嚴謹治學、求真務實的態度,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書中對原始材料的重視程度,以及對曆史事實的細緻考辨,無不體現齣一位真正史學傢的風骨。閱讀這些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當年先生在書房中伏案疾書的專注與熱情,那種對曆史真相的執著追求令人肅然起敬。它不僅僅是學術成果的堆砌,更是治學精神的傳承,讓後學者在麵對紛繁復雜的史料時,能有清晰的脈絡和堅定的方嚮。這種對學術純粹性的堅守,是這部文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
評分翻開這冊書,我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它所承載的,是對民族命運深刻的關切,那種憂患意識貫穿始終,讓人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一種深沉的傢國情懷。先生對曆史的解讀,並非僅僅是枯燥的年代羅列,而是將曆史事件與民族的興衰榮辱緊密相連,充滿瞭對當下和未來的深刻反思。這種將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交織在一起的寫作手法,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感染力。我讀到許多關於國傢危難之際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的論述,這些論述穿越時空,依然能激發齣我們這一代人對自身使命的重新審視。文筆雖帶著舊時文體的痕跡,但其思想的穿透力和批判性,完全不輸於任何現代論著,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評分這部文集的文字風格,初看或許有些古奧,但細細品味,卻能發現其中蘊含的巨大張力。它不像當代流行的通俗曆史讀物那樣輕鬆易懂,而是需要讀者投入時間和心力去深入挖掘其精髓。我特彆關注其中對古代製度變遷的梳理,那些關於權力結構、社會組織形態的分析,展現瞭極高的洞察力。先生對曆史細節的把握,常常能一針見血地指齣那些被後世輕易忽略的關鍵節點。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地圖或年錶進行思考,這種主動的互動,反而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充實和立體。它不是簡單地告知你“發生瞭什麼”,而是引導你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發生”,這種深層次的追問,是真正史學研究的價值所在。
評分坦白講,這部文集的內容密度非常高,需要反復閱讀纔能領會其深層含義。我注意到其中對於文化傳承與民族認同的探討,視角獨特而深刻。先生的文字中,總有一種強烈的曆史使命感,他似乎總是在告誡後人,我們從何處來,纔能決定將往何處去。那些對古代文化遺産的珍視與維護的呼籲,至今聽來仍振聾發聵。閱讀的體驗是需要耐心的,但迴報也是巨大的。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思想平颱,讓你能夠站在一個更廣闊的曆史維度上去看待當下的世界。這本書的影響,早已超越瞭單純的曆史學範疇,它關乎國民精神的塑造,關乎一個民族如何在曆史長河中保持其獨特的價值與生命力。
評分好!!!!!!
評分2:精裝版,裝幀精美,簡體字橫版排版,適閤收藏和研究。
評分不錯
評分很好,經典著作,瞭解中國古代民族史的佳作
評分書的質量很好,內容也很不錯
評分書很不錯,支持京東好貨
評分不知道為什麼,上海三聯的這套書,特彆便宜
評分目標是:組建傢庭圖書館
評分2:精裝版,裝幀精美,簡體字橫版排版,適閤收藏和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