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位文博专业研究员和一线教师共同编著,突出专业性
★数十家国内重点博物馆,近千件珍贵文物的诞生与传承,品读鲜活中国故事
★历史背景、文化脉络、阅古识今……连接传统与现代,阅读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
★阅读拓展、动手实践、发散思维……全方位多样化的文化互动,调动小学阶段全学科知识,引导孩子自主探究中华文明的奥秘
这是一套面向小学段读者的博物馆及中华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共收录近百件藏于中国的博物馆中,在中华文明史上代表了社会运行法度、为人处事准则并能够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文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开创了大一统的秦代,可是百姓们仍然沿用原来国家的币制、文字和度量衡,彼此交流起来很不方便,更别提做生意了!秦始皇于是下令——要规范,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两千多年后,秦半两、商鞅方升、《秦律》等文物,就在博物馆中为我们诉说着规则的价值。
反映古人对音律认识的虎纹石磬、反映古代严明军纪的阳陵虎符、反映古人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古观星台遗址、反映古人对生活礼仪规范的皇后凤冠……这些馆藏文物与遗迹,都是规则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与延伸!
本书可作为在家庭及课堂上由父母、教师指导阅读,加深理解;小读者也可跟随书中引导独立阅读,培养发现答案的成就感;亦可在参观博物馆时随身携带,看实物、读故事,更能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912年,收藏藏品130多万件,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辉煌和灿烂,馆长吕章申为本套书主编,中共党员,高级建筑师,兼任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书法院特邀研究员;史家小学始建于1939年,以“和谐教育”为办学特色,现有97个教学班,4000余名学生,300余名教职工,拥有过9名特级教师,现有100多名市区骨干,校长王欢为本套书策划,北京市特级教师,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语文骨干教师、北京市师德之星、全国三八红旗手。
本书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课程中心和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专家共同审定。
以不一样的视角阐释文物与文化的关系,让读者在阅读中感悟传统文化。
——黄琛(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博悟之旅”关注社会的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和有机的历史,将其中的优秀文化和素材变成课程中传递知识的载体,只有这样传递给学生的知识才是有用的、实用的。
——李奕(北京市教委副主任)
“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系列图书依托国内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资源,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并将它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年轻的一代。
——王欢(北京市史家小学校长)
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有灵气的,当你走近的时候就会听到娓娓的诉说,看到楚楚的容貌,嗅到飘过千年的气息……
——张鹏(全国青联委员,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丛书用文物解读创造、尊重、责任、生命、规则,改变了以往博物馆青少年文物只是普及类图书的编著方式,是博物馆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国博对当下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好的回应。
——弘博网
《博悟之旅·规则(上)》
第一章 金石音律
第二章 军纪严明
第三章 行路守则
第四章 中规中矩
第五章 立规成范
第六章 观星测时
第七章 锦衣冠盖
第八章 脊兽藏规
《博悟之旅·规则(中)》
第一章 方升铭规
第二章 币显法度
第三章 一诺千金
第四章 为政之道
第五章 守则报国
第六章 公廉守规
第七章 论语导行
第八章 衣冠礼乐
第九章 军纪严明
第十章 时代楷模
《博悟之旅·规则(下)》
第一章 佩玉辨级
第二章 列鼎现制
第三章 公平交易
第四章 公正廉明
第五章 衣冠礼乐
第六章 黑白方圆
第七章 货真价实
第八章 以小见大
第九章 座次礼仪
第十章 适者生存
第十一章 军容整肃
第十二章 实事求是
第一章
佩玉辨级
名称:组玉佩
时代:西周
现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简介:这件山西省运城市绛(jiàng)县倗(péng)伯夫人毕姬(jī)墓出土的西周中期的组玉佩,其样式象征了墓主人的身份。
玉佩是古代君子必不可少的一种装饰品,据说没有特殊原因,玉是不能离开身体的。组玉佩,又叫玉杂佩,由两件或两件以上玉器组合而成,是玉佩的一种。诗经中就有关于将组玉佩作为礼物送给他人的记载。组玉佩既可用于宗教祭祀,又有引人注目的装饰功能,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西周时,因为王室贵族特别喜欢玉,所以大量标准的组玉佩开始出现和流行,它们的形状十分复杂,数量也巨大,是此后历朝历代所不能及的。组玉佩十分贵重,是贵族权势的象征,一般由几种不同形状的玉制饰件串联而成,连缀方式各有特色。
从墓葬出土情况来看,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越高,所用饰件数量就越多,造型和结构就越复杂,长度也越长,有的甚至可以和人的身体等长呢!组玉佩佩带的位置随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西周时代被用来装饰人体的胸腹甚至肩部,战国时代则明显下移,多悬挂于腰间。
西周严格的用玉制度还体现在以璜(huáng)为主体的组玉佩上,从玉璜的层数能看出佩玉者的身份和地位。考古人员曾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虢(guó)国墓地中发掘出一件七璜联珠组玉佩。能够拥有七璜联珠组玉佩的是什么人呢?
从一个家长的角度来看,我非常看重书籍中蕴含的价值观引导。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其中一些深层次的伦理道德观念,如何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植入,是个难题。这套书在处理“规则”这个主题时,显得非常巧妙和审慎。它没有将规则塑造成一种冰冷的、不容置疑的教条,而是将其升华为一种促进和谐、保障个体权益的智慧体现。它可能在讲述古代宗族秩序时,同时会强调个体在集体中的责任与权利的平衡。这种处理方式,避免了传统说教的僵硬感,而是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到,规则的意义在于让大家都能更好地生活在一起,这是一种非常正向和现代的教育理念。这种价值观的层层递进,比单纯的知识点更有助于孩子的长期成长和品格塑造。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是下了不少心思的,封面色彩明亮但不失典雅,那种手绘风格的插图充满了童趣,一下子就能吸引住我家那个好动的孩子。拿到书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是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很舒服,而且印刷清晰,字号大小也考虑到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习惯,不会太小费眼睛。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将传统元素巧妙融入现代设计的方式,比如在章节标题旁点缀的祥云或者简单的窗格图案,既有文化韵味,又不会显得老气横秋。从目录上看,内容的编排似乎很有逻辑性,不是那种生硬的知识灌输,更像是带着孩子一起去探索和体验。这种视觉上的吸引力,是激发孩子主动翻开书本的第一步,很多时候,好的“颜值”的书,能让孩子对内容产生天然的好感度,而不是一味地抗拒。对于我来说,选书时外观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因为我知道,如果封面和内页设计不好看,再好的内容也可能束之高阁,而这套书在这方面无疑是做到了优秀的。
评分我观察到,这套书的结构安排似乎非常注重学习的“可持续性”。它不是一本书读完就结束了,而是三册组成的一个系统,这暗示着它可能涵盖了不同层面的规则体系,从最基础的个人行为规范,到更宏观的社会互动准则。这种分册设计,对于保持孩子的学习热情非常关键。如果一次性抛出所有内容,孩子容易产生疲劳感和畏难情绪。但分阶段呈现,就像爬楼梯一样,每完成一册,孩子都会获得一种阶段性的成就感。而且,不同册次之间内容的衔接和递进,也体现了编者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他们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先建立基础概念,再深化理解复杂情境。这种精心设计的学习路径,让整个“博悟之旅”显得更加稳健和可靠。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文字叙述方式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我们都知道,讲传统文化给小孩子听,最怕的就是用那种大人化的、过于书面化的语言,结果孩子听两句就昏昏欲睡了。但这本书里,它似乎找到了一种非常恰当的“桥梁语言”——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韵味,又用贴近孩子日常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去阐述。比如,它在解释某个古老礼仪的由来时,不是干巴巴地背诵典故,而是会代入一个虚拟的小伙伴视角,问“你想想,如果我们在玩游戏时要遵守某个约定,是不是大家都会玩得更开心呢?”这种设身处地的引导方式,让抽象的“规则”立刻变得具象可感。我试着给孩子念了几页,发现他不仅没有走神,反而会主动提出一些他的看法和疑问,这说明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是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成功地在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无障碍的沟通桥梁。
评分这套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对“互动性”的重视程度。很多看似教育性的读物,其实都只是单向的输出,读完就读完了,没有留下什么回味的空间。但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似乎设计了一系列的“小任务”或者“小挑战”。我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内容似乎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并尝试用书里学到的视角去分析。举个例子,如果涉及到社交礼仪,它可能不会直接告诉你“要这样做”,而是会设置一个小小的场景,然后问孩子“如果你是故事里的人,你会怎么做?”这种开放式的提问,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潜能。它不是在教孩子死记硬背规则,而是在培养孩子理解规则、运用规则的思维框架。对于一个7到10岁的孩子来说,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远比被动接受知识来得有效和深刻得多。
评分这本书从文物开始讲起,来讲述传统文化对我们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家长也应该认真看,给孩子做好榜样。下图这是是这书一个章节的内容,可以给您参考一下,就是照相技术有限
评分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规则(3册)孩子很喜欢
评分买给小孩看的,自己要先看
评分非常好~非常满意~孩子很喜欢
评分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规则(3册)孩子很喜欢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买给小孩看的,自己要先看
评分给孩子们看,很不错的一套书。
评分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规则(3册)孩子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