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
为适应电子信息时代的新形势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经过教学改革与实践,修订了部分内容。本教材共10章,包括绪论、半导体器件基础、放大电路基础、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波形的发生和变换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本书总学时为48~64(不含实验),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电子、通信、机电、控制等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电子技术工程人员的自学用书。高职高专院校使用本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学时。书中各章均配有经典例题和习题,书后附有习题答案供读者参考。
《模拟电子技术》一书自2007年出版以来,被许多院校选为教材,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心。但是,由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原教材中的有些内容需要更新,因此在初版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修订,使本书更加符合当前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本书的修订,既要保持初版教材的诸多特点及完整体系,又要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既要符合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又要适当引进电子技术中的新器件、新技术、新方法;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培养他们的定性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要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的灵活取舍,又要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自主学习和思考。为此,提出了如下总体思路:精选内容,推陈出新;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内容由浅入深,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力争做到“讲、学、做”统一协调,重点与难点采取阐述与比喻相结合、例题与习题相结合、实例与实验相结合。与初版相比,本书在如下方面做了进一步改进:(1)每章前面增加了本章重点,使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2)增加了绪论。旨在让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内容体系、主要概念、电子系统的组成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大致的了解,由此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3)扩大了习题的种类与题量。模拟电子技术概念多,内容琐碎,理论分析抽象难懂,必须加强训练才能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4)增加了习题参考答案。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5)在每一章中有效增加了相关内容。与初版相比,第2版内容更加细腻,问题探讨更加深入,逻辑关联性更强,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知识体系更加完整。(6)删掉了初版第10章“模拟电路应用举例”,而将这一章内容分散到前面的各章节中,这样使得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更加集中,更加具有针对性,效果也更为突出。(7)删掉了初版第11章“可编程模拟器件ispPAC及其EDA软件设计”。考虑到当前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的不断更新,而教材更新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行学习相关软件。这种方式要比单独用一章的有限篇幅介绍某一种软件的使用效果更好。当然,对于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种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软件,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本书由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李明富和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葛廷友担任主编并统筹全稿。其中,李明富编写了第4章和第5章,葛廷友编写了第1章、第3章和第6章,潍坊学院的徐晓彤编写了第2章和第7章,潍坊学院的陈旭编写了第8章和习题答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戚玉强编写了第9章和第10章。由于水平有限,书中漏错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6年7月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耳边指导。 和许多教科书的刻板印象不同,这本书的作者在文字的组织上非常讲究,用词遣句既准确又不失生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作者善于运用类比和比喻,将那些一开始听起来很抽象的概念,比如“跨导”、“输出电阻”等,解释得非常形象。我特别喜欢书中在讲解一些难点问题时,会采用“设想一个场景”或者“从一个简单的模型出发”的方式,一步步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推理。这种互动式的讲解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会有一种参与感和探索欲。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在和作者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评分这本书的实践性是我最为看重的一点。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电子技术,最终是为了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电路设计和调试中。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融入其中。比如,在讲解滤波器设计时,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类型滤波器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电路中如何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和参数调整。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可以用于实际操作的仿真电路和实验指导,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我曾经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搭建了一个简单的信号发生器,整个过程虽然耗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最终成功运行的那一刻,带来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更极大地提升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章节间的过渡自然流畅,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在学习一门新的技术时,一个好的知识框架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从最基础的元器件模型开始,逐步深入到放大电路、反馈电路、振荡电路等各个核心模块,最后再将这些模块有机地组合起来,讲解复杂的系统设计。每个章节都承接上一章节的内容,并且为下一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使得我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把握整体脉络,不会感到迷茫。而且,书中在每个章节的结尾都会有小结和习题,这既是对本章内容的巩固,也为我的进一步思考提供了方向。我感觉自己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会了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系统的模拟电子技术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我期望的水平,既能满足入门需求,也能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这个庞大的领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让我快速上手,又能为我未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书籍。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在内容上非常全面,从基本的元器件模型到复杂的集成电路应用,几乎涵盖了模拟电子领域的大部分重要知识点。而且,书中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都深入透彻,既有理论推导,又有实际应用分析,让我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常常会发现,在解决一个实际电路问题时,书中提供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思路,往往能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价值,让我对模拟电子技术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动力。
评分初识这本书,我被它扎实的理论功底深深吸引。 翻开首页,我便被作者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讲解所折服。对于我这样在模拟电子领域摸索了几年,却总感觉理论基础不够牢固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盏明灯。它没有像某些教材那样上来就堆砌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术语,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每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从最基础的二极管特性到复杂的运算放大器应用,书中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并且辅以大量精美的插图和表格,使得抽象的电路原理变得直观易懂。尤其是关于晶体管的各种工作模式,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对它们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我常常会花上很长时间反复研读某个章节,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让我感觉自己不仅在记忆知识,更是在真正地构建起对模拟电路的认知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