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书围绕主题,对“情绪心理学”的特质进行了多角度地论述,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2、书中配插一定的图片,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3、内容全面,生动深刻,启迪性和实用性强。
情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绪心理学是研究情绪的科学,包括快乐与悲伤、期望与失望以及爱恋与淡漠、愤怒与恐惧、忧郁与焦虑等情感变化的奥秘。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力求介绍完整、准确,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论述情绪心理的极有价值的综合性书本。
蔡践,笔名少恒。籍贯江苏淮安。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资深策划人、编辑。长期从事图书出版工作。曾策划并编写出版《不可不知的300部国学名著》(中央编译出版社)、《菜根谭处世智慧》(九州出版社)、《传说中国——文人》、《传说中国——帝王》(金城出版社)、《思维转动人生》(中国长安出版社)、《打开女人快乐的心窗》(中国长安出版社)、《左手执行力右手领导力》(中国纺织社)等书。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一场精妙的智力迷宫探险。作者在构建理论体系时,展现了惊人的逻辑严密性。他似乎对人类情感的复杂交织有着近乎病态的执着和深入的剖析。我必须承认,初读时有几处概念的界定,比如关于“情绪的投射机制”与“情感的内化过程”的区分,我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勉强跟上他的思维速度。这绝不是那种读完就能轻易概括出几个金句的“速食读物”。他大量引用了认知行为疗法(CBT)和积极心理学的一些核心框架,但又巧妙地避开了对这些流派的过度推崇,而是将其作为工具箱的一部分,来拆解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情感盲点。特别是关于“防御机制的能量消耗”这一章节,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将心理防御比作一台持续运转但效率低下的老旧机器,它不仅消耗了我们大量的精力,还阻碍了我们对真实自我的接纳。读完这一部分,我立刻意识到自己过去在某些人际冲突中过度“武装”自己的行为,实际上是多么耗费心力。这本书要求读者投入专注力,但它给予的回报绝对是丰厚的,它迫使你直面那些你一直试图回避的、关于“为什么我会这样感受”的核心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柔和的字体,一下子就让人感觉沉静下来,仿佛进入了一个可以认真思考内在世界的空间。我刚翻开序言时,就被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所打动。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从一些日常生活中极其细微的情绪波动入手,比如清晨醒来时那种莫名的焦躁,或者看到老照片时涌上的复杂怀旧感。这种亲切感让人觉得,这本书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旁边耐心引导你探索自己的心绪。我尤其喜欢他描述“习得性无助”那一章,他引用了一个关于实验动物的非常形象的比喻,那种无力感即便隔着文字也能清晰地感受到,立刻引发了我对自身过往经历的一些反思。整本书的节奏把控得非常好,不会让人觉得内容过于密集而喘不过气,每一章的过渡都自然流畅,就像在爬一座设计精巧的山,每登高一段,视野就开阔一分。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闭上眼睛,试着去分辨此刻自己正在经历的是哪一种情绪,以及它深层的根源。这种即时的互动性,是很多同类书籍所不具备的。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寻找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与家人沟通的实用技巧,但这本书提供的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本关于自我“考古学”的指南。作者在探讨“依恋模式”如何塑造成年后关系时,插入了几个非常触动人心的案例研究。这些案例都不是那种戏剧化的、极端的例子,而是非常贴近普通人生活的小插曲——比如一个总是习惯性地过度迎合伴侣需求的人,或者是一个害怕独处而不断寻求外界肯定的成年人。书中对“未满足的需求”如何转化为“持续的情绪驱动力”的分析,简直是醍醐灌顶。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那些被忽视的需求,它们像潜流一样,在关键时刻推着我做出一些连自己都感到费解的决定。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非常人性化,关键术语都有加粗或斜体标注,这在需要不断对照概念理解复杂论述时,极大地减轻了阅读负担。它不是教你如何“操控”情绪,而是教你如何“聆听”情绪背后的真正诉求。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冷静而坚定的力量,我感受不到任何矫揉造作的煽情,完全是一种基于对人类心智深刻理解后的理性陈述。与其他市面上流行的情绪管理书籍动辄鼓吹“积极心态至上”不同,这本书坦然接受了人类情感光谱的全部:包括嫉妒、羞耻感和挥之不去的失落。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论证“负面情绪”的生态价值,指出它们是适应环境、保护自我的重要信号系统。他阐述了如何区分“情绪反应”和“情绪反应下的认知扭曲”,这个过程非常细腻。通过一系列逻辑清晰的步骤,他指导读者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对象化,进行客观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而不是被动地卷入其中。这种去标签化、去道德化的分析视角,极大地缓解了我过去对自己“不应该有这种感觉”的自我批判。这是一本致力于构建心理韧性的工具书,它教你如何与你的内在“不完美”和解,并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深度和广度是令人赞叹的,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和大众的易懂性之间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时间感对情绪的影响”时所展现的跨学科视野,他不仅涉及了发展心理学,还巧妙地融入了对社会文化背景下“效率焦虑”的批判。例如,书中对“当下”的感知与个体幸福感的关联分析,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未来规划”的过度痴迷。作者并没有提供任何“一键解决所有问题”的速效药方,相反,他强调的是一个漫长且需要持续投入精力的“校准”过程。在阅读的后半段,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应用书中的一些术语来描述我与朋友的对话,这说明书中的概念已经内化成了我思考问题的新的框架。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高质量的思维放大镜,它放大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细微震动,让我们能更清晰、更有条理地去认识自己这个最复杂也最迷人的“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