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青春成长励志指南40位青春见证者,用他们真实的故事,讲述普通人如何在人生谷底时找到自己的定位,重新站起来,然后坚持走下去;如何在瓶颈、绝境的时候,找到一条奇迹之路,来引导自己走出困境。这40个故事,就是我们青春时期的见证,见证我们的孤独,见证我们的困惑,见证我们永不灭的希望。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都能在其中得到温暖的慰藉和坚韧的力量。
作者简介
夏苏末,期刊写手,擅长挖掘故事,曾发表文字数百万,散见于国内知名杂志,文笔跳脱有趣味,见解犀利独到,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生活之美。其精准的描述和细腻的思维让每个故事都直击
心灵深处,让读者感同身受。
目录
001 PART 1
如果可以不努力,谁想要拼命
003 那时的他,也远不如人
010 心若向阳,就会看到希望
015 不知所措的时候,坚持的就是对的
022 恰到好处的孤独
029 出名要趁早?害了多少人
035 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转不过的弯
040 请先把自己升级为女神
045 你荒废时间时,别人在拼命努力
050 和发光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成太阳
054 你要配得上你所受的苦
059 PART 2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博到感动自己
061 现实有多残酷,你就该有多努力
066 那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070 也许,你从未真正拼过
076 太阳会照常升起
081 只有努力,才能够得着诗和远方
085 明天过得怎么样,取决于今天的你怎么做
088 动起来,让梦想照进现实
092 其实你早该知道
097 蜕变太远,不如渐变
10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09 PART 3
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111 去吧,去寻找“真我”
115 这些年,我们都忘了爱自己
119 过往不恋,未来才来
124 时光里的爱情,从未被辜负
131 你有任性的能耐,就有坚强的本事
135 用力过度才会没有幸福
138 好的生活真没那么贵
141 一切都是好的安排
148 就算是空气,也有选择的自由
155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163 PART 4
踮起脚尖,就能离幸福更近一点
165 只有踮起脚尖问,幸福才会回答
170 但愿婚前你知道
177 有多少人只是在你的世界,路过
183 藏在心底的真爱,怎么会难堪
190 有一种爱叫成全
195 真爱靠天意,不老靠情敌
199 不是感情不够好,只是欲望在发烧
203 多少好姑娘不懂爱的多巴胺
208 绝望在前方,希望在转角
213 我愿信其有
精彩书摘
那时的他,也远不如人
清晨刚过不久,房间里的清凉就稍纵即逝,像是手上捧着一把太空沙,还未来得及欣赏它的斑斓色彩,就滑落得一干二净了。
这真是个倒霉的夏天。
他望着书桌上的台灯和课本,突然把它们狠狠地摔在地上,像一只落荒而逃的水鸟般,从房间里跑了出去。
黄昏的海边,风景独好。清风抚摸着暗礁,过树穿花。
世界这般大,独属于他的,却只有方寸。
他就像百花丛中的一株杂草,悄悄地生根,悄悄地发芽,即使枯萎,也不会被发现。
小弟奔驰一小时后来到海边,看到不远处停着他的单车,忐忑不安的心顿时觉得安稳许多。不远处的沙滩上,他低垂着头慢慢走过来,兄弟俩四目相对,谁都没有说话。他们就这么沉默地穿过沙滩,摸黑骑着单车回了家。
这一天,是第二次联考张榜的日子。
他又落榜了。
其实他从小天资过人,甚至在上小学后就学会了自编自导,时常与同学聚在一起演话剧。有时候,男生们不肯演女生,他就自己反串,款步姗姗,一双灵动的眼睛竟然将女孩的敏感、娇羞演得惟妙惟肖。
这又怎样呢?
在以学习成绩好坏为评判标准的考核体系里,他的这些天赋显然不值得一提。
还好,他专科考得不错,就这样进了艺专的影剧科。
艺专的生活环境很差,宿舍简陋,伙食粗糙。他的脸上,完全感觉不到入学的喜悦。有的同学读了一个月就办理了休学,准备回家重考。他也这样打算着。
事实证明,很多看得见的傲慢,往往滋生于偏见。非得让现实给你一巴掌,才能看清命运的盛情以待。
在他做决定之前,恰逢学姐编导了一场舞台剧,万事俱备,独缺男主角。
他多愁善感的忧郁气质非常契合男主角的“诗人”身份。在同学的强烈推荐下,他被选中。
记得一次演出,聚光灯下,他在舞台中央,全身散落着点点星光,暖黄色的光将他的脸照得格外朦胧。
台下乌压压一片,看着黑暗中观众亮晶晶的眼,他沉闷的灵魂在这一刻被打动了。他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
他找到了真正的自己,自信的喜悦涌过心头,这样的归属感让人无法抗拒。
自此之后,他一路担当男主角,同时自编自导独幕剧,还尝试着改编和导演外国剧本,对电影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学校拍不起电影,技术组的同学在毕业前才有机会摸一下十六毫米的摄影机。大二那年,他看到有人在拍超八毫米影片,终于忍不住跟父亲要了钱,委托同学从香港带回了一台机器。
摄影机到手,他兴奋地从观景窗望出去,璀璨的日光下,一簇鲜花舒展着花叶,饱满的水珠慵懒地卧在叶面上,在阳光的折射下晶莹似琥珀,缤纷的美景淡入心灵,扰得人心怦怦直跳。
“你有什么打算?”高一那年,他的父亲曾如此问。
“什么科目都不喜欢,我只想当导演。”他回答说。
那时他对电影充满了向往,却对导演不明所以。
此刻,观景窗折射进他眼里的是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可以由他尽情挥洒。他顿时觉得热血沸腾,觉得应该立马做点什么。
他找来朋友,拿出竹条和宣纸,用小锯在每根细弱竹条的端口锯出缺口,周而复始。然后,他们用绳子将竹条的各种零件连接到一起,竹条的四端都被绳子用力地绕过,一副风筝的骨架终于完成了。接着,他们把这副骨架放在宣纸上,沿着骨架线的外2.5厘米处用粉笔细细勾勒出样本。多出来的宣纸被用来包住绳子,胶条将它们牢牢黏紧。现在,一只白鹭风筝终于做好了。
终于可以试飞了,他们扯着风筝线往前奔跑,不知是由于风力太小,还是风筝太重,总之,他们跑得满头大汗,“白鹭”也没能飞上天。不仅如此,在这反复的折磨里,“白鹭”的脖子居然断了。
两个人埋头苦干几天的成果就这么毁于一旦。
可倔强的他又怎会服气呢?
隔年四月,他一个人重新做了白鹭风筝当道具,用摄像机拍了一部18分钟的黑白短片:
时间悄声无息,落魄的画家正在郊外写生,突然,一只白鹭从空中悠然飞过,它纤瘦,羽毛雪白,细长的脖子和双脚伸展成一条直线。
画家看着翱翔的白鹭,放下了手中的笔,他想做一只白鹭的风筝。
“一连三天下午,他都守在后院的那丛月季花旁边,聚精会神地做那只风筝。终于带着风筝走到河堤上,他一面向前走,一面放线。他向前奔跑起来,但白鹭没有飞上天,而是七歪八斜地倒栽落地……”
风筝一次次落地,艺术家面临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挫折与挣扎,被镜头一一刻画。
这部灵感来自余光中先生的短篇小说《焚鹤人》,他改编成默剧,命名为《星期六下午的懒散》。正是这部短片,帮他进入了纽约大学(NYU)电影系。
纽约素来是追梦者的福地,而NYU孕育了他的电影人之路。
NYU的学生时代很快过去,他的毕业作品《分界线》在纽约大学影展中获得了大奖。
他用八个大纸箱打包了所有的物件,在准备回台湾发展的前一晚,美国著名的经纪公司找上门来要跟他签约。
眼前的经纪人口若悬河,极尽吹捧:“你将来在美国没问题的,若有人因你是中国人的身份觉得有问题,那就是他们的问题。”
太太的博士学位差半年就能拿到,孩子尚不足一岁,留在美国陪着他们似乎挺好的,他想着。
本以为一纸合约签过,从此以后的生活都是在敞亮的晴天里步履生风,谁知狰狞的命运随意捉弄,他就在泥泞里困了六年。
那段时间,每隔一阵子,总会有公司打来电话找他:“小伙子,你的学生片拍得很棒,我们来谈谈怎么合作吧!”
于是,他和朋友写了剧本,准备到好莱坞去试试。
十几天跑了三十家公司,有喜欢剧本的人就会建议让他将剧本的某些部分进行修改,三番五次地修稿,但结果依旧无疾而终。
他一直心怀希望,而现实却始终与梦想背道而驰,刚开始他还肯谈谈理想,三四年后依旧一事无成。他再不好意思开口提理想,人也变得有些自闭。
毕业六年,他就这样耗着,一家人靠着太太微薄的薪水度日。他买菜,做饭,接送孩子,将家里收拾干净,然后继续埋头阅读,看片,写剧本。
第二个孩子出世的时候,岳父、岳母来美国帮忙。
岳母看他饭菜做得好,忍不住提议:“孩子,你这么会烧菜,我来投资给你开餐馆好不好?”
饭后,他在弥漫着白烟和煤气味的狭小厨房里想着这几年的生活,不可否认,他们窘迫的生活也有一些平淡温暖的色彩。今天岳母的提议,点醒了他,作为一个男人,怎么能就这样做一个让太太去辛苦奔波的主夫呢?已经六年了,是该放下电影梦了。
晚上,他枕在薄荷味的枕头上,两眼放空地望着低矮的天花板。
他辗转反侧想了又想,他无法接受岳母的资助,决定还是去学一门计算机好了,这似乎是能让他在短时间内获得一技之长的学科。
细心的太太很快在他的书包里发现了课程表。
一夜的沉默之后,太太在出门前,站在窄窄的台阶上转过身,她看着他说:“安,不要忘记你的梦想。”
相知多年,聪慧的她怎会察觉不出他的消沉呢?
那一刻,仿佛有一阵风起,把他带到了多年前的海边,身边的潮水涨了又退,而理解他的人一直都在。
他拿出包里的课程表,撕得粉碎,向门口的垃圾桶扔了进去。
每个人都会遇见人生的低谷,有的惨到谷底,有的在半坡中。关键不是你跌得有多惨,而是你能不能坚持着,再勇敢爬起来。机会往往出现在艰难的前方。
几个月以后,机遇终于在他三十六岁这年来到身边。
他的剧本《推手》和《喜宴》在台湾获奖。
鸿运来时一发不可收,随后他的事业一再高潮。
2001年,他执导的《卧虎藏龙》摘得第73届奥斯卡桂冠。
2006年,《断臂山》荣获第78届奥斯卡导演奖。
2013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一次让他获得了奥斯卡的小金人。
是的,他就是大导演——李安。
他的人生从一开始就走低,在低谷的时候他没有放弃。就算是在家做主夫的六年里,他也每天看外语片,写剧本,梦想一刻不停。他当时的境况甚至比我们很多人还差,但他的不放弃让他成为了驰名中外的华人导演。
记得侯德健有首歌如此唱:“三十岁以后才明白,要来的,早晚会来。”
我觉得不需要等,需要不放弃。
很多事,正因为你去行动、去经历,才更加看清楚自己。
生活的面目很温柔,但凡有条件的理想都欠火候,如果你胆怯从零开始的冒险,满足收入尚可的轻松,担心转换的跑道的颠簸,你可以将你的理想回炉重造了。
就像一粒沙,由于偶然的机缘,掉入蚌的壳里。蚌拼命地想挤出它,但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虽然很痛苦,但蚌却只能用自己柔嫩的肉去磨砺它、包容它、浸润它。悠长的时间过去了,沙终于变成了珍珠。是时间把痛苦打磨成了珍宝。
在骨感的现实面前,没有微不足道的尘埃感,脚步缓慢,心不动摇,才是梦想永恒的模样。
我很高兴,我在此刻明白了这点。
张爱玲一生写作不离旗袍,李安五十六岁为拍片取景亲自学潜水。
你呢?
……
前言/序言
翻越山海,只为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时刻: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压力,感到迷茫、疲惫,甚至怀疑自己付出的努力是否值得?是否也曾在深夜里,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诉说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翻越山海,只为与更好的自己相遇》这本书,并非要为你提供一套即刻改变命运的魔法公式,也不是打包票让你从此一帆风顺。它更像是一场陪伴,一场在迷雾中点亮火把的指引,一场唤醒沉睡内心力量的呼唤。 这本书的核心,是对“当下”的珍视与耕耘。它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拥有的,唯有现在。未来的模样,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由无数个“现在”堆叠而成。我们常常过于焦虑于远方的目标,却忽略了脚下的每一步。书中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作者多年来对人生哲学、心理学、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入观察与思考,来阐述这样一个朴素却至关重要的道理:今天的每一次坚持,每一次学习,每一次跌倒后的重新站起,都在默默地为你铺就通往更好的未来的道路。 第一部分:看见“现在”的力量——不负韶华,不负时光 这一部分,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当下”所蕴含的惊人能量。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停滞不前,并非能力不足,而是心态作祟。我们总是在与过去的遗憾较劲,或是在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中踌躇。 打破“完美主义”的魔咒: 书中将深入剖析“完美主义”如何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我们追求的“完美”,往往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象,它让我们不敢开始,不敢尝试,最终一事无成。作者会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读者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拥抱“足够好”的策略,从而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例如,我们会讨论“二八定律”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如何抓住关键的20%的努力,获得80%的成效。 微小行动的巨变: 很多人低估了微小行动的力量。书中会用生动的比喻和数据,展示“复利效应”如何在个人成长中发挥作用。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其能量是惊人的。我们会分享一些“习惯养成”的科学方法,如何从最容易实现的小习惯开始,逐步构建起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这包括如何设定SMART目标,如何利用奖励机制激励自己,以及如何应对“破戒”后的自我惩罚。 拥抱不确定性,化被动为主动: 未来是充满变数的,试图完全掌控它只会徒增焦虑。这本书将引导读者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而非威胁。我们将探讨“黑天鹅事件”对我们人生的启示,以及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灵活和韧性。作者会分享一些“情境领导”和“敏捷思维”的概念,如何快速适应变化,并从中发现新的机遇。 重新定义“成功”: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这本书将挑战那些狭隘的、物质化的成功定义。它会鼓励读者去探索更广阔、更深刻的成功维度,包括内心的平静、人际关系的和谐、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个体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我们将通过讲述那些在主流观念之外,活出精彩人生的故事,来拓展我们对成功的认知边界。 第二部分:看见“过去”的价值——经验是财富,而非枷锁 过去并非一片空白,而是我们宝贵的经验库。即使是曾经的失败与痛苦,也蕴藏着深刻的教训。 从失败中汲取力量: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从中学习。书中会通过一系列经典的历史事件和个人案例,展示那些伟大人物是如何在失败中学习、成长,最终实现超越的。我们会讨论“认知重构”的方法,如何看待过去的失败,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而非沉重的负担。例如,我们会分析那些著名企业家创业初期的失败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在跌倒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 “复盘”的力量: “复盘”是一种强大的学习工具。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复盘,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个人生活中。我们会分享“STAR原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等复盘工具,帮助读者系统地回顾事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制定改进措施。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回顾,更是一种有意识的、结构化的学习过程。 理解“情绪”的过往: 过去的经历,尤其是负面情绪,可能会持续影响我们。这本书将探讨如何理解和处理那些源于过去的负面情绪,如恐惧、愤怒、懊悔等。我们将介绍一些心理疗愈的技巧,帮助读者放下包袱,获得内心的平静。这包括“情绪日志”的运用,以及一些“正念冥想”的指导。 “感恩”的视界: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自己所缺乏的,而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感恩能够改变我们的视角,让我们看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未来。书中会鼓励读者去练习感恩,发现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美好,并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第三部分:看见“未来”的可能——播种希望,静待花开 未来的不确定性,正是其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根源。我们并非被动地等待未来发生,而是积极地参与创造。 设定清晰的目标,但保持弹性: 目标是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但人生并非一条直线。书中会探讨如何设定具有挑战性又可实现的目标,并强调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弹性,随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我们会分享“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等目标管理框架,帮助读者更有效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蓝图。 持续学习,终身成长: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学习是保持竞争力的不二法门。这本书将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提供一系列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这包括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我们会分享一些在线学习平台、专业书籍的推荐,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构建强大的人脉网络: 优秀的人脉是宝贵的财富。书中将引导读者理解人脉的真正含义,它并非简单的“关系网”,而是建立在真诚、互助基础上的连接。我们会分享如何拓展高质量的人脉,如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 保持身心健康,迎接一切挑战: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心灵是前进的基石。书中将强调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调适来保持内心的积极与平和。我们会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健康管理建议,帮助读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行动,是通往一切的钥匙: 最终,这本书将回归到行动。再美好的愿景,再深刻的思考,如果缺乏行动,都将是空谈。作者会用充满力量的语言,鼓励读者立即行动起来,哪怕只是迈出微小的一步。这本书,旨在成为你口袋里的一位智慧的伙伴,在你感到迷茫、需要鼓励时,为你点亮一盏灯,让你看见脚下的路,也看见前方的光。它所传递的,并非“一夜暴富”的鸡汤,而是关于如何通过日复一日的脚踏实地,去成就那个你渴望成为的自己。翻越山海,并非易事,但当你回头望去,一定会感谢那个曾经拼尽全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