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毒物简史》是一部关于毒物、毒理科学、毒物管理和毒物文化的历史专著。在当今突发性、群体性中毒事件屡有发生的情况下,人们迫切需要了解毒物的历史和文化,以史为鉴,嘉惠未来。作者采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现代史学研究方法,系统而简明地总结了3000多年来人类同毒物斗争的历史,使之成为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毒物简史》对于如何认识毒物与救治中毒,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如何处置中毒事件、毒性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环境污染,创造安全生产和生活条件等方面,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同时《毒物简史》还介绍了当代解毒、防毒、除毒、脱毒、戒毒的先进技术及成败经验,阐述了历史上禁毒、禁酒的成败经验,对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毒物管理、毒品管理、烟草控制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重要意义。
《毒物简史》可供从事毒理研究、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借鉴,并对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及反恐应急处置的工作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史志诚,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生,陕西榆林人。中国毒理学会荣誉理事长,毒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毒理学会理事长,西北大学生态毒理研究所所长,国际毒素学会(IST)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曾任中国农学会第八届副会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八届和第九届副理事长,动物毒物学分会理事长;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是在农学、畜牧兽医学和毒理学三个全国学术组织任副理事长职务的学者。目前主要从事生态毒理、毒性灾害、毒物史、毒理科学史、毒物管理史和毒物文化史的研究。获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奖六项,其中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发表毒理学论文80余篇。编著《植物毒素学》、《动物毒物学》、《生态毒理学概论》、《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英汉毒物学词汇》、《饲料饼粕脱毒原理与工艺》、《毒性灾害》、《谨防生活中的有毒物》、《林则徐在陕西》和《陕甘宁边区禁毒史料》等。参与翻译英国剑桥克拉克著《兽医毒物学》。出访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泰国、新加坡、日本、德国、法国、荷兰、丹麦、比利时、意大利、匈牙利、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学习考察。1991年在新加坡参加第十届世界毒素大会。事迹被收录在《1992年中国人物年鉴》、香港《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卷)以及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等重要辞书和刊物。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毒与生命
1.1 毒物与生态毒物
1.1.1 充满毒物的世界
1.1.2 优雅的有毒植物
1.1.3 奇妙的有毒动物
1.1.4 显微镜下的有毒微生物
1.1.5 矿物毒与人工合成毒物
1.1.6 生态毒物及其来源
1.2 毒素与生命同在
1.2.1 地球生命与毒素
1.2.2 植物内含的毒素
1.2.3 动物内含的毒素
1.2.4 微生物内含的毒素
1.3 毒性与生存竞争
1.3.1 有毒植物与毒性方程
1.3.2 植物之间的化感毒性
1.3.3 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
1.3.4 生物之间的毒性关系
1.4 有毒植物胁迫与农耕兴起
1.4.1 从有毒植物到食用作物
1.4.2 有毒植物与人类生存
1.5 生态系统中的毒物
1.5.1 绿色世界的污染
1.5.2 毒物的循环与迁移
1.5.3 环境毒物与致癌
1.5.4 生态毒理系统的形成与消亡
1.6 中毒病患与毒性灾害
1.6.1 人间中毒的流行病学
1.6.2 动物中毒的流行病学
1.6.3 毒物引发的毒性灾害
1.6.4 毒物与恐怖事件
第2章 细说毒物
2.1 植物毒
2.1.1 乌头:毒草之王
2.1.2 茄科植物:神秘之草
2.1.3 蓖麻:随处可见的毒药
2.1.4 毒芹:古老的死刑毒物
2.1.5 山黧豆:瘫痪之因
2.1.6 毒蘑菇:危险的美丽
2.1.7 见血封喉:最毒的树木
2.2 动物毒
2.2.1 毒蛇:动物毒之王
2.2.2 毒蜘蛛:丑陋的动物
2.2.3 毒蝎:用毒能手
2.2.4 箭毒蛙:雨林华丽的生灵
2.2.5 蟾蜍:皮肤分泌毒液的动物
2.2.6 河豚:美食与死亡之间
2.2.7 有毒贝类:警惕毒素
2.2.8 斑蝥与芜菁
2.3 微生物毒
2.3.1 肉毒毒素:毒素之王
2.3.2 炭疽毒素与拣毛工病
2.3.3 黄曲霉毒素:致癌之毒
2.3.4 新型细菌性食物中毒
2.3.5 黑斑病甘薯毒素与牛气喘病
2.3.6 镰刀菌毒素与脑白质软化症
2.4 元素毒
2.4.1 砷:经典毒元素
2.4.2 铅:古老毒金属
2.4.3 汞:液态毒物
2.4.4 镉:环境毒物
2.4.5 氟:人类需要的有毒元素
2.4.6 铀:改变世界的元素
2.4.7 铊:绿色的树枝
2.4.8 磷:古老工业毒物
2.5 化学毒
2.5.1 氰氢酸:毒药之王
2.5.2 士的宁:痉笑的毒药
2.5.3 滴滴涕:是非功过
2.5.4 杀鼠剂:人鼠之战
2.5.5 苯:芳香杀手
2.5.6 甲醛:居家毒素
2.5.7 一氧化碳:无声杀手
2.5.8 硫化氢:气中毒枭
2.5.9 氡:气体放射性元素
第3章 成瘾之毒
3.1 毒品滥用
3.1.1 从药品到毒品
3.1.2 毒品传播与吸毒蔓延
3.1.3 毒品滥用的后果
3.2 吸烟习俗的传播
3.2.1 吸烟习俗的起源与传播
3.2.2 成瘾物质:尼古丁
3.2.3 烟草依赖与觉醒
3.3 酗酒与酒精中毒
3.3.1 酿酒和饮酒史
3.3.2 嗜酒成瘾:来自瓶中的享受
3.3.3 酗酒与酒精中毒的危害
3.4 致幻毒物
3.4.1 诱发梦幻的毒物
3.4.2 致幻植物与致幻剂
3.4.3 迷魂酒致幻烟与魔膏
3.5 上瘾物品
3.5.1 咖啡
3.5.2 嗅醚和饮醚
3.5.3 槟榔
3.5.4 樟脑
3.5.5 服石
第4章 中毒奇案
4.1 毒物谋杀
4.1.1 中国古代宫廷斗争与用毒
4.1.2 古罗马帝国宫廷毒杀案
4.1.3 欧洲中世纪毒杀纷乱年代
4.1.4 17~20世纪的毒杀案
4.2 毒案侦破
4.2.1 英国玛莉布兰迪案
4.2.2 美国罗伯特布坎南案
4.2.3 哈维克里平杀妻案
4.2.4 塞登谋杀案
4.2.5 海伊下毒案
4.2.6 美国伊娃拉柏林案
4.2.7 英国约翰阿姆斯特朗案
4.3 毒杀骗保
4.3.1 美国尼克尔杀夫骗保案
4.3.2 日本和歌山投毒骗保案
4.4 名人之死
4.4.1 苏格拉底之死
4.4.2 拿破仑之死
4.4.3 贝多芬之死
4.4.4 查尔斯霍尔之死
4.4.5 史蒂夫艾尔文之死
4.5 毒杀奇案
4.5.1 威廉帕尔默下毒谋杀案
4.5.2 马德琳史密斯谋杀案
4.5.3 格雷厄姆杨下毒案
4.5.4 伦敦毒伞案
4.5.5 人民圣殿教集体服毒案
4.5.6 哈罗德希普曼谋杀案
4.6 中毒要案
4.6.1 英国含汞牙粉中毒案
4.6.2 中国桂花糕含肥田粉中毒案
4.6.3 西班牙假橄榄油含苯胺中毒案
4.6.4 中国猪油有机锡污染中毒案
4.6.5 日本森永奶粉含砷中毒案
4.6.6 日本雪印牛奶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案
4.6.7 中国广东河源“瘦肉精”中毒案
4.6.8 中国三鹿毒奶粉中毒案
4.7 毒酒大案
4.7.1 美国亚特兰大假酒中毒案
4.7.2 中国山西朔州假酒中毒案
4.7.3 肯尼亚假酒中毒案
4.7.4 俄罗斯假酒中毒案
4.7.5 印度假酒中毒案
4.8 疑案破解
4.8.1 北极探险队覆灭之谜
4.8.2 动物中毒疑案
4.9 恐怖事件
4.9.1 美国“泰诺恐慌”事件
4.9.2 日本毒糖果敲诈恐怖事件
4.9.3 台湾毒蛮牛恐怖事件
4.9.4 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
4.9.5 美国炭疽邮件恐怖事件
第5章 毒性灾害
5.1 远古的毒性灾害
5.1.1 恐龙灭绝的中毒假说
5.1.2 二叠纪海洋生物灭绝毒杀说
5.1.3 铅与古罗马的衰亡
5.2 大气污染灾害
5.2.1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5.2.2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5.2.3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5.2.4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5.2.5 意大利巴里港毒气爆炸事件
5.2.6 酸雨——空中的死神
5.3 水污染灾害
5.3.1 日本“痛痛病”
5.3.2 日本水俣病
5.3.3 莱茵河水污染事件
5.3.4 罗马尼亚蒂萨河水污染事件
5.3.5 中国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5.4 化学泄漏灾害
5.4.1 印度博帕尔毒剂泄漏事件
5.4.2 日本米糠油事件
5.4.3 台湾油症事件
5.4.4 意大利塞韦索二噁英灾难
5.4.5 比利时二噁英污染事件
5.5 有毒生物灾害
5.5.1 麦角中毒
5.5.2 毒草灾害
5.5.3 有毒生物入侵
5.5.4 赤潮灾害
5.6 核事故
5.6.1 核泄漏与核辐射事故
5.6.2 英国温斯克尔反应堆事故
5.6.3 美国三哩岛核事故
5.6.4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5.7 瓦斯与煤气灾难
5.7.1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5.7.2 煤气重大泄漏事件
5.8 地球化学灾害
5.8.1 全球性砷灾害
5.8.2 世界地方性氟中毒
5.8.3 喀麦隆火山湖喷泄毒气事件
5.9 药物灾害
5.9.1 药害与药物灾害
5.9.2 美国磺胺酏剂事件
5.9.3 “反应停”灾难
5.9.4 伊拉克西力生农药中毒事件
5.10 有毒废弃物污染事件
5.10.1 美国腊夫运河污染事件
5.10.2 西班牙有毒废料泄漏事件
5.10.3 科特迪瓦有毒垃圾污染事件
第6章 毒理科学
6.1 古代描述毒物学时代
6.1.1 远古中毒与解毒的传说
6.1.2 古代中国的毒物学
6.1.3 文明古国的毒物学
6.2 中世纪毒理学启蒙时期
6.2.1 毒药研究的兴起
6.2.2 “毒物”定义的确立
6.2.3 毒理学启蒙的科学基础
6.3 近代毒理学的形成
6.3.1 近代毒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6.3.2 近代毒理学的主要成就
6.3.3 具有里程碑的毒理学著作
6.4 现代毒理学的发展
6.4.1 生产发展的需要和推动
6.4.2 立法促进毒理学的发展
6.4.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毒理学的飞跃
6.4.4 现代毒理学的重大成就
6.5 毒理学分支学科发展历程
6.5.1 分支学科与交叉学科的扩展
6.5.2 靶器官与系统毒理学
6.5.3 基础毒理学与应用毒理学
6.6 毒理学教育与传播
6.6.1 毒理学与毒理科学史教育
6.6.2 毒理学书刊
6.6.3 毒理科学的普及
6.7 计算机与毒理科学信息化
6.7.1 毒理学信息管理系统的演变
6.7.2 毒理学数据库与网站/页
6.7.3 毒物与中毒咨询业的兴起
6.8 毒理学社团组织
6.8.1 毒理学社团组织的发展
6.8.2 毒理科学史学会
6.8.3 社团组织的推动作用
第7章 解毒防毒
7.1 解毒与人类主宰世界
7.1.1 解毒酶:人类的特质
7.1.2 火:天然解毒剂
7.1.3 探寻解毒的秘密
7.2 抗毒素的发明
7.2.1 细菌抗毒素
7.2.2 植物抗毒素
7.2.3 有毒动物抗毒素
7.3 抗毒气的发明
7.3.1 毒气解毒剂
7.3.2 防毒面具发明历程
7.4 解毒药与解毒疗法
7.4.1 通用解毒方药
7.4.2 特效解毒药
7.4.3 解毒疗法
7.4.4 戒毒疗法的预期
7.5 防毒与除毒
7.5.1 防毒去毒
7.5.2 脱毒除毒
7.5.3 生物修复
7.6 测毒解毒防毒商机无限
7.6.1 毒物推动了发明
7.6.2 解毒防毒与产业发展
第8章 毒物利用
8.1 化毒为利
8.1.1 毒物的两重性
8.1.2 毒素:新药宝库
8.1.3 毒素的研发与应用
8.2 作为箭毒的毒物
8.2.1 狩猎时代与毒箭的出现
8.2.2 箭毒:网罟之药
8.3 毒物用作药物
8.3.1 植物毒素用于医药
8.3.2 霉菌毒素用于抗菌
8.3.3 毒物用于麻醉
8.3.4 微量毒物可治病
8.3.5 毒物用作农药
8.3.6 毒素用于美容
8.3.7 毒物用于行刑
8.4 有毒动物的利用
8.4.1 蛇毒的利用
8.4.2 蜂毒疗法
8.4.3 蚂蚁的药用
8.4.4 其他有毒动物的利用
8.4.5 有毒动物食品
8.5 毒物的工业用途
8.5.1 毒物用于发电
8.5.2 毒物用于工业
8.5.3 有毒植物的工业用途
……
第9章 毒物战争
第10章 毒物文化
第11章 毒物管理
第12章 人物传略
研究毒物历史的当代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毒物史与毒理科学发展史大事记
附录2:20世纪世界重大中毒事件与毒性灾害大事记
后记
前言/序言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物质。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寻找食物、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认识了毒物和药物,积累了鉴别毒物与救治中毒的丰富经验;在探明中毒机理、处置毒物引发的中毒和毒性灾害过程中发展了毒理科学,在创造安全生产和优美生活环境的斗争中,谱写了许多精彩的历史篇章。因此,毒物的历史、毒理科学史、毒物管理史和毒物文化史成为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进入21世纪,特别是震惊世界的美国9-11事件以来,如何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严峻的国际反恐形势,应对频发的非传统公共安全事件,系统研究历史上应急处置突发毒性事件的经验教训,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应对贸易技术壁垒,进行新化学品和新药品的安全评价,防止有毒有害生物入侵,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毒理科学史寻找答案,提出新建议;如何面向未来,应对毒品滥用、核生化武器和环境污染三大挑战,需要毒理学史工作者作出历史的判断和科学的预测。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经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今天,传播人类认识毒物的历史和毒理科学发展史,颂扬毒理学家和从事相关职业专家的卓越贡献,借鉴历史上处置突发毒性事件的经验,提出今天科学处置毒性灾害的对策,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水平,科学认识毒物的两重性,研发防毒解毒技术,化毒为利;关注科学发明的安全性,规范开展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教育的引导作用;警示人类严肃面对未来的毒品滥用、核与核废料和环境污染,显得十分紧迫。
弗兰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季羡林说:“读史方知今日事。”我没有打算撰写一本教科书,我只是想把毒物作为作用物质来展示,将一些与毒物有关的历史事件、社会问题及趣事逸闻整理出来,撰写这本《毒物简史》,以利于科技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毒物与中毒这个课题,为毒理科学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让更多的人为建立一个无毒害的世界而努力!更为重要的是想告诉相关学科的社会科学家与自然科学家、政府应急部门、生产者、消费者、企业家、家庭主妇及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毒物无处不有,只要掌握了毒理科学,完全可以为人类造福。让人们回望已逝的文明,感受毒理科学的力量,以史为鉴,嘉惠未来,科学解决今天和明天将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与毒物有关的事件。
近20年来,我在收集、整理和撰写《毒物简史》一书的过程中,常常被那些为了探索毒物奥秘而付出宝贵生命的科学家深深感动,为在处置毒性灾害挽救人民生命财产中作出无私奉献的消防员、医生和新闻记者们的忘我精神所激励,是他们创造了我们今天所能够知道的已经过去的历史。因此,我愿将此书奉献给他们,奉献给所有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伟大的毒理学家和从事相关职业的人们!
笔者真诚地期望这本书能让读者了解毒物,认识毒理科学,并从中分享无毒生活的快乐,这也是我研究毒物史的终极目标。本书作为简史,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毒物简史 [A Brief History of Poison] 《毒物简史》并非一部详尽记录各类毒物的百科全书,也不是一本罗列致死剂量和症状的医学指南。它不打算成为一本关于毒药制造秘方的操作手册,更不会深入探讨那些令人闻风丧胆的毒液配方。本书的核心并非对某个特定毒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刨根问底,也非对毒物在现代法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细致的剖析。 这本书,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与历史漫游。它邀请读者一同踏上一段探索之旅,审视人类与毒物之间复杂而深刻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悄然塑造了我们的社会、文化、政治和个体命运。 我们将从古老的文明中寻觅毒物的踪迹,并非为了研究当时人们如何利用它们来达到个人目的,而是关注那些流传至今的传说、仪式和对未知的恐惧。在古希腊罗马的宫廷,毒物或许是阴谋与权力的代名词,但本书不会聚焦于具体的下毒案件,也不会去考证那些宫闱秘辛的真伪。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在那个时代,人们如何理解毒物,它们如何成为道德伦理 debate 的对象,以及它们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结构。 在中世纪的欧洲,炼金术士们对各种物质的探索,常常与对潜在毒性的懵懂认知交织。然而,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梳理炼金术的每一个分支,也不是为了辩证其科学价值。我们关注的是,在那个充满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的时代,毒物如何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又如何成为民间传说和宗教审判中的一个元素。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曙光初现,人们对自然的认知也日渐深入。毒物也开始逐渐褪去其神秘的面纱,显露出其生物学和化学的本质。然而,本书并非要详述这一科学转变的每一个节点,也非要记录某位科学家在毒物研究上的具体发现。我们旨在描绘的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毒物认识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了艺术、文学和社会价值观。 在十九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化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的毒物不断被发现和合成,它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不会花费篇幅去罗列那些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工业毒剂,也不会去研究它们对工人阶级健康造成的具体影响。我们更侧重于,当毒物以新的形态出现时,人们的心理反应,以及社会如何试图去规范和控制它们。 从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毒物形象,到艺术绘画中对死亡与腐朽的隐喻,毒物早已成为人类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的丰富素材。本书将侧面描绘这些艺术表现,但绝不会将重点放在分析某幅画作或某部小说中毒物的象征意义,也不会深入解读艺术家的个人经历。我们关注的是,毒物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如何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被演绎,从而反映出人类对生命、死亡、善恶的永恒追问。 甚至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从古老的草药疗法到现代的药物滥用,毒物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与人类共存。本书不会深入探究具体的草药配方,也不会去批判现代社会的药物问题。我们只是轻轻触碰这些日常的角落,去感受毒物与生活交织的千丝万缕,去体会人类在追求健康与安宁的同时,如何与潜在的危险并存。 《毒物简史》所要呈现的,是一种俯瞰式的视角,它试图捕捉毒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存在感”,以及这种存在感如何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恐惧、好奇心和创造力。它是一面折射人性的镜子,映照出我们在面对未知、危险和道德困境时的种种反应。它不是一本告诉我们“是什么”,而是试图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为什么毒物会在人类文明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为什么我们会对它们如此着迷又如此恐惧? 最终,本书希望带给读者的,是一种对人类自身以及我们所处世界的更深刻的理解。在毒物这面看似阴暗的镜子中,我们或许能瞥见人类文明进步的痕迹,也能发现人性中最复杂、最矛盾的一面。这是一次关于人类与潜在危险共存的哲学思考,一次关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应对自身局限性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