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建筑设备工程
:28.20元
作者:魏学孟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02-01
ISBN:97873040098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建筑设备工程是指建筑内的给水、排水、供热、通风、空气调节、燃气供应、供电、照明、通讯等设备系统。这些设备工程置于建筑物内,要求与建筑、结构及生产工艺设备等相互协调。所以,合理地进行建筑设备工程的设计、施工是保证建筑物发挥高效、多功能的前提。建筑设备工程在建筑学的工民建专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建筑设备工程是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建筑设备设施的功能和一般的设计原则,具有与建筑主体综合设计的能力;尤其是掌握建筑主体内各建筑设备施工的要求和方法,从而使整个建筑设计和工程达到经济、实用、多功能的要求。
学习本课程需要适当掌握流体力学、建筑热工和电工学等有关知识。为此,本书对这些内容在有关章节内做了相应介绍。
目录
篇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章 流体力学基本知识
节 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
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
第三节 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四节 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
第五节 孔口、管嘴出流
第二章 城镇给水排水工程
节 城镇给水工程概述
第二节 城镇排水工程概述
第三章 管材、器材及卫生用具
节 卫生器具及安装
第二节 管材、附件和水表
第四章 建筑给水工程
节 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第二节 建筑给水系统所需压力及给水方式
第三节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第四节 给水系统设备
第五节 建筑给水系统的配管水力计算
第六节 消防给水及设备
第七节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第八节 建筑中水工程
第五章 建筑排水工程
节 建筑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第二节 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第三节 建筑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第四节 屋面雨水排放
第五节 小区排水管网和建筑污水处理构筑物
第六节 高层建筑室内给水排水工程
第七节 游泳池、水景
第八节 设计举例
第二篇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气调节
第六章 供热与供燃气
节 供暖系统的分类
第二节 热媒与热源
第三节 热负荷
第四节 集中供暖系统的设备与附件
第五节 供暖系统的管网的布置
第六节 高层建筑供暖的特点
第七节 燃气供应
第七章 通风与空气调节
节 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焓湿图
第二节 建筑物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概述
第三节 全面通风换气量的确定
第四节 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构件
第五节 自然通风
第六节 除尘
第七节 空气调节系统
第八节 空气处理
第九节 通风、空调系统的消声、减振和防火排烟
第十节 空调冷源和制冷机房
第十一节 空气调节的应用
第十二节 通风机
第八章 室内管道综合布置原则
第三篇 建筑电气
第九章 建筑电气的基本概念与电工学的基础知识
第十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及接地
第十一章 电气照明
第十二章 建筑通信、安全防范与自动控制系统简介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身体构造充满好奇的插画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我创作灵感的解剖学参考资料。传统的手绘解剖图虽然优美,但总感觉缺少一些“生命感”。当我拿到《影像解剖学》这本书时,我被它所呈现出的真实感和立体感深深地震撼了。书中大量的医学影像,不仅仅是医学研究的成果,更是艺术的瑰宝。我惊叹于CT和MRI图像中,那些精细到每一根骨骼、每一条血管的纹理和层次。这些真实的影像,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我开始尝试将这些影像中的元素融入我的画作中,从骨骼的结构到肌肉的走向,从神经的分布到器官的形态,都变得更加真实和有说服力。书中对于不同解剖区域的划分和展示方式,也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地理解人体构造。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三维重建图像的运用,这让我能够从任何角度观察和理解身体的结构。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与艺术并非对立,它们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展现出生命的奇迹。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相关创作的艺术家和设计师。
评分作为一个非医学背景的爱好者,我一直对人体这个“精密仪器”感到着迷。我曾尝试阅读一些通俗的医学科普读物,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无法真正领略到人体构造的精妙之处。偶然的机会,我听朋友提到了《影像解剖学》,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出于好奇,我还是入手了一本。没想到,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解剖学的刻板印象。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带领我进行一场视觉探索之旅的指南。我被书中呈现的各种医学影像深深吸引,那些平时只能在电视或电影里看到的X光片、CT扫描图,在这里被如此系统、清晰地展示出来。我甚至能看到骨骼的内部纹理,肌肉的纤维走向,以及血管网络的交织。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过多地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图示,解释每一个重要的结构。我学会了如何区分不同层次的肌肉,如何辨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甚至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病变是如何影响影像表现的。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也让我对医学这个领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它让我明白,科学的美,往往就隐藏在这些看似复杂的数据和图像之中。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医学科技发展的普通读者,我对《影像解剖学》这本书充满了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人体结构的图册,更是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解剖学知识普及的一个里程碑。我被书中展示的各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所吸引,例如,我了解到CT扫描是如何通过X射线来构建三维图像的,MRI又是如何利用磁共振原理来成像的。这些技术让我看到了,人类是如何一步步地突破肉眼所见的限制,去探索和理解我们身体内部的奥秘。书中对不同影像技术的对比和分析,也让我对医学诊断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理解了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需要CT,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需要MRI。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医学的进步,也让我对人类的智慧有了更深的赞叹。它让我明白,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是多么的重要。这本书用最直观、最科学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了人体这个奇妙的“宇宙”。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样的书籍,了解我们自身,也了解医学的伟大。
评分作为一名对人体结构充满好奇的医学生,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带我深入理解身体内部构造的“圣经”。市面上的解剖学书籍确实不少,但要么过于枯燥,要么图片不够清晰,难以建立起直观的联系。直到我偶然间翻阅了《影像解剖学》,我才发现,原来解剖学习也可以如此生动和富有洞察力。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罗列了大量的骨骼、肌肉、神经和血管的名称,而是通过极其精美的影像资料,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解剖实验室。每一幅图像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和标注,无论是CT、MRI还是超声图像,都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下的解剖结构。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复杂区域的处理,比如颅底和盆腔,传统教材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但在这里,通过多模态的影像叠加和对比,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异常具象化。我还能清晰地看到,在实际影像中,不同组织在不同成像技术下的信号表现差异,这对于我将来在临床上解读影像报告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人性化,文字描述简洁明了,与图片相得益彰,不会让读者感到信息过载。精装的质感也更增添了它的收藏价值,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我毫不犹豫地将其列为我最珍贵的学习资料之一,并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解剖学有深入学习需求的朋友们。
评分在我多年的影像诊断生涯中,我接触过无数的解剖学图谱和资料,但《影像解剖学》这本书,绝对是其中最具有影响力和实用价值的一本。作为一名影像科医生,我深知,精准的影像解读离不开扎实的解剖学基础。而这本书,恰恰是用影像的方式,最直接、最生动地呈现了人体解剖学的全貌。书中对不同成像技术的应用和对比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例如,在描述某一个骨骼结构时,书中会同时呈现CT和MRI的图像,并详细解释两种成像方式在显示该结构时的优势和特点,这对于我选择最合适的成像序列、以及更准确地判断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动态的影像片段(虽然我收到的是精装书,但可以想象书中内容是基于动态影像的),这让我在理解运动过程中的解剖学变化时,获得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标注也十分专业且细致,每一条血管、每一束神经、每一个肌群,都被清晰地标记出来,并与其功能进行了简要的关联。这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临床技能的宝贵工具。每次遇到疑难病例,翻阅此书,总能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图片不够清晰,书的味道挺大
评分很好 适合我们用?
评分还不错,内容很有帮助
评分很好 适合我们用?
评分还可以啦,就是书角有点堆了
评分商品不错,包装和快递都很好
评分不错不错嘛
评分商品不错,包装和快递都很好
评分还可以啦,就是书角有点堆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