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梅颖医生通过严格的层层筛选和审核,脱颖而出,进入了中国眼视光英才计划-明日之星项目,本书是他眼视光学习以及从业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梅颖,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早稻田眼镜职业培训学校名誉校长。国际角膜塑形学会(FIAO)资深会员、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SIAOA)资深会员、美国视觉训练和发展学会(COVD)会员。1999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2004年硕士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梅医生的视光工作室”,是视光学界知名微信公众号、知名博客。专长角膜塑形、圆锥角膜诊疗、RGP镜验配;视疲劳诊断、视功能分析和视觉训练。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专栏作者。著有《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案例图解》《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跟我学》,担任《中职教接触镜验配技术》副主编,参与《斜弱视和双眼视处理技术》的编写。
眼视光英才计划“明日之星”成员。
目录
第一章 “茶话”眼视光学
第一节 什么是“眼视光学”
第二节 探索视光学的5.0时代
第三节 验光不能只见“屈光不正”不见人
第四节 人工智能会取代验光操作吗
第五节 眼镜是视光医生的临床用药,买药需谨慎
第二章 现代视光门诊流程建设
第一节 什么是视光门诊
第二节 视光门诊流程建设
第三节 视光门诊流程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第四节 视光门诊的布局
第五节 从电脑验光中可以发现的视功能问题
第六节 综合验光仪摆放过近对验光的影响
第七节 验光前详细问诊的重要性
第八节 为什么验光前一定要做视力检查
第九节 有关视光光学产品的选择
第三章 视光门诊基本知识技能
第一节 近视眼的世界你不懂
第二节 视光门诊中裂隙灯的使用和常用照明法
第三节 动态检影与开窗式电脑验光仪
第四节 总散光、角膜散光、内在散光……傻傻分不清
第五节 远视按调节的分类方法
第六节 混合散光配镜原则与正、负柱镜形式的选择
第七节 儿童近视预防、控制三板斧
第八节 儿童屈光发育档案
第九节 简单说说斜视、隐斜视
第十节 画图说明遮盖试验的方法
第十一节 简单说说儿童弱视处理的原则
第十二节 试戴片摆放位置对高度近视配镜的影响
第十三节 微小角度斜视
第四章 配镜处方原则与案例
第一节 近视配镜原则和案例
第二节 远视配镜原则和案例
第三节 散光配镜原则和案例
第四节 三个验光结果到底哪个是对的?
第五节 屈光参差配镜处方原则和案例
第六节 相同光度配装镜与试戴镜矫正视力不同
第七节 渐变镜成功验配四要素
第八节 高度散光患者验配成人渐变镜应谨慎
第九节 一渐变镜投诉分析
第十节 一抗疲劳片验配不适案例
第十一节 垂直方向屈光参差大者慎配渐变镜
第十二节 某数码型镜片投诉案例分析
第五章 视功能、视觉训练与临床应用
第一节 再梳理下双眼视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第二节 双眼视功能的初步检查与分析
第三节 调节性会聚与调节比率
第四节 怎么避免隐斜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的矛盾结果
第五节 Sheard、1︰1、Percival 准则
第六节 常用视觉训练工具的简单分类
第七节 举个案例说说双眼视检查和视觉训练的流程
第八节 推荐一个开展视觉训练项目的学习计划
第九节 三棱镜的应用
第十节 一图看懂三棱镜矫正眼球震颤代偿头位的方法
第十一节 棱镜处理严重视疲劳案例
第十二节 用视光学基础知识分析某种近视控制眼镜
第六章 视光学前沿与热点问题讨论
第一节 眼镜到底要怎么戴
第二节 散光验光需要多准确
第三节 各类近视防控方法的效果比较
第四节 特殊角膜接触镜的临床应用与验配
第五节 调节滞后与近视进展的再思考
第六节 儿童验光是否要扩瞳——看看美国视光师如何做
第七节 视网膜是如何识别离焦性质是近视性还是远视性的
第八节 讨论、辩论:也谈谈“儿童生理性远视”
第九节 讨论:假性近视是如何变为真性近视的
第十节 混合散光配镜原则讨论:MPMVA原则还是保留调节
第十一节 从研究到临床:周边离焦的前世今生
第十二节 探析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药物——阿托品
第十三节 “调节张力”一词是否合适?——蒋百川教授评
第七章 视光杂谈
第一节 梅医生的医患交流实录
第二节 角膜塑形,再难也坚持
第三节 和验光相关的一些简单英语
第四节 谈谈如何做优秀的视光医生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有一次同行交流时有人问:你是怎么学习视光学的?我的回答是三个字——记笔记!不知不觉从事视光一线工作也有18年了,这些年来养成了记录有趣的、疑难的视光学临床案例的习惯,并且都及时地发布到我的新浪博客和微信公众平台——“梅医生的视光工作室”与同行们讨论分享。自2010年4月6日我在新浪博客写下第一篇博客文章以来,不知不觉已经发表了各类“网络笔记”580余篇,其中包括临床案例分析、临床思考总结、文献阅读笔记、视光学读书报告、学术会议参会总结、前沿的视光学知识和新进展、新研究分享等。日积月累,这些笔记赫然已形成了我的视光学学习成长日记——这就是我学习的秘密!
2015、2016年我对这些“笔记”中关于硬性角膜接触镜的案例和心得的文章做了整理,分别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案例图解》和《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跟我学》两本书,也非常荣幸地受到了很多同行的关注。闲暇之余,再回看这些文章,发现除了已发表的和接触镜相关的文章外,还有不少文字是可以整理出来与同行交流分享的,比如视光门诊的流程建设、规划布局,视光学的服务理念,各类屈光不正的临床配镜案例、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分析、视觉训练相关知识、视光学的医患沟通等。所以很想再整理成册分享给各位同行,也就定下了撰写本书的目标。
由于角膜接触镜方面的文章已经整理出版,所以本书重点聚焦于接触镜以外的视光学知识、概念和方法,仅在第六章中,对特殊角膜接触镜的验配做一介绍,作为视光学前沿知识分享。
此外,在临床工作中也遇到过一些困惑,或是对一些视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我通过讨论稿的形式与同行进行了交流,并得到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自己也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和认识。且不论这些讨论是否正确,至少是一种好的探索、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我分享自己日常学习、理解、分析视光临床案例思维的方法。我把这些内容放到第六章,作为讨论和开拓思维的形式和大家分享。
本书的文字均为原创,也是一个资深视光医生多年从业的知识凝聚和精华,同时也展示了视光医生知识积累和学习的过程。本书并不是视光学的教科书,没有教科书式的知识,没有对视光学基础理论做系统介绍,没有复杂的光学公式,没有视光操作步骤,更多的是我遇到过的视光临床案例分析和我对视光学概念的理解,视光技术的临床应用。本书适合视光从业者阅读,包括视光初学者、验光师、视光医生、临床眼科医师、医学院校学生、视光职业学校学生。本书也适合视光行业创业者、视光诊所管理者、眼镜店人员阅读,书中提到的视光门诊流程建设,标准化、信息化要素都是现代视光企业组织和管理的要素。本书也可为医学院校、视光职业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唐志萍博士的支持,她不但提供了很多案例,还对文章中的一些专业文献和文字整理做出了不少贡献。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编辑对本书做了悉心的指导。上海根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也帮助完成了一些图片处理和绘制。本书凝聚了许多人的智慧和心血,在此感谢大家的辛勤劳动。
封底提供了“梅医生的视光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可作为和读者交流的一个平台,欢迎大家关注和交流。
梅颖
2016年12月 于上海
《视光医生门诊笔记》这个书名,给我一种非常实在的感觉,仿佛能够触摸到医学的脉搏。我一直认为,医学的进步离不开无数医生在临床第一线的辛勤耕耘和细致观察。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宝库,里面珍藏着一位视光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我很好奇,在那些看似普通的门诊日子里,会发生多少不平凡的故事?会不会有那些罕见的眼部疾病,又会被这位医生如何巧妙地诊断和化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一窥视光医学的真实面貌。我不希望它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能够将那些专业的医学知识,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病例,娓娓道来。我想要了解,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时,医生是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人文关怀,去帮助他们重拾清晰视界的。这本书,或许还能让我了解到,在视力保护方面,我们普通人有哪些误区,又该如何采取更科学有效的方法。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很直接,叫做《视光医生门诊笔记》。光是这个名字,就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对视光世界的了解仅限于配眼镜、检查视力这些基础的层面。我一直很好奇,在专业的视光医生眼中,他们每天会遇到什么样的病例?那些眼睛上的小毛病,在他们那里是如何被诊断和治疗的?门诊的日常又是怎样的,是否像电视剧里那样充满了戏剧性,或者更像是一种细致而严谨的科学实践?我总觉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视光医生则是守护这扇窗户的专家。这本书会不会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窥见视光医学的魅力?我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那些复杂的专业知识,让我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也能有所收获,了解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眼睛。同时,我也很好奇,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那位视光医生,他的视角会是怎样的?是更偏向技术性的分析,还是会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记录下与患者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能触动人心,让我感受到医学的温度。
评分我一直对各种“笔记”类的书籍情有独钟,它们往往带着一种亲切感,仿佛是作者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当我知道有《视光医生门诊笔记》这本书时,我的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画面:可能是医生在仔细地为病人检查眼睛,记录下每一个细微的发现;也可能是医生在与病人耐心沟通,解释病情,提供专业的建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我从未深入了解过的领域——视光医学。究竟什么样的人会成为视光医生?他们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在他们的世界里,那些关于视力、屈光不正、眼疾的词汇,是如何被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我期待这本书能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将抽象的医学理论具象化,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看得懂,并且津津有味。或许,我还能从中了解到一些关于眼睛保健的实用知识,帮助我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双眼。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晰的视野,多么重要!
评分《视光医生门诊笔记》这个书名,给我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感觉。我平时也经常需要去检查视力,配眼镜,但对于视光医生这个职业,以及他们所处理的具体事务,了解并不多。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展现视光医生的工作日常?是否会讲述一些特别的病例,展现医生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技巧?我想,这本书应该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罗列,更希望能从中感受到医学的温度和人文关怀。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一些相对专业的医学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有所收获。比如,关于眼睛的保健,有哪些是科学有效的,又有哪些是流传甚广但其实并无依据的?这本书,或许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爱护眼睛的宝贵建议。
评分我被《视光医生门诊笔记》这个书名吸引住了。这个名字传递出一种真实、细致、充满故事性的感觉。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视光医生,在繁忙的门诊中,用他的专业知识和细腻的观察,记录下一个个与患者互动的点点滴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我不太熟悉但又至关重要的领域——视光医学。究竟在视光医生的眼中,我们平常所说的近视、远视、散光,甚至更复杂的眼部问题,是如何被解读和处理的?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更准确地评估视力、如何选择合适的眼镜,以及如何预防眼部疾病的专业见解?我更希望,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介绍,更能触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医生如何用耐心和专业,去安抚患者的担忧,解决他们的困扰。我想,一本好的“门诊笔记”,一定充满了人情味和智慧。
评分还好吧,简单易懂,比较实用
评分还好吧,简单易懂,比较实用
评分很好很好
评分书到手,以后继续努力,好好学习。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书,不错??
评分真书,好好学习呢
评分纸质及印刷都很好,是正版。
评分纸质好,内容吧,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