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影視劇製片行業,風險管理是一個非常缺乏係統方法的環節,在製片管理學的研究中也是一個幾乎空白的領域。《影視多棱鏡叢書:影視劇製片項目風險管理研究》係統地研究瞭影視劇製片項目中存在的風險以及如何測評、判斷、監控和應對這些風險,對業界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宋蕾,中國傳媒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嚮為影視劇製片管理、影視節目市場、影視劇製作機構戰略管理,齣版專著《中國電視節目市場研究》並發錶專業論文若乾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製片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什麼是製片管理
第二節 影視劇製片管理的實質
第三節 影視劇製片管理的研究脈絡
第四節 影視劇製片項目成敗的判斷依據
第二章 風險管理的概念和過程
第一節 風險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風險管理的過程和原則
第三章 影視劇製片項目中的風險管理規劃和風險因素識彆
第一節 影視劇製片項目中的風險管理規劃
第二節 風險識彆的概念和方法
第三節 影視劇製片項目風險識彆模型
第四節 宏觀環境中的風險因素及識彆方法
第五節 行業環境中的風險因素及識彆方法
第六節 組織環境中的風險因素及識彆方法
第七節 項目內部的風險因素及識彆方法
第四章 影視劇製片項目中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
第一節 影視劇製片項目中的風險評估
第二節 影視劇製片項目中的風險應對
第三節 宏觀環境中的風險應對
第四節 行業環境中的風險應對
第五節 組織環境中的風險應對
第六節 項目內部的風險應對
第五章 影視劇製片項目中的風險監控
第一節 風險監控的概念
第二節 影視劇製片項目中的風險監控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本書是製片管理學研究的一個成果,因此我以對製片管理學中幾個基本問題的思考為本書序。
  1.製片管理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
  製片管理學是一門緻力於研究影視節目如何獲得成功的方法和規律的學問。
  如同影視製作行業的許多工種一樣,製片管理起源於師徒式的個人經驗傳遞。相對於其他工種,它又有職位梯度大、初級崗位專業性弱、從業門檻低等特點。近年來,隨著我國影視産業化進程的推進,製片管理作為影視生産活動中最具經濟屬性的工作,其作用和工作方法越來越為研究者所關注。1989年,北京電影學院開始設立製片管理本科專業,拉開瞭係統研究製片管理學、培養現代化製片管理人纔的大幕,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此後,眾多學校的相關本科、碩士學位課程中都開設瞭製片管理,相關研修班、研討會也受到瞭廣泛的歡迎。製片管理的教學研究體係越來越完善。
  隨著學科體係的建設,製片管理學研究的目的越來越清晰,那就是尋找影視節目獲得成功的方法和規律。研究內容上逐步涵蓋瞭從融資立項到節目生産營銷等影響投資結果的多個環節。從研究的角度看,大緻分為三個層麵:側重具體案例的描述,側重流程經驗的總結,側重更專門化的管理問題研究。從時間上看,這三個層麵依次展開——這是一個非常符閤學科研究規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即從行業案例積纍開始,嚮管理方法的歸納、提煉和創新過渡。
  2.什麼是製片管理學傢?
  在製片管理的學術發展史中,討論者、研究者來自兩大背景:第一是製片管理行業的實踐者,第二是製片管理行業的觀察者。那麼,後者的存在有什麼特殊意義?這個問題實質上是在探討製片管理學傢的貢獻是什麼。
  應該說,製片管理要實現現代化,既需要行業實踐者的不斷摸索,也需要具有抽象概括能力的理論學傢的理論支持。就像電影、文學、繪畫、音樂需要評論傢、批評傢一樣,他們不一定是創作的親曆者,但他們對行業的貢獻不可小覷。管理方麵也是如此,管理科學化的過程就是把具體實踐抽離為管理理論、管理模型的過程。絕大多數著名的管理學學者並不是一綫管理者,但這完全不妨礙他們對管理實踐作齣貢獻。
  製片管理學傢也是如此,其發揮的作用大小並不取決於他是製片實踐的親曆者還是深度觀察者。當然,製片管理學傢首先必須熟知影視節目工藝流程,追蹤行業動態——這是每個研究人員都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在此基礎上,研究者並不需要對製片項目進行大量親曆活動,而是需要聚焦於對實踐活動更有深度的觀察,並儲備和利用管理學領域的知識素養,以期把眾多從業者的一手經驗轉化和升華為係統知識。同理,對行業的實踐者而言,他們必須逐步脫離對個人一綫經驗的完全依賴而轉為對更多案例的觀察。隻有這樣,研究成果纔有可能從體驗式報告的層次上升到具有更廣泛、更深刻的指導意義的層次。這是製片管理學發展到高級階段、學科分工日益明確、研究不斷深入細化的錶現。
  3.怎樣進行製片管理學研究?
  如前所述,製片管理學既可以包括對具體製片案例的解讀,也可以包括對“法則”的研究,即既可以具體,也可以抽象。案例的作用是提煉法則、驗證法則,使法則具有更令人信服的普遍意義——沒有“案例”支撐的法則缺乏說服力,而沒有“法則”提煉的案例隻是一種“消費體驗”。
  因此,要成為製片管理學方麵的研究者,需要有四個方麵的積纍:首先,需要積纍影視節目生産、運營方麵的操作知識,在這個階段中,實踐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具體的操作經驗;其次,學習大量的管理學知識,並相對專業地掌握一兩個管理學領域,從而擁有靈活應用管理學知識的能力;再次,長期追蹤影視製片行業的動態,尋找變化點和切入點,開展創新研究;最後,傳播觀點,促進應用,尋找和利用機會增加個人話語的傳播範圍和影響力。    
				
 
				
				
					電影與電視劇製作的基石:項目管理與風險控製的實戰指南  本書聚焦於影視製作領域最核心、最關鍵的運營環節——項目管理與風險控製。 在一個充滿變數、高度依賴資源整閤與復雜協作的行業中,如何確保一部影視作品能夠按時、按預算、高質量地完成,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本書並非專注於某一特定類型的影視劇內容或藝術創作手法,而是深入剖析瞭從項目啓動到最終交付全生命周期中,每一個環節可能齣現的挑戰、潛在的危機點,以及係統化的應對策略。  本書旨在為製片人、項目經理、執行製片、投資方代錶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套全麵、可操作、基於行業最佳實踐的知識體係與工具箱。  ---   第一部分:影視製作項目管理的基礎框架與流程重塑  本部分構建瞭理解影視製作項目的分析基礎,強調瞭項目管理方法論在創意産業中的適應性與應用。  第一章:影視項目的特殊性與管理範式轉換  影視製作項目的獨特性在於其“一次性、高投入、高風險、強創意驅動”的特性。本章首先界定瞭影視項目與其他工程項目的根本區彆,如劇本的迭代性、演員檔期的不可替代性、以及技術標準(如特效鏡頭)的不斷演進。我們將探討如何將傳統的項目管理知識體係(如PMI的知識領域)有效嫁接到一個以創意為核心的流程中,實現“創意可控化”的管理目標。內容包括項目章程的製定、關鍵利益相關者的識彆與溝通策略。  第二章:項目啓動與可行性研究的深度解析  項目的成功始於準確的判斷。本章詳細闡述瞭項目啓動階段的“第一道關卡”——可行性研究。這不僅包括市場潛力分析(宏觀趨勢、目標受眾畫像),更側重於製作可行性評估:技術難度評估(例如,是否需要大量實景搭建或復雜的綠幕閤成)、人纔儲備的匹配度分析。重點分析如何構建一個現實的初始WBS(工作分解結構),並將其與初步預算框架進行捆綁驗證。  第三章:時間管理與關鍵路徑的優化調度  在影視項目中,時間即金錢,且時間具有極強的連鎖反應效應。本章深入探討影視製作的“多綫並行調度”問題,尤其關注開發階段(劇本定稿、選角)、前期準備(勘景、置景、設備租賃)、集中拍攝、後期製作(剪輯、混音、特效製作)之間的時間依賴關係。我們將詳細介紹關鍵路徑法(CPM)在調度多達數百個子任務中的應用,並引入敏捷(Agile)思想來應對拍攝現場的突發變化,確保核心裏程碑的達成。  第四章:成本控製與預算精細化管理體係  預算的超支是影視項目失敗的常見元凶。本書摒棄瞭粗略的百分比預估,轉嚮基於任務的精細化成本估算(Activity-Based Costing)。內容涵蓋:如何科學地分攤固定成本(如製片部門管理費)和可變成本(如每日拍攝費用);製片預算的“三層結構”——總預算、部門預算、科目細則;以及掙值管理(EVM)在實時監控預算執行效率中的實戰應用,確保項目始終在可控的財務範圍內運行。  ---   第二部分:核心風險識彆、量化與主動規避策略  本部分是本書的重中之重,緻力於構建一個前瞻性的風險管理體係,將風險應對從“救火”轉變為“預防”。  第五章:影視製作風險的係統分類與源頭識彆  本書將影視風險係統地劃分為五大核心類彆:劇本與創意風險、製作執行風險、財務與法律風險、外部環境風險(如天氣、公共衛生)以及人纔與協作風險。本章重點教授如何通過德爾菲法(Delphi Technique)、頭腦風暴與曆史數據對比,在項目早期識彆那些“看不見”的風險點,例如劇本邏輯漏洞引發的後期重拍風險。  第六章:風險量化分析與優先排序模型  並非所有風險都同等重要。本章介紹如何對識彆齣的風險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側重於風險發生的可能性(Probability)與影響程度(Impact)的評分矩陣;定量分析則引入濛特卡洛模擬(Monte Carlo Simulation),幫助製片團隊理解在不同風險情景下,項目延期或超支的概率分布,從而製定齣更具前瞻性的應急儲備(Contingency Reserve)。  第七章:製作執行風險的專項應對機製  本章聚焦於拍攝現場最易失控的領域:     天氣風險管理: 製定多級B計劃,高效利用天氣保險。    場地與許可風險: 提前鎖定替代場地,簡化復雜的政府報批流程。    技術與設備風險: 建立關鍵設備的冗餘備份機製(如備用攝影機、備用存儲係統)。    演員檔期衝突與缺席: 設計靈活的拍攝單元,確保核心場景的優先完成順序。  第八章:財務與法律風險的閤規性構建  影視項目涉及復雜的版權、肖像權、勞動閤同和稅務問題。本章詳細解析瞭知識産權(IP)風險的盡職調查流程,講解如何通過嚴謹的閤同管理係統來規避勞務糾紛;同時,深入探討稅務籌劃在跨區域拍攝中的閤法閤規應用,確保資金流動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   第三部分:項目監控、應急響應與經驗沉澱  高效的風險管理不僅在於預防,更在於發生危機時的快速恢復能力和對經驗的有效利用。  第九章:績效監控與風險再評估的動態循環  項目監控是確保計劃得到執行的關鍵。本章詳細介紹瞭績效報告的頻率與內容,例如,每日製片報告(DPR)如何集成進度偏差和成本偏差信息。強調風險登記冊(Risk Register)是一個“活的文件”,必須在項目周會上定期進行“風險再評估”(Risk Reassessment),識彆新齣現的風險,並確認已處理風險的關閉狀態。  第十章:危機溝通與應急響應框架(IRF)  當重大風險爆發時(如主要演員受傷、關鍵設備故障),有效的危機溝通至關重要。本章提供瞭一個結構化的應急響應框架(Incident Response Framework, IRF),明確瞭誰在何時、嚮誰、以何種方式傳遞信息(內部團隊、投資方、媒體)。重點論述瞭“保持透明度與控製敘事”在維護項目聲譽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後期製作的風險交叉管理  後期階段往往因前期規劃不足而引發連鎖反應。本章特彆關注特效(VFX)和剪輯環節的風險:     特效鏡頭需求的膨脹管理: 建立嚴格的視覺效果預算與進度審批流程,防止“無限返工”的陷阱。    剪輯試映的反饋管理: 設計結構化的觀眾反饋收集機製,避免主觀意見過度乾擾項目方嚮。  第十二章:經驗教訓的提取與知識資産化  一個項目的真正價值,不僅在於其最終的成品,更在於其積纍的管理經驗。本章指導團隊如何係統地進行項目收尾階段的“經驗教訓總結”(Lessons Learned)會議,將成功的方法論、失敗的教訓、優化的流程模闆,轉化為可供未來項目團隊直接引用的組織過程資産(Organizational Process Assets),形成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  ---  本書特點:     實戰導嚮: 所有理論框架均結閤行業案例進行闡釋,提供可立即在片場或辦公室使用的模闆和清單。    跨職能視野: 兼顧製片、財務、法律和技術部門的需求,確保風險管理的係統性。    前瞻性: 充分考慮瞭新技術(如虛擬製片)對傳統風險結構帶來的新挑戰與新機遇。  本書是所有緻力於在競爭激烈的影視市場中,實現高質量、高效率、低風險交付的專業人士的必備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