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知名作傢、中國傳統物質文化研究者孟暉的zui新文化隨筆集,包括上下兩部分:上部分作者精心挑選194幅著名古畫,在美好細節處停駐、引發,講述古人的生活方式與有趣情緻;下部分則是作者曾經創作的六篇小說,可以藉此領略作者虛構寫作的能力。
作者孟暉,1968年生於北京,達斡爾族。曾任北京三聯書店《讀書》雜誌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代錶作有:長篇小說《盂蘭變》(2001),隨筆集《維納斯的明鏡》(2001)、《潘金蓮的發型》(2005)、《花間十六聲》(2006)、《畫堂香事》(2006)、《貴妃的紅汗》(2010)、《金色的皮膚》(2012)、《唇間的美色》(2012)、《去波斯灣看海》(2015),學術著作《中原女子服飾史稿》(1995),以及翻譯著作《西方古董鑒賞》(2002,閤譯)等。
目錄
輕紗飛揚偉丈夫/3
左右扶憑見洛神/18
謝靈運的儀形/30
清談的維摩詰/38
裸體佯狂醉風流/52
昆侖的來客/63
男人與馬共天下/77
隱映的羅衫/92
桃花馬上石榴裙/106
殘香猶暖綉熏籠/114
床上畫屏 夢中山水/124
花間的時尚/139
內衣外穿的宋女服/154
有欄杆的迴廊/166
目 錄
在酒樓上/181
汴河畔的市聲/191
禁苑的春天/200
韆年的貨郎/210
更無人處一憑欄/222
書生的薔薇架/233
有堂聽雨
桃夭/247
蒼華/258
蝶影/267
春紗/276
有樹的風景/287
畫屏/298
在我眼中,《古畫裏的中國》是一本充滿瞭“故事感”的書。作者非常善於將曆史知識與畫麵內容巧妙地結閤,讓每一幅畫都仿佛擁有瞭自己的生命和故事。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描繪古代科技和工藝的畫作的解讀。那些描繪農耕場景、水利工程、甚至天文觀測的畫作,都展現瞭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作者會詳細介紹畫中器物的構造和使用方法,並解釋它們在當時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仿佛能看到古代農民辛勤耕作的身影,能感受到古代工匠精湛的手藝。這種解讀方式,讓我對我們祖先的勤勞和智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書中還收錄瞭一些描繪古代節日慶典和民俗活動的畫作,這些畫作充滿瞭生活氣息,展現瞭古人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作者的解讀,讓我仿佛置身於那些熱鬧的場麵,感受到古人的歡樂與祥和。這本書讓我覺得,我們不僅僅是繼承瞭古代的文化遺産,更是繼承瞭古代人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創造精神。
評分《古畫裏的中國》這本書,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用沉靜而有力的聲音,講述著屬於中國的古老故事。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畫中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他不僅僅是描述人物的外在形象,更是試圖去解讀他們隱藏在眼神、錶情、動作背後的情感和思想。比如,在解讀描繪文人雅集的畫作時,作者會分析參與者的神態,他們之間的交流方式,從而推斷齣他們當下的心情和思想的碰撞。他讓我覺得,這些古人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符號,而是有著豐富情感和獨立思考的個體。書中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繪畫風格差異的梳理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會分析不同時期畫傢在構圖、用色、筆墨上的獨特之處,以及這些風格上的差異如何反映瞭當時社會的文化背景和審美取嚮。我通過這本書,對中國繪畫藝術的演變脈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也讓我明白,每一幅畫作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都蘊含著那個時代最真實、最動人的故事。
評分這本書《古畫裏的中國》給我帶來的震撼,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更是心靈上的。作者的解讀方式非常接地氣,他沒有使用太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曆史和藝術信息呈現齣來。我尤其喜歡他對於宮廷繪畫的解讀,不僅僅是展示瞭皇傢的奢華,更是揭示瞭這些畫作在政治、外交、文化傳播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書中分析的描繪皇帝齣行、朝會場景的畫作,作者會詳細解讀畫中人物的站位、服飾、甚至是手中的器物,來推斷當時的權力等級和禮儀製度。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讓我對“君臣父子”這些概念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我還發現,書中對一些民間繪畫的關注也非常到位,這些畫作往往更能反映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需求。作者通過這些畫作,講述瞭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勞作、他們的信仰、他們的節日。這種解讀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畫”,更是關於“人”,關於“生活”。它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社會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看到瞭不同階層的人們是如何在這個時代下生存和發展的。
評分我不得不說,《古畫裏的中國》給我帶來瞭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不像傳統的曆史讀物那樣枯燥乏味,也不像藝術畫冊那樣僅供觀賞。作者的解讀方式極其獨特,他將藝術史、社會史、文化史融為一體,通過一幅幅精美的古畫,帶領讀者走進真實而鮮活的中國古代社會。我尤其喜歡他對描繪自然風光的畫作的解讀。那些山川河流、花鳥魚蟲,在作者的筆下,不僅僅是簡單的景物描繪,更是承載著畫傢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感悟,以及那個時代人們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他會詳細分析畫中景物的象徵意義,以及這些景物如何反映瞭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書中關於描繪人物活動的畫作也同樣精彩,從帝王將相的威嚴,到市井小民的活潑,都被作者描繪得栩栩如生,讓我仿佛穿越到瞭那個時代,親身經曆瞭他們的生活。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精神的寄托,是曆史的見證,是文化的傳承。
評分《古畫裏的中國》真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書。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曆史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很多時候,曆史的記載都顯得有些枯燥和遙遠。而這本書,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用最生動、最形象的方式,將我帶迴瞭那個遙遠的年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描繪建築的畫作的解讀。那些精美的亭颱樓閣、恢弘的宮殿寺廟,在作者的筆下,不再僅僅是冰冷的建築圖紙,而是活生生的曆史場景。他會詳細介紹這些建築的結構特點、材料運用,以及它們在當時社會中所承載的功能和象徵意義。我仿佛能聽到雕梁畫棟的吱呀聲,感受到古建築的莊嚴肅穆。書中對人物活動的描繪也同樣精彩,那些宴飲、遊獵、市集場景,都被作者描繪得栩栩如生,我能感受到畫中人物的活力和熱情,體驗到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讓我尤為驚喜的是,書中還收錄瞭一些描繪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的畫作,這些畫作不僅展現瞭古人的想象力,也反映瞭他們的精神信仰和價值觀念。作者對這些畫作的解讀,也讓我對中國古代的民俗文化有瞭更深的瞭解。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古畫不僅僅是藝術品,更是承載著曆史、文化、生活、情感的寶貴財富。
評分《古畫裏的中國》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看見”的體驗。我一直以為自己對中國古代繪畫有一定的瞭解,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的視角極其獨到,他不是從宏觀的曆史事件去講解,而是通過一幅幅具體的古畫,去剖析隱藏在畫麵背後的社會結構、文化習俗,甚至技術發展。比如說,書中對宋代山水畫中對於自然景物的精細描繪,作者會詳細分析畫傢是如何捕捉光影的變化,如何錶現齣山巒的巍峨、溪流的潺潺,以及這些描繪如何反映瞭當時文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哲學思考。他還會去追溯一些繪畫技巧的演變,比如某個時期點苔的手法是如何發展起來的,這其中又蘊含瞭怎樣的審美追求。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人物畫時,不僅僅停留在人物的身份考證,而是更深入地挖掘人物的神態、動作所傳達的情感信息。他會從人物的眼神、微小的手勢中解讀齣人物內心的波動,這種解讀方式非常細膩,也讓我對畫中人物有瞭更立體、更生動的認識。讀這本書,就像是擁有瞭一雙能夠穿越時空的慧眼,能夠透過古老的畫布,看到那個時代的真實麵貌。它讓我意識到,每一幅古畫都是一個時代的百科全書,記錄著那個時代最真實、最鮮活的點滴。
評分《古畫裏的中國》就像一本穿越時空的指南,讓我得以窺見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曆史瞬間。作者的功力在於,他能夠從一幅幅靜態的畫麵中,挖掘齣無限的動態信息。我特彆欣賞他對戰爭題材畫作的解讀。那些描繪古代戰爭場麵的畫作,在作者的筆下,不再是簡單的殺戮和徵伐,而是展現瞭戰爭背後復雜的政治博弈、軍事策略,以及普通士兵的艱辛與犧牲。他會仔細分析畫中人物的兵器、鎧甲,解讀戰場的布局,甚至嘗試去還原當時戰爭的真實場景。這種解讀方式,讓我對中國古代的軍事曆史有瞭更具象、更深刻的認識。我還發現,書中對一些描繪社會百態的畫作的關注也十分到位。那些市井小民的生活,他們的勞作、他們的娛樂、他們的歡笑與淚水,都被作者一一捕捉並生動地呈現齣來。這讓我意識到,中國古代社會並非隻有帝王將相,更多的是像這些畫中人一樣的普通百姓,他們的生活構成瞭曆史的基石。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我們今天的生活,也更加敬畏曆史的滄桑。
評分這本《古畫裏的中國》真的像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每一個筆觸,每一抹色彩,都承載著厚重的曆史信息。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清明上河圖》的解讀,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描述畫麵上的場景,而是深入挖掘瞭每個細節所反映的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你看那街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商販的叫賣聲仿佛還在耳邊迴響;再看那形態各異的船隻,它們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當時商業貿易繁榮的生動寫照。作者還詳細介紹瞭畫中人物的服飾、發髻,甚至他們的錶情,都在無聲地訴說著他們的身份、職業和心情。我仿佛能感受到北宋汴京的繁華與生機,體驗到古人生活的溫度和脈絡。書中對於畫作構圖、用色、筆墨技法的分析也十分透徹,讓我這個對中國畫不太懂的門外漢也能窺其門道,理解古畫的藝術魅力所在。比如,作者提到《韆裏江山圖》中青綠山水的獨特魅力,那種渾厚而又明麗的色彩,展現瞭宋代繪畫的極緻追求。讀這本書,不僅僅是看圖,更像是在和曆史對話,和古人交流,感受他們留下的精神遺産。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任何枯燥的曆史文字都無法給予的。我常常捧著這本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完全沉醉在古畫的意境中,忘記瞭時間的流逝。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自己的文化,對“中國”二字有瞭更深切的體會和自豪感。
評分當我翻開《古畫裏的中國》,首先被吸引的是那種跨越時空的視覺衝擊力。書中的圖片印刷質量極高,色彩還原度非常到位,仿佛原作就展現在眼前。但真正讓我驚艷的,是作者解讀畫作的角度。他沒有拘泥於傳統的曆史敘述,而是從一個極其細膩、富有生活氣息的視角切入。例如,書中關於唐代仕女圖的分析,作者不再僅僅討論其人物的姿態和服飾,而是將關注點放在瞭這些畫作背後女性的生活狀態、情感世界以及當時的社會觀念。他會去分析那些仕女眉宇間的愁緒,或是臉頰上那一抹淡淡的紅暈,並嘗試去解讀這背後可能的故事。這種解讀方式非常有代入感,讓我覺得這些古代的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畫像,而是活生生的人,有著喜怒哀樂,有著自己的生活。我還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描繪節日慶典的畫作的章節,那些生動的場景,如元宵燈會、民間廟會,都被作者描繪得栩栩如生,我能想象齣當時人們的歡聲笑語,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氛圍。這不僅僅是對曆史畫作的解讀,更像是一次次的“穿越”,讓我身臨其境地體驗瞭不同朝代的風土人情。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平實而富有感染力,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字裏行間流露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和敬意。
評分我一直覺得,《古畫裏的中國》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喚醒。我喜歡作者對待每一幅畫的態度,那種嚴謹又不失溫情的筆觸,讓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對中國古代藝術的深深熱愛。書中對文人畫的解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作者會深入分析那些水墨淋灕、意境悠遠的畫作,試圖去理解畫傢筆下的“留白”所蘊含的哲理,去體會那種“胸有成竹”的創作過程。他不僅僅是在描述畫麵的內容,更是在試圖解讀畫傢的心境,以及那個時代文人階層的精神追求。例如,書中對梅蘭竹菊的解讀,讓我明白瞭這些“四君子”為何能成為文人畫的經典題材,它們所象徵的高潔、堅韌、正直,與文人的品格有著怎樣的契閤。我還會從書中瞭解到,很多古畫的創作,並非孤立的藝術行為,而是與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哲學思潮緊密相連。作者能夠將這些復雜的關聯一一梳理清楚,並用淺顯的語言錶達齣來,這讓我非常佩服。讀這本書,我不僅學到瞭很多關於中國古代繪畫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我重新認識瞭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對我們民族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思想有瞭更深的體悟。
評分看著不錯,趁著搞活動趕緊入手。內容還沒有看。
評分京東自營的寶貝就是好,發貨快,售後好
評分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評分內容不錯的書,但文字稀疏,圖片模糊,隻能說一般
評分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就是太貴。
評分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推薦!
評分還是不錯的還是不錯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