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王承传日记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王承传日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承传 著,冯雷,王洪军 整理
图书标签:
  • 王承传
  • 日记
  • 近代史
  • 史料
  • 民国
  • 历史
  • 珍本
  • 手稿
  • 地方史
  • 档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60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740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2
字数:16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王承传,字钦尧,安徽桐城人。其《日记》为清末随出使德国大臣荫昌驻德国所记。《日记》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止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保留了当时德国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主要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三方面有价值的史料:(一)德报中的日俄战争;(二)接待清廷专使访德;(三)柏林大学教育状况管窥。

目录

前言
日记卷陆
日记卷柒
日记卷捌
日记卷玖
日记卷拾
日记卷拾壹
日记卷拾贰
日记卷拾叁
日记卷拾肆
日记卷拾五

精彩书摘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王承传日记》:
  二月二十九日(4月14日)晴。晚,进城一游,往某蜡人馆一观,内设男女下体形式详述花柳成毒各种情形,阅之令人生惧。
  二月三十日(4月15日)晴。阅报知俄舰又伤失二艘,一水师提督及其副手阵亡,俄廷甚悲痛。晚,同养田、宝臣为宪太夫人及宪眷送寿礼,计约十余种(八十余马克),坐谈良久。十钟回房,薤头毕,少息乃睡。
  三月初一日(4月16日)晴,暖。今日系宪太夫人及星使夫人寿辰。十一钟,大家衣冠贺寿,午刻设宴于本馆,共计十六人,分坐两桌。席后,聚谈拍照,五钟即散。余上街一游,进茶馆饮嘎非一碗,乃返。晚,宿黎雅处,谈往事良久。
  三月二日(4月17日)晴,暖,星期。林内树木尽绿。午后,看报,谓日俄之战,俄仍不得手,朝鲜王宫被焚,所有珍宝、文件均付一炬,韩王偕后移居他屋,起火之由至今未提及。观守官队阻止日火会进内往救,似系火乃韩人自种者也。
  三月初三日(4月18日)晴。午后,赴银行提钱,街途闲步,奇夫人自义京寄赠罗马城图一幅。晚,宪太夫人来一坐。灯下写账一页。
  三月初四日(4月19日)晴。早,发薪水。晚,阎润廷等来谈,唱曲良久。后赴街途闲步刻许。
  三月初五日(4月20日)晴。午刻,某德教士来一谈,为译华文诗句良久。晚,上街购药,因下体发痒之故也。作灯课时许。
  三月初六日(4月21日)晴。午后,上街购物。晚,观剧。十二钟回署,少息乃睡。
  三月初七日(4月22日)晴。午后,葛君仍未来授课,着伊女来一晤。晚,宪太夫人在坐,阎润翁唱二簧时许。作灯课至十二钟睡。
  三月初八日(4月23日)晴,晚雨。晚,进城一游,灯下看报至二钟始睡。
  三月初九日(4月24日)星期。午后,同阎润亭、张养田赴狗咽喉茶园一游。饮茶刻许,拍照两张。后乘马车就原道回,复至兽园,城内热闹,街道一游,五钟乃返。回时接端抚来电,谓鄂又派游德学生十人,由詹叔珂带往,已于初七日起身云云。晚,宪眷及同人在坐良久。
  三月初十日(4月25日)晴。终日未出门。作致奇夫人法文信一封,晚大家聚谈。
  三月十一日(4月26日)晴。午刻,同阎润亭乘马车赴城东购千里眼二枚。晚,宪太夫人等至房久谈。灯下看法文良久。
  三月十二日(4月27日)晴。午后,同宪太夫人等赴城里购物。晚,同星使等乘双马车至谋奴波耳客店,赴使署大餐也。赓参赞因病未到。余则监督阎润亭,参赞乔少泉,随员张养田、荣宝臣,总署学生金俊卿、唐日新、永茀生,官费学生际叔炳、扎友梅,又湖北派来头班学生十名,又二班八名,同席共二十九人。酒菜尚可,十钟后乃散,回署茶若许。十二钟半就寝。
  三月十三日(4月28日)晴雨各半。张养田欲与胡观生家联姻,顷已寄到伊家全族照片,前数年此风尚不能行于各省也。
  三月十四日(4月29日)晴阴各半。午刻,偕格勒塔女郎及亚君往游威尔达花山,乘火车至波磁达木城约一小时,复于午尖后乘小轮前往(相距约八启罗)。一路风平浪静,兼以蒙雨气,觉凉爽,风惟摇舟,水鸟、天鹅浮游湖面,两岸绿树阴中露出楼阁,兼以花树。舟行约历一钟时分,乃抵威尔达花山之顶。有酒馆,远已闻有洋乐一部。囿围皆花树,分红、白二色,间有桃、杏、李、梨、樱桃各花,远望如白雪兼点红颜。登岸乃顺花径上山,临楼小饮鲜果汁酒,写信片数个。全湖画在目前,因天气晴阴无定,游人故不甚多耳。下山时,购红白两色鲜花一柄。乃乘火车直抵柏林,系快车,亦历一小时之久。
  ……

前言/序言

  《王承传日记》(原题为《钦尧手记》),为清末王承传随出使德国大臣荫昌驻德国所记。现存《日记》10册,自卷六开始,前五卷暂未访得下落;此10册《日记》始于光绪二十九年六月二十八日(1903年8月20日),止于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1907年1月28日),64开红格纸,每页7行,版心有“义成仁号”四字。第9册后半部分、10册为归国后在天津任职所记。
  王承传,字钦尧,安徽桐城人。自言:“总角时,即命从名师诵读,后地方风气渐开,创立学校。先妣以世界演进必须贯通中西学科,乃令人校肄业。”①光绪十一年(1885)六月,直隶总督李鸿章筹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陆军军事学校——天津武备学堂。此时,荫昌出任北洋武备学堂德文翻译教习,后升至武备学堂总办。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设立幼童班(报考者年龄限13-16岁),人数40名,修业期限5年,旨在培养高一级军官。光绪十七年(1891),王承传毕业于第一期幼童班。
  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天津骑兵学营教习差内,王承传捐官的捐照及其他凭证毁于兵燹,此后一直申请补发捐照。光绪三十年(1904),户部为王承传补发了捐照:
  王承传系安徽桐城县人,捐年十七岁。曾祖春发,祖森,父士兰。由俊秀捐银一百二十四两,请作监生,给予县丞一职。又于二十四岁,捐银四百二十七两六钱,又在部库补交银五十八两,请以县丞,不论双单月分发试用。
  外务部转发给驻德公使的户部咨文称:“光绪十七年五月十九日在直隶赈捐局报捐县丞衔监生;二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在直隶新海防案内报捐县丞,不论双单月,分发试用等情。”据此可知,王承传出生于同治十三年(1874),光绪十七年,17岁,即天津武备学堂幼童班毕业之后,捐监生,任职天津旗兵学堂教习。光绪二十四年,24岁,捐县丞。
  日本著名中国史专家内藤湖南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来中国旅行,著《燕山楚水》(1900)-书。在天津逗留期间,与严复、王修植、张元济、文廷式、王承传、罗振玉等十三人进行了访谈。该书称:“王承传,字钦尧,安徽桐城人,现为旗兵学堂德文教习。”也就是说,光绪二十五年(1899),王承传还是一名教习。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十七日,清政府派遣荫昌出使德国,“毕业于幼童班以德文程度优秀而为出使德国大臣荫昌选为随员者二人”,即王承传及同学张兴祖。王承传为德公使馆二等译员。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王承传日记》 内容梗概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王承传日记》是一部珍贵的个人史料,它以一种极其详尽和贴近时代脉搏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下,一位普通知识分子——王承传先生的人生轨迹与时代印记。本书并非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聚焦于一个鲜活个体的日常观察、思索与经历,通过其日记这一私密而真实的载体,折射出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复杂面向。 日记的篇幅跨越了王承传先生生命中至关重要的数十年,这段时期恰好是中国从晚清走向民国,再经历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剧烈动荡的时代。因此,透过王承传先生的笔触,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风云激荡年代的社会百态、政治风云、文化思潮以及寻常百姓的生活图景。 核心内容与价值 本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稀见性和真实性。相较于官方史料或早已为人熟知的名人传记,王承传先生的日记提供了一个更为微观、更少被宏大叙事所遮蔽的视角。日记的私人属性决定了其记录的真实性和主观性,其中蕴含的细枝末节,如日常生活开销、家庭琐事、人际交往、对时事的零散看法,甚至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构成了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 一、 时代变迁的个体记录 日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王承传先生如何在他所处的时代浪潮中挣扎、适应与思考。 社会转型期的观察: 当中国社会从封建帝制向共和体制迈进时,日记里或许会记录下对新政新学的懵懂认知,对社会秩序变化的困惑,以及对个人前途的迷茫。例如,可能描述新式学堂的建立、科举制度的废除、或者军阀混战给地方带来的影响,以及普通人如何在这种变动中谋求生计。 战争岁月的缩影: 如果日记涵盖抗日战争时期,那么其中必然会流露出战争对个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深刻影响。他可能会记录物价飞涨、物资匮乏、避难经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在艰难困苦中对和平的渴望。这些个体化的战争体验,比统计数字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展现战争的残酷性。 新旧思想的碰撞: 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化的兴起,日记可能也会反映出王承传先生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之间的摇摆与选择。他可能记录下阅读新式书籍的感受,参与新式社团的经历,或者对传统观念的质疑与反思。这种思想的挣扎,是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共同经历的精神历程。 二、 个人生活与情感世界的折射 除了对大时代的回响,日记最动人之处还在于其对个人生活细节的捕捉。 家庭生活与人伦情感: 日记通常会涉及家庭成员的健康、婚嫁、教育等重要事件。王承传先生对妻儿的关爱、与长辈的孝道、与亲友的往来,这些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人在动荡时代背景下,依然维系着家庭的温暖与情感的纽带。这种对朴素人伦情感的记录,具有普遍的感染力。 日常起居与精神寄托: 日记会记录下每日的饮食起居、读书写字、游历见闻,甚至天气变化。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却构成了个体生存的实在感。在物质贫乏或精神压抑的年代,他或许会通过读书、写作、听戏、品茶等方式来寻求精神的慰藉和寄托。这些活动的选择与过程,也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 个人情绪的流露: 日记是个人情感最自由的表达空间。王承传先生在日记中可能会坦诚地记录自己的喜悦、忧愁、愤怒、失望、希望等各种情绪。这些真挚的情感流露,使他成为一个更加立体、可感的人物,也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理解他在特定情境下的心路历程。 三、 特定区域与群体的文化风貌 如果王承传先生的日记记录了他在某一特定区域或某一类群体中的生活经历,那么本书将为我们了解该区域或该群体的文化风貌提供宝贵资料。 地域特色与风俗民情: 日记中可能包含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描绘,如节庆习俗、地方戏曲、饮食习惯、民间信仰等,这些内容是研究区域文化的重要依据。 特定职业群体的生活图景: 如果王承传先生是某类知识分子(如教师、律师、医生、小商人等)或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他的日记将提供关于该群体工作状态、社会地位、思维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独特视角。 四、 史料研究的价值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王承传日记》的出版,对于史学研究而言,具有以下几个层面的意义: 补充宏大叙事: 它能够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者提供宝贵的“微观史料”,填补宏大叙事中可能存在的空白,深化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的理解。 审视权力与民间: 日记所展现的民间视角,有助于研究者审视权力运作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民众在历史进程中的能动性与被动性。 理解思想演变: 通过对个人思想记录的梳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新思想在中国基层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互动。 考察社会结构: 日记中涉及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官商关系、乡邻关系等,能够为研究当时社会结构、社会网络和阶层关系提供鲜活的个案。 结语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王承传日记》并非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系统的历史结论,它所提供的,是一种“在场感”,一种穿越时空与一位普通人对话的体验。通过王承传先生的日记,我们得以走近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个体,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理解他们的选择与挣扎。这本书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那些不曾被浓墨重彩渲染,但同样真实而动人的角落。它以其独特的私人视角,为我们理解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提供了另一重深刻的维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虽然是史料汇编,但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严肃的历史事件写得引人入胜。很多章节的转折处理得非常巧妙,总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让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一些关键人物内心挣扎的描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的个体,他们的困惑、挣扎与最终的决定,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极具代入感。这使得冰冷的历史记录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张力。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既有史学著作的严谨和客观,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作者的遣词造句讲究,用词精准,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历史现场的氛围。在描述一些重要场景时,笔触细腻入微,仿佛将人带回了当时的街头巷尾,亲历那些风云变幻的时刻。这种流畅自然的文字风格,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史料变得易于接受,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更多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能从中获益良多,享受阅读的乐趣。

评分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史料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填补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空白地带,提供了大量前人未曾深入探讨的细节和侧面信息。特别是对于专门研究那个年代社会生活和民间思潮的学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和佐证方面极为严谨,每一个论断都有据可查,这极大地增强了其学术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那个历史阶段的严肃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绕不开的案头必备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触感温润,字体的排布清晰流畅,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尤其是封面设计,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古朴的风格,让人在拿起它的时候,就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内页的标注和注释,既专业又不失阅读的流畅性,即使是初次接触这类史料的读者,也能比较轻松地进入阅读状态。这种对实体书本身的重视,使得阅读体验大大提升,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像是一种对历史文本的珍视和享受。每一次翻开它,都觉得这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

这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历史研究成果。作者的考证工作做得非常扎实,从海量的原始档案中梳理出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使得原本零散的历史片段得以有机地串联起来。阅读过程中,我不断被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学养所折服。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能够透过字里行间,还原出那个时代人物的真实思想和复杂处境。这种深度挖掘和批判性分析,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资料汇编,它为我们理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动态和政治生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力的支撑。

评分

名著终于出版了,这个系列真牛,非常有用的书

评分

物流速度特别快,赞一个。

评分

太喜欢这个系列

评分

快递很快,服务也好,书也是正品。美中不足的就是不能开增值税发票。以后应该不会在京东买书了,我们报销要求用增值税。

评分

好书

评分

不能错过,时代总要留下痕迹

评分

好书

评分

京东的包装不好,没有当当的好。价格优势也不大。

评分

包装很好有,有封膜!618价格低到你不信!!帮老公买的,让他夜读夜有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