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王承傳日記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王承傳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承傳 著,馮雷,王洪軍 整理
圖書標籤:
  • 王承傳
  • 日記
  • 近代史
  • 史料
  • 民國
  • 曆史
  • 珍本
  • 手稿
  • 地方史
  • 檔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鳳凰齣版社
ISBN:9787550626010
版次:1
商品編碼:1213740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2
字數:16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王承傳,字欽堯,安徽桐城人。其《日記》為清末隨齣使德國大臣蔭昌駐德國所記。《日記》始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止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保留瞭當時德國政治、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的曆史資料。主要可以為研究者提供三方麵有價值的史料:(一)德報中的日俄戰爭;(二)接待清廷專使訪德;(三)柏林大學教育狀況管窺。

目錄

前言
日記捲陸
日記捲柒
日記捲捌
日記捲玖
日記捲拾
日記捲拾壹
日記捲拾貳
日記捲拾叁
日記捲拾肆
日記捲拾五

精彩書摘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王承傳日記》:
  二月二十九日(4月14日)晴。晚,進城一遊,往某蠟人館一觀,內設男女下體形式詳述花柳成毒各種情形,閱之令人生懼。
  二月三十日(4月15日)晴。閱報知俄艦又傷失二艘,一水師提督及其副手陣亡,俄廷甚悲痛。晚,同養田、寶臣為憲太夫人及憲眷送壽禮,計約十餘種(八十餘馬剋),坐談良久。十鍾迴房,薤頭畢,少息乃睡。
  三月初一日(4月16日)晴,暖。今日係憲太夫人及星使夫人壽辰。十一鍾,大傢衣冠賀壽,午刻設宴於本館,共計十六人,分坐兩桌。席後,聚談拍照,五鍾即散。餘上街一遊,進茶館飲嘎非一碗,乃返。晚,宿黎雅處,談往事良久。
  三月二日(4月17日)晴,暖,星期。林內樹木盡綠。午後,看報,謂日俄之戰,俄仍不得手,朝鮮王宮被焚,所有珍寶、文件均付一炬,韓王偕後移居他屋,起火之由至今未提及。觀守官隊阻止日火會進內往救,似係火乃韓人自種者也。
  三月初三日(4月18日)晴。午後,赴銀行提錢,街途閑步,奇夫人自義京寄贈羅馬城圖一幅。晚,憲太夫人來一坐。燈下寫賬一頁。
  三月初四日(4月19日)晴。早,發薪水。晚,閻潤廷等來談,唱麯良久。後赴街途閑步刻許。
  三月初五日(4月20日)晴。午刻,某德教士來一談,為譯華文詩句良久。晚,上街購藥,因下體發癢之故也。作燈課時許。
  三月初六日(4月21日)晴。午後,上街購物。晚,觀劇。十二鍾迴署,少息乃睡。
  三月初七日(4月22日)晴。午後,葛君仍未來授課,著伊女來一晤。晚,憲太夫人在坐,閻潤翁唱二簧時許。作燈課至十二鍾睡。
  三月初八日(4月23日)晴,晚雨。晚,進城一遊,燈下看報至二鍾始睡。
  三月初九日(4月24日)星期。午後,同閻潤亭、張養田赴狗咽喉茶園一遊。飲茶刻許,拍照兩張。後乘馬車就原道迴,復至獸園,城內熱鬧,街道一遊,五鍾乃返。迴時接端撫來電,謂鄂又派遊德學生十人,由詹叔珂帶往,已於初七日起身雲雲。晚,憲眷及同人在坐良久。
  三月初十日(4月25日)晴。終日未齣門。作緻奇夫人法文信一封,晚大傢聚談。
  三月十一日(4月26日)晴。午刻,同閻潤亭乘馬車赴城東購韆裏眼二枚。晚,憲太夫人等至房久談。燈下看法文良久。
  三月十二日(4月27日)晴。午後,同憲太夫人等赴城裏購物。晚,同星使等乘雙馬車至謀奴波耳客店,赴使署大餐也。賡參贊因病未到。餘則監督閻潤亭,參贊喬少泉,隨員張養田、榮寶臣,總署學生金俊卿、唐日新、永茀生,官費學生際叔炳、紮友梅,又湖北派來頭班學生十名,又二班八名,同席共二十九人。酒菜尚可,十鍾後乃散,迴署茶若許。十二鍾半就寢。
  三月十三日(4月28日)晴雨各半。張養田欲與鬍觀生傢聯姻,頃已寄到伊傢全族照片,前數年此風尚不能行於各省也。
  三月十四日(4月29日)晴陰各半。午刻,偕格勒塔女郎及亞君往遊威爾達花山,乘火車至波磁達木城約一小時,復於午尖後乘小輪前往(相距約八啓羅)。一路風平浪靜,兼以濛雨氣,覺涼爽,風惟搖舟,水鳥、天鵝浮遊湖麵,兩岸綠樹陰中露齣樓閣,兼以花樹。舟行約曆一鍾時分,乃抵威爾達花山之頂。有酒館,遠已聞有洋樂一部。囿圍皆花樹,分紅、白二色,間有桃、杏、李、梨、櫻桃各花,遠望如白雪兼點紅顔。登岸乃順花徑上山,臨樓小飲鮮果汁酒,寫信片數個。全湖畫在目前,因天氣晴陰無定,遊人故不甚多耳。下山時,購紅白兩色鮮花一柄。乃乘火車直抵柏林,係快車,亦曆一小時之久。
  ……

前言/序言

  《王承傳日記》(原題為《欽堯手記》),為清末王承傳隨齣使德國大臣蔭昌駐德國所記。現存《日記》10冊,自捲六開始,前五捲暫未訪得下落;此10冊《日記》始於光緒二十九年六月二十八日(1903年8月20日),止於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1907年1月28日),64開紅格紙,每頁7行,版心有“義成仁號”四字。第9冊後半部分、10冊為歸國後在天津任職所記。
  王承傳,字欽堯,安徽桐城人。自言:“總角時,即命從名師誦讀,後地方風氣漸開,創立學校。先妣以世界演進必須貫通中西學科,乃令人校肄業。”①光緒十一年(1885)六月,直隸總督李鴻章籌建瞭中國近代最早的陸軍軍事學校——天津武備學堂。此時,蔭昌齣任北洋武備學堂德文翻譯教習,後升至武備學堂總辦。光緒十三年(1887),天津武備學堂設立幼童班(報考者年齡限13-16歲),人數40名,修業期限5年,旨在培養高一級軍官。光緒十七年(1891),王承傳畢業於第一期幼童班。
  光緒二十六年(1900)在天津騎兵學營教習差內,王承傳捐官的捐照及其他憑證毀於兵燹,此後一直申請補發捐照。光緒三十年(1904),戶部為王承傳補發瞭捐照:
  王承傳係安徽桐城縣人,捐年十七歲。曾祖春發,祖森,父士蘭。由俊秀捐銀一百二十四兩,請作監生,給予縣丞一職。又於二十四歲,捐銀四百二十七兩六錢,又在部庫補交銀五十八兩,請以縣丞,不論雙單月分發試用。
  外務部轉發給駐德公使的戶部谘文稱:“光緒十七年五月十九日在直隸賑捐局報捐縣丞銜監生;二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在直隸新海防案內報捐縣丞,不論雙單月,分發試用等情。”據此可知,王承傳齣生於同治十三年(1874),光緒十七年,17歲,即天津武備學堂幼童班畢業之後,捐監生,任職天津旗兵學堂教習。光緒二十四年,24歲,捐縣丞。
  日本著名中國史專傢內藤湖南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來中國旅行,著《燕山楚水》(1900)-書。在天津逗留期間,與嚴復、王修植、張元濟、文廷式、王承傳、羅振玉等十三人進行瞭訪談。該書稱:“王承傳,字欽堯,安徽桐城人,現為旗兵學堂德文教習。”也就是說,光緒二十五年(1899),王承傳還是一名教習。光緒二十七年(1901)七月十七日,清政府派遣蔭昌齣使德國,“畢業於幼童班以德文程度優秀而為齣使德國大臣蔭昌選為隨員者二人”,即王承傳及同學張興祖。王承傳為德公使館二等譯員。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王承傳日記》 內容梗概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王承傳日記》是一部珍貴的個人史料,它以一種極其詳盡和貼近時代脈搏的方式,為我們呈現瞭一個特定曆史時期下,一位普通知識分子——王承傳先生的人生軌跡與時代印記。本書並非宏大的曆史敘事,而是聚焦於一個鮮活個體的日常觀察、思索與經曆,通過其日記這一私密而真實的載體,摺射齣中國近現代社會變遷的復雜麵嚮。 日記的篇幅跨越瞭王承傳先生生命中至關重要的數十年,這段時期恰好是中國從晚清走嚮民國,再經曆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直至新中國成立前後劇烈動蕩的時代。因此,透過王承傳先生的筆觸,我們得以窺見那個風雲激蕩年代的社會百態、政治風雲、文化思潮以及尋常百姓的生活圖景。 核心內容與價值 本書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稀見性和真實性。相較於官方史料或早已為人熟知的名人傳記,王承傳先生的日記提供瞭一個更為微觀、更少被宏大敘事所遮蔽的視角。日記的私人屬性決定瞭其記錄的真實性和主觀性,其中蘊含的細枝末節,如日常生活開銷、傢庭瑣事、人際交往、對時事的零散看法,甚至個人的喜怒哀樂,都構成瞭不可多得的史料價值。 一、 時代變遷的個體記錄 日記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王承傳先生如何在他所處的時代浪潮中掙紮、適應與思考。 社會轉型期的觀察: 當中國社會從封建帝製嚮共和體製邁進時,日記裏或許會記錄下對新政新學的懵懂認知,對社會秩序變化的睏惑,以及對個人前途的迷茫。例如,可能描述新式學堂的建立、科舉製度的廢除、或者軍閥混戰給地方帶來的影響,以及普通人如何在這種變動中謀求生計。 戰爭歲月的縮影: 如果日記涵蓋抗日戰爭時期,那麼其中必然會流露齣戰爭對個人生活和精神狀態的深刻影響。他可能會記錄物價飛漲、物資匱乏、避難經曆、對國傢命運的憂慮,以及在艱難睏苦中對和平的渴望。這些個體化的戰爭體驗,比統計數字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展現戰爭的殘酷性。 新舊思想的碰撞: 隨著西方思潮的湧入和新文化的興起,日記可能也會反映齣王承傳先生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之間的搖擺與選擇。他可能記錄下閱讀新式書籍的感受,參與新式社團的經曆,或者對傳統觀念的質疑與反思。這種思想的掙紮,是那個時代許多知識分子共同經曆的精神曆程。 二、 個人生活與情感世界的摺射 除瞭對大時代的迴響,日記最動人之處還在於其對個人生活細節的捕捉。 傢庭生活與人倫情感: 日記通常會涉及傢庭成員的健康、婚嫁、教育等重要事件。王承傳先生對妻兒的關愛、與長輩的孝道、與親友的往來,這些細緻的描繪,展現瞭一個人在動蕩時代背景下,依然維係著傢庭的溫暖與情感的紐帶。這種對樸素人倫情感的記錄,具有普遍的感染力。 日常起居與精神寄托: 日記會記錄下每日的飲食起居、讀書寫字、遊曆見聞,甚至天氣變化。這些看似瑣碎的記錄,卻構成瞭個體生存的實在感。在物質貧乏或精神壓抑的年代,他或許會通過讀書、寫作、聽戲、品茶等方式來尋求精神的慰藉和寄托。這些活動的選擇與過程,也能反映齣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生活狀態。 個人情緒的流露: 日記是個人情感最自由的錶達空間。王承傳先生在日記中可能會坦誠地記錄自己的喜悅、憂愁、憤怒、失望、希望等各種情緒。這些真摯的情感流露,使他成為一個更加立體、可感的人物,也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理解他在特定情境下的心路曆程。 三、 特定區域與群體的文化風貌 如果王承傳先生的日記記錄瞭他在某一特定區域或某一類群體中的生活經曆,那麼本書將為我們瞭解該區域或該群體的文化風貌提供寶貴資料。 地域特色與風俗民情: 日記中可能包含對當地風土人情的描繪,如節慶習俗、地方戲麯、飲食習慣、民間信仰等,這些內容是研究區域文化的重要依據。 特定職業群體的生活圖景: 如果王承傳先生是某類知識分子(如教師、律師、醫生、小商人等)或特定社會群體的成員,他的日記將提供關於該群體工作狀態、社會地位、思維方式、人際交往等方麵的獨特視角。 四、 史料研究的價值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王承傳日記》的齣版,對於史學研究而言,具有以下幾個層麵的意義: 補充宏大敘事: 它能夠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者提供寶貴的“微觀史料”,填補宏大敘事中可能存在的空白,深化對曆史事件和社會變遷的理解。 審視權力與民間: 日記所展現的民間視角,有助於研究者審視權力運作對普通民眾生活的影響,以及民眾在曆史進程中的能動性與被動性。 理解思想演變: 通過對個人思想記錄的梳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新思想在中國基層的傳播與接受過程,以及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互動。 考察社會結構: 日記中涉及的傢庭關係、師生關係、官商關係、鄉鄰關係等,能夠為研究當時社會結構、社會網絡和階層關係提供鮮活的個案。 結語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王承傳日記》並非旨在提供一個完整、係統的曆史結論,它所提供的,是一種“在場感”,一種穿越時空與一位普通人對話的體驗。通過王承傳先生的日記,我們得以走近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的個體,感受他們的悲歡離閤,理解他們的選擇與掙紮。這本書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中國近現代曆史上那些不曾被濃墨重彩渲染,但同樣真實而動人的角落。它以其獨特的私人視角,為我們理解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提供瞭另一重深刻的維度。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觸感溫潤,字體的排布清晰流暢,看得齣齣版社在細節上是下瞭不少功夫的。尤其是封麵設計,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古樸的風格,讓人在拿起它的時候,就仿佛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內頁的標注和注釋,既專業又不失閱讀的流暢性,即使是初次接觸這類史料的讀者,也能比較輕鬆地進入閱讀狀態。這種對實體書本身的重視,使得閱讀體驗大大提升,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像是一種對曆史文本的珍視和享受。每一次翻開它,都覺得這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評分

這是一部內容極其豐富的曆史研究成果。作者的考證工作做得非常紮實,從海量的原始檔案中梳理齣瞭一條清晰的脈絡,使得原本零散的曆史片段得以有機地串聯起來。閱讀過程中,我不斷被作者獨到的見解和深厚的學養所摺服。他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能夠透過字裏行間,還原齣那個時代人物的真實思想和復雜處境。這種深度挖掘和批判性分析,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單純的資料匯編,它為我們理解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社會動態和政治生態提供瞭全新的視角和有力的支撐。

評分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史料價值是無可估量的。它填補瞭以往研究中的一些空白地帶,提供瞭大量前人未曾深入探討的細節和側麵信息。特彆是對於專門研究那個年代社會生活和民間思潮的學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庫。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和佐證方麵極為嚴謹,每一個論斷都有據可查,這極大地增強瞭其學術的可信度和說服力。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那個曆史階段的嚴肅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本繞不開的案頭必備參考書。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既有史學著作的嚴謹和客觀,又不失文學作品的感染力。作者的遣詞造句講究,用詞精準,能夠準確地傳達齣曆史現場的氛圍。在描述一些重要場景時,筆觸細膩入微,仿佛將人帶迴瞭當時的街頭巷尾,親曆那些風雲變幻的時刻。這種流暢自然的文字風格,使得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史料變得易於接受,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更多對曆史感興趣的普通讀者也能從中獲益良多,享受閱讀的樂趣。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雖然是史料匯編,但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嚴肅的曆史事件寫得引人入勝。很多章節的轉摺處理得非常巧妙,總能抓住讀者的好奇心,讓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尤其欣賞其中對一些關鍵人物內心掙紮的描摹,那些在曆史洪流中不得不做齣艱難抉擇的個體,他們的睏惑、掙紮與最終的決定,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極具代入感。這使得冰冷的曆史記錄變得鮮活起來,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和張力。

評分

不錯,挺好,值得一看,又收獲。

評分

很想要的一本書。價格稍貴,紙張比中華書局齣版的好。

評分

快遞很快,服務也好,書也是正品。美中不足的就是不能開增值稅發票。以後應該不會在京東買書瞭,我們報銷要求用增值稅。

評分

很稀有的書,非常滿意

評分

每次纘一大堆要評論時,就愁瞭,有沒有一鍵好評呀,覺得不錯有沒有什麼可說的,還非要在說上一堆。真是愁的慌呀,總的來說在這購買滿意度是90%以上,就是有什麼問題,也解決的很好很及時。

評分

很稀有的書,非常滿意

評分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王承傳日記

評分

包裝很好有,有封膜!618價格低到你不信!!幫老公買的,讓他夜讀夜有勁!!

評分

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