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集校注(繁体竖排版)

李绅集校注(繁体竖排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李绅 著,卢燕平 校
图书标签:
  • 李绅
  • 唐诗
  • 诗集
  • 校注
  • 繁体
  • 竖排
  • 古典文学
  • 唐代文学
  • 中国古典诗歌
  • 李绅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3950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8238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5
字数: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李绅(七七二-八四六),字公垂。亳州人。出身于魏晋以来山东五大士族之一的趟郡李氏。在李绅的青少年时代,方镇叛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这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最终写下了《古风二首》这样的不朽诗篇。贞元十七年(八○一),李绅赴长安应进士试,以行卷谒吕温、韩愈,为其所赏。贞元二十年,李绅再次至长安应试,居住在元稹家中,因元稹而结识白居易,与元、白成为诗友,共同切磋诗艺,探讨诗歌创作的方向。元和元年(八○六)春,李绅进士及第。初夏东归,途经润州,镇海军节度使李锜辟为掌书记。

目录

前言
编年诗
华顶
古风
莺莺歌
遥知元九送王行周游越
欲到西陵寄王行周
过荆门
涉沅潇
至潭州闻猿
端州江亭得家书二首
朱槿花
江亭
红蕉花
忆漠月
闻猿
闻里谣效古歌
悲善才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编于后,兼记瑞物
吧河维舟阻冻祗待敕命
别连理树
虎不食人
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
初出肥口入淮
入淮至盱眙
忆东湖
过梅里,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
上家山
忆东郭居
忆题惠山寺书堂
重到惠山
鉴玄影堂
别石泉
别双温树
杭州天竺、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及赴镇会稽,不敢以登临自适,竟不复到寺。寺多猿猱,谓之孙团,弥长其类,因追思为诗二首
忆西湖双鶸鶒
早梅桥;
翡翠坞
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
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
龟山寺鱼池
重别西湖
毗陵东山
和晋公三首
题白乐天文集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南梁行;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忆春日太液池亭东候对
忆夜直金銮殿承旨
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
新昌宅书堂前有药树一株,今已盈拱,则长庆中于翰林院内西轩药树下移得,才长一寸,仆夫封一泥丸以归植,今则长成,名之天上树
逾岭崤止荒陬抵高要
……
不编年诗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精彩书摘

  除:授官。浙东:唐方镇名,浙江东道的简称。唐干元元年置,治所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领越、衢、婺、温、台、明、处七州,相当于今浙江省衢江流域、浦阳江流域以东地区。观察使:见前《过锺陵》注[二]。题所记事在大和七年闰七月。详见《笺证》。貂:貂瑺,冠饰。《汉宫仪》:“中常侍,秦官也。汉兴,或用士人,银瑺左貂。光武已后,专任宦者,右貂金瑺。”《新唐书·车服志》:“侍中、中书令,左右散骑常侍有黄金瑺,附蝉,貂尾,侍左者左珥,侍右者右珥。”此指散骑常侍。作者大和七年任浙东观察使时,加官检校左散骑常侍(见《笺证》》。
  龙楼:指太子所居处、即作者当时的太子宾客供职处。《汉书.成帝纪》:“成帝为太子,初居桂宫,上当急召,太子出龙楼门。”注:“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簪裾:显贵的饰服,借指显贵。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之一:“星桥拥冠盖,锦水照簪裾。”裾,衣服前襟,亦称大襟。簪裾客为作者自指。

前言/序言

  李绅(七七二-八四六),字公垂。亳州人。出身于魏晋以来山东五大士族之一的趟郡李氏。在李绅的青少年时代,方镇叛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这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最终写下了《古风二首》这样的不朽诗篇。贞元十七年(八○一),李绅赴长安应进士试,以行卷谒吕温、韩愈,为其所赏。贞元二十年,李绅再次至长安应试,居住在元稹家中,因元稹而结识白居易,与元、白成为诗友,共同切磋诗艺,探讨诗歌创作的方向。元和元年(八○六》春,李绅进士及第。初夏东归,途经润州,镇海军节度使李锜辟为掌书记。李锜早有割据野心,不服朝廷调令,强迫李绅草拟章奏,要挟朝廷复其原职。李绅不从,被“制以兵刃”,以至下狱。乱平后,新任节度使李元素“欲具奏此事”,李绅“以本乃誓节,非欲求荣,请罢所奏”。元和三年,李绅罢浙西节度从事,浙东观察使薛苹招游越中,互相唱和。元和四年,人长安,先后任校书郎、国子助教。其间与元稹、白居易交游唱和。元和十四年,李绅出任山南西道观察判官,五月授右拾遗,经骆谷路返长安。十五年,自右拾遣、内供奉擢为翰林学士,又迁右补阙。
《李绅集校注》:一篇穿越时空的文学盛宴 这是一部凝聚了无数心血、旨在勾勒出盛唐时期一位重要诗人李绅艺术风貌的集子。本书并非仅仅是简单地将李绅的诗歌汇集一堂,而是通过严谨的校勘与精细的注疏,力求呈现其作品最真实的面貌,带领读者走进那个充满激情、才情横溢的时代,感受李绅独特的文学魅力。 一、 历史的沉淀与文献的考据:校勘的深度 校勘,是文本研究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环节。对于李绅这样一位生活在久远历史中的诗人,其作品的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辗转、讹误,甚至失传。因此,对《李绅集》的校勘工作,便是对历史文献的一次深度挖掘与审视。 本书的校勘工作,以存世的各种善本、钞本、刻本为基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比对。例如,对宋本、元本、明本等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差异,逐字逐句地进行核查。这其中包括对字形、字音、字义的辨析,对脱文、衍文、倒文的纠正,对误字、漏字的勘正。每处校勘,都力求有据可依,引证准确。编纂者并非仅凭主观臆断,而是仔细查阅唐人笔记、宋人诗话、历代文集以及其他相关史料,以期找到最原始、最可靠的文本依据。 例如,在校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存在歧义的情况。此时,编纂者会结合当时的语言习惯、李绅的诗歌风格、以及诗歌本身的语境,来判断何种写法更为合乎原意。这种严谨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对字词的斟酌,也体现在对篇章结构的梳理。对于散佚的篇章,编纂者会穷尽史料,搜寻蛛丝马迹,力求复原其原貌。 本书的校勘,并非仅仅为了求“真”,更是为了求“全”。通过广泛的搜集,尽可能地将李绅现存的诗歌作品汇集起来,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这种对文献的尊重与追求,是本书学术价值的重要体现。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看到校勘的痕迹,理解为何某一字词被如此选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 智慧的传承与理解的桥梁:注疏的精细 校勘解决了文本的“形”,而注疏则致力于阐释文本的“神”。《李绅集校注》的注疏工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通达李绅诗歌世界的清晰路径。 注疏的内容,涵盖了多个层面: 字词的解释: 对于诗歌中出现的生僻字、古字、异体字,或是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的词汇,都会给出准确的解释。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释义,更会结合诗歌的语境,说明该字词在此处的具体含义和用法。例如,对于一些有多种含义的词语,注疏会根据诗歌的整体风格和情感表达,选择最贴切的解释。 典故的出处与含义: 李绅的诗歌,常常引用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前人诗句。注疏会详细考证这些典故的来源,解释其在原文中的含义,并阐述它如何服务于诗歌的意境营造。例如,一个看似简单的引经据典,背后可能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注疏的作用便是揭示这些深层含义。 用典的用意与艺术效果: 仅仅知道典故的出处和含义还不够,注疏还会进一步探讨李绅为何选择这个典故,它在这首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为了衬托情感?是为了增强气势?是为了讽喻时事?还是为了表达某种哲理?注疏会细致地分析这些艺术效果,让读者领略李绅用典的匠心独运。 诗歌的背景与创作缘由: 许多诗歌都与其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注疏会尽可能地搜集与李绅生平、创作相关的史料,解释诗歌的创作缘由,勾勒出诗歌创作时的情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例如,知道一首诗是李绅在贬谪途中所作,与理解其诗中的愁苦与愤懑有着直接的联系。 诗歌的艺术手法与风格分析: 在对文本进行解释的同时,注疏也会适时地分析诗歌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如比兴、对偶、夸张、类比等,并探讨这些手法如何帮助诗人塑造意象、表达情感、营造意境。同时,也会对李绅的诗歌风格进行初步的分析,例如其诗歌的雄浑、豪放、婉约或写实等特质。 他家评点与学界观点: 优秀的注疏,还会参考历代学者的评点和研究成果。本书的注疏,会适当地引入一些有价值的学界观点,或者是历代名家的诗歌赏析,为读者提供多角度的解读,拓展阅读的视野。 本书的注疏,力求语言简洁明了,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可读性。编纂者深知,注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而非增加阅读的障碍。因此,在遣词造句上,力求通俗易懂,避免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 三、 时代的印记与个性的光芒:李绅的诗歌世界 李绅,作为盛唐时期一位不容忽视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也是他个人才情与性情的一份珍贵写照。 盛唐气象的折射: 盛唐,是一个开放、自信、繁荣的时代,这一点在李绅的诗歌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他的诗歌, often 展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对边塞战争的关注,对山川景物的赞美,都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例如,他的一些边塞诗,气势恢宏,描绘出金戈铁马、壮丽河山的景象,展现了盛唐将士的英勇与气概。 现实主义的关怀: 与一些只追求形式美或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人不同,李绅的诗歌,很多时候也关注社会现实,尤其是对底层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同情。他创作的“悯农诗”,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便是千古传诵的佳作,直观而深刻地揭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不易,体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对现实的关注,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豪迈与俚俗的融合: 李绅的诗歌,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融合。他既有唐代诗人常见的豪迈气概,又不乏一种来自民间的质朴与俚俗。这种结合,使得他的诗歌既有高雅的艺术追求,又有着贴近生活的真切感。他能够将一些口语化的表达融入诗歌,使得诗歌更具生命力,也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情感的真挚与个性的张扬: 尽管身处盛唐,李绅的诗歌也毫不掩饰地展现了他个人的情感与个性。他对友情、亲情的珍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对仕途坎坷的无奈,都通过其诗歌得到了真挚的表达。他的诗歌,有时慷慨激昂,有时低回婉转,展现出一位饱经世事、情感丰富的文人的多面形象。 四、 穿越古今的对话:阅读《李绅集校注》的意义 阅读《李绅集校注》,不仅仅是品读一位古代诗人的作品,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了解盛唐的窗口: 通过李绅的诗歌,我们可以窥见盛唐时期的社会生活、政治状况、文化风貌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如同历史的琥珀,将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凝固其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体验诗歌的魅力: 严谨的校勘与精细的注疏,能够帮助我们扫除阅读的障碍,更直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语言、意境与情感。当我们能够理解诗歌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每一个典故的来龙去脉,每一个意象的象征意义时,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李绅诗歌的艺术之美。 感悟人生的智慧: 诗歌,往往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感悟的结晶。李绅诗歌中对劳作的赞美、对人民的同情、对功名利禄的思考,都蕴含着人生的智慧。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够欣赏艺术,更能从中汲取养分,丰富我们对人生的理解。 传承中华文化的价值: 李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绅集校注》的出版,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李绅的诗歌,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详实的考据、精细的注疏,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高质量的《李绅集》。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集,更是一部充满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读物。无论您是文学研究者,还是对中国古典诗歌感兴趣的读者,《李绅集校注》都将是您探索李绅诗歌世界、感受盛唐风韵的得力助手。它将带领您一同沉浸在文字的海洋,聆听来自千年前的诗声,感悟那些永恒的情感与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实在令人赞叹。拿到手里的时候,首先被它那古朴典雅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跨越时空的厚重历史感。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考究,用的是那种略带米黄色的书页,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触感,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刺眼疲劳。竖排版的格式对于阅读传统文献来说,无疑是一种极佳的体验,尤其是对于那些习惯于传统阅读方式的读者,那种笔直而下的文字流,读起来行云流水,非常顺畅。字体的大小和行距都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清晰度,又没有显得过于拥挤。看得出来,在制作这本书的过程中,出版方是下了大功夫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经典的尊重与敬畏。这样的实体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即便是随便翻阅一下,也能体会到那种精心打磨的匠心所在,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

这本书的校注工作可以说是精细入微,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倍感安心。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研究者来说,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常常因为生僻字词或典故而感到困惑。然而,在这本书里,每一次遇到不甚明了之处,几乎都能在旁找到详尽且精准的注释和说明。注释并非简单地解释字面意思,而是深入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语境之中,甚至会引经据典,将相关的佐证材料也一并呈现出来。这种“吃得透、解释得全”的做派,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我能更深入地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尤其是一些关键的篇章或诗句,校注者提供的不同观点和流派的辨析,更是展现了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客观公正的研究态度。可以说,这套校注,是架在我与古人对话之间的一座坚实桥梁。

评分

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更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一套经过如此严谨考证和精美制作的整理本,无疑代表了当前对这位古代文人研究的最高水平。对于任何一个热爱传统文化、致力于深入了解那个历史时期的人来说,拥有这样一本集大成之作,无异于拥有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仅是书架上的一个摆设,更是可以随时翻阅、反复咀嚼的知识源泉。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感悟,这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价值,才是真正好书的标志。它让我对那段历史和那位人物的理解,得到了质的飞跃和升华。

评分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梳理和解读古代文人的作品集。这本书的整体编排结构非常清晰,逻辑性极强。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作品,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具启发性的组织方式,或许是按时间脉络,或许是按主题分类,使得读者可以很自然地跟随作者的思想轨迹进行深入探究。初读时,我着重于感受其文学性与时代风貌的交织;再读时,便能逐步领会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意涵。编排者的用心之处还在于,对于那些关联性强的篇目,往往会在相邻的版面对照或相互印证,这种安排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整体感。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资料汇编,而更像是一位博学的向导,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揭开历史的面纱,感受那个时代文人精神世界的波澜壮阔。

评分

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或释文)的质量。对于这本传统文献的整理,释文的精准度至关重要,而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它的译注语言保持了文雅而不失现代可读性的平衡点,没有采用那种过于生硬的“翻译腔”,也没有一味追求辞藻华丽而牺牲了准确性。读起来既能品味到古文的韵味,又不至于因为晦涩难懂而望而却步。更值得称道的是,在处理一些带有强烈主观色彩或情感表达的段落时,释文精准地捕捉到了那种微妙的情绪变化和语气的转折,让人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当下的心境。这种既尊重原文风貌,又兼顾现代读者的阅读体验的翻译风格,实属难得。

评分

教育智慧求妙点.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表现为对教育本

评分

发迹后的李绅热衷于拉帮结派。唐朝中晚期,士族势力逐渐衰微,庶人阶层通过科举进入了政权的核心。而原来掌握大权的士族又不甘心放弃政权,于是同庶人出身的官员争夺权力。士族官员以李德裕为首,故称李党。庶人官员以牛僧孺为首,故称牛党。牛李两党水火不容,双方互相倾轧了近40年,史称“牛李党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权力斗争中,李绅紧跟李党老大李德裕,是李党中的骨干分子。

评分

很清晰,但是书页有折痕

评分

书不错,没有塑封,物流很快

评分

教育智慧求妙点.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表现为对教育本

评分

很清晰,但是书页有折痕

评分

这一套书印刷精美,颇值得赏鉴,做活动时拿下最佳

评分

经典著作

评分

李绅作品集很少见,在京东618活动中购得,值得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