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

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蒂莫西·威廉森 著,徐召清 译
图书标签:
  • 伦理学
  • 道德
  • 哲学
  • 对话
  • 价值观
  • 人生
  • 思考
  • 判断
  • 对错
  • 真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609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978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95
字数:1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这是一本好读且有趣的书;

  一本启人深思的书;

  一本几乎没有什么哲学行话的哲学书;

  一本用虚拟四人对话的形式在争辩中展现逻辑魅力的书;

  一本出版不久就有德文、西班牙文、罗马尼亚文、韩文等译本的书;

  一本由当红的牛津大学哲学家写给普通读者的哲学入门书。

内容简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在与他人争论时,根本无法说服对方。不管争论的内容是衣服或食物,还是电影或音乐,其结果经常是相持不下、难分难解。那么使争论陷入僵局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一方必然正确,一方必然错误吗?可以都对或者都错吗?

  在火车上相遇的四人因为鲍勃的腿伤而展开了争论。究竟谁对谁错呢?他们摆脱僵局了吗?鲍勃的腿因花园围墙倒塌而受伤,他认为是隔壁的老太太对他的围墙施加了魔法,才导致他受伤。萨拉认为围墙倒塌可以用现代科学来说明,巫术是迷信。扎克认为他们应该互相尊重彼此的看法,不能将一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另一个人。一场精彩的“争辩”由此而展开……

作者简介

  蒂莫西?威廉森(Timothy Williamson),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现为牛津大学威克汉姆逻辑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丹麦文理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科学院院士和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亚里士多德学会和心灵学会现任会长,是当今较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专著有《同一和分辨》(Identity and Discrimination, Blackwell,1990; second edition, 2013),《模糊性》(Vagueness, Routledge,1994),《知识及其限度》(Knowledge and its Limits, Oxford,2000),《哲学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Philosophy, Blackwell,2007)、《作为形而上学的模态逻辑》(Modal Logic as Metaphysics, Oxford,2013)和《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Tetralogue: I’m right, You are wrong, Oxford, 2015);已发表论文近200篇。其论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等世界各地的多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兼职和讲学。

精彩书评

  《对与错的真相》有许多的优点。它活泼而不失深刻。它对重要的哲学话题进行探讨却不陷于陈词滥调。它也不要求任何学术背景。它对任何有意探讨相关主题的本科学生都富有助益。——《圣母哲学评论》(NotreDamePhilosophicalReview),厄尔?康尼(EarlConee)

  读者必定能随对话的进行而欣赏到逻辑训练和清晰思考的价值——这是另类而迷人的逻辑入门书,它所使用的普通例子会引起许多读者的共鸣。——《网络书评》(NetworkReview),戴维?洛里默(DavidLorimer)

  《对与错的真相》对初学者而言是一本通俗有趣的哲学入门书,而且专业人士也能体会到将这些主题纳入日常讨论的乐趣。——《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imesHigherEducation),卡塔里那?D.诺瓦埃斯(CatarinaDutilhNovaes)

  威廉森《对与错的真相》的优点之一是,聪明的读者会在某些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是一本珍贵的入门书,其丰富的知识主题,等待那些有更多渴求的人的进一步探索。——《玛吉内利亚书评》(TheMarginaliaReviewofBooks),马修?A.本顿(MatthewA.Benton)

目录

中译本导读//001

中译本序//011

第一幕调停的危险//001

第二幕真理的恐怖//044

第三幕自负的优点//096

第四幕道德的缺陷//145

致谢//192

译后记//193

精彩书摘

  第一幕调停的危险

  莎拉:等我找到座位后马上就发邮件投诉。要是没有人带头,任何事情都不会进步。“坐上这样拥挤的火车简直让人感到丢脸……他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乘客人数。”那里有个座位。咦,鲍勃——在这儿遇见你真是太巧了!

  鲍勃:下午好,莎拉。

  莎拉:我们有好多年没见了吧。啊——你的腿!出了什么事?

  鲍勃:我家花园的围墙突然垮了。那时我刚好在旁边种花。围墙就压到了我的腿上。石膏还要打好几个月。

  莎拉:真是太糟了,我都替你难过。?

  鲍勃:我从来都不到花园的那个位置去。就去那么一次,围墙就倒下来了。

  莎拉:这样啊,那运气真是太差了。

  鲍勃:那不是运气的问题。

  莎拉:那是什么问题?

  鲍勃:还记得住在我家隔壁那个老妇人吗?她最近总给我脸色看。

  莎拉:你可能误会了。我觉得她非常友好。在我做慈善募捐的时候,她总会捐点东西。话说回来,她对你家花园的围墙做了什么?

  鲍勃:超出你的想象。

  莎拉:你究竟想说什么呀?

  鲍勃:她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我。就是因为她,我正好在围墙边的时候围墙就倒了。

  莎拉:你该不是说是她把围墙推倒在你身上的吧?我无法想象她会做那种事情。不管怎么说,她都太瘦弱了,不可能把围墙推倒。

  鲍勃:我并没有说是她推倒的。

  莎拉:那你是什么意思?

  鲍勃:我曾经看到她独自一人在咕哝什么。

  莎拉:我们都有自言自语的时候。

  鲍勃:那不是普通的自言自语。那是有目的的。

  莎拉:她说了什么?

  鲍勃:我没听清楚,但绝不是什么好话。

  莎拉:我被弄糊涂了。

  鲍勃:围墙倒的时候,她急急忙忙地跑到她家花园里来看。好像是在确认它的确倒在了我身上一样。当然,她假装很担心的样子,还叫了救护车(要是不叫就表

  现得太明显了)。

  莎拉:这就对啦!你也承认围墙倒的时候她是在家里的。倒塌的时候肯定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任何人都会跑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我敢肯定,她和你一样觉

  得意外。

  鲍勃:要远距离地弄倒一堵墙,有很多方法。

  莎拉:炸药吗?那太荒唐了。

  鲍勃:可以用语言,威力强大的语言。

  莎拉:嗯,她倒是可以叫其他人去推倒围墙,但那样你应该就看到这个所谓的同谋了。

  鲍勃:语言并不限于和人说话。

  莎拉:听起来你好像是在说诅咒!

  鲍勃:这正是我想说的。

  莎拉:别闹了,鲍勃,现在都21世纪了。我们都知道这些东西不管用。就算你的邻居自己也以为她给你家花园的围墙施了诅咒,我也敢肯定她并没有,那绝对

  跟围墙倒塌的真正原因没有任何关系。

  鲍勃:那真正的原因是?

  莎拉:那堵围墙已经破旧得有一段时间了。上面的瓷砖都坏了,所以雨水可以很容易进到里面,侵蚀墙体内部。墙上有好多地方的水泥都掉了。它注定会垮,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鲍勃:是的,但为什么刚好我在旁边种花的时候它就倒了呢?解释一下。

  莎拉:有一种完美的自然科学可以解释为什么围墙刚好在那个时候倒。通过普通的物理衰变过程,它已经达到了崩溃点。不幸的是,你在那关键时刻决定去种

  花,这纯属巧合。

  鲍勃:“巧合”!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解释。

  莎拉:如果我们对所有的微观初始条件知道得足够详细的话——

  鲍勃:你是什么意思?

  莎拉:我的意思是,我们需要知道在围墙倒塌前你家围墙、你的大脑和他们周边环境中所有粒子和力场的描述。如果我们掌握了以上信息,再结合物理学规律,就能够科学地解释为什么这两件事情会同时发生。这没那么神秘。

  鲍勃:科学能够解释巧合,这说起来容易。你只是嘴上说能解释,但你根本就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科学解释。

  莎拉:你这样说不公平!你不会指望西方世界的所有科学资源都用于解释为什么你的花园围墙会倒,对吧?我并不独断,只是没有理由怀疑原则上人们可以给

  出科学的解释。

  鲍勃:那你指望我仅凭信仰就接受这一点?你知道,你并不能把每件事情都了解透彻。而事实上我正给你一种解释。(不能说得太大声。)我的邻居是巫婆。她

  总是讨厌我。她对我的围墙施加巫术,诅咒它在我下次接近时倒塌。这完全不是巧合。即使有你之前说的原子和分子的所有科学解释,但那也只是施展巫术的技术细节问题,并不能给出任何理由说明两件事情恰好同时发生。唯一说得通的解释就是巫术。

  莎拉:你并没有解释你邻居咕哝的话语是怎样使围墙倒塌的。

  鲍勃:谁知道巫术是怎样起作用的呢?反正它成功了,那个老巫婆的恶意就能解释为何围墙恰好当我在它旁边时就倒塌了。无论如何,我敢打赌,你也不能解

  释我要去种花的想法如何使我的腿运动,让我走进了花园。

  莎拉:科学家要解释这种事情只是时间问题。神经科学在过去这些年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们正在探索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鲍勃:你信仰科学,所以你才这么说。我敢打赌,熟练的巫婆已经能够解释咒语如何运作了。她们不会到处分享她们的知识。那太危险了。你凭什么要我相信

  现代科学而不相信巫术呢?

  莎拉:你想想现代科学已展示出的所有证据吧。它可以解释如此多的东西。有什么证据表明巫术有效呢?

  鲍勃:我家花园的围墙,它就是一个。

  莎拉:不,我指的是适当的证据,就像科学所能提供的那种在受控实验下获得的统计学上显著的结果,或者其他形式的可靠数据。

  鲍勃:你是知道人们曾经怎样迫害或正当地惩罚巫婆的。她们中很多人都饱受折磨,然后被烧死了。如果她们让自己的能力过于明显,做一些可以在法庭上得

  到证实的事情,那同样的灾难也许会再次发生。难道你希望她们让自己再次陷入那样的困境?再说,巫术在科学的圈子里太不时髦了,有多少科学家愿意冒着自己学术声誉受损的风险,去认真研究巫术,检验它是否有效呢?

  莎拉:现代科学已经把人送上了月球。巫术做了什么能与之媲美的事情呢?

  鲍勃:我们都知道,所谓的那些男人在月球上的影像其实都是在地球上的摄影棚里拍摄的。而省下来的钱都用于军队了。况且,谁说巫术没有将女人送上月球

  呢?这样的假设不是犯了读书人所说的“乞求论题”的谬误吗?

  莎拉:我不敢相信自己在进行这样的对话。各种科学期刊里充满了现代科学理论的证据,你真的要否认这一点吗?难道那些证据不都是反对巫术的吗?

  鲍勃: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所谓的证据有多少是真的?最近有很多关于科学家伪造成果的丑闻。我们知道,那些被抓的人只是冰山一角。

  莎拉:好,如果你愿意,就看看你身边的成功技术。你坐在火车上,我注意到你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部手机。想想里面的所有科学。你不会告诉我它们是靠

  巫术来运作的,对吧?

  鲍勃:很多现代科学技术本身的运作方式都挺好。幸亏有了它们,我是坐救护车去的医院,而不是坐扫帚。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科学能解释一切。

  莎拉:如果所有的现代科学本身的运作方式都挺好,那正如我刚才所说的,能证明现代科学的证据不就是反对巫术的证据吗?

  鲍勃:我看不出来。你好像以为现代科学意味着巫术没用。为什么你这么肯定?据我所知,你的那些现代科学理论没有说任何与巫术直接相关的事情,没有支持

  也没有反对。就好像现代科学没有说任何与政客直接相关的支持或反对的事情。但这并不能说明,现代科学意味着政治宣传不管用。为什么现代科学就意味着巫术不管用呢?

  莎拉:但是巫术不是应该包含某些现代科学未知的力量?而这些未知力量不是会对科学预测加以干扰吗?

  鲍勃:它们可能是现代科学未知的,但现代科学能断言知道一切么?巫术也许能顺着科学规律来运作,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巫术说不定还有助于科学的预言成

  真呢。

  莎拉:在原则上或许还不能排除这一点,但在实践中,如果巫术真的奏效,那我们不应该有更好的证据来证明它确实存在吗?比如说,难道就不会有巫婆受金

  钱的诱惑而在电视上成功地表演巫术吗?想想看,在今晚的现场直播上,有一位名人会被变成青蛙,这该有多高的收视率!

  鲍勃:就算有巫婆这么做,多数人还是会以为那只是某种戏法。老实说,我都不知道巫术在这种条件下是不是还有效。魔法可能会进行自我保护,以免在公共

  场合中暴露自己。它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

  莎拉:别乱找借口了。你一直在解释巫术为何缺乏证据。让我们这么说吧。现代科学有大量的证据支持,但巫术却没有严肃的证据支持。我们都知道,历史上

  ?

  大多数所谓的巫术案件中,被指控的人要么是穷苦无辜的老妇人,她们被告发是因为邻居不愿给她们施舍却又害怕被指责,要么是乡村医生,他们被告发是因为不能治好村民的小孩,要么是其他类似的人。你不能指望我相信这些16和17世纪在残忍的酷刑下获得的供认是真的。到目前为止,对此类现象最简单的解释不就是巫术仅仅是骗人的鬼话吗?

  鲍勃:你的解释简单但并不真实。你说得没错,许多所谓的巫婆不是真的巫婆。或许大多数都不是。那些喜欢在午夜裸舞的粗俗的中产阶级妇女肯定都是骗子。

  但这不意味着没有真的巫婆。说自己聪明的人并不聪明,但仍然有些人是真的聪明。太聪明了以至于不说自己聪明。有太多发生在我和其他人身上的事情不用巫术就没法解释。当我看着那些事情的所有证据时,很明显就能得出,有真正的巫婆。隔壁的那个老女人就是一个。看看我的腿。

  莎拉:你是只信巫术呢,还是各种各样的迷信都信?

  鲍勃:“迷信”!我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知道巫术的,不是其他人告诉我的或从书上读到的。如果是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我倒能试着以开明的态度来接受。

  莎拉:“开明的态度”!你刚刚用你的成见来解释你的经历。你扭曲了你的花园围墙的故事,以满足你为自己的不幸寻找替罪羊的渴望。

  鲍勃:“扭曲”!你又没看见那个老妇人的脸色。我看到了。她才是扭曲的人。

  莎拉:跟你争论毫无意义。没有什么会动摇你对巫术的信心!

  鲍勃:那有什么会动摇你对现代科学的信心吗?

  扎克:抱歉,两位,恕我插一句嘴:我无意中听到你们的谈话。你们俩似乎都很不高兴。或许我可以帮忙。如果我说得没错,你们都以“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这种优越态度来看待对方。

  莎拉:但我就是对的,他就是错的。

  鲍勃:不,我才是对的,她才是错的。

……

前言/序言

  中译本序

  你是否曾与人争论却发现各自都不能说服对方?让你们产生分歧的对象也许是衣服或食物,也许是音乐或电影——一个人认为很好,另一个人却认为很垃圾。也可能你们争论的是科学或者宗教,道德或者政治——一个人认为很正确,另一个人却认为很荒谬。你觉得对方不明白你的论点多有力,但你也发觉他对你有同样的感觉。西方的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想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最终,你们每个人都只能向对方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尽管你知道他也会反过来这么说你。因此你们的讨论就会陷入僵局。

  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更强大,较强的一方哪怕没有说服较弱的一方,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比如,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或老师和学生之间,丈夫和妻子(或相反)之间,老板和工人之间,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或大国与小国之间,都有这样的争论。出于实际目的,较弱的一方不得不接受对方的观点,而不管自己是否喜欢。在其他情况下,双方的力量对比更加均衡。他们会同意保持分歧,说双方从各自的观点看都是对的,然后就没有更多话可说了。但这样做会对你造成一种内在的分裂。有一个你对两种观点保持中立,认为没有一方比另一方更对。但是如果你最初的观点仍然没丢,那么另一个你还是接受那种观点,因此会拒斥另一种观点,因为两种观点是不相容的。于是,你仍然将自己的观点当作对的,将对方的观点当作错的。然而,带着这种分裂人格来生活并不舒服。

  有些时候,我们只是试着忘掉这种令人沮丧的不愉快经历。而另一些时候,我们感到好奇,并希望更深入地反思发生了什么,它有什么意义。有分歧是什么意思?如果两个人或两种文化有分歧,必定有对的一方和错的一方吗?可以双方都错吗?可以双方都对吗?你能够既没对也没错,或者既对又错吗?如果你思考这样的问题,你就已经开始进行哲学思考了,哪怕你从来没有学过哲学,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哲学”这个词。当然,有些人会拒绝这样的思考,将问题当成无意义的而置之不理。但这种置之不理本身就涉及一个有争议的哲学理论:什么是意义?哲学一旦进入你的思想,你就很难从中逃脱,因为你需要使用哲学才能摆脱哲学。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帮助那些刚刚开始哲学思考的人们,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了自己正在做什么。我没有假定任何专业的哲学知识,而只想给出一些提示:让人们懂得如何更加清晰、更加精确、也更加深入地思考这类抽象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被肤浅的答案所蒙蔽。那些答案也许听起来很机智,甚至让人觉得深刻,但实际上却以混淆或未经批判就加以接受的错误假设为基础。我想说明,少量的逻辑就能给我们的思想带来秩序。有些时候,它能解决难题;有些时候,它能提醒我们,在那些我们未曾注意的地方,存在难题。

  我为这本书取的英文书名是Tetralogue,它的古希腊词源就说明了本书的体裁:四个人之间的四幕对话。对话是最古老的哲学写作方式之一,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特别是柏拉图,他是所有哲学家中最伟大的一位。对话在当代哲学中已经很少见,更常见的是采用标准的学术论文形式。但是,对话之所以更适合我的目的,有以下几个原因。它使我能够直接呈现一场交谈是如何产生分歧,并陷入僵局的,同时也说明了关于日常事件的闲聊如何转向严谨的争论:对某一事件最好的解释框架是什么?我这里举的例子是花园围墙的倒塌,其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我刚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自己的花园围墙就倒塌了一段。名为“鲍勃”和“萨拉”的角色,针对如何解释围墙倒塌有一场争论:一方利用现代的自然科学,另一方则采用传统的民间观念。当争论陷入僵局的时候,名为“扎克”和“罗克珊娜”的角色就登上了舞台,将分歧引向了关于僵局意义的理论之争。既然鲍勃和莎拉都没能说服对方,那么他们都同样对吗?还是说他们当中一个人是对的,另一个人是错的?针对扎克和罗克珊娜的解释,鲍勃和莎拉也有自己的想法,这就变成了一场四个人之间的对话。

  你可以猜猜哪个角色的观点跟我最接近。西方的许多读者告诉我,他们在某些角色中能够看出自己真正遇到过的人。我鼓励你在读这本书时也去找一找,看是否有些角色是你在中国也真正遇过到的人,甚至有可能就是你自己。尽管有表面的差异,许多不同的文化中都可以发现某些类似的理智态度。我们都是人类中的一员,我们的本能反应往往是那些对人类来说很自然的东西。逻辑学所独有的严格和缜密的思考方式难以让每个人都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使用它。甚至那些多年来一直接受逻辑思维训练的人也常常忘记这样做,尤其是在他们没有刻意进行逻辑思考的时候。但逻辑思考仍然源于人类的常识,只是人们应用它时伴随着不同寻常的谨慎和自觉的反思。

  为什么我们要不厌其烦地进行逻辑思考呢?它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有时我们自然的人类本能就足够可靠了。但我们越是深入地反思,越是想知道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假定在生活迫使我们回答的新问题上是否仍然成立,我们就越加发现自己在做抽象层次的思考,而常识在那里却迷失了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另一种向导,让我们能够以更加清晰和更加科学的方式找到航向。虽然我们看不到熟悉的地标,它却像在浓雾中导航的罗盘,可以为我们指路。逻辑就是这样一个思想的罗盘。

  蒂莫西?威廉森

  2016年12月5日


《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 内容概要: 《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哲学对话集,它以四位性格迥异、背景各不相同的人物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真诚而激烈的探讨,层层剥开了“对”与“错”这两个概念的复杂面纱。本书并非简单地呈现一套固定的道德准则,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在不同情境、不同认知下的多重维度,引导读者一同踏上自我审视与价值重塑的旅程。 核心主题与论证: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对与错”这一基本价值判断的根本性追问。作者通过精心设计的对话场景,展现了“真相”并非是单一、绝对的存在,而是受到个体经验、社会规范、文化背景、甚至情感状态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动态建构。 相对性与绝对性之辩: 对话的起点往往是某个具体的事件或道德困境,四位对话者会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行为的“正当性”或“错误性”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倾向于绝对道德观的人物会坚持普遍适用的法则,而另一位则会强调情境的独特性,认为“对”与“错”会因时因地而异。这种碰撞并非是为了分出胜负,而是为了展现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在现实中的合理性,并探讨是否存在一个超越相对性的绝对基础。 认知偏差与视角差异: 对话深入到“我们为何会认为某些行为是对,而另一些是错”这一层面。书中会探讨人类固有的认知偏差,例如确认偏误、锚定效应,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对事实的解读和道德判断。不同角色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价值观,会让他们对同一件事产生截然不同的解读。例如,一位来自贫困家庭的人物,可能会对某些“不道德”的行为展现出更多同情和理解,因为他经历过生存的压力;而一位生活在优渥环境中的人物,则可能更倾向于从规则和秩序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这些视角差异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揭示了人类认知结构的复杂性。 情感与理性在道德决策中的作用: 对话不会忽视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强大影响力。有时,即使理智上认为某种行为是错误的,但出于同情、怜悯或爱,人们也可能选择“宽容”。反之,有时出于愤怒、恐惧或厌恶,人们也可能对某个行为做出过于严厉的评判。书中会通过具体的案例,探讨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在道德决策中,哪种因素应该占据主导地位,或者它们如何协同作用。 社会建构与个体责任: 随着对话的深入,书中还会触及“对与错”的社会建构性。许多我们认为是“错误”的行为,在某些文化或历史时期是被接受甚至鼓励的。这引发了关于个体是否应该全然遵从社会规范,还是应该有独立的道德判断的讨论。同时,这也引出了“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古老命题,即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行为的真正主人,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外在因素的限制。 “好”与“坏”的边界模糊: 本书并不回避“对与错”之间可能存在的模糊地带。它会探讨一些“灰色地带”的问题,例如,为了更大的善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是否可以被接受?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定,责任又该如何划分?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但通过对话,可以展现出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人物设定与对话风格: 书中的四位对话者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他们的观点代表了人类在面对价值判断时可能出现的几种典型立场: 坚定的律法主义者: 相信存在一套普适的、不变的道德法则,一切行为都应以此为准绳。 灵活的情境主义者: 认为道德判断必须结合具体情境,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相对的合理性。 理性主义的分析者: 倾向于运用逻辑和理性来分析问题,试图找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充满同情心的理想主义者: 强调情感、共情和人道主义,认为善良和关怀是道德的基石。 他们的对话并非是枯燥的学术辩论,而是充满了真情实感和个人经历的碰撞。作者通过巧妙的叙事,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场亲切而深刻的交谈之中。对话语言力求自然流畅,但又不失思想的深度和严谨。有时,他们会陷入激烈的争论,有时,也会因为共同的感悟而产生深刻的共鸣。 阅读价值与启示: 《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并非一本提供标准答案的书籍,相反,它旨在激发读者的独立思考。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 深化对道德概念的理解: 摆脱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认识到“对与错”的复杂性和多维度。 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分析信息,识别潜在的认知偏差。 反思自身价值观: 重新审视自己长期以来所持有的道德信念,并思考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培养同理心与包容性: 理解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合理性,学会以更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的差异。 获得自我成长的动力: 认识到道德探索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鼓励读者不断学习和进步。 本书适合所有对哲学、伦理学、心理学以及人类社会运作机制感兴趣的读者。它是一次思想的探险,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通往更深刻自我认知和更成熟价值判断的邀约。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为你提供了一面镜子,让你照见“对”与“错”的真实面貌,也照见你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种看似松散实则紧凑的结构感。四个人物的对话,听起来容易,但要让每一个声音都鲜活、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逻辑支撑,难度极大。我常常在阅读一些哲学或伦理类的著作时,感到作者的个人倾向过于强烈,使得讨论失去了平衡。但这本书,从我目前接触到的篇章来看,似乎在极力避免这种“独裁式”的阐述。我甚至能想象到,这四位“虚拟人物”在构思时,作者一定花费了大量心血去为他们建立起各自稳固的知识体系和情感触发点。这种精妙的平衡,使得讨论更像是一场真正的思想交锋,而不是作者的独白。每当一个观点被提出,紧随而来的必然是另一个角度的有力反驳或补充,这种往复拉扯的过程,就像是在编织一张密不透针的认知之网,让人忍不住想去追溯每一个论点的源头。我特别留意了对话中那些微妙的停顿和语气的转变,我相信,在这些非语言的信息中,隐藏着作者对“真相”的某种暗示,一种超越文字本身的力量。

评分

坦白说,阅读体验是有些“烧脑”的,但绝不是枯燥的那种。它更像是在攀登一座思想的阶梯,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确认立足点后才能向上迈进。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复盘刚才的论点,试图站在其中任何一个角色的立场上,为他们的逻辑辩护一番。这种主动的参与感,是我很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获得的。很多讨论触及的议题,比如公共利益与个体自由的边界,或者短期后果与长期价值的权衡,都是我们社会运转的核心矛盾。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急于给出任何“标准答案”,而是将这些矛盾赤裸裸地摆在桌面上,任由读者去感受其中的张力。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对错”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对错”的指南。它教会我的,不是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面对模糊性时应有的审慎态度和批判性思维的工具箱。我感觉我的思维边界正在被不断地推挤,这是一种既痛苦又愉悦的过程。

评分

我关注到这本书在探讨“绝对正确”这种概念时所展现出的深刻的自我怀疑精神。这才是真正成熟的思想的标志。它似乎在无声地告诉我们:当我们越是坚信自己掌握了真理,我们就越应该警惕自己可能陷入的傲慢与偏见之中。四位对话者的相互制衡,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真理探寻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真理陈述。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成功地将一个宏大的、形而上的议题,拉回到具体的人类经验层面进行考察。它不再是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关于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负责任地做出每一个判断。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很多新闻事件和身边的人际冲突时,都有了一种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更多的同理心。这本书与其说提供了解答,不如说它提供了一种更高维度的视角,让我们得以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探寻那潜藏的、流动的“真相”的轮廓。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处理得极其克制,充满了学者特有的冷静与克制,但又恰到好处地融入了人物的情感色彩。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高度抽象的概念时,所采用的那些看似不经意却异常精准的比喻。比如,当讨论到“集体记忆”对个体判断的影响时,那种形象化的描述,一下子就让原本冰冷的哲学概念变得可触摸、可感知。这避免了对话陷入纯粹的术语堆砌,使得即便是对哲学背景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被引导进入核心的思辨领域。而且,对话的节奏掌握得非常好,有激烈的交锋,也有沉思后的低语,这种抑扬顿挫,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它没有采用那种严肃到令人望而却步的腔调,反而像是一群高智商朋友在深夜就某个棘手问题进行的深入探讨,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思想的碰撞。

评分

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够引人深思了。我一直对那种能将复杂议题拆解得清晰透彻的作品抱有极高的期待,而这本书,至少从它展现出的那种深入探讨的姿态来看,无疑是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我尤其欣赏那些敢于直面“对”与“错”这两个看似绝对实则模糊的范畴的作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非的界限越来越像一条流动的沙线,而能将这种流变性捕捉下来,并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无疑是一种高明的叙事策略。我期待看到的是,那些平日里我们习以为常的道德基石,是如何在四个不同视角、不同背景的人物口中,被层层剥开,显露出其内在的肌理与矛盾。我猜想,这绝不是一场简单的辩论赛,而更像是一场思想上的探戈,进退之间,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既有认知的挑战。如果作者能成功地在这些对话中,展现出人性在面对抉择时的那种微妙的灰色地带,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能触及我们每个人日常的困境。我希望读完之后,我能对“正确”这个词汇,产生一种全新的、更具韧性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接受或反驳。这本书的潜力,在于它能强迫读者跳出舒适区,去直面那些我们通常选择回避的认知冲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