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

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霞 编
图书标签:
  • 中药
  • 饮片
  • 质量鉴定
  • 中药学
  • 药学
  • 中医药
  • 炮制
  • 鉴别
  • 规范
  • 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77543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801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字数:29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各位中药界同仁,如果您是中药饮片质量验收工作者,请问您有哪些困难?您验收的依据是什么?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吗?有部颁标准吗?有各省市的药材标准及炮制规范吗?有丰富的中药饮片质量验收经验吗?如果全没有或不全有,请参考我们整理编写的《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一书。
  《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收载常用中药饮片246种,按药用部位共分10类,其中根及根茎类92种、藤木类11种、皮类12种、全草类28种、花类14种、果实种子类54种、动物类13种、菌类3种、叶类9种、其他类10种。
  《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是我们近十年中药饮片质量验收的经验积累。我们归纳总结246种常用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办法,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饮片主要特征】、【老药工经验集锦】以及中药饮片验收过程中常见的不合格现象【验收警示】,多数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内容详实、直观,是一线中药饮片质量验收人员实用的工具书。
  在《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的编写过程中,非常感谢王满恩老师,无私分享拍摄中药饮片标本图片的经验,指导我们拍摄中药饮片图片的技巧,使《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能为大家呈现比较满意的图片。

内页插图

目录

根及根茎类
巴戟天(盐)
百部
白附子(制)
百合f
白及
白茅根
白芍
白头翁
白前
白术
白术(炒)
白芷
板蓝根
北豆根
北沙参
苍术
柴胡
赤芍
川贝母
川牛膝
川芎
大黄
丹参
当 归
党参
地榆
独活
莪术
防风
防 己
甘草
藁本
高良姜
葛根
狗脊(烫)
骨碎补(烫)
何首乌(制)
红景天
胡黄连
虎杖
黄连/-
黄苠
黄芩
桔梗
金果榄
金荞麦
苦参
麻黄根
麦冬
猫爪草
绵萆薢
木香
牛膝
藕节
前胡
千年健
羌活
秦艽
拳参
三棱
山慈姑
山柰
山药
射干
生地黄
升麻
石菖蒲
熟地黄
太子参
天麻
天南星(制)
威灵仙
乌药
细辛
仙茅
香附(醋)
薤白
徐长卿
续断
玄参
延胡索(醋)
银柴胡
郁金
玉竹
远志(制)
浙贝母
泽泻
紫菀
紫花前胡
藤木类
沉香
大血藤
钩藤
桂枝
鸡血藤
桑寄生
苏木
首乌藤
通草
油松节
皂角刺/

皮 类
白鲜皮
地枫皮
地骨皮
杜仲
黄柏
合欢皮
厚朴
牡丹皮
秦皮
肉桂
桑白皮
五加皮

草类
半枝莲
北刘寄奴
薄荷
大蓟
凤尾草
浮萍
广藿香
鸡骨草
荆芥
景天三七
瞿麦
络石藤
六月雪
麻黄
木贼
蒲公英
肉苁蓉(片)
蛇莓
锁阳
稀莶草
小蓟
益母草(干)
茵陈
淫羊藿
鱼腥草(干)
泽兰
珍珠透骨草
紫苏梗

花类
丁香
谷精草
合欢花
红花
鸡冠花
荆芥穗
金银花
菊花
款冬花
玫瑰花
密蒙花
蒲黄
夏枯草
辛夷
果实种子类
槟榔
柏子仁
草豆蔻
草果
川楝子(炒)
……

动物类
菌类

前言/序言

  各位中药界同仁,如果您是中药饮片质量验收工作者,请问您有哪些困难?您验收的依据是什么?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吗?有部颁标准吗?有各省市的药材标准及炮制规范吗?有丰富的中药饮片质量验收经验吗?如果全没有或不全有,请参考我们整理编写的《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一书。
  本书收载常用中药饮片246种,按药用部位共分10类,其中根及根茎类92种、藤木类11种、皮类12种、全草类28种、花类14种、果实种子类54种、动物类13种、菌类3种、叶类9种、其他类10种。
  本书是我们近十年中药饮片质量验收的经验积累。我们归纳总结246种常用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办法,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饮片主要特征】、【老药工经验集锦】以及中药饮片验收过程中常见的不合格现象【验收警示】,多数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内容详实、直观,是一线中药饮片质量验收人员实用的工具书。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非常感谢王满恩老师,无私分享拍摄中药饮片标本图片的经验,指导我们拍摄中药饮片图片的技巧,使本书能为大家呈现比较满意的图片。
  由于本书编撰时间紧,我们收集到的标本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妥之处还希望朋友们指正。如果本书能对您的中药饮片验收有所帮助,将是我们的欣慰。至少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您的工作助一臂之力。
《本草纲目》:一部凝聚古人智慧的本草百科 《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医学巨著,是由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长达二十七年的艰苦考察和研究后,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的。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的集大成者,更是世界医药史上的瑰宝。全书共五十二卷,收录药物一千八百多种,附方一千一百多则,插图近千幅,详细记载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以及附方等。 内容博大精深,体系严谨创新 《本草纲目》最显著的贡献在于其科学的分类体系。李时珍打破了以往按功效分类的传统,根据药物的自然属性,将药物分为“金石部”、“草部”、“木部”、“菜部”、“果部”、“谷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以及“虫部”等十六部,共六十类。这种分类方法,至今仍有其科学价值,为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书中对每味药物的记载都极其详尽,力求准确。李时珍不仅参考了大量的古代文献,还广泛吸取民间经验,实地考察,亲自试药。他对于药物的性味、功效,往往能纠正前人的错误,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他在记载附子时,就纠正了前人认为其无毒的说法,明确指出其有毒,并提出了炮制方法。对于许多药物,他还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便于辨识。 医学宝库,兼具多学科价值 《本草纲目》所载药物,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各个科别的常用药物,对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收录的许多经验方,至今仍在使用,并为现代医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除了医学价值,《本草纲目》还具有丰富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它对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等都有所涉及。书中对植物的形态、习性、分布的描述,对动物的生态、行为的记载,都体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它还包含了丰富的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信息,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流传深远,影响世界 《本草纲目》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欧洲等国家,对世界医药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西方,它被誉为“东方医学的百科全书”,许多西方学者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并将其与西方医学相结合,推动了医药科学的进步。 《本草纲目》的问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其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至今仍熠熠生辉。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中药材的初学者,一直以来都对如何区分不同药材的质量感到困惑。市场上同一种药材,看起来似乎都差不多,但价格却差异很大,这让我很纠结。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循循善诱地教我如何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来判断药材的优劣。书里有很多关于“一看、二闻、三尝、四摸”的实用技巧,而且结合了大量真实的图片,让我能够将文字描述与实际药材进行对比。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药材的色泽来判断其新鲜程度,如何通过闻药材的气味来辨别其真伪和品质,甚至学会了如何通过品尝药材的味道来区分不同的功效。这本书的实用性超乎我的想象,它让我不再盲目,而是能够自信地去挑选和使用中药材。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看穿那些虚有其表的劣质药材,找到真正道地、优质的好药材。

评分

对于我这样长期接触中药行业的人来说,一本高质量的工具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收到的一份宝贵礼物。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鉴别手册,更是一部深入探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百科全书。书中对于每一味药材的鉴定,都从多个维度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包括药材的来源、产地、炮制方法对质量的影响,以及常见的掺伪造假手段和鉴别方法。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都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疑难杂症的分析,以及对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的药材进行细致对比的章节。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同一味药材,在不同的条件下,其质量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让我能够更加准确、更加自信地进行药材鉴定,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评分

作为一名中药爱好者,我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关于药材鉴定的入门书籍,但坦白说,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过于理论化,读起来枯燥乏味。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惊喜。它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叙述风格非常接地气,甚至带着一点儿文学色彩,让人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费力。作者巧妙地将药材的鉴定技巧与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结合起来,比如形容某味药材的断面像“层层叠叠的年轮”,或者说某味药材的气味“如陈年的酒香般醇厚”。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让抽象的鉴定特征变得鲜活起来,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书中还融入了一些作者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感悟,读来既有知识的启发,又有情感的共鸣。它让我意识到,中药饮片的鉴定不仅仅是机械的记忆,更是一种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品味、用心体会的艺术。这本书让我对中药饮片的鉴定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我亲自去观察、去感受、去实践的欲望。

评分

说实话,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中药饮片质量鉴定”这个话题,感觉既专业又遥远。我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斥着各种化学成分分析、显微镜图像和繁复术语的晦涩读物,普通读者恐怕难以消化。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极其易懂、极其友好的方式,将一个看似高深的主题,变得触手可及。书中对于每一味常用中药饮片的介绍,都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更是深入到“为什么这样”。例如,它会解释为什么某种颜色变化代表药材的变质,或者为什么某种气味的强弱会影响药效。这种“追根溯源”式的讲解,不仅让我明白了鉴定方法的原理,更让我理解了质量对于中药疗效的重要性。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开始主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鉴定标准,这些标准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智慧。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每一个细节的严谨要求。

评分

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中医药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熬煮汤药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药材。但说实话,之前我对它们能有多少差别、如何鉴别,完全是一窍不通。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我心中的迷茫。它用非常直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常用中药饮片的形态特征,从颜色、气味、味道,到质地、大小、形状,事无巨细,讲解得清晰透彻。我不再是将那些看起来差不多的东西一视同仁,而是能通过书中的描述,想象出它们各自独特的“身份证”。比如,当书中提到党参的“主根肥厚,有环节,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时,我仿佛就能看到那个朴实无华的药材,并且能立刻联想到它与其他根类药材的区别。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满足了我对知识的好奇心,更让我感到了一种学习的乐趣,仿佛在玩一场有趣的“寻宝游戏”,去发现和识别隐藏在日常中的宝贵药材。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信息,更在于它唤醒了我对中药饮片背后科学与智慧的敬畏之心,让我对传统医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真挚的喜爱。

评分

《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是我们近十年中药饮片质量验收的经验积累。我们归纳总结246种常用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办法,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饮片主要特征】、【老药工经验集锦】以及中药饮片验收过程中常见的不合格现象【验收警示】,多数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内容详实、直观,是一线中药饮片质量验收人员实用的工具书。

评分

在《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的编写过程中,非常感谢王满恩老师,无私分享拍摄中药饮片标本图片的经验,指导我们拍摄中药饮片图片的技巧,使《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能为大家呈现比较满意的图片。

评分

非常好的书,学习

评分

各位中药界同仁,如果您是中药饮片质量验收工作者,请问您有哪些困难?您验收的依据是什么?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吗?有部颁标准吗?有各省市的药材标准及炮制规范吗?有丰富的中药饮片质量验收经验吗?如果全没有或不全有,请参考我们整理编写的《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一书。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图片清析,内容简单明白

评分

各位中药界同仁,如果您是中药饮片质量验收工作者,请问您有哪些困难?您验收的依据是什么?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吗?有部颁标准吗?有各省市的药材标准及炮制规范吗?有丰富的中药饮片质量验收经验吗?如果全没有或不全有,请参考我们整理编写的《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一书。

评分

《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是我们近十年中药饮片质量验收的经验积累。我们归纳总结246种常用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办法,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饮片主要特征】、【老药工经验集锦】以及中药饮片验收过程中常见的不合格现象【验收警示】,多数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内容详实、直观,是一线中药饮片质量验收人员实用的工具书。

评分

《常用中药饮片质量鉴定》收载常用中药饮片246种,按药用部位共分10类,其中根及根茎类92种、藤木类11种、皮类12种、全草类28种、花类14种、果实种子类54种、动物类13种、菌类3种、叶类9种、其他类10种。

评分

很好,就是中药的品种少了一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