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海图编(中华兵书经典丛书)

筹海图编(中华兵书经典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新贵 译
图书标签:
  • 军事
  • 兵书
  • 古代军事
  • 清朝
  • 筹海图编
  • 军事地图
  • 海洋战略
  • 清代史
  • 历史
  • 军事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664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5375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兵书经典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5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左传》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中国古代的兵书卷帙浩繁,内容也非常丰富,以《孙子兵法》为首的“武经七书”,以及《百战奇法》、《纪效新书》等经典之作更是代不乏陈。中国古代兵书不仅讲论战争指导原则、战法战术、军队管理、军事训练、兵器技击等军事内容,更涉及经济、外交、文化治国方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反映出古人卓越的智慧,具有深厚的军事价值、史学价值甚至文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兵书经典”书系,介绍中国古代经典兵书,意在使当代读者正确认识中国军事思想与技术的渊源、成就与影响。

内容简介

  《筹海图编》是一部防海御倭专著,对当时的抗倭战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后人筹划海防提供了借鉴。

  本书图文并茂,通过一百余幅地图,展示并论述了我国明代沿海海岸海域的地理形势,沿海驻军、水寨、烽堠、瞭望哨等海防部署、海防设施,以及倭寇劫掠沿海的历史,入侵的时间和路径等。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中日历史交往资料、朝臣和将帅提出的防海御倭方略、永乐年以来的平倭战绩、抗倭战争中殉国殉难的军民事迹,以及明军的兵器和战船等军事装备资料。丰富翔实的资料使本书成为明代海防史料之集大成之作。

  书中还总结了明初以来海防和抗倭斗争的经验,在海防地理、海防战役和海防思想三个方面提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方略对策,而其所倡导的军事协同与经济贸易相结合、远洋出击与近海防御相结合、维护海疆安全并获取海疆利益的海防思想更代表了当时极先进的海防思想。

  《筹海图编》共13卷26万字,由于其兼具资料汇编性质,其中不免有采录不精、观点重复、良莠不齐等情况。本书主要围绕海防地理、海防战役和海防思想这三个能体现《筹海图编》特色与成就的部分进行有目的的节选,去芜取精,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郑若曾(1503—1570),字伯鲁,号开阳。江苏昆山人。他以天下为己任,不专以文章名世,而是务为有用之学,凡有关经世致用,如天文地志、赋税兵机、政治得失等都在其研究之列。他以一介布衣为当时抗倭总指挥官浙江总督胡宗宪幕僚,亲身参加了抗倭战争,并著《筹海图编》《江南经略》等专著,通过手中之笔,记录倭寇入侵所造成的国不安、民不宁的事实,总结抗倭作战的成败得失经验,谋划海防安全的长久之策,是明朝著名的布衣军事家、战略家。

精彩书评

  详核地利,指陈得失,自岭南迄辽左,计里辨方,八千五百余里,沿海山沙险厄延袤之形,盗踪分合入寇径路,以及哨守应援、水陆攻战之具,无微不核,无细不综。

                                                  ——《筹海图编》胡宗宪序


  图以开形势,编以纪事实;形势具而险夷见,事实详而得失明。

                                                  ——《筹海图编》卢镗跋


  郑若曾被看成di一个把注意力特别集中于沿海地区的地理学家,并对这个时期的海上贸易和海盗的新发展引起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美)牟复礼、(英)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


  《筹海图编》是一部研究明代中日关系史和中国海防史的重要专著,书中保存了大量的研究中日关系史的zui原始的、翔实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直到清朝中叶以前,凡研究日本及中日关系史、海防史者,无不以此书为祖本。

                              ——王守稼 顾承甫《研究明代中日关系史的珍贵文献——兼评复旦藏嘉靖本<筹海图编>》

目录

卷之一

卷之二
日本国论
日本纪略
倭船

卷之三
东路
中路
西路

卷之四
浯屿水寨
八闽之地
福建经略

卷之五
海港守备
海岸设备
海外设备

卷之六
松江府海塘设备
松江府海港设备
松江府内地设备
松江府海洋设备
松江府海防之法
江北形势
入海之道
御寇之道

卷之七
两府三营
山东海防
辽阳事宜

卷之九
望海埚之捷
王江泾之捷
后梅之捷
纪剿徐海本末
淮扬大捷

卷之十一
叙寇原
定庙谟
择将才
选士卒
清屯种
调客兵

卷之十二
御海洋
御海洋之策补
固海岸
谨瞭探
勤会哨

精彩书摘

  《筹海图编(中华兵书经典丛书)》:
  11惠潮守备札于卫治:明弘治十八年(1505),设置惠潮守备于碣石卫。札,驻扎。卫治,碣石卫,在今广东汕尾陆丰市碣石镇。
  12风汛之期:指每年春、夏、秋影响我国东南部的东南季风期。澳:港湾,水湾可泊船处。
  13批吭捣虚:抓住要害,乘虚而入。
  14掣班:从沿海港口撤回。
  (译文)
  广东地处海滨,设置了十个府,分东、中、西三路。东路惠州、潮州两府,并列西、东,接壤福建漳州府,为漳州府船只通番必经之所。议论者认为,潮州府为岭东重镇;柘林寨、南澳岛均是要地,所以要害之地的防务,一天也不能懈怠。靖海、海门、蓬洲、大城各所,逼近海岸,近在咫尺,近可保障三阳,远可护卫岭东。惠州府海丰县,东南滨海;滨海之地,捷胜、平海、甲子门各所,皆会瞬息生变。惠潮守备驻扎碣石卫,确实可加强各卫防守,但柘林寨之重却更胜一筹。柘林,广东海路门户,位居三路上游,番船从福建驶向广东,此地系为必经之所。旧制,风汛之期,各港湾均设战舰,秋尽撤回,停泊水寨。这在其他港湾尚可,但在柘林却不行。柘林距离水寨有一日之遥,警报不易到达,贼若视我不备,夺取柘林,乘虚而入,不是太危险了吗?所以,柘林不存,水寨丧失:水寨丧失,惠、潮不保。为今之计,东路官军每年秋季从沿海港口撤回的时候,必须以柘林为堡,谨慎加固,以防不虞;近邻大城所的士兵,要与其相互声援,不得躲避空所,放任贼人驰骋。如果遇到飓风、大雾、阴霾天气,尤应更加留意。此外碣石、靖海、甲子门各所海澳,虽然地位稍微次于柘林,但舟师防御亦各有驻扎之地与防区之责,怎么能稍有松懈呢?
  ……
《山海异闻录》 引言 在浩渺无垠的东方古籍书海中,总有那么一些著作,它们如同沉睡的巨兽,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的唤醒。它们承载着先民的智慧,描绘着那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时代,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线索。《山海异闻录》便是这样一部奇书。它并非一本寻常的地理志或神话传说集,而是将两者巧妙地融合,以一种近乎散文的笔触,记录了作者在游历四方过程中所见所闻的奇闻异事,那些超乎想象的山川地貌、光怪陆离的生灵异兽,以及那些早已消逝却又在字里行间鲜活起来的古老文明。 第一卷:奇绝山川 《山海异闻录》的开篇,便是一连串令人目眩神迷的山川描绘。作者并非仅仅罗列地名、山脉走向,而是以一种近乎绘画的细腻,勾勒出每一处山峦的独特风貌。 昆仑之巅,云海翻腾 在作者的笔下,昆仑山不再仅仅是传说中的仙境,而是一片真实存在、却又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险峻之地。山峰高耸入云,常年被皑皑白雪覆盖,寻常人根本无法企及。作者描述了此处云海的奇观,时而如涌动的潮水,将群山淹没,时而又如轻纱薄幔,缠绕着孤寂的山峰,变幻莫测,令人心生敬畏。他细致地描绘了山体岩石的色彩与纹理,有的如同烈火熔铸,有的则如凝固的青苔,各种奇异的矿物在阳光下闪烁着幽暗的光芒,预示着这片土地蕴藏着非凡的力量。 浮黎之泽,碧波万顷 与昆仑的险峻不同,浮黎之泽则是一片辽阔而神秘的泽国。作者笔下的浮黎之泽,水域广阔,碧波万顷,平静时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苍穹的变幻;起风时,则波涛汹涌,仿佛有巨兽在水下翻腾。他记录了泽中生长着的奇特水生植物,有的茎叶如同玉石般温润,有的则散发出奇异的幽香,吸引着各种不知名的水禽在此栖息。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还提及了泽底深藏的古老遗迹,据说那是某个失落文明的居所,残存的建筑在幽暗的水底若隐若现,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海外诸岛,仙踪鬼迹 《山海异闻录》的视野并未局限于大陆,作者更是将目光投向了那片神秘的东海。他描绘了散落在茫茫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有的如同一粒粒绿色的宝石,点缀在碧蓝的海面上;有的则如同巨大的海兽,盘踞在海天之间。这些岛屿上生长着与大陆截然不同的植被,空气中弥漫着咸湿的海风和奇异的花草香气。作者还记录了岛屿上居民的奇特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世代流传的关于海神、海怪的传说。其中,他特别描述了一个名为“扶桑”的岛屿,那里据说每天都有巨大的神树从海中升起,又缓缓沉入海底,而每天第一个看到太阳升起的人,便能获得无尽的智慧。 第二卷:异兽奇谈 如果说《山海异闻录》的山川描绘令人惊叹,那么其对异兽的记录则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超现实的境界。作者笔下的生灵,形态各异,能力非凡,它们既是自然界鬼斧神工的造物,也仿佛蕴含着某种古老的象征意义。 饕餮之噬,贪婪之影 提起《山海异闻录》,“饕餮”之名必然榜上有名。作者对饕餮的描述,并非仅仅是“食人”这么简单。他细致地刻画了饕餮的外形,硕大的头颅,没有身体,只有一张血盆大口,那张嘴仿佛能够吞噬一切,无止无休。他更侧重于描绘饕餮所代表的极端贪婪,以及这种贪婪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作者曾亲眼目睹了饕餮所过之处,生灵绝迹,土地荒芜,它成为了贪欲无度、最终自我毁灭的生动象征。 九尾狐魅,惑人心魄 九尾狐,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形象,在《山海异闻录》中被赋予了更为鲜活的生命。作者描绘了九尾狐的绝世美貌,以及它们能够变化形态,迷惑人心的妖术。然而,作者并未将九尾狐简单地定性为邪恶,他更多地展现了它们狡黠、多情的一面。它们既是诱惑的化身,也是智慧与灵性的象征,它们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人心的考验与道德的拷问。作者记录了许多与九尾狐相关的传说,有的是关于它们如何凭借智慧摆脱困境,有的是关于它们与人类之间发生的爱恨情仇,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性。 凤凰涅槃,重生之光 凤凰,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吉祥与重生,在《山海异闻录》中,作者对其描绘更是充满了神圣感。他描述了凤凰的华丽羽翼,色彩斑斓,如同最璀璨的宝石。而最令人震撼的,便是凤凰浴火重生的传说。作者记录了关于凤凰在烈火中燃烧,然后又从灰烬中重生的过程,每一次的重生,都意味着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与辉煌。它不仅仅是生物的繁衍,更是精神的升华,象征着历经磨难后的坚韧与不屈。 第三卷:古国遗踪 《山海异闻录》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奇山异兽的描绘,更在于它为我们揭示了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古老文明。作者以考古学家的细致与历史学家的严谨,记录了他所发现的那些文明的遗迹与碎片。 夸父逐日,悲壮的挽歌 虽然“夸父逐日”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神话,但《山海异闻录》的记录却更加具象化。作者在描述夸父山脉时,提及了那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巨人追逐太阳的传说。他描绘了巨人巨大的脚印,以及他临终前化为桃林的故事。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神话,它更可能代表着远古时代人类对于自然力量的探索与挑战,以及那种不屈不挠、勇于追寻极限的精神,即使最终以悲剧告终,也依然充满了悲壮的美感。 精卫填海,不屈的意志 “精卫填海”的故事,在《山海异闻录》中被赋予了更深的解读。作者在描写东海之滨的某些区域时,提及了海边遍布着一种奇特的白色石子,传说那是精卫鸟衔来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使身躯消亡,也未能改变填海的决心。作者强调的,是精卫鸟那种渺小却又无比坚韧的意志,以及它永不放弃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作者看来,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强大动力。 女娲补天,创世的传说 作者在描写天空出现裂缝的区域时,记录了关于女娲补天的古老传说。他并非简单地复述故事,而是试图从地貌的异常、以及当地流传的祭祀活动中,去考证这个传说的可能性。他描述了天空某些区域的奇异色彩,以及山体中发现的某些奇特材料,这些都为女娲补天的传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作者认为,这很可能是古代先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对一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与想象,也是他们试图解释宇宙起源与天地运转的早期尝试。 结语 《山海异闻录》并非一本简单的奇闻异事集,它是一部跨越时空、融合了自然、神话、历史与哲学的宏大叙事。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古代东方世界。它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湮没的文明,感受到先民们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探索,也让我们思考人类自身的渺小与伟大。阅读《山海异闻录》,就如同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幻旅程,每一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惊喜与启示。它不仅是一部古籍,更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回望过去,审视当下,并眺望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最高智慧的经典著作情有独钟,而“中华兵书经典丛书”系列,恰恰满足了我这种“寻宝”的心理。当我在这个系列中看到《筹海图编》时,我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了。《筹海图编》这个名字,自带一种古老而又深邃的气息,它让我想象着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如何运筹帷幄,如何制定出一套能够保卫国家的海上战略。我一直觉得,军事著作不仅仅是教人如何打仗,更是教人如何思考,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局面中做出最明智的决策。我希望在这本书里,能够看到一些关于古代海上力量的建设、海防策略的制定,以及如何应对不同情况下的海上挑战的论述。即使我不是军事专业人士,我也相信,这些智慧是能够穿越时空的,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关于战略思维和风险应对的启发。这本书的纸质和印刷都显得非常考究,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非常适合作为一个热爱经典著作的读者来收藏和阅读。

评分

说实话,我不是军事迷,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尤其是那些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一直很感兴趣。《筹海图编》这本书,之所以会让我眼前一亮,是因为它被收录在“中华兵书经典丛书”之中,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和价值。我一直觉得,古代的军事著作,虽然很多是关于战争的,但其中蕴含的战略思维、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原则,是具有普适性的,可以应用于很多现代的领域。我对“筹海”这个概念尤其好奇,它是否会涉及到制定长远的海上战略,应对潜在的威胁,或者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最大化地发挥海上力量的作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现古代军事家的智慧,而不是枯燥的理论。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思考国家安全、如何处理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的。这本书的开本和字体设计也显得很用心,阅读体验应该会很不错。

评分

老实说,我对古代军事题材向来是抱着一种“姑且一看”的心态,毕竟很多内容都比较晦涩,而且时代背景差异太大,很难完全代入。但是,《筹海图编》这本书,之所以让我产生兴趣,完全是因为它所处的“中华兵书经典丛书”这个定位。这个系列的书,我一直觉得是那种值得收藏和细细品味的。尤其是《筹海图编》这个名字,自带一种庄重感和历史厚重感,感觉不像是一些通俗的军事小说,而是真正有研究价值的学术著作。我特别好奇书里会涉及哪些具体的战役或者战略思想,比如在古代,海军的建设和发展有哪些关键点?如何制定有效的海上防御策略?又或者,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将领们是如何获取情报、分析敌情的?我很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古人的智慧。我并不是专业研究军事的,所以对专业术语的要求不会太高,更多的是希望能够读懂,并且从中领悟一些普适性的道理,或许能对现在的一些决策思维有所借鉴。书的纸质摸起来不错,拿在手里也感觉很扎实,这让我对它作为“经典”的品质有了初步的信心。

评分

拿到这本书,感觉挺有分量的,厚厚的一本,装帧也很大气,一看就是那种精心制作的经典丛书。我一直对古代军事著作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流传至今,并且被视为兵书经典的,总觉得里面蕴含着某种智慧的精华。之前也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有些零散,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梳理。这次看到《筹海图编》被收录在“中华兵书经典丛书”里,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很有吸引力,“筹海”二字,让人联想到宏大的海战谋略,以及保家卫国的那份担当。我期待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关于战略、战术的论述,特别是针对海战方面,如何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利用地形、天气、兵力等因素,以弱胜强,或者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海上防御体系。毕竟,海洋的战略意义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容忽视的。书的排版也很好,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惫。虽然还没有深入研读,但光是翻看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以及编纂者对这部经典著作的尊重。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值得期待的阅读体验,希望它能带给我更多的启发和收获,让我对古代军事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拓展视野的书籍,尤其是在历史和文化领域。偶然间看到了《筹海图编》(中华兵书经典丛书)这本书,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让我联想到古代那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大家。《筹海图编》这个题目,尤其令我好奇,它是否会探讨如何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进行军事部署和战略规划?在那个信息传递相对滞后的时代,如何做到“知己知彼”?我一直觉得,古代军事著作不仅仅是关于战争本身,更是关于人性的洞察、战略的思考以及对局势的精准把握。这本书的编入“中华兵书经典丛书”,无疑是对其价值的一种肯定。我期待能在其中读到一些关于海上力量建设、海战指挥的独特见解,或许还有一些关于后勤保障、士气鼓舞方面的论述。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够通过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具体的战例,生动地展现古代军事思想的魅力。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符合“经典”的气质,给人一种古朴而又精致的感觉,非常适合摆在书架上,随时取阅。

评分

不常见,晚明大历史上引用的,明朝没有那么落后。

评分

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

兵书战册常读,心性智慧能有

评分

特别实用的书籍,而且价格也十分亲民。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活动很给力

评分

很不错的,一套书,值得拥有

评分

很不错的古籍,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

凑了一套 没仔细看 先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