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音樂美學概述
一、音樂美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
二、音樂美學的研究對象
三、音樂美學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音樂的感性材料
第一節 音樂感性材料的基本屬性
一、非自然性——創造性(與自然聲音比較)
二、非語義性——錶情性(與語言比較)
第二節 音樂感性材料的非對應性特徵
一、音樂感性材料的模仿性
二、音樂感性材料的象徵性和暗示性
第三節 音樂感性材料的現實基礎
一、音樂音響現象的現實基礎
二、音樂音響運動的現實基礎
第二章 音樂的形式
第一節 音樂形式的構成
一、音樂形式的基本要素
二、音樂形式的組織手段
三、形式要素與組織手段之間的中介環節——形式美的法則
第二節 音樂形成的存在方式
一、時間的錶象
二、虛幻的空嚮
三、想象中的運動
第三節 音樂形式的規律及其相對獨立性
一、音樂形式的現實基礎
二、音樂形式的規律
三、音樂形式的相對獨立性
第三章 音樂的內容
第一節 音樂內容的基本含義
第二節 音樂中音樂性的內容
一、基本情緒
二、風格體係
三、精神特徵
第三節 音樂中非音樂性的內容
一、音樂中的畫麵和視覺形象——繪畫性內容
二、音樂中的文學性內容
第四節 音樂與感情
一、音樂是善於錶現感情的藝術
二、音樂怎樣錶現感情
三、音樂錶現感情的民族性與時代性
四、音樂錶現的感情是類型與個性的統一
第四章 音樂創作
第一節 音樂創作的本質
一、錶現時代精神和思想的藝術實踐
二、錶達自身和他人內心的精神活動
三、受音樂審美經驗支配的創造性勞動
四、把內心體驗改造成音響結構的創造性想象活動
笫二節音樂創作的過程
一、對音樂創作過程的基本認識
二、精神創作
三、物質創作
第三節 音樂創作中的想象
一、音樂想象的本質及其方式
二、音樂想象的源泉
三、音樂想象的動力
四、音樂創作中的靈感
第五章 音樂錶演
第一節 音樂錶演的本質與作用
一、作為第=度創造——音樂錶演的本質
二、作為音樂創作與音樂欣賞的中介環節——音樂錶演的作用
第二節 音樂錶演的美學原則
一、真實性與創造性的統一
二、曆史性與時代性的統一
三、技巧與錶現的統一
第三節 音樂錶演心理
一、音樂錶演中的投情
二、音樂錶演中的想象
三、音樂錶演中的直覺
四、音樂錶演臨場心理
笫四節音樂錶演者的培養與訓練
一、音樂錶演者必備的特殊素質
二、音樂錶演的技術與技巧訓練
三、思想、人生體驗與文化修養
第六章 音樂欣賞
第一節 音樂欣賞的性質和特點
一、音樂欣賞是對音樂的接受與反饋
二、音樂欣賞的主體性與創造性
蘭、音樂欣賞的審美體驗與綜閤效應
第二節 音樂欣賞的不同方式
一、純音樂式與綜閤體驗式
二、側重作品武與側重錶演式
三、刺激式與背景式
四、各種欣賞方式的相互關係及其比較
第三節 音樂欣賞心理
一、音樂欣賞的心理因素
二、音樂欣賞的心理過程
第四節 音樂欣賞能力的養成
一、多聽是獲得音樂欣賞能力的關鍵
二、學習一些音樂知識
三、文化修養、生活體驗與音樂欣賞的關係
第七章 音樂的功能
第一節 音樂功能産生的條件及其過程
一、實現音樂功能的主、客觀條件
二、藝術知覺的溝通作甩及音樂功能産生的過程
第二節 音樂功能的三個層次
一、音樂中非傾嚮性的功能
二、音樂中的審美功能
三、音樂中傾嚮性的功能
第三節 音樂功能的曆史持續性與可變性
一、持續性與可變性在非傾嚮性功能中的體現
二、持續性和多變性在審美功能中的體現
三、持續性和可變性在傾嚮性功能中的體現
第八章 音樂的美與審美
第一節 音樂美的本質與特徵
一、音樂美是音樂所具有的品味
二、音樂美産生於主客觀的完美結閤之中
三、音樂美體現於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之中
四、音樂美的特徵
第二節 音樂美的形態與範疇
一、音樂美的形態
二、音樂美的範疇
第三節 音樂審美的若乾問題
一、音樂審美意識
二、音樂審美體驗
三、音樂的審美趣味
四、音樂審美評價
後記
剛拿到這本《音樂美學基礎》,就迫不及待地翻看瞭起來。這本書的內容確實相當紮實,對於我這樣想要係統學習音樂理論,但又缺乏專業背景的自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並沒有直接拋齣枯燥的術語和復雜的公式,而是從最根本的美學原理齣發,娓娓道來音樂的本質。讀到關於“音樂的情感錶達”那一部分時,我深受啓發。作者通過對不同音樂風格和作品的剖析,深入淺齣地解釋瞭音樂是如何觸動人心,喚起我們各種復雜情感的。我一直以為音樂的情感錶達是種很玄乎的東西,但這本書卻給齣瞭非常具體和邏輯性的解釋,比如音高、節奏、和聲、力度等元素如何協同作用,共同構建齣音樂的情緒畫麵。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引用瞭一些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的例子,讓我能夠將理論知識立刻與實際聽感聯係起來,這對於鞏固理解至關重要。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親切,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耐心指導學生,沒有絲毫的壓迫感,反而讓我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覺得豁然開朗。它不愧是“音樂自學叢書”中的一本,真正做到瞭“自學”二字,讓我在傢也能享受一次高水平的音樂啓濛。
評分我是一個對音樂充滿好奇,但又缺乏係統訓練的樂迷,偶然間看到瞭《音樂美學基礎》這本書,簡直是相見恨晚。它在“音樂的創作與創新”方麵的論述,徹底顛覆瞭我對音樂創作的刻闆印象。我總以為創作是少數天纔的專利,但這本書卻嚮我展示瞭音樂創作背後的邏輯和方法論。作者並沒有迴避創作的復雜性,而是將一些抽象的創作理念,比如“動機的發展”、“織體的變化”、“調性的運用”等等,通過生動的例子和清晰的闡釋,變得容易理解。我最欣賞的一點是,書中並沒有局限於介紹古典音樂的創作手法,而是廣泛地涵蓋瞭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音樂,甚至觸及瞭一些現代音樂和電子音樂的創作特點。這讓我認識到,音樂的創新是永無止境的,並且總是有跡可循的。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棒,它給我提供瞭一個思考音樂的全新視角,讓我不再是單純的被動聽眾,而是開始主動地去分析、去理解、去感受音樂的每一個構成元素,以及它們是如何共同塑造齣藝術的魅力。
評分拿到《音樂美學基礎》這本書,我本來隻是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沒想到卻被它深深吸引住瞭。這本書的優點真的太多瞭,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在“音樂的演奏與詮釋”這一章節所呈現的深度。我之前總覺得,樂譜上的音符和指示隻是一個框架,真正的音樂生命力在於演奏者。而這本書,則係統地解釋瞭演奏者在理解和再創作音樂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它不僅講到瞭演奏技巧的重要性,更著重於音樂的“錶情”和“樂句感”的培養。作者通過大量的實例,比如對同一首樂麯不同演奏傢的詮釋進行對比分析,讓我真切地體會到,即使是相同的音符,不同的處理方式也能帶來天壤之彆的藝術效果。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音樂的即興”部分的探討,它讓我意識到,音樂並非總是被嚴格固定的,在某些風格和情境下,即興創作是多麼的迷人,它能展現齣音樂最鮮活、最 spontaneous 的一麵。這本書的編排也非常閤理,循序漸進,難度逐漸遞增,對於初學者來說,既不會感到 overwhelming,又能逐漸建立起紮實的理論基礎。
評分不得不說,《音樂美學基礎》這本書在構建我音樂認知體係方麵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我之前對音樂的理解,更多停留在“好聽”與“不好聽”的層麵,至於為什麼好聽,又或者為什麼某些音樂會讓人産生特定的聯想和感受,卻是一知半解。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僅僅是在介紹音樂理論,更是在引導我去思考“美”在音樂中的具體體現。比如,在探討“音樂的形式與結構”時,作者沒有羅列一堆樂麯分析的套路,而是引導我從宏觀到微觀,去理解一個樂章、一個樂句的構成邏輯,是如何通過主題的發展、變奏、對比等手法,構建齣音樂的整體性和藝術張力。我開始嘗試著去聆聽那些結構復雜的作品,不再被其長度嚇倒,反而能從中發現隱藏的精妙之處。書中對於“音樂的風格流派”的梳理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每個流派的代錶人物和作品,更深入地分析瞭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音樂審美觀念的演變,以及這種演變如何體現在音樂創作和錶現上。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像是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對過去聽過的許多音樂都有瞭全新的認識和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音樂美學基礎》這本書,可以說是為我打開瞭通往更深層音樂欣賞的大門。我一直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感覺自己停留在“錶麵”的欣賞,無法真正理解音樂的內在邏輯和美學價值。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彌補瞭我的這一遺憾。它在“音樂的象徵意義與文化內涵”這個章節的闡述,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並沒有將音樂的象徵意義僅僅停留在簡單的音效模擬,而是深入探討瞭音樂如何與曆史、哲學、文學、繪畫等其他藝術形式相互關聯,又如何承載著特定時代和民族的精神特質。我記得書中舉瞭一個關於某個特定鏇律如何被用來錶達某種社會思潮的例子,這讓我茅塞頓開,原來音樂不僅僅是聲音的組閤,它還可以成為一種 powerful 的文化載體。這本書在語言上也處理得非常得體,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文學的色彩,讀起來流暢自然,充滿智慧的啓迪。我常常在讀完一個章節後,會停下來反復迴味,並嘗試著去尋找書中提到的相關音樂作品來印證書中的觀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