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近4000萬中國失能老人的照護服務問題應引起瞭社會的高度關注。《中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問題研究》以中國失能老人照護服務問題為研究對象,梳理並評析瞭1949年以來中國養老服務的相關政策法規,運用需要理論和福利多元主義等理論,從失能老人對居傢、社區和機構照護服務需求的視角齣發,用調查數據和大量的訪談事例全麵剖析瞭中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存在的問題。對居傢、社區和機構照護服務的優勢和不足進行瞭對比,分析瞭失能老人與非失能老人對照護服務模式、服務內容的需求存在的差異。作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認為完善養老服務體係應以突破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的睏境為重點,政府應針對失能老人製定長期照護服務的專項發展規劃,構建中國長期照護服務體係,提高長期照護服務的水平。
作者簡介
肖雲,重慶人,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重慶大學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社會保障與社會工作,主持過國傢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等多項省部級課題,發錶相關論文數十篇,研究的內容涉及養老服務、社區服務、農村生活保障和扶貧開發以及農民工社會保障等。曾獲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奬三次,優秀奬一次。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相關理論闡述
一 相關需要理論
二 福利多元主義理論
三 理論框架
第四節 文獻綜述
一 國外文獻綜述
二 國內文獻綜述
第五節 主要概念界定
一 失能、半失能老人
二 長期照護服務
三 長期照護服務體係
第二章 新中國成立以來養老服務相關法規政策分析
第一節 養老服務法規政策初設階段(1949-1981年)
一 初設階段養老服務相關法規政策
二 對初設階段養老服務政策的評析
第二節 養老服務法規政策的探索階段(1982-1998年)
一 探索階段養老服務法規政策的發展
二 對探索階段養老服務法規政策的評析
第三節 養老服務法規政策的完善和發展階段(1999年至今)
一 完善和發展階段頒布的養老服務法規政策
二 對完善和發展階段養老服務法規政策主要內容的分析
三 完善和發展階段對養老服務法規政策的推進
四 完善和發展階段養老服務政策的不足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失能老人的基本情況與特點
第一節 受訪失能老人的基本情況
一 受訪失能老人的個人信息
二 受訪失能老人的婚姻、居住和子女情況
三 受訪失能老人的收入情況
四 受訪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
第二節 失能老人的基本特點
一 失能老人與自理型老人的共同特點
二 失能老人的特點
三 “五保”和“三無”失能老人的特點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需求分析
第一節 失能老人對照護服務模式的需求分析
一 居傢、社區和機構照護服務模式的概念界定和比較
二 對失能老人選擇照護服務模式意願的實證分析
三 失能老人選擇照護服務模式需求分析的結論
第二節 失能老人對照護服務內容的需求分析
一 生活照料是失能老人排在首位的服務需求
二 失能老人對康復護理的需求僅次於生活照料服務
……
第五章 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的供給與問題
第六章 長期照護服務供給問題的原因分析
第七章 構建長期照護服務體係的建議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1999年中國進入老齡社會,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22億,約占總人口的16.1%。據統計部門公布,到2014年年底失能老人近4000萬,占老年人口比重約19.5%,全失能老人達到1200萬。為應對快速增長的老年人口壓力,我國圍繞老齡事業發展進行瞭全麵規劃,強調瞭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性,修改瞭《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頒布瞭與養老服務相關的政策法規。在這些政策法規中將失能老人與特睏、空巢、高齡老人作為養老服務的重點幫扶對象,體現瞭政府對失能老人的關懷和重視。目前我國已形成瞭養老服務發展的戰略框架。經過多年的探索,政府提齣瞭“以居傢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格局,養老服務事業有瞭較大的發展。失能老人的照護服務問題受到瞭政府和社會各界前所未有的關注。但目前我國還缺乏針對失能老人照護服務的專項規劃和專項政策,在傢庭照護服務功能衰減的情況下,社區照護服務遞送平颱的搭建還很不理想,居傢的失能老人照護服務沒有實現“以社區為依托”,機構照護服務的發展麵臨重重睏難。城鄉失能老人在獲得的照護服務上差距很大,照護服務供給不能很好地滿足失能老人的需求。失能老人照護服務是養老服務體係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研究,以促進我國養老服務體係的完善。
近年來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針對一般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進行瞭研究,針對全國失能老人照護服務的全麵係統研究較為缺乏。本書以失能老人照護服務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索如何突破養老服務體係建設的難點,實現提升失能老人照護服務水平。為此,我們在2012-2014年重點針對失能老人、養老院管理人員、護理人員等群體進行瞭幾次較大規模的問捲調查和深入訪談,在此基礎上運用需要理論和福利多元主義等相關理論以及質性和量性分析方法,對失能老人照護服務問題進行瞭全麵的研究。
本書闡述瞭1949年以來中國養老服務政策發展的沿革。對進入老齡社會後養老服務的相關法規政策重點闡釋,認為目前中國有關老齡的法規政策體係和人口老齡化戰略體係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同時評析瞭法規政策的創新和不足。
書中全麵分析瞭失能老人的特點和需求。筆者闡述瞭一般失能老人與特殊失能老人(主要指“三無”和-“五保”失能老人)的特點。對失能老人選擇照護服務模式的意願進行瞭實證分析,研究發現失能老人對三種照護服務模式的需求與非失能老人不同;高齡失能老人實際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高於意願人住養老機構的比例。失能老人對照護服務需求呈現齣“77-14-9”的格局,即失能老人選擇居傢、社區和機構照護服務的比例為77%、14%和9%,這與政府針對一般老人提齣的“90~7-3”或“90-6-4”的養老服務格局不同。通過分析失能老人對照護服務內容的需求,發現生活照料雖是他們排在首位的需求,但隨著生活照料和醫療服務水平滿足度的提高,失能老人對精神方麵的需求明顯上升。這些變化提示社會在提高照護服務供給方麵,應轉變服務觀念。
《中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問題研究》圖書簡介 引言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失能老人群體的規模日益壯大,他們所麵臨的長期照護問題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嚴峻挑戰。這不僅關乎億萬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與尊嚴,更深刻影響著傢庭的經濟負擔、社會的和諧穩定以及國傢的可持續發展。本書《中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問題研究》深入剖析瞭這一復雜而緊迫的社會議題,旨在通過嚴謹的研究,揭示當前中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體係存在的深層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齣切實可行的改革與發展思路。 第一章:中國失能老人的現狀與挑戰 本章首先勾勒齣中國失能老人的整體圖景。我們將通過詳實的數據分析,呈現失能老人的數量、年齡結構、失能原因(如慢性疾病、意外傷害、認知障礙等)以及地域分布特徵。在此基礎上,重點探討失能老人及其傢庭所麵臨的現實睏境。這包括但不限於: 生活照料的壓力: 失能老人日常起居、飲食、起臥、如廁等均需要他人的協助,這給傢庭照護者帶來瞭巨大的身心疲憊和時間精力投入。 醫療康復的需求: 許多失能老人伴有多種慢性疾病,需要持續的醫療乾預、康復訓練和護理,但相關的專業醫療資源往往供給不足或分布不均。 精神情感的慰藉: 長期臥床或行動不便的生活,易導緻失能老人産生孤獨、抑鬱、焦慮等負麵情緒,對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經濟負擔的沉重: 長期照護服務涉及醫藥費、護理費、康復器材購置等,對許多傢庭而言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尤其對低收入傢庭更是雪上加霜。 社會支持的缺失: 盡管社會對失能老人的關注度有所提升,但整體的社會支持網絡仍顯薄弱,社區層麵的服務和支持體係尚未完善。 我們將通過案例分析和訪談,生動展現失能老人及其傢庭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曆的真實睏境,使讀者能夠深刻理解問題的嚴峻性與緊迫性。 第二章:中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體係的現狀梳理 本章將係統梳理當前中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體係的構成要素與運作模式。我們將從宏觀層麵,介紹國傢及地方政府在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方麵的政策導嚮、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劃。 隨後,我們將聚焦於服務供給的各個層麵: 傢庭照護: 分析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傢庭在長期照護中的核心地位,探討傢庭照護的優勢與局限,以及傢庭照護者麵臨的培訓、支持和補償等問題。 機構照護: 詳細介紹各類養老機構(如公辦養老院、民辦養老院、護理院、康復醫院等)的設置、服務內容、入住條件以及質量評估體係。我們將分析不同類型機構在滿足失能老人多樣化需求方麵的錶現,並指齣其在床位數量、服務質量、專業水平、收費標準等方麵存在的問題。 社區居傢照護: 探討社區層麵提供的居傢養老服務,包括日間照料、助餐、助浴、助潔、醫療巡診、康復指導、心理慰藉等。分析社區照護模式的優勢(如就近便利、費用相對較低)以及當前在服務深度、廣度、專業性和可持續性方麵存在的不足。 醫養結閤服務: 深入研究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聯動模式,包括醫療護理進社區、社區醫院托管養老機構、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等。分析醫養結閤在提升失能老人醫療保障和護理水平方麵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政策協調、資源整閤、服務流程優化等方麵遇到的挑戰。 本章的分析將以事實數據為依據,對各類服務模式的服務現狀、覆蓋範圍、質量水平、可及性等進行客觀評估,為後續的問題分析奠定基礎。 第三章:中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對現狀進行梳理之後,本章將聚焦於中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體係中存在的關鍵問題,並進行深入剖析: 供需結構性失衡: 供給不足: 整體的照護床位、專業護理人員、醫護資源相對短缺,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失能老人需求。 供給結構不閤理: 護理型床位比例偏低,能夠提供專業醫療護理的機構數量有限;社區居傢照護服務體係尚未真正健全,難以滿足高齡、重度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需求。 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專業化水平不高: 護理人員整體專業素養和培訓體係有待加強,缺乏接受過係統康復、心理照護等專業培訓的人員。 服務標準不統一: 各類服務機構在服務內容、操作規程、質量控製等方麵缺乏統一的標準,導緻服務質量良莠不齊。 缺乏人性化關懷: 部分機構存在對失能老人缺乏足夠耐心和關懷的現象,未能充分尊重老人的尊嚴和個體差異。 人纔隊伍建設瓶頸: 吸引力不足: 長期照護行業工作強度大、薪資待遇低、社會認可度不高,導緻人纔流失嚴重,招聘睏難。 培訓體係不完善: 缺乏係統、規範的從業人員培訓和繼續教育機製,難以培養和留住高素質的專業照護人纔。 資金投入與保障機製不足: 政府投入有限: 財政投入在長期照護領域的比重相對較低,且多集中於機構建設,對居傢照護、專業人纔培養等方麵的投入不足。 商業保險滯後: 長期護理保險製度尚在探索和完善階段,覆蓋範圍和保障水平有限,難以有效緩解傢庭的經濟壓力。 收費標準與支付能力矛盾: 照護服務成本較高,而許多失能老人的傢庭支付能力有限,導緻服務可及性受限。 法律法規與政策支持不健全: 法律體係不完善: 缺乏專門針對長期照護服務的法律法規,在服務規範、權益保障、責任界定等方麵存在模糊地帶。 政策銜接不暢: 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部門之間的政策協調和信息共享不足,影響瞭服務的整體性和連續性。 激勵機製缺失: 對傢庭照護者、專業護理人員的激勵和支持政策不足,難以形成可持續的照護體係。 科技應用與創新不足: 智慧養老發展緩慢: 智慧養老技術(如智能監護設備、遠程醫療、輔助生活器具等)在失能老人照護中的應用尚不普及,未能充分發揮科技在提升照護效率和質量方麵的作用。 信息平颱建設滯後: 缺乏統一、高效的信息平颱,用於連接服務提供者、服務需求者、政府監管部門,信息不對稱問題突齣。 本章將通過實地調研、數據分析、專傢訪談等多種研究方法,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探究其産生的原因及其對失能老人照護服務的深遠影響。 第四章:國外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的經驗藉鑒 為瞭給中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的改革提供有益參考,本章將選取幾個在長期照護服務領域具有代錶性的國傢(如德國、日本、英國、加拿大等)進行案例分析。 我們將重點考察這些國傢在以下方麵的經驗: 成熟的長期護理保險製度: 分析其保險的籌資機製、保障範圍、給付方式、管理模式以及對服務供給的促進作用。 多元化的服務供給模式: 考察其在機構照護、社區居傢照護、傢庭支持等方麵的具體實踐,以及不同模式之間的有效銜接。 專業化的人纔培養與激勵機製: 瞭解其如何建立健全的照護人員培訓體係、職業發展通道以及薪酬福利保障。 科技在照護服務中的應用: 考察其在智慧養老、遠程醫療、輔助技術等方麵的創新實踐。 政府、市場與社會組織協同作用: 分析其在政策製定、資金投入、服務監管、社會參與等方麵的有效聯動機製。 通過對這些國傢成功經驗的梳理和提煉,本書將為中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的改革提供可藉鑒的思路和模式。 第五章:構建中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體係的對策建議 基於前述的現狀分析、問題剖析以及國際經驗藉鑒,本章將提齣構建更加完善、可持續的中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體係的對策建議。這些建議將貫穿宏觀政策、服務體係建設、人纔隊伍培養、資金保障以及科技創新等多個維度: 完善頂層設計與政策法規: 加快製定和完善《長期照護服務法》,明確各方責任,規範服務行為,保障失能老人及其照護者的閤法權益。 加強部門協調,推動醫、養、康、社、保等政策的有效銜接,形成協同發力的政策閤力。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優化支齣結構,增加對社區居傢照護、專業人纔培養、技術研發的扶持。 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供給體係: 大力發展社區居傢照護: 推動社區照護服務設施建設,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鼓勵發展助餐、助潔、助浴、康復指導、心理慰藉等多元化服務。 提升機構照護專業化水平: 鼓勵發展護理型養老機構,加強機構內部醫療、康復、安寜療護等專業服務能力建設。 深化醫養康養結閤: 鼓勵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深度閤作,推動傢庭醫生簽約服務與失能老人照護相結閤。 支持傢庭照護: 建立健全傢庭照護者培訓、喘息服務、經濟補貼、社會保障等支持體係,減輕傢庭照護壓力。 加強人纔隊伍建設: 建立健全長期照護人纔培養體係,支持高等院校、職業學校開設相關專業,提供係統的理論和實踐培訓。 提高照護人員的薪資待遇和社會地位,完善職業發展通道,吸引更多優秀人纔投身照護事業。 加強對現有照護人員的繼續教育和技能提升,定期組織專業培訓和考核。 健全資金保障與籌資機製: 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製度,擴大覆蓋範圍,提高保障水平,探索多層次、多支柱的籌資模式。 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長期照護保險産品,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研究建立多元化的籌資渠道,如政府購買服務、社會捐贈、個人支付等。 推動科技創新與智慧養老應用: 鼓勵研發和推廣適用於失能老人照護的智能設備和技術,如跌倒報警、健康監測、智能陪護機器人等。 加快智慧養老信息平颱的建設,實現服務信息共享、資源優化配置、過程有效監管。 鼓勵發展遠程醫療、遠程康復指導等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率和可及性。 強化社會參與與公眾意識提升: 引導社會各界關注失能老人照護問題,鼓勵企業、社會組織、誌願者積極參與照護服務。 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全社會對失能老人照護重要性的認知,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 結論 本書通過對中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問題的深入研究,不僅揭示瞭當前體係存在的嚴峻挑戰,更重要的是,為構建一個更加完善、公平、可持續的長期照護服務體係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思路與建議。本書旨在為政策製定者、服務提供者、研究者以及社會各界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參考,共同為改善億萬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提升社會整體福祉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