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情偶寄

閑情偶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李漁 著,韓中華 注
圖書標籤:
  • 詩詞
  • 唐詩
  • 宋詞
  • 古典文學
  • 文集
  • 情感
  • 抒情
  • 閑適
  • 文化
  • 傳統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234016
版次:1
商品編碼:12171872
品牌:讀品聯閤(TASTEFUL READING)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中華優美隨筆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8
字數:228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華優美隨筆”係列叢書收錄瞭中國曆史上著名學者、作傢的散文隨筆代錶作品,包括《浮生六記》《閑情偶寄》《容齋隨筆》《世說新語》《陶庵夢憶》《東坡誌林》《小窗幽記》《幽夢影》《閱微草堂筆記》等。本套叢書以經典版本為核校底本進行注譯及評析,盡量做到全麵、準確、通俗易懂,同時本書搭配精美插圖,采用雙色印刷、精裝裝訂,是不可多得的珍藏佳品。

內容簡介

《閑情偶寄》是清代人李漁所撰寫的一部養生學經典著作,也是“中國名士八大奇著”之首。全書共包括詞麯、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個部分,涉及瞭生活中妝飾打扮、園林建築、傢具古玩、飲食烹調、養花種植、醫療養生等諸多方麵,多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該書錶現瞭作者高雅的生活審美情趣,堪稱中國古代生活的小百科全書,具有極強的娛樂性和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

李漁(1611—1680年)

原名仙侶,字謫凡,號笠翁。祖籍浙江蘭溪,明末清初文學傢、戲劇傢、戲劇理論傢、美學傢。他自幼聰穎,素有纔子之譽。他曾設立戲班,至各地演齣,從而積纍瞭豐富的戲麯創作、演齣經驗,提齣瞭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體係,被後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他一生著述豐富,著有《笠翁十種麯》《十二樓》《閑情偶寄》《笠翁一傢言》等作品。還批閱《三國誌》,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藝術大師。


目錄

捲一?詞麯部

結構第一??????????????‖003

詞采第二??????????????‖040

音律第三??????????????‖055

賓白第四??????????????‖079

捲二?演習部

選劇第一??????????????‖089

變調第二??????????????‖096

授麯第三??????????????‖103

教白第四??????????????‖110

捲三?居室部

房捨第一??????????????‖121

窗欄第二??????????????‖133

牆壁第三??????????????‖142

聯匾第四??????????????‖154

山石第五??????????????‖157

捲四?器玩部

製度第一??????????????‖167

位置第二??????????????‖189

捲五?飲饌部

蔬食第一??????????????‖199

榖食第二??????????????‖214

肉食第三??????????????‖223

捲六?種植部

木本第一??????????????‖243

捲七?頤養部

行樂第一??????????????‖263

止憂第二??????????????‖287

調飲啜第三?????????????‖293

卻病第四??????????????‖301

療病第五??????????????‖307


精彩書摘

密針綫 原典 編戲有如縫衣,其初則以完全者剪碎,其後又以剪碎者湊成。剪碎易,湊成難,湊成之工,全在針綫緊密。一節偶疏,全篇之破綻齣矣。每編一摺,必須前顧數摺,後顧數摺。顧前者,欲其照映,顧後者,便於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劇中有名之人、關涉之事,與前此後此所說之話,節節俱要想到,寜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吾觀今日之傳奇,事事皆遜元人,獨於埋伏照映處,勝彼一籌。非今人之太工,以元人所長全不在此也。若以針綫論,元麯之最疏者,莫過於《琵琶》。無論大關節目背謬甚多,如子中狀元三載,而傢人不知;身贅相府,享盡榮華,不能自遣一僕,而附傢報於路人;趙五娘韆裏尋夫,隻身無伴,未審果能全節與否,其誰證之?諸如此類,皆背理妨倫之甚者。再取小節論之,如五娘之剪發,乃作者自為之,當日必無其事。以有疏財仗義之張大公在,受人之托,必能終人之事,未有坐視不顧,而緻其剪發者也。然不剪發,不足以見五娘之孝。以我作《琵琶》,《剪發》一摺亦必不能少,但須迴護張大公,使之自留地步。吾讀《剪發》之麯,並無一字照管大公,且若有心譏刺者。據五娘雲:“前日婆婆沒瞭,虧大公周濟。如今公公又死,無錢資送,不好再去求他,隻得剪發”雲雲。若是,則剪發一事乃自願為之,非時勢迫之使然也,奈何麯中雲:“非奴苦要孝名傳,隻為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此二語雖屬恒言,人人可道,獨不宜齣五娘之口。彼自不肯告人,何以言其難也?觀此二語,不似懟怨大公之詞乎?然此猶屬背後私言,或可免於照顧。迨其哭倒在地,大公見之,許送錢米相資,以備衣衾棺槨,則感之頌之,當有不啻口齣者矣,奈何麯中又雲:“隻恐奴身死也,兀自沒人埋,誰還你恩債?”試問公死而埋者何人?姑死而埋者何人?對埋殮公姑之人而自言暴露,將置大公於何地乎?且大公之相資,尚義也,非圖利也,“誰還恩債”一語,不幾抹倒大公,將一片熱腸付之冷水乎?此等詞麯,幸而齣自元人,若齣我輩,則群口訕之,不識置身何地矣!予非敢於仇古,既為詞麯立言,必使人知取法,若扭於世俗之見,謂事事當法元人,吾恐未得其瑜,先有其瑕。人或非之,即舉元人藉口,烏知聖人韆慮,必有一失;聖人之事,猶有不可盡法者,況其他乎?《琵琶》之可法者原多,請舉所長以蓋短。如《中鞦賞月》一摺,同一月也,齣於牛氏之口者,言言歡悅;齣於伯喈之口者,字字淒涼。一座兩情,兩情一事,此其針綫之最密者。瑕不掩瑜,何妨並舉其略。然傳奇一事也,其中義理分為三項:麯也,白也,穿插聯絡之關目也。元人所長者止居其一,麯是也,白與關目皆其所短。吾於元人,但守其詞中繩墨而已矣。

譯 文

編戲就像縫衣服一樣,起初是把整塊的布料剪碎,然後是把剪碎的布料縫成衣服。把布剪碎十分容易,再縫閤成衣服就很難瞭。縫閤的功夫,全在於針綫緊密;一處偶然的疏忽,整篇戲麯的破綻就顯露無疑。每編一摺戲,都必須既要照顧到前麵幾摺,又要照顧到後麵幾摺。照顧前麵幾摺,是為瞭能讓後麵的能照應前麵的;照顧後麵幾摺,是為瞭使前麵幾摺能為後麵做好埋伏。照應和埋伏,不隻是照應、埋伏一個人、一件事,這個戲中有名字的所有人和涉及的所有事,以及此前和此後說的所有話,樣樣都要想到。寜可使想到的不用照應,也不要使應該照應的被忽略。我看到現在的一些傳奇,各個方麵都不如元代作者,僅僅在埋伏照應方麵比元代作者強一些。並非現在的作者太工巧,而是元代人所擅長的並不在此。若用縫衣服的針綫來做比喻,元麯中最粗疏的莫過於《琵琶記》,情節無論大小,乖違荒謬的地方很多,比如,兒子中瞭狀元已經三年,而傢人卻不知道;趙伯喈入贅相府,享受所有的榮華富貴,卻不能派遣一個僕人,而是請路人給傢人帶信;趙五娘韆裏尋夫,隻身一人,無人做伴,不清楚她能否保全節操,誰能為她證明?諸如此類,都是特彆明顯地有違常理和人倫的地方。再從小的情節來看,比如,趙五娘剪頭發的事,是作者杜撰的,以當時的情節發展來看必定不會發生這樣的事。這是因為有仗義疏財的張大公在場,他受人之托,一定會忠人之事,不可能坐視不管,而讓五娘剪發的事情發生。然而不剪發便不足以錶現五娘的孝心,即便是我來寫《琵琶記》,《剪發》這一摺也絕對不能少,但是我一定會照應迴護張大公,使情節留有餘地。我在讀《剪發》一摺的麯辭時發現,並沒有一個字照應迴護張大公,而且仿佛還有諷刺他的心思。據趙五娘說:“前些日子婆婆死瞭,多虧張大公周濟。現在公公又死去,沒有錢齣葬他,不好再次去求大公,隻能把頭發剪瞭。”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剪發這件事,就是五娘自願為之,而不是情勢逼迫她這樣做;那為何麯辭中還要說“不是奴傢苦求孝名流傳,隻因上山擒虎容易,開口求人難”這樣的話呢?這兩句話雖然說是常言,誰都能說,隻是不適閤趙五娘來說。是她自己不肯告訴彆人自己需要幫助,為什麼又要說“告人難”呢?看這兩句話,難道不像是怨恨大公的言辭嗎?然而,這兩句話還可以算是她私底下說的,或許可以免於照應。等到她哭倒在地上,大公看到她,許諾送錢送米資助,以供(齣葬的)衣服和棺木,那麼此時五娘應該有說不完的感激贊揚的話瞭,為何麯辭中還要說:“隻怕奴傢死瞭也沒有人埋,誰來償還你的恩情債啊?”那麼試問:五娘的公公死後是誰齣錢埋葬的?婆婆死後又是誰齣錢埋葬的?麵對齣錢埋葬自己公婆的人,還說自己身死沒有人埋,這是將大公置於何地呢?而且張大公齣錢相助,是崇尚大義,而不是貪圖自己的私利啊!“誰還恩債”這句話,不是幾乎把大公一筆抹殺,給大公的一片熱心上潑冷水嗎?這樣的詞麯,幸好是齣自元代人,如果齣自我們這輩人,那必定會被眾人嘲笑,不知道該置身何地瞭!我並不敢輕視古人,既然我要為詞麯立論,就一定要讓人知道怎樣取法;倘若拗不過世俗之見,認為各個方麵都要效法元代作傢,我恐怕還沒有學到它的優點,就先學到瞭它的缺點。有人可能非難我,說我舉元代作傢的不足來說事,卻不知聖人韆慮,必有一失;聖人做的事,仍有不能完全效法的,何況彆的人呢?《琵琶記》中能拿來效法學習的地方原本有很多,我列舉它的長處來掩沒它的不足之處,比如《中鞦賞月》一摺中,麵對同樣一輪明月,牛氏之口所說的每一句都是歡樂喜悅;蔡伯喈之口所說的每個字都透露齣淒涼之感;同處一座,卻有兩種情緒,兩種情緒都來自於同一種事物,這就是其針綫最密之處。《琵琶記》瑕不掩瑜,何不一起列舉齣其瑕瑜的大略呢。然而,作傳奇是一件事,其中的內容分為三項:麯詞,念白,前後穿插聯絡的情節。元代作者所擅長的隻占其中一項,就是麯詞,而念白和前後穿插聯絡的情節,元代作者並不擅長。對於元人的作品,我們隻需要遵守其麯詞創作的法則就行瞭。

評 析

密針綫是一個極妙的比喻。可以數一數世界名牌服裝的縫綫,每一寸縫幾針的數目都是相同的,並且絲毫不差。這也印證瞭李漁的“編戲如縫衣”的理論。“縫衣”有一個“剪碎”“湊成”的過程,然而,“湊成之工,全在針綫緊密”,不然“一節偶疏,全篇之破綻齣矣”。

其實,這個道理普遍適用。無論是工作,做事,一個環節就是過程,每個過程的完成都需要當事人用心地設計,精心地去做。這就是說工作的好壞都是一點一滴積纍而成的。個人的名譽也是一事一事地樹立起來的。


廳壁

原 典

廳壁不宜太素,亦忌太華。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須濃淡得宜,錯綜有緻。予謂裱軸不如實貼。軸慮風起動搖,損傷名跡,實貼則無是患,且覺大小鹹宜也。實貼又不如實畫,“何年顧虎頭,滿壁畫滄州”,自是高人韻事。予齋頭偶仿此製,而又變幻其形,良朋至止,無不耳目一新,低迴留之不能去者。

因予性嗜禽鳥,而又最惡樊籠,二事難全,終年搜索枯腸,一悟遂成良法。乃於廳旁四壁,倩四名手,盡寫著色花樹,而繞以雲煙,即以所愛禽鳥,蓄於虯枝老乾之上。畫止空跡,鳥有實形,如何可蓄?曰:不難,蓄之須自鸚鵡始。

從來蓄鸚鵡者必用銅架,即以銅架去其三麵,止存立腳之一條,並飲水啄粟之二管。先於所畫鬆枝之上,穴一小小壁孔,後以架鸚鵡者插入其中,務使極固,庶往來跳躍,不緻動搖。鬆為著色之鬆,鳥亦有色之鳥,互相映發,有如一筆寫成。良朋至止,仰觀壁畫,忽見枝頭鳥動,葉底翎張,無不色變神飛,詫為仙筆;乃驚疑未定,又復載飛載鳴,似欲翱翔而下矣。諦觀熟視,方知個裏情形,有不抵掌叫絕,而稱巧奪天工者乎?

若四壁盡蓄鸚鵡,又忌雷同,勢必間以他鳥。鳥之善鳴者,推畫眉第一。然鸚鵡之籠可去,畫眉之籠不可去也,將奈之何?予又有一法:取樹枝之拳麯似龍者,截取一段,密者聽其自如,疏者網以鐵綫,不使太疏,亦不使太密,總以不緻飛脫為主。蓄畫眉於中,插之亦如前法。此聲方歇,彼喙復開;翠羽初收,丹晴復轉。因禽鳥之善鳴善啄,覺花樹之亦動亦搖;流水不鳴而似鳴,高山是寂而非寂。座客彆去者,皆作殷浩書空,謂咄咄怪事,無有過此者矣。

譯 文

廳堂的牆壁不應該太樸素,也忌諱太奢華。名人的字畫,自然是不可少的,但也應當濃淡得宜,錯落有緻。我覺得把字畫裱成圖軸不如直接貼在牆上。考慮到畫軸被風吹動會損壞瞭名人的手跡,直接貼在牆上就不必有這個擔心瞭,而且大大小小的字畫都適閤這樣做。直接貼在牆上又不如直接畫在牆上,顧愷之曾經在滄州滿壁作畫,這自然是高人的風雅韻事。我書房裏麵曾經仿照過這個方法,又變化瞭形狀,朋友來到看見瞭,無不感覺耳目一新,流連不忍離去。

因為我生性喜歡養鳥,卻又極討厭用鳥籠,這事很難兩全。於是終年苦苦思索,終於悟齣瞭一個好辦法。我請來四位名傢高手,在廳屋的四麵牆上畫滿各種顔色的花草樹木,又加上繚繞的雲煙,再把我喜愛的鳥養在盤麯的老樹乾上。畫是假的,鳥卻是真的,怎麼能喂養呢?我說這不難,要養就先從養鸚鵡開始。

從來養鸚鵡的人一定要使用銅架,我把銅架三麵去掉,隻留下鸚鵡立腳的一條,和喝水啄食的兩條管子。先在所畫的鬆枝上,鑽一個小孔,再把銅架掛上去,一定要把它插牢固瞭,使鸚鵡在跳動時,銅管不至於搖動。鬆樹是著瞭顔色的鬆樹,鳥是有瞭顔色的鳥,互相映襯,有如一筆畫成的。好朋友來我傢裏,抬頭看壁畫,突然看到枝頭有小鳥在跳躍,葉子底下有翅膀在扇動,無不神飛色變,驚嘆為神筆,沒等他們迴過神來,鳥又開始飛翔鳴叫,仿佛想要從牆上飛下來。再仔細觀察,纔看明白其中的情形,哪有不拍掌叫絕,贊稱巧奪天工的呢?

如果四麵牆上養的都是鸚鵡,為瞭忌諱雷同,其間一定兼養一些其他的鳥。鳥兒當中畫眉是最擅長鳴叫的。可是養鸚鵡的籠子可以除去,想要養畫眉的籠子也可除去,這可怎麼辦呢?我又想瞭一個辦法:找一根像蜷麯的樹枝,截取一段,枝葉密集的地方,聽其自然,稀疏的地方用鐵絲編成網,不要讓它太稀也不要太密,總之鳥飛不齣去就可以瞭。像前麵所說的把它插在牆上,把畫眉鳥養在裏麵。這隻鳥的叫聲剛停下來,那隻鳥又開始鳴叫瞭;這裏小鳥剛剛收起翅膀,那兒小鳥又探齣頭來。由於小鳥喜歡叫喜歡啄,讓人覺得花樹似乎也在搖擺不定,流水不發齣聲音好像也在流動而發齣聲音,高山本是寂靜的好像也不那麼安靜。離去的客人,無不驚嘆不已,都說這真是怪事,沒有什麼比這更奇妙的瞭。

評 析

在廳屋的四麵牆上畫滿各種顔色的花草樹木,加上繚繞的雲煙,再把鳥養在盤麯的老樹乾上。畫是假的,鳥是真的,這可以說是妙造自然瞭。有情緻的人一定會嘆服李漁的神奇想法吧,是不是看過這篇文章,都會有動手改造自己的居室的衝動呢?


前言/序言

天下文章,煙波浩渺,捲帙浩繁,我們浸潤其中的,恐怕連百分之一都沒有。現在我們所做的,隻不過是“竊得梅花一縷香,圓你喜山愛水意”。

人一生都在學習知識,如果自己已經習得的知識是一個圓,那麼圓外便是自己未知的世界。不同的人,圓的大小各不相同。一個人所學的知識越少,見識越窄,越會滿足於現狀而停滯不前;一個人所學的知識越多,見識越廣,就越能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並在求知路上不斷探索。學問永無止境,君等不妨手執紙香,鼻聞翰墨,靜下心來,品茗夜讀一番。

《閑情偶寄》便是一部可讀之書!

《閑情偶寄》,是養生學的經典著作。它共包括“詞麯部”“演習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飲饌部”“種植部”“頤養部”等八個部分。一般人都知道“頤養部”是談論養生的。卻不知道《閑情偶寄》的其他各部分也是在談論養生。黃強教授指齣:“《閑情偶寄》八部無一不是李漁養生理論的組成部分”,隻不過“‘頤養部’總論養生,專論養生,而其他各部分論養生者必備的專門知識”。

《閑情偶寄》是探究快樂生活,探求人生真諦的寶典。經過數年的觀察與研究,本書作者李漁先生纔發現,快樂是有階級和等級的。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呢?心靈快樂的人必定是懂得知足常樂、適可而止的人。懂得知足常樂,便不會沉迷於名利欲望中無法自拔。懂得適可而止,纔能在人生路上收獲成功的快樂。但是,有多少人能輕易放下功名利祿呢?又有多少人擁有瞭金錢、地位、名譽,卻唯獨失去瞭快樂呢?如果你想擁有快樂的生活,不妨翻開李漁先生的《閑情偶寄》,去深入瞭解在幾百年前就已發現的快樂之道。

《閑情偶寄》語言簡單,易於理解,李漁先生幽默風趣,把枯燥的理論講得充滿趣味。這從作者李漁在書前小序中的文字之中可見一斑。試看小序中“聲色者,纔人之寄旅;文章者,造物之工師。我思古人,如子胥吹蕭,正平撾鼓,叔夜彈琴,季長弄笛,王維為‘琵琶弟子’,和凝稱‘麯子相公’,以至京兆畫眉,幼輿摺齒,子建傅粉,相如掛冠,子京之半臂忍寒,熙載之衲衣乞食,此皆絕世纔人,落魄無聊,有所托而逃焉。”這段文字遣詞斷句絕無問題,生僻字基本沒有,讀起來自然就會行雲流水,酣暢淋灕。

讀《閑情偶寄》,你不僅會學到很多關於養生方麵的知識,而且李漁先生懂得享受生活,懂得如何活得更快樂,現實生活中的你,如果也想活得更瀟灑更開心,不妨嚮他學習,盡量多給自己的生活找點樂子。



《閑情偶寄》:一段穿越時空的對話,一場關於生活之美的沉思 《閑情偶寄》並非一本尋常的讀物,它更像是一封寫給古往今來所有熱愛生活、珍視細節的靈魂的邀約。在這本書中,你不會找到跌宕起伏的情節,也不會遇到驚心動魄的冒險,因為它的敘事本身就蘊藏著最深沉的韻味。它像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又如一位風度翩翩的雅士,以一種溫潤而從容的筆觸,引領讀者進入一個由細微之處匯聚而成的遼闊天地。 一、 筆耕不輟,心生萬象:作者的生命印記與情感投射 《閑情偶寄》的作者,是一位將生命的熱情與對世間萬物的細膩觀察融為一體的寫作者。他並非以宏大敘事見長,而是將目光聚焦於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日常片斷。他的筆尖流淌齣的,是經過歲月沉澱的智慧,是對生命本真的體悟,以及一種深藏於心底的,對生活永恒的熱愛。 字裏行間,流露齣作者早年經曆的痕跡,或許是少年時代的求索,或許是青年時代的奔波,亦或是中年時代的沉思。這些經曆並非被直白地鋪陳,而是化為一種內在的底蘊,賦予瞭文字一種曆久彌新的力量。他曾在繁華塵世中穿梭,也曾在寂靜山林間棲息,這一切都為他的觀察提供瞭廣闊的視野和深邃的視角。 更重要的是,作者將自己豐富的情感世界毫無保留地傾注於筆端。那些對花鳥魚蟲的憐惜,對山川景物的贊嘆,對人事變遷的感慨,對友朋情誼的珍視,都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一片情感的海洋。他懂得在平凡中發現詩意,在寂寥中捕捉溫暖。他的文字,宛如一幅幅水墨丹青,勾勒齣人生的悲歡離閤,描繪齣歲月的靜好與流轉。 二、 蔬食與園林:生活的詩意與勞作的哲思 《閑情偶寄》中有相當一部分篇幅,被作者用於描繪他對蔬食的品鑒與烹調,以及他對園林的熱愛與營建。這並非簡單的飲食錄或園林指南,而是一種由“食”與“居”所延伸齣的,關於生活美學與人生智慧的深刻探討。 在蔬食方麵,作者展現瞭非凡的品味和深厚的學養。他不僅僅關注食材的鮮美,更探究其背後的文化淵源,食材的生長環境,以及不同季節、不同地域的食材所蘊含的獨特風味。他對於烹飪的態度,更是一種對“食”的敬畏與熱愛。他懂得如何用最簡單、最自然的方式,激發齣食材本身的極緻美味,將一蔬一飯升華為一種藝術。他的烹飪,是一種與自然的對話,是一種對生命的禮贊。他記錄的,不僅僅是菜譜,更是他對生活細節的尊重,對飲食文化的傳承,以及對身體與心靈滋養的深刻理解。 談及園林,作者更是將自己的情感與想象力發揮到瞭極緻。他的筆下,園林不再僅僅是供人休憩的場所,而是他內心世界的外化,是他精神寄托的傢園。他對於園林的營造,講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他善於利用自然的地理條件,巧妙地布局亭颱樓閣,點綴花木草石,力求達到一種“移步換景,虛實相生”的意境。他筆下的園林,有麯徑通幽的雅趣,有流水潺潺的詩意,有花香滿徑的芬芳,更有那靜默屹立的古樹,仿佛訴說著曆史的滄桑。他對於園林的描寫,不僅展現瞭高超的園林藝術,更傳遞瞭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觀,一種迴歸本真、追求寜靜的生活態度。 三、 禽與魚:對生命的洞察與情感的寄托 《閑情偶寄》的另一大亮點,是對禽鳥和魚類的細緻描摹與深刻洞察。作者以極大的耐心和細緻入微的觀察,記錄下這些微小生命的存在方式、習性特點,乃至它們的情感流露。 在禽鳥的世界裏,作者仿佛是一位慈愛的長者,又像一位熱情的觀察傢。他描繪瞭不同種類鳥兒的鳴叫聲,或婉轉,或嘹亮,或低沉,每一聲都承載著它們獨特的情感與生命信息。他觀察它們如何築巢,如何覓食,如何哺育幼鳥,如何遷徙,甚至如何躲避天敵。這些細微之處,都凝聚著作者對生命頑強與智慧的贊嘆。他筆下的鳥兒,有時是自由翱翔的象徵,有時是生命活力的展現,有時則承載著作者的某種情感寄托,如同他內心深處的某種嚮往或慰藉。 對於魚類,作者同樣傾注瞭深厚的感情。他觀察魚兒在水中遊弋的姿態,它們色彩斑斕的鱗片,以及它們在不同水域中的生活狀態。他可能會記錄下一次捕魚的樂趣,或是一次與魚兒的靜默對視。他筆下的魚,不僅僅是水中的生物,更是生命的另一種形態,一種沉靜而又充滿活力的存在。他對於魚的描寫,常常與“靜”與“動”相結閤,展現齣生命在不同狀態下的獨特魅力。他或許在魚的身上看到瞭自己對寜靜生活的追求,或是在它們的遊弋中看到瞭生命不息的流動。 四、 賞鑒花木:美的感知與生命的輪迴 《閑情偶寄》中對花木的描繪,更是將作者對美的極緻追求與對生命輪迴的深刻體悟展現得淋灕盡緻。他不僅描繪瞭各種花卉的姿態、色彩與香氣,更挖掘瞭它們背後蘊含的文化意涵與情感象徵。 從春日裏嬌嫩初綻的桃花,到夏日裏熱烈奔放的牡丹,再到鞦日裏蕭瑟動人的菊花,直至鼕日裏傲雪淩霜的梅花,作者仿佛穿越四季,與每一朵花進行瞭一場心靈的對話。他觀察花朵的盛開與凋零,從中體悟生命的短暫與絢爛,以及生生不息的輪迴。他可能會在描繪一朵花時,聯想到人生的某個階段,或是在贊美一種植物的頑強時,獲得某種啓示。 他對於花木的描寫,絕不僅僅是簡單的贊美,而是融入瞭作者對自然規律的理解,對生命哲學1的思考。他懂得欣賞花開的絢爛,也懂得理解花落的必然。這種對美的深刻感知,以及對生命輪迴的坦然接受,正是《閑情偶寄》最動人之處。他讓我們明白,美不僅僅存在於繁盛之時,也蘊藏於靜默的孕育與坦然的凋零之中。 五、 總結:一捲在手,滌蕩心靈,迴歸真我 《閑情偶寄》,正如其名,它是一場“閑暇時”的“偶發”的“寄托”。它不承載著改變世界的宏圖偉誌,也不追求轟動一時的影響力。它所能給予你的,是一種沉靜的力量,一種迴歸真實自我的途徑。 閱讀《閑情偶寄》,就像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瞭一片寜靜的綠洲。作者用他溫潤的筆觸,引導你放慢腳步,去留意身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一盞茶的香氣,一盆花的姿態,一次與小動物的偶遇,一季草木的枯榮。這些細微之處,往往蘊藏著最純粹的快樂和最深刻的智慧。 這本書,能夠幫助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找迴被遺忘的熱情,喚醒沉睡的感知。它並非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通過作者的體驗與思考,激發你自己的探索與感悟。它是一種邀請,邀請你與作者一同,在生活的點滴之中,尋覓屬於自己的“閑情”,寄托屬於自己的“心意”。 《閑情偶寄》是一捲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發現;每一次沉思,都會有新的體悟。它讓你明白,真正的生活之美,不在於外在的絢爛,而在於內心的豐盈;不在於追逐遠方的星辰,而在於經營眼前的方寸。它是一場心靈的洗禮,一次靈魂的迴歸,讓你在浮躁的世界中,尋得一份從容與淡泊,擁抱一個更加豐盈、更加有詩意的自己。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耳目一新的書。我一直覺得,寫關於自然和生活的書,很容易落入俗套,要麼過於矯揉造作,要麼過於平淡乏味。但這本書卻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觀察力極其敏銳,他能捕捉到常人難以察覺的細節,並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其展現齣來。比如,他描述某個季節的景物,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齣花草樹木,而是將它們的生長、枯榮、以及與周圍環境的互動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他對於某種植物的描寫,那種細緻入微,仿佛我置身其中,能感受到那植物的生命力。而且,這本書的敘事方式也很靈活,時而像一篇優美的散文,時而又帶點隨筆的趣味性。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從容不迫的態度,也深深地影響瞭我。他不是在抱怨生活的不公,也不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緒,而是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接納和理解。這本書讓我覺得,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而作者就是一位善於引導我們去解讀這本書的嚮導。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心境也變得更加開闊,對生活有瞭新的認識。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沉浸其中,忘卻瞭時間的書。我本以為會是一本泛泛而談的閑書,沒想到卻處處藏著驚喜。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詞造句間流露齣一種淡然的詩意,仿佛每一次落筆都是在山水之間,在花鳥蟲魚之中。初讀時,我被那些精巧的比喻和生動的描繪所吸引,像是親眼看到那“一點點紅”如何“點破”瞭沉寂的山巒,又像是能聽到“水落石齣”時那清脆的迴響。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漸漸發現,這不僅僅是關於景物和物候的描繪,更是一種對生活細微之處的體察和感悟。作者將自己的情感、思考融入其中,讓那些看似平常的景物,都染上瞭獨屬於他的色彩。讀到關於花卉的部分,我仿佛能聞到淡淡的花香,感受到生命的蓬勃;讀到關於鳥鳴的部分,我能聽到那婉轉的歌聲,體會到自然的生機。這本書有一種奇妙的魔力,它能將我們從日常的喧囂中抽離齣來,引導我們去感受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我喜歡這種不疾不徐的節奏,讓我在品味文字的同時,也讓自己的心慢瞭下來,去思考,去感受。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讀物,一眼就能看到結局,而是需要用心去體會,去咀嚼,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

評分

怎麼說呢,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寜靜的午後,捧著一杯熱茶,隨意翻閱一本舊書。它沒有強烈的目的性,也沒有刻意的煽情,隻是用一種極其自然的方式,展現瞭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我喜歡作者那種不拘一格的文風,時而跳躍,時而沉靜,但總能抓住我的注意力。他對於事物的理解,總是帶著一種獨到的眼光,能從平凡中發現不凡。比如,他談論某個時節的食物,不僅僅是介紹食材,更重要的是融入瞭當地的風土人情和作者自己的生活體驗,讓這些食物仿佛有瞭生命和故事。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也在跟著作者一起去經曆,去感受,去思考。它不像那些教你如何成功的書,也不像那些讓你瞬間獲得快感的娛樂讀物,而是更像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滋養,慢慢地滲透到你的內心深處。它讓我明白,生命的價值,並不在於追求多麼宏偉的目標,而在於體驗那些平凡而美好的點滴。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也更加熱愛這個充滿生機的世界。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寜靜感。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總是被各種信息轟炸,被各種目標驅使,很少有機會停下來,真正地審視自己的內心。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一個這樣的契機。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治愈力量。他描繪的場景,雖然可能都是些尋常的景物,但經過他的筆觸,卻顯得格外動人。我常常在閱讀時,不自覺地就放慢瞭語速,仿佛怕驚擾瞭那些文字中的寜靜。他對於情感的錶達,也很剋製,沒有過度的渲染,但卻能深刻地觸動人心。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一些生活哲理的闡述,不是那種空洞的理論,而是通過具體的例子,生動地展現齣來。這些例子,可能來自於他的親身經曆,也可能來自於他對大自然的觀察,但都充滿瞭智慧和啓示。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簡單,如此美好。它教會我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如何去擁抱自然,如何去與自己和解。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平和,也更加堅定。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位知心老友,在你最需要的時候,輕聲細語地講述著那些關於人生、關於自然、關於世事的點滴。它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字裏行間卻蘊含著一種深刻的智慧和溫暖。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生活瑣事的觀察,那些在彆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的筆下卻變得妙趣橫生,充滿瞭哲理。他能從一片落葉中看到生命的輪迴,從一滴雨水中感受到季節的變遷,從一隻爬蟲的動作中領悟到生存的智慧。這種視角,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自己的生活,發現原來身邊處處都有值得思考和玩味的地方。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很獨特,不是那種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樸實無華,卻又充滿力量。讀起來就像是聽一位長者在娓娓道來,沒有絲毫的說教意味,卻能在不經意間觸動你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它讓我明白,生活的美,往往就藏在那些最平凡的瞬間裏,隻是我們是否用心去發現。這本書給瞭我很多力量,讓我覺得即使麵對睏難,也能保持一份樂觀和豁達。

評分

買瞭一堆書,活動價囤的,包裝印刷都很好,京東購物收貨速度超快,價格也閤理,喜歡的書以後可以慢慢挑著買。

評分

9本書纔100多塊錢,真的很便宜。除瞭順豐,也就是京東能送貨上門瞭。另外京東貨到付款的優惠真是坑爹,不解釋。

評分

慢慢感受傳統文化的味道,很好的一組的經典,很贊的一次購物

評分

內容豐富,裝幀精緻,雖然還有彆的更便宜的版本,但我還是喜歡精裝書,收藏是一輩子的事情。

評分

很好的商品,孩子很喜歡,希望京東齣更多的好書給孩子們

評分

在書店看中這個版本買的,中華書局的也不錯

評分

東西收到瞭,一如既往的好,活動很給力,嘗試瞭一下,和介紹描述的完全一緻,質量很好,正品無疑,使用效果也很不錯,很滿意!首先感謝快京東遞員小哥的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仁不讓世界充滿愛在最快的時間裏將東西完好無損地送到手上,辛苦瞭!京東自營的商品總讓人很放心,值得信賴,無論是訂單處理,服務態度,物流速度還是售後流程都讓人非常滿意,真正做到瞭一條龍服務,必須點個贊!希望京東不要辜負大傢的期望,在未來越做越好,帶給大傢更好更棒的商品!五星好評!

評分

支持京東,多搞活動,非常滿意

評分

看起來很大拿到還好 紙質不錯 挺重的好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