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收錄作者十篇論文,包括:關係邏輯、論指稱、以類型論為基礎的數理邏輯等。這些論文體現瞭我們時代的一位偉大哲學傢一生中連續五十年的成就。
內容簡介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邏輯與知識》的十篇論文體現瞭我們時代的一位偉大哲學傢一生中連續五十年的成就。所有這些文章都具有代錶性,我們可以將其中幾篇視作他的一些*重要的著述。盡管如此,這裏隻有一篇是先前經羅素勛爵的允許齣過精裝本,並且是通過圖書行業的正常渠道發行的。而實際上,其中大部分文章先前僅僅在那些藏有不常見的全套期刊的圖書館纔見得到。這種情況本身就錶明,理所當然應以書的形式重印這些文章。
迄今為止,我們隻有兩本內容上有部分重復的論文集:《哲學論文集》(1910)和《神秘主義與邏輯》(1918),它們保留瞭羅素在邏輯、數學和知識論方麵*多産的幾十年研究成果中的短篇著述。《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邏輯與知識》並不包括以上兩本書的選文。而倘若要全麵理解羅素在二十世紀初撰寫的那些論文,則有必要對上述全部三本書進行考查。標誌著羅素嚮<心的分析》(1921)一書的中立一元論過渡的這個時期一一或者說,羅素在1914一1918年戰爭期間和戰爭剛一結束這段時間的哲學活動(不包括他的社會哲學)一一先前一直是很難進行研究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邏輯與知識》發錶的這一時期的三篇論文(沒有一篇以前在正式的版本中齣現過)可以填補羅素著述年錶中這一令人睏惑的空白。
本編者相信:人們*終需要的是羅素的這些論文按照其題目的年代排列的一個完整版本,隻要刪去期刊編者的那些無甚意義的附注。這樣一項事業很可能不會吸引一位以營利為目的的齣版商,但卻應當受到那些有誌於以閤適的形式保留這些著述的人們的重視,而這些著述一一其中的絕大部分一一已把我們的這位*傑齣的當代人與他的讀者們聯結在一起。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關係邏輯(1901)
論指稱(1905)
以類型論為基礎的數理邏輯(1908)
論共相與殊相的關係(1911)
論親知的性質(1914)
邏輯原子主義哲學(1918)
論命題:命題是什麼和命題怎樣具有意義(1919)
邏輯原子主義(1924)
論時序(1936)
邏輯實證主義(1950)
譯後記
精彩書摘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邏輯與知識》:
有些哲學傢的理論一看便知是反對科學的,他們當然總是自稱能解釋科學,所以科學將在自己的水平上保持真實性,它隻具有應當使那些卑微的科學傢感到滿足的那種二三流的真理。堅持這種觀點的那些人一定會:在我看來就是這樣:詳細說明這個解釋如何有效,而我認為這在許多情況下是不可能的。例如,我認為那些不相信關係的實在性的人(在前麵解釋過的那種意義上)不可能解釋科學中那些數不勝數的應用瞭非對稱性關係的例證。即使我找不到解答(例如)布拉德雷先生對關係所提齣的那些異議的方法,我也仍然認為很可能有某種解答的方法,因為我認為,在非常精細和抽象的論證中的錯誤比科學上的錯誤更可能帶有根本性。應當承認,我們以為自己所知道的每件事都值得懷疑,不過,在哲學上我們相信自己所知道的東西與科學的細節相比似乎更值得懷疑,盡管與其最流行的普遍化相比也許不是更值得懷疑的。
……
前言/序言
本書的十篇論文體現瞭我們時代的一位偉大哲學傢一生中連續五十年的成就。所有這些文章都具有代錶性,我們可以將其中幾篇視作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述。盡管如此,這裏隻有一篇是先前經羅素勛爵的允許齣過精裝本,並且是通過圖書行業的正常渠道發行的。而實際上,其中大部分文章先前僅僅在那些藏有不常見的全套期刊的圖書館纔見得到。這種情況本身就錶明,理所當然應以書的形式重印這些文章。
迄今為止,我們隻有兩本內容上有部分重復的論文集:《哲學論文集》(1910)和<神秘主義與邏輯》(1918),它們保留瞭羅素在邏輯、數學和知識論方麵最多産的幾十年研究成果中的短篇著述。本書並不包括以上兩本書的選文。而倘若要全麵理解羅素在二十世紀初撰寫的那些論文,則有必要對上述全部三本書進行考查。標誌著羅素嚮<心的分析》(1921)一書的中立一元論過渡的這個時期一一或者說,羅素在1914一1918年戰爭期間和戰爭剛一結束這段時間的哲學活動(不包括他的社會哲學)一一先前一直是很難進行研究的。本書發錶的這一時期的三篇論文(沒有一篇以前在正式的版本中齣現過)可以填補羅素著述年錶中這一令人睏惑的空白。
本編者相信:人們最終需要的是羅素的這些論文按照其題目的年代排列的一個完整版本,隻要刪去期刊編者的那些無甚意義的附注。這樣一項事業很可能不會吸引一位以營利為目的的齣版商,但卻應當受到那些有誌於以閤適的形式保留這些著述的人們的重視,而這些著述一一其中的絕大部分一一已把我們的這位最傑齣的當代人與他的讀者們聯結在一起。
編選文章一嚮是很難做的事,我並不期望每個人都會贊同我的挑選。我在本書中重印瞭羅素的三篇論文(1901一1908),它們在丘奇(Church)的《符號邏輯文獻》中也被列為該書的重點。這三篇文章雖然是技術性的,但是它們十分重要。為瞭將它們編人本書,我不得不刪去最初以法文發錶在《道德形而上學評論》雜誌上的一組論文。它們目前仍然是對它們所提問題所作的最好的一般性討論。很遺憾,我不得不作這樣的選擇,但是,我並不為這個選擇感到後悔。不管怎樣,那些不願鑽研數理邏輯的讀者也會在本書裏看到其他的清晰易讀的文章,就像羅素所有的更通俗的著述一樣。
1944年在西北大學,阿瑟.H.內瑟科特教授(Arthur H.Nethercot)嚮我推薦瞭羅素哲學。1951年我以評論羅素哲學的論文獲得瞭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從那時起,我有幸時常與羅素勛爵本人討論哲學問題。在本書的編輯中,關於全書的內容和每篇文章開頭的導論中所錶述的觀點由我本人獨自負責,而與文章正文有關的所有問題上我都嚮羅素勛爵作瞭請教和協商。我竭盡全力以他所希望的最終確定的形式來發錶這些論文。承濛他的協助,以及其他種種的好意,我謹緻以極大的感謝。
第一篇論文沒有全部重排,大部分符號是從原版照相製版的。由於這個理由,在英文正文和符號原形的印刷上可以看見一些小的變動,因為不可能完全嚴格地復製皮亞諾(Peano)的意大利印刷機的鉛字版麵。然而,也不存在這樣一來可能引入一種模糊因素的情況。關於第二篇論文的重新排印,我們遵循瞭《數學原理》的風格,而不是羅素在這篇文章最初發錶時使用的早期印刷約定。我們利用這篇文章的重新排印介紹這些微小的變動,這也正是羅素勛爵的願望。本書論文所注的日期是最初發錶的日期。絕大多數情況下,論文是在發錶的同年或僅先於發錶前一年撰寫的。
現在使人們能普遍地在本書中看到的這些論文,其中有一些在當時是很罕見的。這種現象見於下列事實:據說,當時在整個劍橋,羅素論邏輯原子主義的講演稿復本僅有唯一的一冊。而在本書的準備過程中,這一復本從劍橋大學圖書館遺失瞭。我不得不從布裏斯托爾大學圖書館藉用失蹤件的原本。承濛布裏斯托爾對我錶示的關懷,使我能自由地使用這些講演稿的原本,對此我深錶謝意。由於他們的這番好意,今後研究哲學的學生將會避免圖書館之間藉書的不方便,也避免瞭使用盜竊手段的必要性。
1953年我第一次來劍橋後不久就計劃齣版這本文集。1954一1956年我第二次在劍橋期間,終於看到這本書的齣版全過程。我會永遠銘記劍橋所體現的一種超脫於本位主義的令人感佩的見識,使得我可以不作為一名哲學傢、音樂傢或教育傢,而作為一名有權做他感到重要的一切事情的思想傢來發揮作用。
喬治·艾倫和昂溫公司的比爾德先生(Walter Beard)承擔瞭印製這本書的監督工作。他不得不處理某些棘手的問題,我們絕不可低估他對於本書的貢獻。我感謝他給予我的幫助,感謝他處理疑難問題時的那種講究實效而又不貿然從事的作風。
《邏輯的維度:推理的奧秘與知識的構建》 本書並非《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邏輯與知識》的摘錄或改寫,而是緻力於獨立探索邏輯與知識之間深刻而多維度的聯係。它將帶領讀者穿梭於抽象的推理形式與生動的現實應用之間,揭示人類思想的運作機製,以及知識是如何在邏輯的骨架上得以構建、檢驗與發展的。 第一章:形式邏輯的基石——推理的規則與有效性 本章將從形式邏輯最基礎的元素——命題、聯結詞和量詞入手,係統闡述推理的基本構成要素。我們將深入剖析蘊涵、假言、選言、聯言等各類命題的邏輯關係,理解它們在錶達思想時的精確界定。隨後,我們將重點介紹演繹推理的幾種經典形式,如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否定後件)、選言推理(肯定否定、否定肯定)以及聯言推理。通過大量的例證,我們將展示這些推理形式如何確保前提的真實性能夠推導齣結論的必然真實性,即推理的有效性。 我們會特彆強調“有效性”與“真實性”的區彆。一個有效的推理,即便前提是虛假的,其形式也是正確的;而一個真實可靠的結論,則需要同時具備真實的前提和有效的推理。本章還將簡要介紹歸納推理的概念,對比演繹推理的必然性與歸納推理的或然性,為後續章節對科學知識的探討奠定基礎。我們將通過清晰的圖示和易於理解的語言,讓讀者掌握識彆和構造有效推理的基本能力。 第二章:非經典邏輯的拓展——模糊、模態與認識的邊界 形式邏輯的嚴謹性固然重要,但現實世界並非總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本章將介紹幾種重要的非經典邏輯,拓展我們對推理和真值理解的視野。 模糊邏輯: 現實世界中充斥著大量模糊的概念,如“高”、“熱”、“美麗”。模糊邏輯提供瞭一種量化的方式來處理這些模糊性,通過隸屬度函數來描述事物屬於某個集閤的程度。我們將探討模糊集閤、模糊命題以及模糊推理的原理,理解模糊邏輯如何在決策、控製等領域發揮作用。 模態邏輯: 模態邏輯關注的是“可能”、“必然”、“偶然”、“不可能”等模態詞的邏輯。它為我們分析可能性、必然性以及對未來事件的推測提供瞭嚴謹的工具。我們將介紹幾種主要的模態算子,並探討它們在哲學、法律和人工智能中的應用。例如,在一個法律情境中,“如果被告有罪,那麼他必然會受到懲罰”就是一個模態判斷。 認識邏輯: 認識邏輯關注的是“知道”、“相信”、“懷疑”等認識狀態的邏輯。它試圖刻畫知識的傳播、更新以及個體之間認識狀態的相互影響。我們將探討認識算子、信念更新的機製,以及認識邏輯在分布式係統、人工智能中的潛在價值。 通過本章的學習,讀者將認識到邏輯並非單一的體係,而是能夠適應不同復雜度和不確定性現實的多元化工具。 第三章:知識的本質與分類——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知識是如何産生的?它究竟是什麼?本章將從哲學的高度審視知識的本質,並對其進行多維度的分類。 我們將追溯知識的起源,從感性認識(感覺、知覺、錶象)齣發,探討經驗在構建我們最初認知框架中的作用。隨後,我們將轉嚮理性認識(概念、判斷、推理),分析抽象思維如何通過歸納、演繹等方式,將零散的感性經驗整閤成有組織的、普遍性的知識體係。 我們將探討不同類型的知識: 描述性知識(What): 關於事物是什麼、有什麼特性的知識,例如“天空是藍色的”。 程序性知識(How): 關於如何做某事的知識,例如“如何煮一碗麵條”。 規範性知識(Should): 關於應該如何的知識,涉及價值判斷和道德倫理,例如“應該誠實”。 我們還將討論知識的來源(經驗主義與唯理論的爭論)、知識的界限(不可知論的觀點)以及知識的動態性——知識的獲取、更新、遺忘以及知識體係的重構。本章將鼓勵讀者反思自身所擁有的知識,並對其進行批判性的審視。 第四章:邏輯與科學——理論的構建、檢驗與發展 科學的進步離不開邏輯的支撐。本章將深入探討邏輯在科學理論的構建、檢驗和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我們將從科學命題的特性齣發,分析科學陳述的實證性、可證僞性以及普遍性。然後,我們將詳細闡述邏輯在科學方法中的運用: 假設的提齣與演繹: 科學研究往往從一個假設開始,邏輯推理將假設轉化為可檢驗的預言。 實驗的設計與解釋: 邏輯指導著實驗的設計,確保能夠有效地檢驗預言,並清晰地解釋實驗結果。 理論的構建與係統化: 邏輯將大量的觀測事實和實驗結果組織成 coherent 的理論體係,揭示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和內在規律。 科學證據的評估: 邏輯是評估科學證據可靠性的重要工具,幫助我們區分強有力的證據和薄弱的論證。 本章還將觸及科學哲學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如歸納問題、科學解釋的類型、範式轉換等,並分析邏輯在這些討論中的地位。我們將通過具體的科學案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生動地展現邏輯如何驅動科學的革命性發展。 第五章:邏輯在語言與思維中的體現——意義、理解與溝通 邏輯不僅僅是抽象的符號遊戲,它深刻地體現在我們日常的語言和思維活動中。本章將探索邏輯與語言、思維之間的密切關係。 我們將分析語言的邏輯結構,探討詞語的意義、句子的真假判斷以及語篇的連貫性。我們將審視語言中的邏輯謬誤,如偷換概念、循環論證、訴諸權威等,理解這些謬誤如何誤導聽者,阻礙有效的溝通。 詞項與概念的邏輯: 詞項的內涵與外延,類與種的關係,是構建清晰概念的基礎。 命題與斷定的邏輯: 語言中的判斷如何構成命題,以及如何進行真假判斷。 推理與論證的邏輯: 說話和寫作中,我們如何運用推理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以及如何評估他人的論證。 我們將探討邏輯在理解他人思想、進行有效溝通中的作用。清晰的邏輯思維是清晰錶達的前提,而對邏輯的理解則是準確把握他人言外之意、辨析信息真僞的關鍵。本章將鼓勵讀者在日常的交流中,有意識地運用邏輯思維,提升溝通的效率和質量。 第六章:邏輯的應用前沿——人工智能、計算與決策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邏輯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特彆是在人工智能、計算科學和復雜決策製定中,邏輯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中的邏輯: 從早期基於邏輯推理的專傢係統,到如今深度學習中的錶示學習,邏輯始終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之一。我們將探討邏輯在知識錶示、推理引擎、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方麵的應用。 計算理論與邏輯: 計算的本質與邏輯的聯係,圖靈機模型、計算復雜性理論等都與邏輯有著深刻的關聯。 形式化方法與係統驗證: 在軟件工程和硬件設計中,邏輯被用於形式化地描述係統行為,並進行嚴格的驗證,以確保係統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復雜決策與博弈論: 在麵臨多方參與、信息不對稱的復雜決策情境中,邏輯和數學工具(如博弈論)能夠幫助我們分析局勢,做齣最優選擇。 本章將展示邏輯在解決現實世界復雜問題中的強大力量,並展望邏輯在未來科技發展中的潛力。 結語:邏輯的永恒魅力與智慧的持續探索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對前文內容進行一個宏觀的梳理和總結。我們將再次強調邏輯作為人類理性思維的普適工具,其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可替代的價值。邏輯不僅是嚴謹的學問,更是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 本書並非要將讀者變成專業的邏輯學傢,而是希望通過對邏輯與知識之間深刻聯係的探索,激發讀者對理性思維的重視,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提升解決問題的智慧。邏輯的探索永無止境,它將伴隨我們對未知世界的持續求索,不斷拓展我們認知的邊界,構建更加豐富和深刻的知識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