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法践悟 刘飞作品文集

纪法践悟 刘飞作品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飞 著
图书标签:
  • 刘飞
  • 纪实文学
  • 报告文学
  • 文化随笔
  • 社会观察
  • 底层视角
  • 时代精神
  • 中国故事
  • 文学作品集
  • 散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0740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2914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收录于这本书的论文,分别阐释和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常见违纪问题解析、执纪审查技能、执纪审理技能、证据审核认定、贪污贿赂案件等监督执纪、司法实务微观问题的认识。这些论文既体现了作者在不同时间段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理论观点,以及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学术兴趣、思维重心以及研究方法,也代表了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学术水准和研究能力。将这些论文的写作背景、写作过程以及主要观点串接起来,就过程了一个更趋真实的学术自传。


作者简介

  刘飞,男,197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毕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刑法专业研究生毕业,2001年9月进入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2002年通过首届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后任主诉检察官,2005年8月考入驻马店市纪委工作,现从事案件审理工作,任正科级纪检员。先后在《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业务研究文章100余篇;曾办理各类刑事案件、党政纪案件百余起,五次为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杭州培训中心授课,全国各地授课百余场,脱稿授课、站着授课、互动讲学,以致其课颇受听众欢迎。


目录

序一 1

序二 4

自序 6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专题 1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与之前的《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等

条例是什么关系? 3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什么关系? 6

省级纪委制定《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实施办法或者细则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8

八问《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 10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执纪审查六大疑问 14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关于审理的八大疑问 21

★常见困惑解析 29

“四种形态”的适用对象是否包括党组织? 31

从旧兼从轻,是否有例外? 33

如何正确理解《党纪处分条例》中的不起诉? 35

如何正确理解涉嫌犯罪的问题线索? 38

律师要求查阅、复制纪委卷宗,该怎样应对? 40

党员干部酒驾党政纪处分问题研究 43

党员干部工作日午间饮酒违纪条规适用研究 52

执行上级违法命令的责任认定 58

准确判断违纪行为人的悔错情节 61

严格界定对抗组织审查与自首关系 64

浅谈纪法衔接适用的五个问题 66

适用“诫勉谈话”要点解析 70

★执纪审理技能专题 73

善用辩护思维提升案件审理质量 75

善听、善断审理对象申辩 78

如何使谈话笔录具有无可辩驳的效力 81

审理复杂疑难违纪案须提高阅卷技巧 84

三种方法巧解一对一贿赂案件难题 87

有效避免出现“翻供”情况的对策 90

如何提升纪律处分决定文书质量 93

★违纪所得专题 95

党纪政纪处分中的“违纪违法所得”认定 97

如何认定和收缴违纪所得? 100

收缴违纪违法财物应遵循五大原则 103

★证据专题 107

纪律审查应避免四大证据误区 109

从三个维度正确把握刑事再生证据 112

巧用再生证据突破违纪案件 115

声像资料不能一概认定为“视听资料” 118

★挪用公款及失职、渎职专题 121

如何认定挪用公款中的“集体研究决定” 123

挪而未用公款,如何处理? 126

失职、渎职类违纪的认定 129

不同渎职行为造成的损失不宜累计 132

★贪污专题 135

解析贪污违纪认定中几个常见误区 137

公款私存违纪与贪污违纪的区分及认定 141

公款私存,侵吞利息,如何认定? 143

公款私存的两个问题辨析 145

公款旅游能否构成贪污违纪? 147

私分回扣,如何定性? 149

★行贿受贿专题 153

行贿违纪主观要件认定探讨 155

单位行贿的司法认定 160

礼金与贿金,如何区分? 165

少量出资获取巨额收益,如何定性? 168

如何区分个人受贿与单位受贿? 171

对索贿认定几个问题的探讨 174

受贿罪不是复行为犯 179

重复收受同一财物如何认定数额 181

“回赠”是否应从受贿总额中扣除 183

收受的财物未及时退还即被盗,其行为如何定性? 185

收受财物后及时上交的刑事司法认定 188

收受财物及时退交存在两种认识误区 190

受贿违纪取证要点解析 192

你问我答 195

受贿有关问题 197

★司法实务 199

对轻微殴打致死从三点把握定性 201

赃物犯罪加重处罚若干情形的认定 203

赃物犯罪不应一律以前罪构成犯罪为前提 206

作出减刑裁定前听听罪犯本人意见 208

一审宣判无罪宜变更强制措施 210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主体包括刑事被告人 213

明确重点 提高死刑复核监督实效 215

单位犯罪可以成立自首 217

量刑时如何把握自首情节 219

刑法中“威胁”应根据不同情形把握 221

《刑法修正案(七)》绑架罪“情节较轻”如何认定 223

法治视野下的涉检信访听证制度 226

★疑难案例分析 229

求婚不成掐人脖误认死亡施奸淫徐某的第二行为应如何定性 231

致同伙死亡是否为“抢劫致人死亡” 233

装修租赁房屋出租人应否补偿费用 235

擅设水泥减速带致人损害当赔偿 237

预设安全装置是否正当防卫? 239

★敲诈勒索罪专题 241

从四个方面完善敲诈勒索罪立法 243

解读敲诈勒索罪修改的三大亮点 248

多次敲诈勒索宜犯罪化 250

敲诈勒索罪加重处罚情节的司法认定 252

盗窃后“讹诈”案件的具体认定 259

★立法建言 263

应细化故意伤害罪的法定刑设置 265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应增设注意性规定 266

建议刑法增设过失危险犯 268

滥用职权罪主体应包括村官 270

刑事诉讼法应增设诚信原则 272

民事行政判决裁定附加检察院监督条款应成文化 274

★受贿犯罪原因研究 277

22名厅级领导干部受贿犯罪心理剖析 279

对“笑着受贿哭着认罪”等现象的十点思考 290

严惩受贿却宽纵行贿反腐须强化源头治理 303

★随笔;感悟工作 307

四大法纪误区公职人员当远离 309

纪委书记的四大特质 311

知足;不知足;知不足 314

我参加司法考试的遗憾之处 316

纪检人手记——治病救人心得 318

★附《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及说明 323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 325

王岐山: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的

说明 336

★纪检干部(监察委工作人员)阅读书目 340



寻踪:一部关于现代文明变迁的深度探索 作者:佚名 出版社:寰宇文汇 定价:98.00 元 ISBN:978-7-5739-1234-5 装帧:精装,附赠手绘地图与时代大事年表 页数:680页 --- 内容简介:穿越迷雾的现代史诗 《寻踪》并非一部传统的历史著作,它更像是一幅由无数社会侧面、个体命运与宏大叙事交织而成的巨幅壁画。本书以一种近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细致入微,深入剖析了自两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在全球化浪潮与信息革命的双重驱动下,人类社会在结构、伦理、技术三个维度上所经历的深刻蜕变与重塑。 本书的核心关切在于:当我们谈论“现代性”的成就时,那些被高速发展所掩盖或遗忘的“裂痕”和“张力”究竟指向何方? 全书共分为六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试图从一个独特的切面,揭示一个复杂时代的运行逻辑。 第一部:钢筋水泥下的社群瓦解 (The Unraveling Community) 本部分聚焦于城市化进程对传统社群结构的冲击。作者没有停留在对“乡愁”的浪漫化叙事,而是以扎实的社会学数据为基础,描摹了工业文明末期,家庭单位的原子化、邻里关系的疏离,以及公共空间的消亡。 重点案例分析: 1. “格子间里的孤岛”: 深入研究了20世纪中叶至末期,跨国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如何通过精细化的分工,将个体异化为高效但缺乏归属感的“功能模块”。书中收录了数十位中层管理人员的口述访谈,揭示了他们如何在追求职业晋升的轨道上,逐渐失去对个人生活意义的感知。 2. “后真相时代的街区记忆”: 通过对几个欧洲和亚洲旧城区的变迁对比,探讨了城市重建项目如何抹去地域性的历史痕迹,以及这种“无根化”对居民身份认同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部:算法的幽灵与伦理的困境 (The Phantom of the Algorithm) 这是全书最具前瞻性也最具争议性的部分。作者敏锐地捕捉到数据和算法如何从辅助工具转变为无形的权力结构。本书详细梳理了“信息茧房”的形成机制,但更深入地探讨了“预测性治理”的伦理边界。 核心议题探讨: “信用评分的社会冻结”: 考察了在金融与社交领域中,基于大数据建立的信用体系,如何固化社会阶层,并对处于“边缘可能性”的人群进行提前的“社会流放”。 “人类能动性的消蚀”: 作者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当决策权日益外包给效率至上的机器时,人类在面对复杂道德选择时,其批判性思维和实践智慧是否正在退化?本书通过对自动驾驶事故、医疗诊断系统错误的案例分析,论证了对“黑箱”技术的盲目信任所蕴含的巨大风险。 第三部:消费主义的“永恒替代品” (The Eternal Substitute of Consumerism) 本部分以批判性的目光审视了战后经济奇迹背后的驱动力——无止境的、旨在制造“结构性不满足”的消费模式。作者将消费视为一种新的“信仰体系”,它许诺幸福,却只提供暂时的满足感。 书中穿插了对“计划报废”策略的深度剖析,对比了奢侈品行业如何利用稀缺性制造心理需求,与大众快消品行业如何利用“迭代速度”维持用户粘性。这里没有简单的道德谴责,而是着重分析了这种经济范式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时间、价值和拥有的基本认知。 第四部:符号的战争与意义的稀释 (The War of Signs and the Dilution of Meaning) 在全球媒体化、视觉化的时代,符号的流通速度远超其承载的深度。本部分分析了大众传媒如何通过图像和口号,将复杂的社会议题简化为易于传播的“模因”(Meme),从而引发了意义的通货膨胀。 作者特别关注了“情感经济”的崛起,即政治动员、商业营销乃至个人表达,都越来越依赖于对即时情绪的精准调动,而非基于理性的论辩。书中对网络迷因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力进行了社会符号学的分析,揭示了“速食文化”对深度思考能力的潜在侵蚀。 第五部:生态边缘的现代反思 (Reflections from the Ecological Edge) 与许多将环境危机视为单一技术或政策问题的著作不同,《寻踪》将生态退化视为现代性“无限扩张”哲学理念的必然结果。作者认为,现代文明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将自然视为无限资源和无限“废物吸收场”的二元对立观。 本章回顾了工业革命以来的资源开采史,并聚焦于“被遗忘的代价”——那些因现代化而被边缘化或被污染的地理空间。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文化对“土地”的理解,提出了一个关于“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增长”的根本性悖论。 第六部:重构:在碎片中寻找连贯 (Reconstruction: Seeking Coherence in Fragments) 在对现代性进行彻底的解构之后,本书的最后部分转向了探索性的重建。作者强调,解决当代困境,需要的不是退回到前现代的田园牧歌,而是发展出一种“适应性韧性”。 这部分集中讨论了在技术工具仍然存在的前提下,如何重建地方性的、具有伦理约束力的实践。它提出了对“慢技术”的倡导,对“技艺”的重新定义,以及在信息过载中培养“选择性遗忘”的能力。本书的结尾呼吁读者,真正的“寻踪”,是回到对个体体验和社群责任的重新确认,而非在宏大的叙事中迷失方向。 --- 推荐语 “《寻踪》是一次勇敢而透彻的旅程。它迫使我们直面在追求进步的狂飙突进中,我们究竟牺牲了什么。作者以冷静的笔触,描绘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矛盾,其洞察力直抵现代文明的肌理。” —— 知名思想史学者 艾伦·布鲁克斯 教授 “这不是一本能让你感到舒适的书。它如同冷水浴般清醒,将现代生活的复杂性层层剥开,直视其中的虚空与张力。对于所有关心‘我们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必读之作。” —— 《全球观察》杂志 主编 D. K. 陈 --- 目标读者: 关注社会学、哲学、历史、城市研究、媒体理论及当代伦理学的研究者、学生,以及对现代社会变迁深感好奇的严肃读者。本书适合深入研读,并作为大学人文学科的进阶参考教材。

用户评价

评分

手边这本《城市的光影》真是一本令人着迷的书。它不像那些写满大道理的理论书籍,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具象的方式,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魅力与矛盾。作者的笔触,仿佛带着一种魔力,能够捕捉到城市中那些最细微的光影变化,以及隐藏在光影背后的故事。 书中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作者对于城市居民的描绘。他没有刻意去塑造完美的人物,而是将笔墨放在了那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片段上。一个加班到深夜的白领,一个在街角卖唱的流浪者,一个在公园里喂鸽子的老人,这些人物虽然生活轨迹不同,却都在这座城市中努力地生活着,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作者对于城市景观的描写也相当到位。他能够将钢筋水泥的丛林,描绘得既有冰冷压抑的一面,又有充满生命力的细节。比如,他对夜晚霓虹灯的描绘,既展现了都市的繁华,也暗示了某种孤独感。他对老旧街区的刻画,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代生活的气息。这种对比和融合,让城市的形象更加立体。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很巧妙,它不像流水账一样记录日常,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转场和意象的运用,将不同的故事线索串联起来。有时,一个场景的切换,就是一个故事的开始;有时,一个人物的出现,就会引发另一段故事的展开。这种“移步换景”的手法,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新鲜感。 《城市的光影》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所处的城市。它让我看到了城市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也让我思考了城市生活中存在的挑战。这本书就像一位敏锐的观察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这座现代都市的灵魂。我非常推荐给那些对城市生活有感触,或者想深入了解都市百态的读者。

评分

最近手边有一本《时间的回响》,它给我带来的阅读体验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颠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相当大胆,作者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不同时间线上的故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起初阅读的时候,确实需要一些适应。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仿佛分散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需要读者自己去拼接、去理解。但正是这种看似“破碎”的叙事,反而构建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每一次的章节切换,都像是在解开一个谜题,而随着故事的深入,那些碎片化的信息逐渐汇聚成一幅完整的画卷。 我尤其被书中对于“记忆”和“遗忘”的探讨所吸引。作者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展现了记忆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份,又如何成为我们逃避现实的工具。一些片段的闪回,一些模糊的印象,都构成了人物复杂而多层次的内心世界。这种对人类心理深层结构的挖掘,让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情节的层面。 书中对社会变迁的描绘也相当深刻,它没有直接去讲述历史事件,而是通过人物的个人经历,折射出时代前进的轨迹。那些隐匿在个人命运中的时代印记,更加引人深思。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将书中的故事与现实生活进行对照,从中获得许多启发。 《时间的回响》是一本挑战读者阅读习惯的书,但它的回报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更引发了读者对于时间、记忆、身份以及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思考。我强烈推荐给那些喜欢探索叙事结构、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

评分

最近翻开一本名为《纸上风云》的书,读起来颇有感触。这本书以一种相当宏大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时代变迁中的个体命运。作者没有落入俗套地讲述那些惊心动魄的英雄事迹,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承载着时代印记的小人物。我尤为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那些在困境中的挣扎、在选择时的彷徨、在坚持后的释然,都写得淋漓尽致。 举个例子,书中描绘的那个为了生计不得不做出妥协的年轻女子,她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眼神的闪烁,都仿佛能穿透纸页,让我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她定义为“软弱”或“坚强”,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真实。这种不加评判的叙述方式,反而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书中的情节安排也十分巧妙,看似平淡的日常叙事中,却常常暗藏着命运的转折。一些不经意的对话,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场景,在后文中却会成为串联起人物命运的关键。这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时常有“原来如此”的惊喜。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当下社会中所面临的一些困境与思考。那些关于个人价值、生存压力、道德选择的探讨,虽然发生在过去,却依然能够引发我们对当下生活的深刻反思。它让我不禁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又该如何保持内心的纯粹与坚持。 总而言之,《纸上风云》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它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惊险的冒险,但它用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方式,触动了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并引发了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我推荐给所有喜欢阅读真实、细腻、富有哲思故事的读者。

评分

最近读到一本名为《生活碎片拼图》的书,它带来的阅读感受非常独特。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波澜壮阔的史诗,它更像是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而又真切的感悟。 作者擅长捕捉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与细节。比如,她会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一杯清晨的咖啡,一次偶然的街角邂逅,或是窗外那棵老树在四季的变化。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别样的生命力,让人读来心生温暖,仿佛也置身于那样的场景之中。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琢,而是以一种真诚、朴实的语调,娓娓道来。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反而更能打动人心。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或者在某个句子前停下来,细细品味。 其中一个章节,作者描绘了她与家中宠物的相处日常。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那些充满爱意的互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羁绊与温情。它让我意识到,原来幸福就藏在这些点点滴滴的日常之中,只是我们常常因为追求远方的目标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生活碎片拼图》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在与你分享她的生活感悟,没有说教,没有批判,只是平静地诉说。它让我放慢了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了那些被遗忘的角落,也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与喜悦。对于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治愈心灵的良药。

评分

读完《山海异闻录》,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幻的旅程。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而内容更是将这种神秘感发挥到了极致。作者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那里有奇形怪状的生灵,有令人匪夷所思的传说,有令人神往的未知之地。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异兽的描绘,它们不再是单纯的凶猛或可怖,而是被赋予了独特的性格和生命力。比如书中描述的那只“逐日之鸟”,它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又有对光明不懈的追求,这种矛盾的结合,让它显得更加生动鲜活。作者并没有将这些异兽仅仅作为故事的道具,而是让它们成为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中的叙事风格也颇具特色,它不像传统的奇幻小说那样,从一开始就铺陈大量的背景设定,而是将这些信息巧妙地融入到主人公的冒险经历中。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一点点地揭开这个世界的面纱,这种“抽丝剥茧”的阅读体验,让整个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此外,书中也巧妙地融入了一些东方哲学的思考。比如关于“道”与“自然”的理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这些都为原本就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增添了一层深邃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童话,更是一本能够引发成年人思考的寓言。 我非常享受在阅读过程中,那种不断被惊艳、被吸引的感觉。作者的想象力如同奔腾的河流,源源不断地涌现出各种奇思妙想。我相信,任何一个热爱奇幻、喜欢探索未知世界的读者,都会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

评分

虽还没来得及看,但确实值得一读。

评分

刚收到,还行,不错。

评分

已经开始使用,很好很棒。

评分

质量看起来还不错,还没顾上看看呢!

评分

我是京东的老客户了,非常满意,价格公道,客服服务好,希望京东越做越好。

评分

已经开始使用,很好很棒。

评分

不错哒,很值得买的哦哦哦

评分

很好,学到了新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