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法律的概念(第二版)
书号:9787511821782
定价:39.00
作者/编者: (英)哈特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8月
编辑推荐
《法律的概念(第2版)》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法律的概念》1994年第二版而译,在这个期盼已久的版本里,哈特重新检视他的法哲学基础,并针对*学者德沃金等人的评论予以回应,全书分为恼人不休的问题;法律作为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结合等内容。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观译丛博取西方理论法学经典之作,无流派之限,无时间之别,但求传播学术,交锋思想
《法律的概念(第2版)》是20世纪法律哲学领域*重要的一本书,他对法律哲学和法理学的理论贡献是*的。从1961年问世以来,《法律的概念(di2版)》以它优美的文笔和清晰的论证,激发了无数学生去思考与法律相关的种种问题,诸如“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道德与正义的区别。
本书是学习法理学与法律哲学不可或缺的经典,且已经被翻译成许多不同语言的版本。本书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法律的概念》1994年di二版而译,在这个期盼已久的版本里,哈特重新检视他的法哲学基础,并针对*学者德沃金等人的评论予以回应。相信这本发人深省的新版——本书,将成为理论界争议与评论的焦点,并且深受对法理学及法哲学有兴趣的人之喜爱。
哈特,20世纪重要的法律哲学家之一,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代表人物,牛津大学法理学教授。哈特在分析哲学框架内发展了一套精深的法律实证主义理论。他*的贡献在于以语言分析哲学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法理学体系,挽救了在“二战”后饱受批评的分析实证法学。代表作品包括:《法律的概念》、《法律、自由与道德》、《惩罚与责任》、《法律中的因果关系》以及《论边沁》。
许家馨,台湾大学法律系学士,政治大学基础法学硕士班毕业后,完成《法律的概念》之翻译。嗣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取得法学硕士(LLM.)及法学博士(J.s.D.)学位,专攻法理学与宪法,师事美国宪法学大家Geoffrey R.Stone与Cass R.Sunstein。目前担任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助研究员。
李冠宜,台湾大学法学士(财经法学组)、台湾大学法学硕士(基础法学组)。曾为执业律师、高雄市政府法制局科员。现为台湾士林地方法院法官。译有《法律的概念》、《法律帝国》。
前言
*章 恼人不休的问题
*节 法理论的困惑
di二节 三个反复出现的议题
di三节 定义
di二章 法律、号令和命令
*节 各式各样的祈使语句
di二节 法律作为强制性命令
di三章 法律的多样性
*节 法律的内容
di二节 适用范围
di三节 起源模式
di四章 主权者与臣民
*节 服从的习惯与法律的连续性
di二节 法律的持续性
di三节 对立法权力的法律限制
di四节 立法者背后的主权者
di五章 法律作为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结合
*节 崭新的起点
di二节 义务的观念
di三节 法律的要素
di六章 法体系的基础
*节 承认规则与法效力
di二节 崭新的问题
di三节 法体系的病理
di七章 形式主义与规则怀疑论
*节 法律的开放性结构
di二节 规则怀疑论的诸多种类
di三节 司法裁判的终局性与不谬性
di四节 承认规则中的不确定性
di八章 正义与道德
*节 正义的原理
di二节 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
di三节 道德理想与社会批评
di九章 法律与道德
*节 自然法与法实证主义
di二节 自然法的*限度内容
di三节 法律效力与道德价值
di十章 *法
*节 疑惑的来源
di二节 义务与制裁
di三节 义务与国家主权
di四节 *法与道德
di五节 形式与内容的类比
后记
绪论
一、法理论的本质
二、法实证主义的本质
(一)作为语义学理论的法实证主义
(二)作为诠释理论的法实证主义
(三)柔性法实证主义
三、规则的本质
(一)规则的实践理论
(二)规则与原则
四、原则与承认规则
系谱与诠释
五、法律与道德
(一)权利与义务
(二)法律的鉴别
六、司法裁量
注释
附录一哈特生平速写
附录二哈特已出版著作文献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思维的探险。作者提出的每一个观点,都可能颠覆我原有的某些想法,迫使我去重新审视和考量。这并非是一种不适,而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挑战。他对于法律的分析,触及到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常常忽略的深层逻辑。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作者的论证过程,并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来“检验”这些观点。有时,我会发现自己固有的认知在作者的论证下显得多么的片面,甚至有些天真。这种“被挑战”的感觉,正是这本书价值所在,它促使我们超越表象,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本书所探讨的问题,似乎与当下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微妙的联系。虽然书中讨论的是抽象的哲学概念,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对社会秩序、个体权利以及权力运行的思考,却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将书中的理论与当下发生的某些事件或现象联系起来,发现作者的洞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我们理解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一个更深层次的视角。这使得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学术行为,更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解读。它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那些看似遥远的哲学讨论,其实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对于“法律”这个概念的剖析是如此深入且多维度。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法律的条文或形式,而是从更宏观的视角,试图去理解法律得以形成、运作以及存在的根本原因。他似乎在挑战我们日常对于法律的直观认知,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和“是什么”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书中提出的观点,往往需要反复咀嚼和体会,才能逐渐领悟其精妙之处。有时,我会在读完一章后,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论点,并将其与自己过往的经历和理解进行对照。这种过程虽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每一次的“顿悟”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而不是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教材,它鼓励读者主动参与到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翻开它的时候,纸张的触感就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光面纸,而是带有一定厚度、微微泛黄的纸张,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封面的设计也相当雅致,并没有使用过于花哨的图案,而是以简洁的字体和素净的颜色来呈现,透着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翻阅内页,字迹清晰,间距适中,排版也很规整,不会出现错别字或者语句不通顺的情况,这对于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来说至关重要。校对工作做得非常到位,这让我能够更专注于内容本身,而不被印刷错误所干扰。出版社在细节上做得很好,比如书脊的装订牢固,即使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散架,整体给人一种值得信赖和珍藏的感觉。而且,博观译丛的标识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这通常意味着译文质量有保障,能够准确传达原著的思想精髓。
评分这本书的译本质量给我带来了惊喜。作为一本外国哲学著作,语言的转换和概念的把握是极其考验译者功力的。然而,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译者团队的用心和专业。他们不仅准确地翻译了原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努力地传达了原著的学术语境和哲学深度。在阅读过程中,我很少遇到晦涩难懂、生搬硬套的翻译腔,相反,文字流畅自然,逻辑清晰,读起来就像是中文的原创作品一样。一些复杂的哲学概念,在译者的处理下,变得更容易理解,虽然依旧具有挑战性,但至少不会因为翻译的问题而产生障碍。这种高质量的翻译,让我在阅读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原著的思想之中,充分感受作者的智慧,而无需为理解语言而分神。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很深奥,要慢慢研读
评分书的包装很好,纸张的质量也很好,内容很深奥。
评分很深奥,要好好研读才行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很深奥,要慢慢研读
评分实证主义的经典,正在拜读中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很深奥,要慢慢研读
评分赞棒棒棒~
评分书的包装很好,纸张的质量也很好,内容很深奥。
评分实证主义的经典,正在拜读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