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艺术史还能这么学!
——插画、图解、笔记、小报……很少有这样的作者,既具备深厚的艺术史专业背景,又是一位优秀的日本插画家,毕业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日本插画家杉全美帆子,让“艺术小料”系列既有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又笑点满载,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关于达·芬奇,你不了解的还有很多
达·芬奇这位文艺复兴巨匠的人生,远远不止一幅《蒙娜·丽莎》能够描述。可是真要了解这位伟人,似乎又离我们太远。但是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方式,将达芬奇的一生呈现给了大众读者。你可以用一下午读完这本书,但书值得发掘和探索的细节,其实还有很多!
?装帧全面升级
在“艺术小料”的前两本相比,本书内文纸全面升级成为更适合彩色图文印刷的超感纸,艺术表现更出色;装订由传统的胶订换成裸背锁线,180度平摊无压力!全套(4册)收藏,再也不懂担心看不懂艺术!
本书是爆笑艺术史插画《艺术小料》系列作品第三弹,讲述了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一生。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艺术史上神一般的存在。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还是发明家、建筑师、工程师、军事家、解剖学家、舞台剧导演……可是,这样一位艺术巨匠,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是否也有常人的纠结、苦恼、爱恨?在本书中,你将看到这位艺术巨匠许多隐秘的人生故事。身为私生子,无法继承家族世代公证员的职业,却在年少时展露出惊人的画画天分,甚至让他的老师韦罗基奥折断画笔从此不再作画;创作出了很多艺术史上无人能出其右的杰作,但留下了更多半途而废的工程和重重谜团……
毕业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日本人气插画家杉全美帆子,用搞笑有趣的插画,收集大量珍贵手稿,生平逸事,从列奥纳多的出生的芬奇村讲起,将他留下的作品和谜团一一拆解, 全书以达·芬奇人生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为分界线,详细列举了各个阶段的主要作品、工程、人生经历以及人际关系,笔法风趣幽默,内容却扎实充实,让你轻松了解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还原一个你从未真正了解的、有血有肉的天才巨匠达·芬奇。
杉全美帆子(Sugimata Mihoko)
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毕业于女子美术大学绘画科西洋画专业,后在广告公司从事插图设计师的工作。2002年前往意大利留学,2008年毕业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2009年回到日本,创作了“艺术小料”系列艺术入门绘本,在日本大受好评。
译者简介
于晓菁,上海人。1999年留学日本,取得青山学院大学经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供职于日本商社,现为全职妈妈,同时翻译一些日文书籍,爱好文学、影视,艺术。心愿就是通过自己的文字把更多优秀的日文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
前言
第一章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生涯(1452-1519)
列奥纳多周围的人际关系图
主要事件·作品年表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活动范围地图
少年列奥纳多
列奥纳多的诞生
达芬奇的家族成员
所谓历代都是公证人的世家是这样的
父亲塞尔·皮耶罗
母亲卡特琳娜
列奥纳多出生的芬奇村是这样的
自然就是老师!列奥纳多的幼儿期
作为私生子出生在当时是这样的
趣话“列奥纳多喜欢怪人”
列奥纳多的镜像文字
“列奥纳多私语”
青年列奥纳多
1472-1482年中的主要作品
进入韦罗基奥工作室
列奥纳多的老师,一位多面型匠师
老师韦罗基奥的主要作品
韦罗基奥工作室里超一流的画家们
“老师断笔”
作为一个合格的画师登录以后,仍然暂时留在韦罗基奥工作室
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蓬勃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资助者以及美第奇家族的各位
巴茨家族的阴谋
终于独立门户,列奥纳多作为画师接下的第一份工作
东方三博士的朝拜
起航出发
独家采访 波提切利和菲利皮诺·利皮
列奥纳多语录
中年列奥纳多
1482年-1514年期间列奥纳多工作一览表
列奥纳多的自荐信
1482年前后意大利半岛的势力图
1490年,小恶魔萨莱登场
“青铜马”终于完工?
大作《最后的晚餐》终于完成!
法军占领米兰以及“摩尔人”的垮台
四处流浪的列奥纳多来到了曼托瓦
抱着就任军事顾问的野心去往威尼斯
1500年,回归故里佛罗伦萨
梦幻的《圣安娜和圣母子》的底稿画
伊萨贝拉·迪斯特,执念的信件攻击
新雇主----恺撒·博尔吉亚
作为建筑技术总监在恺撒·博尔吉亚的手下工作
宿命之敌---列奥纳多VS米开朗基罗
最终直接对战 《安吉里之战》vs《卡希纳之战》
终于拉斐尔也登场了!三大巨匠集结在佛罗伦萨!
《蒙娜丽萨》成为拉斐尔的范本
1506年,再次去往米兰
1507年,与最喜爱的弟子梅尔奇相遇
《岩间圣母》的诉讼问题终于解决
为了叔叔弗朗西斯科的遗产之事和同父异母的弟妹们对簿公堂
再次倾心于“解剖学”,“特里乌尔齐亚诺骑马像”案和“丽达和天鹅”
继续流浪的 1513年 去往罗马
采访尼科洛·马基雅弗利和卢卡·帕乔利
专稿 佛罗伦萨时尚报
老年列奥纳多
1515年左右留下多幅凶猛的暴风雨、大洪水的素描
1516年,决定去往法国
最后的赞助者 弗朗索瓦一世
最后的居留地---昂布瓦斯
安东尼奥·迪·贝阿迪斯的旅行日志
对祭奠总监工作的欲望丝毫未减
列奥纳多的遗嘱
列奥纳多最后的日子及葬礼
被委任全部事务的梅尔奇
萨莱之死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长眠之所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工作内容
主要绘画作品
《受胎告知》
《吉内佛拉·迪·班其的肖像》
《圣人哲罗姆》
《东方三博士的朝拜》
《抱白貂的贵妇人》
《最后的晚餐》
《岩间圣母(巴黎版)》
《岩间圣母(伦敦版)》
《蒙娜丽萨》
《圣安娜和圣母子》
《施洗者圣约翰》
列奥纳多的素描
专栏 列奥纳多式健康法
列奥纳多涉及的各种各样的工作
你会是谁?
结尾
参考文献
前言
我想不知道“列奥纳多· 达· 芬奇”这个名字的应该没有几人吧,而且很多人大概从电视或者展览会等渠道了解过他的事迹,应该认为很了解他的生平吧?其实,我原来也是你们中的一员,在接手这项工作前,我甚至不屑地想过:“都是尽人皆知的东西了,这个企划真没有什么新意。”
然而,事实完全相反。在开始工作之后,我才发现尽是我不知道的一些事。我原本所知的,只是他庞大无比的事业中极少的一部分。
稍稍翻一下他的人生扉页,就会发现各种鲜为人知的事情—除了绘画以外他所致力的其他一项项工作、出生时的境遇、成长的环境、身边的友人、同时代资助者的豪华阵容,以及风雨飘摇如戏剧般演变的政治背景。
当然在列奥纳多几千页的手稿中可窥探到最多的则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真实的一面。我们常常把他认定为一位“万能之神”,认为他是一个与我们相距十万八千里的存在,很难把他看成是和我们同样的人类。然而,追迹他的人生,我们则可以看到一个每日努力奋斗的身影,您一定也会不可思议地对他增添一份亲近之感。
希望大家在赏玩一幅幅插画的同时,和我一起追溯一遍列奥纳多· 达· 芬奇的一生。
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跨学科”精神的深入挖掘。达·芬奇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巨人”,但巨人之所以成为巨人,往往是因为他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这本书非常成功地将他作为工程师、解剖学家、音乐家和画家的身份熔于一炉。我发现作者在探讨他关于人体解剖学的速写时,引申出了他对透视法和光影变幻的理解,这种横向的知识连接是极其烧脑却又引人入胜的。这迫使我跳出“达芬奇=画家”的单一标签,去欣赏他那近乎百科全书式的求知欲。书中对一些工程草图的解读,甚至让我联想到了现代的空气动力学原理,不禁感叹这位“时间旅行者”的思维深度。它提供了一种看待知识、看待世界的方法论,远超一本单纯的人物传记范畴。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叙事节奏的处理上堪称一绝,它绝不是那种平铺直叙、按时间线索堆砌事实的传统传记。它的结构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博物馆导览,每到一个展区,导览员(也就是作者)都会用一种极其鲜活、充满洞察力的方式来解构展品背后的故事。比如,在谈论《蒙娜丽莎》的谜团时,作者没有陷入无休止的猜测,而是巧妙地将焦点转向了达·芬奇在不同时期对“微笑”这一面部肌肉群的研究笔记上,瞬间将抽象的艺术魅力落地为科学观察的成果。这种叙事上的“跳跃性”和“侧击式”的分析,让阅读体验保持了极高的兴奋度。我个人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中融入的现代视角,这并非生硬地将当代观念套入历史人物,而是用我们能理解的语境,去解读他那些超前的思考。读完后,我对艺术史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事件集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持续进化的思想脉络。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像是一场与一位博学导师的深夜长谈,充满着智慧的火花和时不时的幽默感。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活泼,避免了学术论文的枯燥,却又保持着扎实的学术支撑。最打动我的是,这本书似乎在邀请读者也成为“观察者”。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达·芬奇做了什么”,而是巧妙地引导我去思考“达·芬奇为什么这么想,以及我们现在如何看待这些想法”。这种互动性极强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在与历史进行一次深度的对话。全书行文流畅,逻辑清晰,即便我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多,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并从中汲取到看待事物应有的批判性和好奇心。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每次都能发现新亮点的书。
评分这本《艺术小料:我的朋友达·芬奇》真是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初拿到手时,我其实对“小料”这个词有点忐忑,担心内容会过于零散或者深度不足。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以一种极其亲切、近乎私语的口吻,带我们走进了达·芬奇那位“不完美”的真实世界。书中大量穿插的手稿细节和未完成作品的分析,让人感觉不是在阅读历史书,而是在和一位知情人一同翻阅旧日笔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达·芬奇日常习惯的描摹,那些关于他如何对待光线、如何观察日常生活中飞鸟振翅的微小动作的记录,这些“边角料”非但没有冲淡主题,反而让这位文艺复兴巨匠的形象立刻丰满了起来,不再是博物馆里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甚至有点拖延症的可爱老头。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忍不住停下来,去寻找一些他画作中的细节,试图在现实中重现他观察事物的角度。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许多厚重传记都难以给予的宝贵感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极其考究,体现出对“艺术”二字的尊重。内页的用纸质感非常棒,无论是印刷的素描线条还是色彩还原度,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这一点对于一本聚焦于视觉艺术家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留意了书中对不同时期墨水和颜料特性的讨论部分,作者似乎在试图还原达·芬奇在工作室中的真实感受。例如,书中描述他如何因为对某种新研制的蓝色颜料不满意而反复试验,这种对材料的执着,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艺术家所面临的技术局限与创新激情之间的拉扯。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思想的交流,也是一次触觉和视觉的盛宴。它鼓励读者去关注艺术创作背后的“工艺”,而非仅仅停留在最终呈现的“结果”,这对于提升审美体验非常有益。
评分我觉得这套书画的有点儿散乱,每一页都满满的,但是找不到什么重点。可能跟翻译也有关系,总结下来算不上是多么引人入胜的书……
评分挺不错的一本书,帮人买的。
评分小孩子蛮喜欢看,图文并茂蛮好
评分日本人在最漫画方面确实有天赋,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值得一看
评分有意思的书,轻松有趣,好评!
评分非常不错的一套书,和宝贝一起看
评分给画家老师买的
评分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哈哈哈!
评分很不错的手绘,喜欢这种风格,诙谐有能了解好多细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