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习题与解析(修订版)

中医诊断学习题与解析(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建成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诊断学
  • 中医学习
  • 医学教材
  • 复习题
  • 诊断学
  • 中医
  • 医学
  • 教材
  • 试题
  • 解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224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790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字数:29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供中医本科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和应试参考,也可供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和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人员考试复习使用。
以中医院校期末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要求和题型设置为依据,参考上海中医药大学考试题库和其他部分中医药大学试题编写而成。

内容简介

中医诊断学为中医本科教学中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本书稿以中医期末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要求和题型设置为依据,参考了上海中医药大学考试题库和其他部分中医药大学试题编写而成。
本书稿按本科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编排,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和病案分析题;书末附有5套完整的模拟试题,供读者考前自测。所有习题均给出参考答案,方便读者理解和记忆。全书紧扣教材内容,习题难、中、易配置适宜,可供中医本科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和应试参考,也可供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和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人员考试复习使用。

作者简介

何建成,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男,1966年生,200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医诊断教学及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术带头人。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教育部科技奖评审专家等职。
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10余部。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以及省级科研成果10余项。研究工作曾获得科技成果奖励9项。获授权专利3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上能较熟练识别心脑血管常见、多发病,对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帕金森病等的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疗效满意。

目录

绪论1
一、选择题1
(一)A型题1
(二)B型题1
(三)C型题2
(四)X型题2
二、填空题3
三、名词解释3
四、简答题3
五、问答题3
附:参考答案3
第一章望诊6
一、选择题6
(一)A型题6
(二)B型题14
(三)C型题16
(四)X型题18
二、填空题22
三、名词解释24
四、简答题24
五、问答题24
附:参考答案25
第二章望舌37
一、选择题37
(一)A型题37
(二)B型题40
(三)C型题41
(四)X型题42
二、填空题43
三、名词解释44
四、简答题44
五、问答题44
附:参考答案44
第三章闻诊50
一、选择题50
(一)A型题50
(二)B型题52
(三)C型题53
(四)X型题53
二、填空题54
三、名词解释54
四、简答题54
五、问答题54
附:参考答案55
第四章问诊58
一、选择题58
(一)A型题58
(二)B型题65
(三)C型题69
(四)X型题71
二、填空题77
三、名词解释78
四、简答题78
五、问答题79
附:参考答案79
第五章脉诊91
一、选择题91
(一)A型题91
(二)B型题94
(三)C型题94
(四)X型题97
二、填空题99
三、名词解释100
四、简答题100
五、问答题100
附:参考答案101
第六章按诊107
一、选择题107
(一)A型题107
(二)B型题108
(三)C型题110
(四)X型题110
二、填空题111
三、名词解释113
四、简答题113
五、问答题113
附:参考答案113
第七章八纲辨证119
一、选择题119
(一)A型题119
(二)B型题122
(三)C型题123
(四)X型题124
二、填空题126
三、名词解释127
四、简答题127
五、问答题127
六、病案分析题127
附:参考答案129
第八章病因辨证138
一、选择题138
(一)A型题138
(二)B型题139
(三)C型题140
(四)X型题141
二、填空题142
三、名词解释142
四、简答题142
五、问答题143
六、病案分析题143
附:参考答案143
第九章病性辨证(气血津液辨证)147
一、选择题147
(一)A型题147
(二)B型题149
(三)C型题151
(四)X型题152
二、填空题153
三、名词解释153
四、简答题154
五、问答题154
六、病案分析题154
附:参考答案155
第十章脏腑辨证163
一、选择题163
(一)A型题163
(二)B型题179
(三)C型题186
(四)X型题190
二、填空题196
三、名词解释198
四、简答题199
五、问答题199
六、病案分析题200
附:参考答案216
第十一章其他辨证方法概要258
一、选择题258
(一)A型题258
(二)B型题260
(三)C型题261
(四)X型题262
二、填空题263
三、名词解释263
四、简答题263
五、问答题263
附:参考答案264
第十二章诊断思路与方法267
一、选择题267
(一)A型题267
(二)B型题268
(三)C型题269
(四)X型题269
二、填空题270
三、名词解释271
四、简答题271
五、问答题271
附:参考答案271
第十三章病历书写与要求276
一、选择题276
(一)A型题276
(二)B型题277
(三)C型题277
(四)X型题278
二、填空题278
三、名词解释279
四、简答题279
五、问答题279
附:参考答案279
第十四章模拟试卷282
模拟试卷一282
附:参考答案287
模拟试卷二290
附:参考答案295
模拟试卷三298
附:参考答案303
模拟试卷四305
附:参考答案310
模拟试卷五313
附:参考答案318
《中医诊断学精要:理论与实践》 本书旨在为中医学习者、临床医师及对中医诊断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兼具实用性的学习资源。内容涵盖中医诊断学的核心理论、基本方法、辨证论治思路,以及常见病症的诊断要点,力求在理论深度与临床应用之间取得平衡。 核心理论精讲 本书将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医诊断学的哲学思想和认识体系。我们不回避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大量的临床实例和生动的比喻,帮助读者理解这些理论如何构建起中医认识疾病的独特框架。例如,在阐述“藏象学说”时,将不仅仅罗列各脏腑的功能,更会深入剖析其生理、病理生理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得以体现。对于“病因病机”的讲解,将不仅限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还会涉及更深层次的病理机制,如气血津液的失常、精髓骨髓的亏损等,强调因果联系和病变过程的动态性。 基本诊断方法详解 四诊(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石。本书将对每种诊法进行细致入微的解析。 望诊:不仅包括面色、舌象、形体神态等宏观观察,还将深入到微观的观察,如皮毛、爪甲、分泌物等。对于舌诊,将系统介绍舌质、舌苔的形态、颜色、厚薄、润燥及其所反映的病变性质和部位。例如,红绛舌与齿痕舌的鉴别,薄白苔与厚腻苔的临床意义,都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 闻诊:涵盖听声音(咳嗽、呼吸、语声等)和嗅气味(口臭、体臭、分泌物气味等)。将细致分析不同性质的声音和气味所指向的脏腑病变和病理类型。例如,理解痰鸣音与水鸡音的鉴别,以及不同部位的腥臭味、腐臭味等所代表的病理情况。 问诊:将提供一套完整、系统的问诊框架,涵盖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重点在于引导读者如何根据患者的症状提问,捕捉关键信息,并理解症状背后的病理意义。例如,关于寒热的问询,将区分恶寒与畏寒,以及发热的时间、程度、伴随症状等,以辨别表里、寒热、虚实。 切诊:作为四诊中最为精微的诊法,本书将重点讲解脉象的诊察和分析。从浮沉、迟数、虚实、滑涩等基本脉象入手,系统介绍六部九侯的诊法,以及常见病理脉象如弦、紧、洪、微、濡、代等。将通过详尽的文字描述和脉象图示,帮助读者建立对不同脉象的直观认识,并理解其与脏腑功能、病变性质的关系。例如,将详细阐述“浮取候阳,沉取候阴”的原理,以及“脉紧如循规,主寒”,“脉洪大如波涛,主热”的临床意义。 辨证论治思维培养 本书将强调辨证与论治的紧密结合。在辨证方面,将系统介绍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运用,以及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每一个辨证体系都将配以清晰的逻辑框架和丰富的临床案例,帮助读者掌握辨别证候的思路和技巧。 八纲辨证: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运用八纲来归纳和概括病情的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属性。例如,如何区分表证的恶寒发热、脉浮,与里证的口干、脉沉。如何区分虚证的乏力、脉弱,与实证的腹满、脉实。 脏腑辨证:将深入解析每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其在病变时通过四诊所表现出的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例如,肺的燥热证候(干咳、少痰、咽干、舌红)与肾的虚寒证候(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的鉴别。 六经辨证:作为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本书将对其进行系统梳理,阐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的病位、病性、传变规律,以及各经的主要证候。 卫气营血辨证:重点在于阐述温热病的不同阶段,病邪由表及里,从卫分到气分、营分、血分的传变规律,以及各阶段的典型证候。 在论治方面,将围绕辨证结果,介绍相应的治则、治法和常用方药。每一个证候的论治都将与辨证紧密相连,强调“审证求因,立法选方”的过程。 常见病症诊断实例分析 本书的亮点之一在于其丰富的临床案例。我们将精选内、外、妇、儿科的常见病症,如感冒、咳嗽、泄泻、头痛、失眠、月经不调等,从望、闻、问、切四个方面,详细分析其典型证候,并给出辨证过程和论治思路。每个案例都将力求贴近临床实际,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诊断能力。例如,在分析“咳嗽”时,将详细区分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痰湿咳嗽、燥咳、阴虚咳嗽等不同证候的望、闻、问、切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药。 学习方法与进阶指导 本书还将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建议,如如何系统地记忆理论知识,如何提高四诊技能的敏感度,如何进行病例分析和复盘等。对于希望进一步提升中医诊断学水平的读者,还将提供进阶学习的方向和资源推荐,鼓励读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紧密结合临床,用大量实例解释抽象理论。 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采用系统化的章节设计,方便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习。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运用丰富的插图、表格和流程图,增强学习的直观性。 语言生动,贴近实际:避免枯燥的术语堆砌,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专业知识。 本书不仅是一本学习教材,更是一本可供临床参考的工具书,希望能陪伴中医学习者和实践者在探索中医诊断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掌握精湛的诊断技艺,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医充满好奇和热情的爱好者,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一直渴望能够深入了解中医的奥秘。市面上关于中医的科普读物很多,但真正能够系统性地讲解中医诊断的,却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即使读完一些介绍,也觉得似懂非懂,无法真正掌握诊断的方法。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专业,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了一下。让我意外的是,它的语言风格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懂,反而很多地方都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更吸引我的是,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一道道具体的题目,让我可以通过“做题”的方式来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而且,题目后面的解析,就像一个耐心的小老师,一步步地引导我理解每一个诊断环节的逻辑。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望诊”和“闻诊”的题目,书中对一些细微的体征描写得非常生动,让我仿佛能亲眼看到。通过做题和看解析,我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诊断知识,对中医的认识也从“听起来很玄乎”变成了“原来如此”,充满了成就感。

评分

我对中医诊断学的学习一直充满挑战,常常在区分相似病症时感到困惑。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扫清了不少障碍。它的题目设计非常巧妙,往往能够抓住不同病症之间最关键的鉴别点,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很多时候,一道题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诊断逻辑却十分严谨。更令我赞赏的是,本书的解析部分,不仅提供了标准答案,更详尽地阐述了各个选项的正确或错误原因,并进一步解释了该病症的典型症状、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原则。这种“刨根问底”式的解析,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诊断的内在联系,而不是死记硬背。例如,在区分某一类虚证时,本书通过设置一系列梯度性的题目,让我能够体会到不同虚证之间在脉象、舌象、症状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并通过对比解析,加深了对这些差别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分析和判断病症的能力,让我对中医诊断的掌握更加得心应手。

评分

作为一名准备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学生,我深知诊断学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也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高效备考的资料。这本书无疑是我的“救星”。它的题目类型和难度都非常贴合考试的要求,很多题目都像是真题的翻版。而且,它的解析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对错判断,更深入地讲解了出题的思路和知识点,帮助我理清了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很多我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通过这本书的解析,都变得豁然开朗。特别是那些涉及情志、五官、脉象等细节的题目,解析得非常细致,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掌握这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通过反复练习本书的题目,并认真研读解析,我感觉自己的诊断学知识体系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提升,对于考试也更有信心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从“题海”中找到真正有效的学习路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

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中医医师,我时常会感到,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面对日益复杂的临床实践,总有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梳理的地方。中医诊断的精妙之处,在于“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在于辨证论治的灵活运用。这本书恰恰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部分不足。我尤其欣赏它对临床病例的设置,非常贴近实际,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临床遇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很多题目所涉及的病症,我自己在临床中也曾遇到过,但这本书的解析角度和思路,却给了我一些新的启发。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是”,以及“如何进行更精准的辨证”。有时候,一个细微的症状,可能就关系到病症的性质和治疗方向。这本书在解析中,非常注重对这些细节的挖掘和阐述,让我对“四诊”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辨证的准确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阅读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进行切磋交流,受益匪浅。它不是单纯的题海战术,而是有深度、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对于想要在诊断学上更上一层楼的同行们,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中医诊断学习道路上的一缕曙光!我是一名中医学生,之前在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时候,总觉得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很多概念晦涩难懂,尤其是在面对各种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市面上的教材虽然全面,但往往缺乏足够的练习来巩固和深化理解。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惊喜地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习题集,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一步步掌握诊断的精髓。每一道题目都经过精心设计,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且题目类型多样,涵盖了问答、辨析、病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的解析部分,详实而透彻,不仅给出了正确答案,更深入剖析了题目背后的逻辑和中医理论依据,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之前困扰我的那些疑点,在这里都得到了清晰的解答。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读完一道题,解析一遍,仿佛又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复习了一遍,而且是通过实践的方式,记忆更加深刻。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的分析,解析得非常到位,让我对这些复杂的疾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