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MRI, PET/CT及SPECT/CT解剖图谱

PET/MRI, PET/CT及SPECT/CT解剖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埃德蒙,[韩] 任亨浚,[韩] 李东洙,[韩] 孔建旭 著,黄云超,孙华 译
图书标签:
  • PET/MRI
  • PET/CT
  • SPECT/CT
  • 核医学
  • 影像解剖
  • 医学影像
  • 诊断学
  • 临床医学
  • 解剖学
  • 核素显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ISBN:978754333670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836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铜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PET/MRI, PET/CT及SPECT/CT解剖图谱》一书共3章内容,分别为PET/MRI解剖图谱、PET/CT解剖图谱和SPECT/CT解剖图谱。第1章PET/MRI解剖图谱按照大脑、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肌肉骨骼系统进行描述。第2章PET/CT解剖图谱按照FDG和非-FDG进行分类描述。第3章则描述了肿瘤、骨和其他病变的SPECT/CT表现。该书内容全面、新颖,配有大量高清图片,实用性较强,可供核医学科、放射科、肿瘤科、神经科及心内科等相关医师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埃德蒙?基姆,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放射系教授,首尔国立大学和庆熙大学分子医学系教授。

  任亨浚,首尔国立大学医院核医学系讲师。

  李东洙, 首尔国立大学医院核医学系教授。

  孔建旭, 首尔国立大学医院核医学系主任、教授。


目录

第1章 PET/MR0解剖图谱
1.1 大脑
1.1.1 病例1
1.1.2 病例2
1.2 头颈部
1.2.1 病例1
1.2.2 病例2
1.3 胸部
1.3.1 病例1
1.3.2 病例2
1.4 腹部
1.4.1 病例1
1.4.2 病例2
1.4.3 病例3
1.4.4 病例4
1.4.5 病例5
1.4.6 病例6
1.4.7 病例7
1.4.8 病例8
1.5 盆腔
1.5.1 病例1
1.5.2 病例2
1.5.3 病例3
1.6 肌肉骨骼系统
1.6.1 病例1
1.6.2 病例2
1.6.3 病例3
参考文献

第2章 PET/CT解剖图谱
2.1 FDG
2.1.1 脑、头颈部
2.1.2 胸部
2.1.3 腹部
2.1.4 其他
2.2 非一FDC
2.2.1 11C.乙酸盐
2.2.2 11C.甲硫氨酸
2.2.3 11C.PIB
2.2.4 18F-FP.CIT
2.2.5 18F一氟马西尼
2.2.6 68Ca.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CD)
2.2.7 68Ca-DOTA-TOC
参考文献

第3章 5PECT/CT解剖图谱
3.1 肿瘤
3.1.1 肝细胞癌
3.1.2 肝转移癌
3.1.3 神经内分泌肿瘤
3.1.4 成神经细胞瘤
3.1.5 神经节细胞瘤
3.1.6 甲状腺癌
3.1.7 甲状旁腺腺瘤
3.1.8 间皮瘤
3.1.9 骨肿瘤
3.1.10 骨转移(瘤)
3.2 骨头
3.2.1 创伤
3.2.2 退行性病变
3.2.3 缺血性坏死
3.3 其他
3.3.1 胃肠道出血
3.3.2 脓肿
3.3.3 异位甲状腺
3.3.4 脑脊液(CSF)
3.3.5 中央静脉阻塞
3.3.6 淋巴结
3.3.7 肺(V/Q)
3.3.8 副脾
3.3.9 肾上腺增生
参考文献
索引
PET/MRI, PET/CT 及 SPECT/CT 解剖图谱:一本精准定位的影像学参考书 在当今医学影像诊断领域,多模态融合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疾病的诊断、评估和治疗。正是为了满足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精确解剖定位与功能信息整合的需求,《PET/MRI, PET/CT 及 SPECT/CT 解剖图谱》应运而生。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影像,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清晰、直观、系统的解剖学知识体系,将现代分子影像技术(PET/MRI, PET/CT, SPECT/CT)的影像特征与精细的解剖结构精准对应,从而帮助使用者在纷繁复杂的影像数据中迅速锁定病灶,做出准确的诊断。 本书的核心价值:解剖与影像的完美融合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解剖学知识的深度挖掘和对分子影像学原理的透彻理解。传统的解剖图谱往往侧重于单一影像模态,而本书则将目光聚焦于多模态融合技术所带来的独特视角。PET/MRI, PET/CT 和 SPECT/CT 等技术各有其优势,例如 PET 在评估代谢活动方面表现突出,CT 提供精细的解剖结构,MRI 则在软组织分辨率和功能成像上具有独特优势。本书正是要整合这些优势,通过高质量的影像例证,详细展示不同模态下同一解剖区域的影像表现,以及结合功能信息如何更准确地识别异常。 内容深度与广度:覆盖全身重要解剖区域 为了确保本书的实用性和全面性,本书的编委会汇聚了在神经影像、心血管影像、胸部影像、腹部影像、骨骼肌肉影像以及肿瘤影像等多个专业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对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进行了精心策划和编撰。 神经系统:本书对颅脑、脊髓等神经系统区域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展示。在 PET/MRI 和 PET/CT 图像上,读者可以看到灰质、白质、脑室、脑血管、脑干、小脑等结构的正常影像表现,以及不同病灶(如肿瘤、炎症、代谢性疾病、退行性病变)在这些区域的定位。对于 SPECT/CT,本书也将重点阐述其在脑灌注、多巴胺转运体成像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与解剖结构相结合进行分析。 胸部:本书深入探讨了肺脏、纵隔、胸壁等胸部结构。对于肺部病灶,读者可以通过 PET/CT 图像清晰地观察其在肺叶、肺段中的具体位置,结合 CT 的高分辨率,评估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与周围血管、气道的解剖关系。PET/MRI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应用,如对肺部血管病变和胸壁软组织病变的评估,也将在书中有所体现。纵隔淋巴结的定位、识别以及与大血管、食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也是本书重点关注的内容。 腹部与盆腔:本书详尽展示了肝脏、胆道、胰腺、脾脏、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等腹部和盆腔器官的解剖结构,并结合 PET/CT 和 PET/MRI 的影像特点,深入解析了这些器官的代谢活动和形态学特征。对于常见疾病,如肝脏肿瘤、胰腺癌、肾脏疾病、前列腺癌等,本书将提供丰富的影像例证,指导读者如何在复杂的腹部影像中准确识别病灶,并评估其与周围血管、神经、淋巴结的解剖关系。SPECT/CT 在腹部区域的应用,如肾血流灌注成像,也将有所介绍。 心血管系统:本书关注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结构,以及 PET/MRI 和 PET/CT 在心肌灌注、心肌代谢、心脏肿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读者将学习如何在高分辨率的影像上识别心肌的各个部分,以及如何将功能信息(如代谢活性、灌注情况)与解剖结构相结合,从而更全面地评估心血管疾病。 骨骼与肌肉系统:本书将展示四肢、脊柱、骨盆等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结构,以及 PET/CT 和 PET/MRI 在骨肿瘤、骨关节病变、软组织损伤等方面的应用。读者将学习如何识别骨骼的正常解剖标志,以及如何通过影像观察病灶侵犯的范围和与周围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的关系。SPECT/CT 在骨转移、骨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书也将提供相关的影像分析指导。 影像质量与标注:追求极致的清晰与精准 本书的影像图片均来源于临床实践中的高质量扫描,经过精心的选择和处理,力求呈现最清晰、最真实的影像特征。每一张影像都配有详尽的解剖标注,清晰地指示出重要的解剖结构、血管、神经以及常见的病灶类型。这种精细的标注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影像解剖与实体解剖之间的直接联系,避免因解剖位置的混淆而导致的误诊。 目标读者:从初学者到资深专家的必备工具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非常广泛,涵盖了医学影像领域的各类专业人士: 放射科医生:无论是初级医师还是资深专家,本书都能提供宝贵的参考,帮助他们更精准地解读 PET/MRI, PET/CT 和 SPECT/CT 图像。 核医学医生:本书将有助于核医学医生更好地理解功能影像与解剖结构的关联,提升其在肿瘤显像、神经系统显像、心血管显像等领域的诊断水平。 临床各科医生:肿瘤科、神经科、心内科、骨科等需要依赖医学影像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医生,本书也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影像信息,从而更好地与影像科医生沟通,制定更优化的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研究人员:本书提供的详细解剖信息和影像例证,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医学生和研究生:作为学习和掌握多模态影像学知识的优秀教材,本书将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影像解剖学基础。 本书的特色与优势 系统性:本书以解剖区域为划分,系统性地梳理了不同模态下该区域的影像表现。 直观性:大量高质量的影像图片配合清晰的标注,让抽象的解剖知识变得具体可见。 实用性: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聚焦于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前沿性:涵盖了 PET/MRI, PET/CT 和 SPECT/CT 等当前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技术。 权威性:由多位在相关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共同编著,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PET/MRI, PET/CT 及 SPECT/CT 解剖图谱》不仅仅是一本图谱,它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精密的解剖学知识和前沿的分子影像学技术。通过本书,读者将能够更自信、更精准地驾驭多模态影像数据,从而在临床实践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医学生,正处于学习医学影像学的关键时期。对于PET/CT、SPECT/CT以及PET/MRI这些先进的影像技术,我感觉既好奇又有些畏惧,因为它们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需要扎实的解剖学基础。得知《PET/MRI, PET/CT及SPECT/CT解剖图谱》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学习这些复杂影像的绝佳机会。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图示,来讲解不同影像模态在展示人体解剖结构时的特点。比如,PET如何显示大脑的葡萄糖代谢,SPECT如何示踪心肌灌注,CT如何清晰勾勒骨骼和肺部,而MRI则擅长显示软组织和神经系统。而当这些技术结合起来,又会在同一张图上呈现出怎样的信息呢?我期望书中能够逐一解答这些疑问,为我构建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 我相信,如果这本书能提供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从基础的解剖知识过渡到复杂的影像解读,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将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掌握这些前沿的影像诊断技术。

评分

我一直对分子影像学领域充满好奇,尤其是PET、SPECT与CT、MRI的融合技术,它们在疾病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我听说《PET/MRI, PET/CT及SPECT/CT解剖图谱》这本书出版时,我立刻被吸引了。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深入研读这本书,但仅从书名和初步了解的信息来看,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设想这本书将是一个宝库,能够帮助我系统地理解不同模态融合影像的解剖学基础。例如,PET/CT和SPECT/CT在肿瘤成像中已经非常成熟,而PET/MRI作为新兴技术,其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软组织病变中的应用潜力更是引人注目。 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能否清晰地展示不同影像模态在同一个解剖区域的叠加效果。比如说,在评估脑部肿瘤时,PET图像可以显示肿瘤的代谢活性,而CT或MRI则能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两者的结合无疑能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依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大量的典型病例影像,并且对每个病例的解剖结构进行精细的标注,详细解释不同影像信号的意义。对于我们临床工作者来说,一个直观、易懂的解剖图谱,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解读复杂影像的能力,减少误诊的可能性。

评分

对于那些长期从事放射影像诊断工作的医生来说,不断更新知识库,掌握最新的影像技术是职业生涯的必然要求。《PET/MRI, PET/CT及SPECT/CT解剖图谱》这本书的出现,正迎合了这一需求。尽管我尚未深入研读,但我从其书名中就能感受到其巨大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我推测,这本书一定会深入探讨不同影像模态融合后,在呈现解剖结构上的协同效应。例如,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PET/CT可以评估心肌血流和代谢,而MRI则能提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信息,两者结合无疑能提供更全面的评估。我期望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解剖学对照,解释不同影像信号在特定解剖部位的含义,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指向疾病的诊断。 此外,PET/MRI作为一种更为前沿的技术,其在软组织成像上的优势尤其令人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包含这方面的实例,展示PET/MRI如何清晰地描绘肿瘤的边界、侵犯范围以及与周围正常组织的解剖关系。如果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们理解和应用这些先进影像技术的“导航仪”,那将极大地提升我们临床诊断的水平。

评分

作为一名影像设备工程师,我深知技术的发展是如何推动医学诊断的进步。PET/CT、SPECT/CT以及PET/MRI等融合影像技术,无疑是近年来影像学领域最激动人心的发展之一。《PET/MRI, PET/CT及SPECT/CT解剖图谱》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理解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呈现解剖信息的绝佳机会。 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将复杂的解剖学知识与不同影像技术的物理特性相结合。比如,CT的X射线衰减系数,MRI的质子密度和弛豫时间,PET的放射性核素衰变和伽马光子探测,以及SPECT的单光子发射和多层探测器。当这些信息叠加在一起,又会在同一个解剖层面上展现出怎样的细节? 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解剖图例,并对每个图例进行详细的标注,解释不同影像模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揭示疾病的真相。例如,在神经系统成像中,PET可能显示大脑功能区 activity,而MRI则提供高分辨率的结构信息。如果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展示这些信息是如何整合的,以及如何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定位病灶,那将对我更好地理解和优化设备性能非常有帮助。

评分

作为一名医学影像研究人员,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化我对影像解剖理解的资源。我了解到《PET/MRI, PET/CT及SPECT/CT解剖图谱》这本书的出版,虽然我尚未亲自翻阅,但我对它寄予厚望。我猜想,这本书的编纂者一定是汇集了该领域的专家,他们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来梳理和呈现多模态影像的解剖学要点。 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不同影像技术原理在解剖学表现上的细致阐述。例如,CT的衰减校正、MRI的T1/T2加权成像差异、PET示踪剂的靶向分布,以及SPECT示踪剂的动力学变化,这些都会在最终的叠加影像上留下独特的印记。如果书中能够对这些细微之处进行深入剖析,并与具体的解剖结构一一对应,那将是对我工作的重要补充。我相信,通过对书中内容的学习,我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区分不同模态影像信号的来源,从而在研究中获得更可靠的数据和更深入的见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