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心華教授是全國德高望重的感染病學傢、內科學傢,是至今仍活躍在臨床一綫的臨床名醫。翁心華教授帶領的華山醫院感染科是我國的重點學科之一,又是我國重要的感染病預防、診斷、治療為一體的臨床醫療中心之一,也是國傢首批博士點、首批國傢重點學科、國傢教育部211重點一、二期建設學科,在我國感染病學領域有廣泛的影響。本書記述瞭該科近一二年來翁心華等專傢的臨床感悟,相信會對相關醫師有所裨益。
數十年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在診治經典傳染病及感染病的醫療中具有學科特色和優勢,收治瞭大量疑難和發熱待查病例,其中不少病例是較為經典和疑難病例。本書精選這一兩年來較為精彩的確診案例,對它們的診治過程加以描述,附上醫師經驗體會和診療思路,配以翁心華教授等具有豐富臨床經驗醫師的實踐心得,並結閤國內外參考文獻加以病例評論,相信對臨床有濃厚興趣的醫生可以從這些最後揭開謎底獲得確診的疑難雜癥分析過程中獲得獨特享受,在愉悅的醫學思維流中獲得疑難感染病診治水平的提高。
翁心華,華山醫院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病科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內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傳染病學會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內科學會及熱帶病與寄生蟲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傳染病雜誌》主編,《中華內科雜誌》編委。2013年1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終身教授翁心華獲得中國醫生白求恩奬章。
1. 危重的人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
2. 由呼吸道閤胞病毒導緻的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
3. 一名印度旅行歸來的青年女性突起發熱伴皮疹應考慮什麼病?
4. 都是萌貓惹的禍——貓抓熱
5. 由肺炎支原體導緻的成人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
6. 體液免疫缺陷繼發播散性鶉雞腸球菌感染
7. 隱藏在復雜性尿感外衣下的乳房假體感染
8. 二尖瓣置換術後洋蔥伯剋霍爾德菌感染性心內膜炎
9. 發熱伴全身水腫的NTM患者
10. 擬似淋巴瘤的播散性胞內分枝杆菌病
11. 初診為結核性腦膜炎,強化抗結核治療後療效不佳,經菌種鑒定確定為偶然分枝杆菌感染
12. 孤立性腰椎隱球菌病
13. 急性鼻-眼-腦毛黴病
14. 一例起搏器緻三尖瓣破損,三尖瓣置換術後麯黴感染性心內膜炎
15. 治療過程坎坷麯摺的麯黴腦膿腫
16. 泊沙康唑治療泌尿係統麯黴病
17. 先後診斷為肺隱球菌,肺結核,最終確診為鼻疽諾卡菌感染
18. 非HIV感染的免疫低下者肺孢子菌肺炎
19. 殊為罕見的由肺吸蟲引起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20. 通過兩個病例分析不同類型瘧疾的治療策略
21. 以行為異常伴急性意識障礙起病的剋雅病病例
22. 變化多端的大血管性血管炎——兩例大血管炎比較
23. 以發熱伴多發淋巴結腫大起病最終診斷為IgG4相關性疾病
24. 誤診為病毒性腦炎的自身免疫性腦炎
25. 發熱、淋巴結腫大伴球蛋白異常升高十月餘
26. 以發熱、腰背痛為主要錶現的間變大細胞淋巴瘤
27. 以急性發熱起病、經病理活檢證實的鼻NK/T淋巴瘤
28. 病理診斷為自身免疫性肝炎,但脾切除後明確為NK/T細胞淋巴瘤
29. 成年發病的血色病
時間過得真快嗬!轉眼間以我名字冠名的“疑難感染病和發熱病例精選與臨床思維”係列叢書每年一本已到齣版第6本瞭。在新書齣版前總要寫前言,今年應該寫點什麼呢?特彆是本係列書與讀者見麵後,不少臨床醫生來電或來信反映從書中獲益,啓發和解決瞭不少臨床工作中的難題。更有甚者,某些醫院感染科或ICU科室,將本書中案例作為業務學習的資料,每周一例,先不公示結果,討論後解謎。作為本書的作者,獲悉後,頗為欣喜,我們深深感謝廣大讀者的支持與鼓勵。
我曾在本書首冊前言中寫過,內科臨床工作韆頭萬緒最終迴歸到最基本的初始臨床日常工作還是視、觸、叩、聽,對病史仔細詢問,與患者充分交流,並做好詳盡的體格檢查,有時候病史中的綫索,體檢中一個不尋常的發現,就導齣瞭診斷的思路。在此書齣版後,一些年青醫生告訴我,他(她)在急診時遇到發熱待查病人時,發現瞭瞼結膜上散在的瘀點,大膽地疑為感染性心內膜炎,果不齣所料,入院一係列檢查證實瞭他的判斷,病人也因而及早獲得瞭針對性治療,免除瞭手術的痛苦;也有年輕醫生告知,他在發熱病人體檢中在眉間或指端甲床發現一些特殊皮疹,為及早診斷為結締組織血管性疾病奠定瞭基礎;另有醫生告訴我,他在詢問病史時獲得一條重要流行病學的綫索,追源問根,快刀斬亂麻似地厘清瞭診斷的思路。恕我不一一枚舉,每每我在聽到這些訊息時,甚感寬慰——我強調重視病史詢問、詳盡體檢作為臨床疾病診斷的第一步並沒有過時。然而在當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彆是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展深刻地改變瞭人類的生活方式,我們又應該做些什麼呢?
就現代醫學的發展來看,從經驗醫學嚮精準醫學發展是必然的趨勢。臨床醫學領域內新的診斷技術、新的治療方法與藥物的問世,大大拓展瞭臨床醫生的視野,極大地提高瞭臨床醫師的診療水平。誠如CT、B超、血管造影、MRI、PET-CT等先進儀器的普遍應用,常使病者在齣現臨床癥狀前就已被識彆是何種疾病瞭,對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起瞭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大改觀病者的預後。又如Film-Array、Gene Xpert等分子診斷技術的成熟,已使病毒性肺炎、肺外結核等原先多依賴經驗治療的病原確診成為可能。看似簡單的血清IgG4、IgD檢測在發熱性疾病的診斷中有時可一錘定音,而且弄清瞭以前不被認識的疾病,擴大瞭診斷發熱性疾病的疾病譜。某些新藥的齣現可以達到在醫學史上清除某種疾病的可能,抗病毒的小分子藥物(DAA)的齣現改變瞭慢性丙型肝炎難以清除的曆史就是一個具裏程碑式的實例。因此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今,臨床醫學的本身也包括瞭近年來新診斷技術、新治療方法所帶來的惠益,絕不能偏廢,應予充分的重視。
但是臨床實踐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臨床上常會遇到一個病人的住院過程中多項輔助檢查並不完全吻閤,同一個髒器CT、MRI、B超的結果可以大相徑庭;甚至於作為診斷金標準的病理檢查結果與臨床情況可以不相符;病原學的檢查結果以及已作針對性治療療效並不理想,此等情況在本書具體病例中每每見到。因此我認為病史綫索也好,體檢發現也好,輔助檢查的結論也好,是否與疾病存在因果關係,有賴於醫生嚴密的分析推斷,有賴於對病人病情細緻的觀察求證,那就是“以人為本,直接觀察,客觀分析,認真求證”,以求獲得一個正確的疾病診斷。
今年本書又收集瞭近30例疑難病例,包括瞭植入假體感染、動物源性感染和有趣的少見病原體感染病例,又收入瞭疑難發熱性疾病和肝髒疾病。有些病種可能前幾本書齣現過,雖然是同種疾病,但並非韆篇一律,不同作者的不同思路、視角,也可能會給讀者帶來新的品味。
本冊的主編除翁心華教授、張文宏教授外,這次又增加陳澍教授。陳澍教授二十餘年來搜集瞭不少疑難的臨床病例,他不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與解決疑難病例的技巧,而且平日臨床教學工作中重視醫學生、低年醫生、進修生診斷思路的培訓,書中也傾注瞭他個人的心血,是難能可貴的。
本書的病例都是在近一年的臨床工作中收集整理的,由於時間原因,部分病例資料仍稍欠完整,文字的疏漏錯誤之處更是在所難免,衷心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第一反應是它的權威性和實用性。翁心華教授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在感染病領域的深厚造詣,"疑難感染病和發熱病例精選"直接觸及瞭臨床實踐中最棘手的部分。發熱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癥狀,但追溯病因卻常常睏難重重,尤其是那些遷延不愈、反復發作的疑難感染,更是考驗醫生的智慧和經驗。這本書如果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醫生,娓娓道來那些充滿挑戰的病例,並詳細闡述其診斷思路、鑒彆診斷的過程、治療決策的依據,那將是多麼有價值的學習資料。我設想,書中會不會包含一些罕見感染的案例,或者一些經過多方診療仍未明確診斷的病例?如果能看到一個循序漸進的思考過程,從癥狀、體徵入手,結閤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一步步排除或確認診斷,最終找到病因並製定有效治療方案,那將是一次非常精彩的思維訓練。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撥雲見日”的頓悟感,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那些看似復雜多變的疾病。
評分聽到“翁心華疑難感染病和發熱病例精選與臨床思維”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位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臨床大傢。尤其“疑難感染病和發熱病例”這幾個詞,簡直擊中瞭許多臨床醫生的痛點。發熱是感染的標誌性癥狀,但當它變成一個“疑難”的謎題時,診斷的難度係數就會直綫上升。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資深的導師,帶領我們走進那些充滿挑戰的臨床案例。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極具啓發性的病例,不僅是疾病的介紹,更重要的是剖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抽絲剝繭,理清思路,最終找到病因的。這種“臨床思維”的培養,遠比死記硬背醫學知識來得重要。這本書能否幫助我理解那些看似毫不相關的癥狀背後隱藏的聯係?能否教會我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做齣最有效的診斷決策?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如何運用最新的診斷技術,或者如何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從而獲取關鍵信息的內容,那將是錦上添花。
評分一本關於疑難感染病和發熱病例的書,光是聽名字就讓我感到一股撲麵而來的臨床氣息。我非常欣賞那些能夠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閤的書籍,尤其是那些專注於“疑難”病例的探討。很多時候,教科書上的內容過於標準化,而真正的臨床實踐卻充滿瞭變數和挑戰。發熱病例本身就極具迷惑性,一旦上升到“疑難”的層麵,就更需要精準的臨床思維和豐富的經驗積纍。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本“病例偵探小說”,帶領讀者一步步揭開疾病的麵紗。也許書中會分享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診斷過程,一些突破常規的思路,一些從細微綫索中找到關鍵證據的案例。這不僅能幫助我們認識更多罕見的疾病,更能教會我們如何去“思考”疾病,如何去構建一個嚴謹的邏輯鏈條,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做齣最佳的判斷。我想,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提供答案,更在於啓發提問,激發我們不斷去探索、去學習,從而提升自身的臨床能力。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非常有分量,感覺像是醫學領域的一部重磅著作。我個人一直對那些能夠深入剖析疑難雜癥的書籍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夠將復雜的臨床病例和深厚的學術理論相結閤的著作。這本書的題目,"翁心華疑難感染病和發熱病例精選與臨床思維",立刻就吸引瞭我。它點明瞭核心內容——“疑難感染病和發熱病例”,這部分內容往往是臨床醫生麵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也是最能體現醫生診斷和治療功底的領域。而且,"精選與臨床思維"這個副標題更是點睛之筆,意味著它不僅僅是病例的羅列,更重要的是其中蘊含的“臨床思維”的培養。我想,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學習疾病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如何去做齣準確的判斷。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經典的、具有代錶性的疑難病例,並且深入地解析這些病例背後的病理生理機製、診斷思路、鑒彆診斷過程以及治療策略的演變。這對於我這樣一名臨床醫生來說,將是寶貴的財富,能夠極大地提升我在麵對類似病例時的信心和能力。同時,這本書是否能幫助我理解那些罕見病,以及那些看似普通卻最終被證明是疑難病的病例的蹊徑,我也充滿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一下子就抓住瞭我關注的重點——“疑難感染病和發熱病例”。在我的臨床工作中,處理疑難病例總是最令人興奮也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尤其是那些發熱查不齣原因的患者,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排查。這本書如果能夠精選一些有代錶性的病例,並且深入剖析其診斷和治療的“臨床思維”,那對我來說絕對是一份寶貴的禮物。我期待書中能有詳細的病例分析,比如從患者的初診錶現、實驗室檢查結果、影像學資料,到最終確診的每一步思路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會包含一些罕見病、機會性感染,或者是一些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的特殊感染?我想,通過學習這些精選的病例,我不僅能增長見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學習到一套係統性的分析問題的方法,從而在麵對類似的復雜病例時,能夠更加從容和自信。這本書的“精選”和“臨床思維”的提煉,正是我想從一本優秀的臨床讀物中獲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