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樊学鸿,金藓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气道
  • 呼吸系统
  • 肺部疾病
  • 哮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中医养生
  • 经络
  • 通络
  • 自然疗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72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903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6
字数:1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合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师、对中医感兴趣且对中医有一定认识的人士阅读参考。
如果您是以下几类读者,不妨翻翻本书:
1.我想做个安安静静开汤药的纯中医,如何快速提高疗效是我很关心的问题
2.我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系统学习中医以后,见到患者,却无从下手
3.我是中医药院校老师,面对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这是个问题
4.我一直在自学中医,阴阳五行略有研究,理法方药也略懂,我感兴趣,我要继续学下去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黄元御医书十三种》《医学求是》等医学经典,将其中的精华通过气化理论进行讲解,并应用于临床实践。适合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师、对中医感兴趣且对中医有一定认识的人士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樊学鸿,北京市源本中医研究院,院长,自2000年开始从事互联网相关的医学传播和教育工作,致力于清晰、快速、高效的医学内容表达。
2012年开始研究古典中医,并设立过养生机构和中医诊所,和一些专家一起为患者提供医学诊疗、医学教育等工作。经过这几年的潜心研究,把古典中医理论,借助模型结构化,生动的表达出来,希望为对中医感兴趣和中医的专业人士提供理论梳理,并深入掌握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帮助。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第一节古典中医的核心心法:以调气为目的的医学/003
●治疗的终极目标:平气/003
●中医治疗的核心手段:以气治气,以通为治/004
●气的流通和气化,是人体保持恒温的原因/004
●宏观的气流通,表现为热能在表里间的出入,上、中、下三焦的升降/006
●恒温系统,供热系统和散热系统的热交换/007
●热平衡的几种异常状态:微观气化异常/010
●疾病发生的原因、层次与气血循环机制、影响因素和调治方法/012
●营血卫气热平衡在六经里面产生了六种气化趋势/015
第二节气的阴阳五行气化/017
第三节气机生化图解/019
●六经六气和脏腑构成的上下升降的气血循环系统/022
第二章对主要症状的气解析
一、出汗/027
二、寒热/034
三、头身和四肢/039
四、分泌物及排泄物/048
五、饮食情况/054
六、七窍及头部状况/056
七、睡眠情况/059
第三章六气统六经,从心法到实践
第一节所有疾病分为经病和脏腑病/065
第二节六气气化和六经的对应/065
●气化解析伤寒的心法/065
●采用黄元御的六气法来讨论和解析古典中医/066
●以气为核心的描述表达体系/067
第三节太阳病/069
●足太阳经膀胱经病(下行为顺)/073
案例:全身掉白粉的小姑娘——太阳卫气燥化/075
案例:颈、腰、腿疼痛,一次针灸去掉7成——太阳寒化/078
案例:意外好转的脱发——太阳寒化/083
案例:30年头痛一朝结束——太阳寒化/085
●足太阳膀胱腑病(上行为顺)/086
案例:新发高血压一天恢复正常——太阳膀胱蓄水/087
案例:令人烦恼的尿血证——太阳膀胱蓄血/089
●手太阳小肠病(经病+腑病)(上行为顺)/092
案例:多年的瘊子一夜间消失——手太阳小肠热化不升/092
案例:肘关节炎一针解决——小肠寒化不升/094
案例:见到便血,请不要自己吓唬自己/096
案例:手术不一定是痔疮的首选/097
第四节阳明病/099
●足阳明胃病(经病+腑病)(下行为顺)/102
案例:《伤寒论》一天治愈颈椎病——太阳阳明经表郁/104
案例:美女三愁一泻而去——阳明胃经腑热/107
案例:胃寒呕吐——阳明胃腑寒化/110
●手阳明大肠病(经病+腑病)(上行为顺)/111
案例:一个穴位解决下牙痛/111
案例:中药对虫牙也有办法!/113
案例:十多年的大便干燥一剂搞定/115
案例:腹泻——肝木冲击大肠/117
第五节少阳病/118
●足少阳胆病(经病+腑病)(下行为顺)/120
案例:100公里超级马拉松前感冒立愈案——柴胡汤证少阳表郁/120
案例:脑鸣10年针灸立减——少阳湿郁/122
案例:间质性肺炎案——少阳相火引发的肺炎/125
案例:耳穴去胆结石——胆经湿化/128
●手少阳三焦病(经病+腑病)(上行为顺)/133
案例:黄疸胰腺炎罕见病——三焦腑热化/133
第六节太阴病/135
●足太阴脾病(经病+脏病)(上行为顺)/136
案例:湿疹、脾虚、手足口病的娃娃——太阴湿化/137
案例:奇怪的球形便秘——羊屎:太阴寒湿阳明燥(脾约)/139
案例:手足冰冷的姐姐——太阴寒湿/142
案例:舞蹈表演前腹泻的阿姨,针刺立愈——太阴寒郁腹痛/143
案例:腹胀20年愈——太阴湿化不升/145
●手太阴肺病(经病+脏病)(下行为顺)/146
案例:肺纤维化,血氧浓度低,呼吸不畅——手太阴肺痰阻不降(痰阻表郁)/147
案例:连平躺着睡觉都是梦想——重症尘肺病,手太阴肺湿化(痰饮阻碍)/150
案例:3000万哮喘儿童的希望——手太阴肺燥化或湿化/153
第七节少阴病/156
●足少阴肾病(经病+脏病)(上行为顺)/158
案例:腰痛——足少阴肾寒化不升/158
案例:痛风,寒包火——足少阴寒化不升/160
●手少阴心病(经病+脏病)(下行为顺)/162
案例:好痛,舌尖上的泡泡——手少阴心热化/163
案例:怎么老想睡觉还睡不醒?——手少阴心寒化嗜睡/165
案例:月经引发的神经病——热入血室扰神明/168
第八节厥阴病/170
●足厥阴肝病(经病+脏病)(上行为顺)/172
案例:死去活来的痛经,耳穴3分钟止痛——厥阴湿阻不升/172
案例:B超下神秘消失的子宫肌瘤——厥阴寒化不升(瘀阻)/174
案例:一分钟针灸降压——厥阴不升风化/176
案例:2次中风的岳父——厥阴不升风化热化/177
案例:胸胁胀痛——厥阴堵塞热化不升/179
案例:误打误撞治愈的糖尿病——厥阴湿阻风化/180
●手厥阴心包病(经病+脏病)(下行为顺)/183
案例:清天河水10分钟小儿退热——蓄积膀胱经热发汗退热/183
案例:心包积液——心包经寒化/185

前言/序言

当代中医的发展实际处于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状态。优秀的中医前辈如何才能将中医的真谛传承下来,如果撇开门户之见,毫保留、清晰简洁地将各种诊治理论、经验系统地与临床实践连接,让中医爱好者迅速理解中医临床思维,对自己和家人身体状况有清晰了解;让年轻医生可以直接快速提升临床水平,提高自信,解决患者的病痛,我们知道这从来就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从中医理论成文的《黄帝内经》到具有系统化诊断和方剂的《伤寒论》,几乎每位作者都在说医道之不传久矣。历史上能够清晰解释《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大家已经少见,能够建立标准、借助他们所处时代的传播工具广为流传的更少。
今天,我们拥有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强大的互联网,资讯的获取几乎零成本,知识以近乎爆炸的速度在增长,但是似乎我们的经典医学仍然徘徊不前。更糟糕的是,我们学习中医的成本随着干扰信息的增多而更加巨大。简捷有效的中医心法,对于现代人而言显得更加珍贵。
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中医在“精”“气”“神”的“神”这一层次的探讨,因为那需要更多超越身体的亲身实证,需要更多有修行的老师来指引,我们暂时还法做到,“精”更接近于身体的物质基础,也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会集中在“气”这个层次讨论,因为这个层次最能够反映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可以将古典的作品甚至历代医家的医学理论融为一炉,这将更有利于中医学在当今的发展,帮助当前的患者摆脱许多疾病的困扰。在我们有能力和机缘的时候,我们会再对“气”以上的“神”这一层次进行深入探索。
第一次,我们试图融会贯通中医的基础理论,使用假设模型等方法来研究中医。
第一次,我们将所有的症状落实到营卫层次,提出从微观营卫到宏观气血、到六经六气、到脏腑气化的统一。
第一次,我们提出疾病是“气”“坏”了导致的症状表现,从调节疾病本质——“气”这个角度,来解读《黄帝内经》《伤寒论》《四圣心源》等气化学说。
第一次,我们从临床角度,直接让读者建立六经六气的气机模型,融会贯通中医的各种理论,建立微观气化到宏观气化相统一的辩证思考逻辑。
虽然,整个理论的使用,依赖于黄元御对中医的认识和对《伤寒论》的认识,但作为创新之作,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有待成熟的地方,欢迎大家对我们进行批评和指导,和我们一起参悟古圣先贤的自然科学——古典中医。
而我们从新的方法、新的视角来理解古典中医,将会看到新的视野,创造新的临床思维,我们将这个视野下看到的古典中医,叫做新古典中医。在此,也邀请更多的同仁加入我们的行列,推动新古典中医的发展,为这个时代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本人学习中医的过程,同很多现代医生一样,充满艰辛和坎坷。刚开始处于经典作品法读懂的状况,后来处于医家路线太多、莫衷一是的状况;再到后来知道该选择哪些老师的内容来学习,有助于提升临床水平。这样一路走下来,发现可以采纳的学习路径就没有那么多了。首先倪海厦先生作为经方派的代表,给了我们最大的启发,原来中医也可以使用现代语言、现代思维方式,将理论和临床进行贯通解析!可惜倪师英年早逝只能追忆,扼腕叹息!只好求助于倪师学派之宗,清末唐容川先生的学问。唐师是近代中西汇通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气化是中医的核心,更加可贵的是,他将气化与现代解剖学结合,落实到具体形脏,很好地融会贯通了中西医学。
一部《思考中医》,刘力红老师开启了这个时代对经典中医的憧憬和理想。其老师李阳波先生的《开启中医运气之门》把中医带入了一个“法于术数,天人合一”的高深境地,于是五运六气的研究在李师强大的临床能力和创造性的研究能力之下,显得格外有魅力!只是可惜李师也是英年早逝。但我们由五运六气理论进入中医研究时,发现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期间得到了《医易时空学——用电脑测经络验证五运六气的科学性》的毛小妹老师、《极之镜·古中医的天文学》的路辉老师的指点和启发,我们一路探索到黄元御老先生的《四圣心源》《医书十三种》,把黄师的每一部作品仔细研究,并把黄师后世传人的学问以及传承黄师部分学问的医家之作品如《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乃至李可老先生的作品,一一读过。终于明白黄师使用气化理论来解析中医,使用六气来解析《伤寒论》,渐渐明白气乃是《伤寒论》背后的真正心法。
由于黄师的临床记录较少,而且语言简洁,关于六气和气化虽然在各部经典作品中已提出来,但是没有系统纯粹地讲解气的种种,因此初学者不易掌握。所以,按照我们对气化理论的理解,我们对六经伤寒论进行解析,使用黄师的心法(或者说,我们认为的黄师的心法),将心法和临床直接比对,让初学者可以迅速进入古典中医的路子,让临床工作者多一个考虑的视角、多一个选择,给现代人提供真正有效、低廉、安全的诊治方案。
探索的路,非常艰辛,很是孤单,数次挑灯夜读,数次打坐参悟,数次临床思考,每每与古人神交于书内,常常能会意前辈的垂训,醍醐灌顶心生法喜,更加不敢恣意妄为,更加想深入总结,仔细落笔,希望对来人有启发,希望对中医有帮助。但同时也因为我们才疏学浅,而古典中医博大精深,故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愿同道与我们进行积极的探讨,我们将万分感谢!

樊学鸿 金藓
2016年冬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本书简介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并非一本仅仅罗列穴位、方剂的传统医学典籍,而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医“气”的哲学意蕴与临床实践的革新之作。它以“气”为核心,揭示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以“气”为纲,以“通”为要的全新治疗体系。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纷繁的病症表象,直抵疾病发生的源头,掌握真正意义上的“治本”之道。 核心理念:气,生命之源,万病之本 中医理论素称“气者,人之根本也”。本书将这一古老智慧发扬光大,系统阐释了“气”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涵盖了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基础(如营气、卫气),更深入探讨了气的运行、生成、转化等动态过程,以及情志、饮食、环境等因素对气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的充盛与否、运行的通畅与否。疾病的发生,本质上是由于气机失调、气滞血瘀、气虚阳衰等一系列“气”的病理变化所致。 治疗原则: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基于对“气”的深刻理解,《气道中医》提出了“以气治气,以通为治”的独特治疗原则。 以气治气: 这意味着治疗的根本在于调整和恢复失调的气。当气虚则补之,当气滞则行之,当气逆则顺之,当气陷则托之。作者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阐述了如何通过辨识不同的“气”之异常,施以精准的调气之法。这并非简单地补充阳气或疏通气机,而是更为精细地针对不同脏腑、不同病因所产生的特定“气”的问题进行干预。例如,对于因情志不畅导致的气郁,并非一味地使用理气药物,而是要深入分析情志与气之相互影响,从根源上化解气结。 以通为治: “通”是气机运行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体健康的标志。气机的通畅,意味着营血的滋养、经络的疏通、脏腑的功能协调。本书强调,许多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不通”,包括气滞、血瘀、痰凝、湿阻等。因此,“通”是解决“不通”的关键。作者在此基础上,将“通”的概念进一步拓展,不仅包括气血的通路,还包括信息、能量的传递,以及身心之间的连接。当身体内部的各项通道畅通无阻,生命力自然充沛,疾病便无从滋生。调理气机、疏通经络、化解痰湿、活血化瘀等多种手段,最终都指向“通”这一目标。 创新视角与临床实践 《气道中医》一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将抽象的“气”的概念,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严谨的逻辑,转化为可操作的临床指导。 辨证论治的升华: 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本书更进一步,将“气”的异常作为辨证的核心。它教导读者如何通过细微的体征(如语声、呼吸、脉象、舌苔、神情等)来捕捉“气”的信号,从而做出更精准的判断。这种对“气”的深度洞察,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和养生爱好者超越表面的症状,直击病根。 多角度的调气方法: 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种以“气”为核心的调理方法,这些方法既包括经典的针灸、推拿、中药,也融入了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创新疗法。例如,在药物的应用上,并非简单地套用经典方剂,而是强调药物的“气”性,即药物如何通过其独特的药性来调整人体的气机。在针灸方面,则更加注重穴位的“气”感和经络的“气”流,通过精准的刺激来引导气的运行。此外,书中可能还涉及呼吸调控、意念引导等更为精微的调气方式,这些方法强调身心合一,通过调动内在的生命力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预防与养生的新维度: 《气道中医》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将目光投向了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养生。它揭示了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如饮食的“气”味、起居的“气”节、情志的“气”和,来保持气的充盛与通畅,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理想状态。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套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养生方案,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管理自己的“气”,从而提升生命质量,延缓衰老。 适用人群 本书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中医从业者: 寻求深化中医理论理解、拓展临床思路、提升疗效的医生、针灸师、推拿师等。 中医学子: 希望全面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掌握“气”的核心概念和临床应用的学生。 养生爱好者: 对传统中医养生有浓厚兴趣,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调养身体、提升健康水平的读者。 关注健康的人群: 任何希望深入了解自身生命活动规律,掌握主动健康管理之道的人。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启发的著作,它不仅是对中医古老经典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阅读本书,将是一场通往健康与生命觉醒的深刻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拨开重重迷雾,直指中医最核心的奥秘。我们都知道中医讲究“气”,但“气”究竟是什么?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又如何能够“以气治气”?这都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困惑但又充满兴趣的问题。而“以通为治”这个理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为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解释“气”的定义、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以及它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以气治气”的方法,比如一些特殊的呼吸法、导引术,或者是针对不同病症的“通气”策略。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真正理解中医的精髓,并且学到一套能够改善自身健康,甚至帮助他人的实用技能。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把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

评分

不得不说,《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这个书名,真的非常有吸引力。我平时对中医算是有一些了解,但更多的是停留在一些基础的辨证论治,比如寒热虚实之类的。而“以气治气,以通为治”这个提法,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层面。它不像一些养生书那样,只是教你一些食疗或者穴位按摩,而是直指中医最核心、最根本的理念——“气”。我一直觉得,中医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对人体整体的把握,以及对那些难以量化的内在规律的洞察。“气”无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本书的光芒,在于它是否能够真正地将“气”这个概念解释透彻,并且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以气治气”。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导,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面对一些具体的病症时,运用“气”的力量来调理身体。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让我对中医的认知有一个质的飞跃,能够真正领悟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深层含义,并在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光听着就感觉非常“硬核”,充满了专业性和探索性。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中医智慧,在于对人体生命活动最本源的理解,而“气”恰恰是中医理论的基石。我们现在很多疾病,可能并非是物质上的破坏,而是功能上的紊乱,这种紊乱,在中医看来,很可能就是“气”的失衡或不通。这本书能够将“气”提升到治疗的核心,并且提出了“以气治气”的全新视角,这让我非常感兴趣。我希望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解析“气”在中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详细阐述“以气治气”的具体原理和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案例或者方法,让我能够切实地感受到“以通为治”的力量。我对于书中是否能解释清楚,如何通过调理“气”来解决一些现代医学难以根治的慢性病,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中医理论的一次深刻梳理和创新,我期待它能够引领我进入一个更深奥、更具生命力的中医殿堂。

评分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这个书名,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健康与生命本质的追问。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下,我们常常忽略了身体内部那股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至关重要的力量——“气”。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一种回归。它提出“以气治气”的理念,让我联想到许多看似无解的病痛,是否源于“气”的淤滞与不畅?而“以通为治”更是点明了解决之道。“通”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顺畅,更包含了精神层面的舒展与平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探索“气”的奥秘,理解“气”的运行规律,并且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教我如何通过调理“气”来改善身体健康,甚至提升生命品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突破传统中医的某些固有框架,用更现代、更易懂的方式来阐释这些古老的智慧,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气道中医”的独特魅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路。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给我一种非常深邃且充满智慧的感觉。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关注那些可见的、可测量的物质层面,而对于“气”这样一种形而上的概念,却常常被边缘化,甚至被认为是虚无缥缈的。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自信和肯定的姿态,将“气”置于中医治疗的核心地位,并提出了“以气治气,以通为治”的治疗原则。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是否因为过于依赖现代科技,而忽略了人体内部最根本的运行机制?“气”在中医理论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它又是如何通过“通”来实现治疗的?这本书会如何解释“气”的本质,以及如何将这种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治疗方法?我期待着它能够为我揭示一个我从未深入了解过的中医世界,让我重新审视健康与疾病的根源,或许,那些看似难以解释的身体不适,恰恰是因为“气”的不畅通而引起的。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中医理论的一次有力重申和深入挖掘,我迫切希望能够通过它,找到理解身体奥秘的新视角,并从中获得启迪。

评分

物流速度很快

评分

听人介绍买来看的 还没看多少

评分

很有见地,出诊可以试试

评分

纸质不错,发货快速,好评

评分

评分

发货很快,没有看

评分

养生就要练气,把气息练好

评分

发货很快,没有看

评分

宝贝已经收到!还没有看内容!应该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