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明为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长期从事考古教学和田野考古工作,曾主持或参与指导河南洛阳王湾、陕西周原凤雏、山东长岛北庄、湖北天门石家河和江西万年仙人洞等数十处考古遗址的发掘;长期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农业与文明起源、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此书展示了作者数十年考古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反映了他对中国早期文明探索做出的卓越理论贡献。
本书为考古学家严文明的作品自选集,内容包括中华文明的始原,仰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东夷文化的探索,良渚文化与中国文明的起源,等等。此书展示了作者数十年考古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反映了他对中国早期文明探索的理论贡献。
严文明,1932年生,1958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史前和原始学联盟理事等。长期从事考古教学和田野考古工作。发表《仰韶文化研究》《长江文明的曙光》和《中华文明的始原》等十余部著作。
一 东方文明的摇篮
1,东方文明的摇篮
2,东亚文明的黎明
3,稻作农业与东方文明
二 中华文明的始原
1, 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2, 中华文明的始原和早期发展
3, 炎黄传说的考古学观察
4, 早期中国说
三 从仰韶到龙山
1, 仰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2, 姜寨早期的村落布局
3, 横阵墓地试析
4, 甘肃彩陶的源流
5, 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
四 东夷文化的探索
1, 夏代的东方
2, 东夷文化的探索
五 长江文明的曙光
1, 长江流域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长江文明的曙光——与梅原猛对谈
3, 良渚文化与中国文明的起源
我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与中国的自然环境和史前文化的背景密切相关,既是多元的,又是有中心有主体并有密切联系的整体。这一格局的形成使得中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无比的活力,成为世界上惟一持续数千年而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中国文化早在史前就已基本形成一个“以中原文化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和不同文化传统的分层次联系的重瓣花朵式的格局”。并且认为“这一发展对中国早期文明的发生及其特点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一论断后来被有的学者概括为中国文明起源的重瓣花理论。
……
《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求索文明源》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份关于人类文明“基因图谱”的解读。它没有拘泥于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符号,而是着眼于那些更本质、更普遍的文明要素,比如语言的产生、工具的创造、宗教的萌芽、艺术的起源等等。作者(们)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层层递进,将这些看似零散的要素,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人类文明早期发展的逻辑脉络。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早期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那种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以及由此产生的早期信仰和神话,都让我看到了人类思想的最初形态。这些,正是后来丰富多彩的文明现象的根基所在。阅读本书,让我对“文明”有了更宏观、更具象的理解,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而微的细节汇聚,是无数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本书,为我理解人类的过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我审视当下的文明,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评分《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求索文明源》这本书,如同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历史的迷雾,去探寻文明的源头。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文明,就必须深入其根源,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愿望。书中对于早期人类哲学思想的追溯,对于早期宗教和神话的解读,都让我看到了人类最初对世界的好奇与思考。那些看似朴素的观念,却蕴含着对宇宙、对生命最根本的追问,也为后来的哲学、宗教、科学奠定了基础。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影响的论述,这种跨文化的视野,让我看到了人类文明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它说明,尽管不同文明有着各自独特的路径,但在追求真理、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它们有着共同的起点和相似的探索。读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人类文明是共享的,是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评分翻阅《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求索文明源》的每一页,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考古挖掘,只不过这次挖掘的是思想的遗迹,是智慧的碎片。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些论述而感到惊叹,作者(们)的洞察力何其敏锐,竟然能从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发掘出文明演进的重大线索。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文明并非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演化过程,是人类在与环境互动、与自身需求搏斗中,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结果。书中对于早期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人类从个体走向群体,从分散走向协作的艰难历程,也看到了那些最初的规则和秩序是如何奠定的。这种对人类社会化进程的深入解析,让我更加理解了为何社会性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类文明的“成长史”,它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今天的人类文明。
评分我可以说,《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求索文明源》这本书,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引人深思的一部作品。它让我明白,“文明源”这个词语背后所蕴含的博大精深。书中对早期人类工具制造、农业起源、文字产生等关键性突破的论述,让我看到了人类智慧是如何一步步解锁自然,并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知的世界。我尤其被书中对早期人类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探讨所吸引,那些朴素的道德准则,却是后来复杂社会伦理体系的基石。阅读本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它让我学会了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变化。这本书,让我对人类文明的起源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知,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文明成果,并思考如何将其传承和发展下去。
评分拿到《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求索文明源》这本书,首先是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低调而又不失格调的设计,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内容的分量。翻开书页,一种严谨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写作风格扑面而来,让我立刻沉浸其中。作者(们)在“文明源”这个宏大的命题下,展现了惊人的洞察力,他们没有将目光局限于单一的地域或文化,而是以一种更加宏观和包容的视角,去审视那些塑造了人类文明的共同元素。阅读的过程,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思想博物馆,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论述,都是一件精美的展品,都承载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独到的见解。书中的论证逻辑清晰,引经据典,但又不失可读性,避免了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对“文明”这个概念本身的反思,它究竟是什么?是技术的发展?是社会制度的演进?还是精神信仰的传承?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引导读者去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文明成果,去探究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孕育而成,又是如何相互影响,最终汇聚成人类文明的洪流。
评分当我合上《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求索文明源》的最后一页时,一种强烈的满足感油然而生。这本书不仅拓展了我的知识边界,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探究。作者(们)在书中展现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深刻洞察力,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文明”这个概念的多维度解读,它既包含了物质文明的成果,也涵盖了精神文明的精髓。书中对早期人类艺术、音乐、文学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人类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时代,就已经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丰富和表达。这让我认识到,精神追求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这本书,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我不断地去探索,去思考,去追问。它让我对人类文明的过去,充满了敬畏;对现在,充满了审视;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评分《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求索文明源》这本书,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没有给我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框架,一种方法,一种视角,去引导我去自己寻找答案。我常常会在阅读时,将书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对比,去思考那些古老的文明经验,对当下有着怎样的启示。书中对早期人类社会协作与冲突的分析,对早期政治制度的萌芽的探讨,都让我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文明的脆弱性”的论述,它提醒我们,文明的成果并非一劳永逸,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守护和发展。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基因”,它根植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也连接着我们与历史,与未来。
评分《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求索文明源》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它颠覆了我一些固有的认知。我曾以为文明的源头是某种单一的、清晰的起点,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文明的起源更像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网状结构,无数细小的节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相互连接、渗透、融合。作者(们)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文明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看到,即使是看似独立的文明,也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汲取着来自其他文明的养分。这种跨文化的比较和分析,让我对人类文明的整体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书中的一些论述,尤其是在探讨早期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时,让我脑洞大开,仿佛看到了人类最初的探索和挣扎,看到了那些伟大的先驱是如何在混沌中摸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火种。这种追本溯源的阅读体验,不仅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求,更让我对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演进,充满了敬畏和感慨。
评分终于在书店的角落里淘到了这本《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求索文明源》。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感和探索精神,仿佛预示着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之旅。我一直对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奠定人类文明基石的早期探索和思想萌芽。这本书,正如同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承载着一种“求索”的使命,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追寻那些文明最深沉的根源。读它的过程,就像是在与那些曾经站在人类思想最前沿的智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他们的智慧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旧闪耀着启迪的光芒。每一页都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对过往的审视,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展望。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历史事实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提炼,一种对人类精神内核的深刻挖掘。它让我不禁思考,在那些最古老的文明遗迹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智慧,又是怎样的力量,驱动着人类不断向前,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知的世界。读这本书,不单单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一种对自身文化根源的再认识。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引发深入思考的学术著作情有独钟,而《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求索文明源》无疑达到了这一标准。这本书并非那种一蹴而就的快餐读物,它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细细品味,去理解那些深刻的论点和精妙的论证。我常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句子,思考作者的意图。这种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收获。它让我明白,对于“文明源”这样宏大而复杂的课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只有不断地探索和追问。书中的每一位作者(或是在同一作者笔下)都展现了扎实的学养和独立的思考,他们并没有简单地复述前人的观点,而是试图提出自己的见解,挑战已有的认知。这种求真的精神,正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它激励着我,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保持一种批判性思维,不迷信权威,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在指引我通往更深邃的智慧之门。
评分严文明先生的经典著作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好
评分严文明先生的经典著作
评分研究中华文明发源的教科书。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严先生的自选集,经典论文值得细读。不过包装破了一点,书的一角也脏了。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好书,强烈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