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以系统灵活的编纂方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五十四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X早的编年体史书,也是研究先秦历史和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春秋左氏传》根据春秋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主要对春秋诸国战争、外交、内政等各个方面加以记述。同时对各类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理念、天文地理、神话传说、民间歌谣都有记述和评论,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部展现春秋历史全貌的百科全书。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姜姓,丘氏,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二书,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有重要启发。
卷一 隐公(元年—十一年)
卷二 桓公(元年—十八年)
卷三 庄公(元年—三十二年)
卷四 闵公(元年—二年)…
卷五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卷六 文公(元年—十八年)
卷七 宣公 (元年—十八年)
卷八 成公 (元年—十八年)
卷九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
卷十 昭公(元年—三十二年)
卷十一 定公(元年—十五年)
卷十二 哀公(元年—二十七年)
郑伯克段于鄢
【题解】
本文讲的是春秋早年郑国统治者兄弟相争的故事。文章对于战争一笔带过,着重描写了武姜对共叔段的偏爱,导致了共叔段野心的慢慢膨胀。庄公对共叔段故意放任,直到共叔段准备发动叛逆的战争,庄公才发动大军迅速平定了战乱。战争后,庄公被颍考叔的孝心感化,与武姜重归于好。
【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②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④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⑤,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⑥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⑦,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⑧。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⑨,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⑩,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注释】
①寤生:寤,倒着。寤生,胎儿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即难产。
②亟(qì):屡次。
③虢(guó)叔:东虢的国君。
④大:同“太”。
⑤雉:古建筑计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⑥辟:躲避。
⑦无庸:不用。庸,同“用”。
⑧廪(lǐn)延:郑国邑名,在今河南延津北。
⑨不义不暱(nì):多行不义,别人就不会近他。暱,同“昵”。
⑩黄泉:一指地下的泉水,一指阴间。后文中,颍考叔巧妙地用一词多义的手法化解了僵局。
【译文】
X初,郑武公迎娶了申国的女子为妻,名为武姜,她生下了庄公与共叔段。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惊吓到武姜,于是武姜给他取名为“寤生”,并因此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让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并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了庄公成为郑国国君的时候,武姜就代替共叔段向庄公请求以制邑为封地。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城邑,之前虢叔就是死在那里的,若是要封给他其他的城邑,我都可以听从。”武姜就请求把京邑封给共叔段,庄公答应让共叔段居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郑大夫祭仲说:“分封的城池,城墙如果超过三百丈,就会变成国家的祸害。先王规定的制度是:国内X大的城池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城城墙的长度不符合规定,不是先王的制度,您恐怕会忍受不了。”庄公说:“武姜想要这样,我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祸患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不如趁早为他安排一个场所,不要让祸患滋生蔓延。如果祸患滋长蔓延,以后就更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尚且很难清除干净,更何况是您那备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己走向灭亡,你姑且等着看吧。”
之后不久,共叔段把原来属于郑国西边和北边的边城,暗中归为自己掌控。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承受两个国君的统治,您现在准备怎么办?如果您打算把郑国交给共叔段管理,那么我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他,那么就请消灭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二心。”庄公说:“不需要管他,他自己将会遭到灾祸的。”
共叔段又把那两个边城改为自己掌控的地方,一直延伸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出击了!如果土地变多了,他将会得到更多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王不忠义,对兄长不近,土地就算再多,也终将崩溃。”
共叔段修葺城郭,聚集人民,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士兵和战车,准备袭击郑国国都。武姜准备作为内应为共叔段开启城门。庄公知道了共叔段袭击郑的日期,说:“可以行动了!”于是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城。京城的人民背叛了共叔段,于是共叔段逃到了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攻打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往共国逃去。
《春秋》记载的是:“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去敬爱兄长,所以不称他为“弟”;兄弟二人如同两个国君一样打仗,所以用“克”字;把郑庄公称为“郑伯”,是挖苦他对弟弟缺少教化;赶走共叔段是郑庄公的意愿,所以不写共叔段自己出逃,隐含责难郑庄公逼走共叔段的意思。
之后庄公就把武姜放置在城颍,而且发誓说:“不到阴间,就不要再见面!”这之后庄公又后悔了。
有个叫颍考叔的人,是颍谷掌管筑城的官员,听说这件事以后,特意向郑庄公进献宝物。庄公赏赐他一起吃饭。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特意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颍考叔答道:“我有母,我吃过的东西她都吃过,只是从未吃过君王赏赐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孝敬给她吃。”庄公说:“你有母可以孝敬,唯独我却没有!”颍考叔说:“敢问您为什么这么说?”郑庄公把原因告诉给他,并且告诉了他自己后悔的心情。颍考叔回答说:“您有什么可担忧的?只要挖掘土地直到挖出泉水,在地道里见面,那谁敢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听从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拜见武姜,并赋诗道:“在地道里相见,多么快乐和谐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走到地道外面,多么快乐舒畅啊!”于是武姜和庄公恢复了母和儿子的关系,像从前一样。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纯正的孝子,他不但孝敬自己的母,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庄公身上。《诗经》说:‘孝子的孝是没有穷尽的,永远都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种事情吧!”
我一直对春秋时期的历史充满好奇,而《左传》无疑是了解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但说实话,要直接阅读《左传》原文,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都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这套《春秋左氏传 原文+注释+译文》则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以一种非常科学和人性化的方式,将原文、注释和译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注释。这套书的注释不是简单地堆砌一些学术名词,而是用一种更加贴近读者的语言,去解释原文的含义,考证历史事件的细节,分析人物的动机。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你遇到困难时,耐心细致地为你解答。而译文部分,更是让《左传》这部古籍焕发了新的生命。它并没有为了追求“口语化”而牺牲原文的庄重和美感,而是用一种更加流畅、更加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左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常常在阅读译文时,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自己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这套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经典是可以被理解和欣赏的”。
评分要说市面上哪套《左传》读本最让我满意,非这套《春秋左氏传 原文+注释+译文》莫属。我之所以如此推崇,是因为它真正做到了“精粹”二字。它没有选择那些过于晦涩难懂的版本,而是精选了可靠的原文,并在其基础上,做了极具价值的注释和译文。注释方面,它并非简单地“附庸风雅”,而是深入到历史事件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对于一次战役的描述,它会从军事策略、政治背景、外交博弈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这场战争的意义和影响。而且,注释的语言非常清晰,避免了学术术语的滥用,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译文部分更是让我拍案叫绝。它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用一种更加流畅、更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左传》的精髓传达出来。我常常在阅读译文时,能够感受到原文那种磅礴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套书让我觉得,《左传》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古籍,而是可以被我们普通人所理解、所品味、所感悟的鲜活历史。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收藏过不少关于《左传》的版本,但坦白说,真正让我能够“读进去”、“看得懂”、“有收获”的,非这套《春秋左氏传 原文+注释+译文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四书五经经典读本》莫属。最令我赞赏的是它注释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字词的解释,更是对历史背景、事件缘由、人物动机、外交辞令、军事谋略等方方面面的深入剖析。比如,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战役的描写,不仅解释了行军布阵,还结合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各方利益的纠葛,让我能够理解为何会发生这场战争,以及它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层层递进的解释,让《左传》这部厚重的史书变得不再枯燥,反而充满了故事性。而译文部分,则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为了追求“通俗”而牺牲原文的文采,而是用一种恰到好处的现代汉语,既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又能保留原文那种古朴典雅的风格。我常常在阅读译文时,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个时代的画面,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那些历史人物的智慧与无奈。这套书让我觉得,阅读《左传》不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与历史对话的愉悦过程。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所谓的“国学经典”,但很多都只是徒有其表,要么内容粗糙,要么排版混乱,让人望而却步。这套《春秋左氏传 原文+注释+译文》简直是一股清流。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书页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了。打开后,我发现它的内容编排更加让我惊喜。原文的清晰度自不必说,关键在于它的注释。这套书的注释做得非常细致,几乎是“字字看来皆有据,点点滴滴不寻常”。它不仅解释了字词的意思,还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关系、政治制度、外交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我之前阅读《左传》时,常常会因为不理解一些历史背景而感到困惑,但在这套书中,这些困惑都被一一化解了。更让我称赞的是,它的译文部分。译文的语言非常优美,用词考究,既保留了原文的古朴韵味,又使得现代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我常常是读完原文,再对照注释,最后看译文,这种层层递进的阅读方式,让我对《左传》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这套书绝对是值得推荐给所有想要深入了解《左传》的读者的。
评分这套《春秋左氏传》确实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找一本既有原文、又有深入注释和通俗译文的书籍来研读《左传》。市面上类似的读物不少,但往往要么注释过于晦涩,要么译文过于简略,真正能够兼顾学术深度和阅读便捷性的并不多见。而这套书,从装帧设计上就透着一股沉稳大气,封面的古朴纹饰,内页的纸张质感,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翻开第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原文,字体清晰,排版疏朗,让人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惫。紧随其后的注释,更是让我惊喜不已。它不是那种简单地解释几个生僻字的注释,而是对原文的背景、人物、事件、典故都进行了详细的考据和阐释。我尤其喜欢的是,注释中还会引用其他史料、学者的观点,甚至是相互辩驳,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左传》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也体会到了古人治学严谨的态度。而注释后的译文,更是点睛之笔。它不像一些译文那样生搬硬套,而是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的意思流畅地表达出来,同时又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和气势。很多时候,读完原文,再看注释,最后对照译文,就像是经历了一次思维的穿越,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春秋时期的波诡云谲和人物的悲欢离合。这套书真的让我觉得,《左传》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籍,而是可以被理解、被感悟的鲜活历史。
评分我一直对“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深有感触,但真正深入阅读《左传》却需要相当的毅力。市面上很多版本的《左传》,要么是纯原文,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天书;要么就是只有白话译文,却失去了原文的精炼和韵味。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套《春秋左氏传 原文+注释+译文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四书五经经典读本》,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贴心”。它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原文、注释、译文三者并行,甚至是在原文段落旁边就紧跟着注释和译文,这样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立刻查阅,无需频繁翻页,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而且,它的注释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历史事件的细节、人物关系、当时的政治制度、礼仪等等,很多我之前阅读其他资料时一掠而过的细节,在这套书的注释里都能得到详尽的解释,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译文更是精彩,它不是那种直白的口语化翻译,而是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用更易于现代人理解的语言来呈现,既保留了原文的文言美感,又避免了晦涩难懂的障碍。读着译文,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那种庄重、那种大气。这本书绝对是想要系统学习《左传》却又缺乏专业背景的读者们的福音。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国学读本,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学术典籍,而应该是能够真正引导读者走近经典的桥梁。这套《春秋左氏传 原文+注释+译文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四书五经经典读本》无疑就是一座这样的桥梁。首先,它的版本选择就非常到位,选用的原文版本是经过学者们考订的,准确性较高,这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其次,注释部分堪称这部书的灵魂。它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穿越历史迷雾。注释的语言通俗易懂,不会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解释原文的含义,考证历史事件的细节,点评人物的言行。我特别喜欢的是,注释中会穿插一些作者的见解,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左传》。而译文,更是将《左传》的智慧以一种更贴近现代人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是简单的直译,而是意译,能够将原文中那些含义丰富、意蕴深长的语句,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解读,让人读来豁然开朗。总而言之,这套书不仅有深度,更有温度,它真正做到了让《左传》这部经典“活”起来,走进普通读者的心中。
评分这套《春秋左氏传》让我对“经典读本”这几个字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用最真诚、最易懂的方式,与你分享历史的智慧。我最欣赏的是它注释的质量。它并非那种简单罗列资料的堆砌,而是经过精心的筛选和提炼,将最重要、最核心的信息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注释会详细考证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参与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系统和完整。同时,注释还会引用大量的史料和学者的研究成果,这无疑大大提升了这部书的学术价值。而译文部分,则是我最为看重的。它用一种非常自然、流畅的语言,将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又保留了原文的那种史书特有的庄重和气势。我常常在阅读译文时,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能够看到那些历史人物在舞台上上演的悲喜剧。这套书让我觉得,阅读《左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与历史深度对话的绝佳体验。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我深知《左传》在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但如何有效地阅读这部巨著,一直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偶然间看到了这套《春秋左氏传 原文+注释+译文》,我才觉得找到了真正的“宝藏”。它在内容呈现上,将原文、注释、译文三者完美融合,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尤其要强调的是它的注释。这套书的注释,不仅在字词的解释上非常到位,更在历史背景、事件关联、人物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梳理。它如同一个百科全书,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左传》所需的全部信息。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因为注释中的某些考证而恍然大悟,对一些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认识。而译文部分,更是让我爱不释手。它既保留了原文那种简洁凝练的风格,又用更加生动、更加易于理解的语言,将《左传》的精髓传达出来。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做到“信、达、雅”。这套书无疑是想要深入理解《左传》的读者们的绝佳选择。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有一套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左传》的读物,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这套《春秋左氏传 原文+注释+译文》可以说完全满足了我的期待,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它提供的原文,字体清晰,排版疏朗,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更关键的是,它的注释部分。这套书的注释,真正做到了“解惑”。它不仅解释了原文中的生僻字词,更深入地解析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文化习俗,以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历史事件时,会引用多方面的资料进行佐证,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看待问题,避免了片面理解。而译文,更是让我惊喜。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白话文翻译,而是用一种更加生动、更加具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将《左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读完译文,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眼目睹春秋时期的历史画卷。这套书不仅提升了我的阅读体验,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左传》这部伟大的史书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