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数字记忆 比较记忆
思路更清晰 考点更直观
归类记忆 图标记忆
重点更突出 记忆更持久
内容简介
本书定位为司法考试精华记忆读本,具有如下特色:其一,体系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够帮助考生形成清晰的复习思路,显著提高复习效率;其二,复习方法独特,通过图标记忆、数字记忆、比较记忆等方法,使得考点形象化,记忆效果更持久。
作者简介
飞跃思考辅导中心,由多位司考方面的专家和编辑组成,熟练掌握司考各科重点,并能根据往年命题总结规律、预测来年重点。
目录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复习记忆指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二、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三、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二)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第二章法理学
复习记忆指导
一、法的概念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二)其他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二、法的价值
三、法的作用
(一)法的五种规范作用
(二)法的两种社会作用
四、法律规则的分类
(一)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
(二)确定性规则和非确定性规则
(三)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五、两大法系的比较
六、法与社会
第三章法 制 史
复习记忆指导
一、中国法制史
(一)各个朝代法律制度
(二)首次事件列表
(三)重要法典
(四)重要数字列表
(五)刑罚演变
(六)各朝司法机关
二、外国法制史
(一)重要事件列表
(二)主要法典的基本内容
(三)重要关键词列表
第四章宪法
复习记忆指导
一、国家机关
(一)全国人大职能
(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制度
(三)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制度
(四)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五)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监督职能
(六)国家主席
(七)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
二、选举、人大代表
(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二)人大代表的选举
(三)人大代表资格的停止和终止
(四)代表的权利和执行职务保障
三、立法体制
四、宪法修正案
五、数字记忆点
第五章经 济 法
复习记忆指导目录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限制竞争行为
二、反垄断法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消费者权利与经营者义务
(二)产品损害赔偿
(三)损害赔偿范围
四、银 行 法
(一)商业银行设立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五、个人所得税法
六、企业所得税法
七、税收征管法
(一)延期缴纳
(二)税收保全措施
(三)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八、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
(一)劳动合同的分类
(二)试用期规定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
(四)用人单位经济补偿
(五)劳务派遣
(六)劳动争议的解决
(七)社会保险制度
(八)知识点数字记忆
九、土地房产法
(一)土地法
(二)城市房地产法
第六章国 际 法
第一节国际公法
复习记忆指导
一、国际法主体
(一)国家
(二)国际组织
二、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
(一)领土
(二)海洋法
(三)外层空间法
三、国际法上的个人
(一)国籍的取得和丧失
(二)引渡
第二节国际私法
复习记忆指导
一、冲突规范
(一)冲突规范的结构
(二)冲突规范(中国)
二、冲突规范的制度
(一)识别
(二)反致
三、外国法的查明
第三节国际经济法
复习记忆指导
一、国际货物买卖
(一)国际贸易术语
(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二、国际海上货物运输
三、国际海运保险
(一)损失
(二)保险的类别
四、国际贸易支付
(一)托收
(二)信用证
五、WTO相关规则
六、MIGA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第七章刑法
复习记忆指导
第一节刑法总论
一、犯罪构成要件
(一)犯罪主体
(二)犯罪对象
(三)责任能力
(四)罪过
(五)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
精彩书摘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复习记忆指导
从近年的命题特点来看,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考查重心从基本理论的识记与简单理解逐步向理论的深入理解与实践运用过渡。同时基本理论部分在选择题中也考查率较高,不可忽视。因此,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内容应当全面掌握,注意相关理论的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续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现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二、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明确立法权力过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进立法精细化。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续表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行业自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完善选举制度和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
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抓紧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法治化、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续表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平、责任明确。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
积极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治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
……
2017司法考试记忆通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2017司法考试记忆通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