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志远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张志远
  • 临证经验
  • 方剂
  • 临床
  • 传统医学
  • 医学史
  • 养生
  • 中医学
  • 医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4055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56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3
字数: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张志远先生,生于1920年,是我国著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为临床医话类著作,内容包括:医友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验、个人验方、名家验方、经典探求等,反映了张志远先生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学术思想,深富教益,启人实多。

作者简介

  张志远,生于1920年,教授、主任医师,山东德州人,幼学先秦诸书,读经、史、子、集,在父亲寒江遗翁、业师耕读山人指导下步人医林。1957年始先后在山东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山东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讲授《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妇科学》《中草药》《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曾任中医系顾问、教研室主任、国家卫生部中医作家成员、全国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会顾问,系山东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被国外大学、科研机构聘为顾问、方药总编辑、荣誉博士。业医七十余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发表论文400多篇,主编、主审、著述医籍18部,曾获国际医学会议奖。

目录

(下册)
第五编 精华录481-600小节
481.龙骨、牡蛎治狂
482.风火感冒考虑时方
483.麻黄因祛风湿而止痛
484.陈氏乌头救急汤
485.土瓜根散、下瘀血汤合方
486.重视大黄
487.运用附子经验
488.葛根芩连汤东山再起
489.玄府六钥开表
490.七通利尿
491.仲景安神六药
492.四冬治泻
493.治咳十五芳
494.壮水生津一条龙
495.经方中人参、黄芪
496.六仙寿桃汤
497.打开六经藩篱,发扬医圣学说
498.小陷胸汤加味治痰水结胸
499.肺燥传方
500.换龄汤治经断前后诸证
501.经方选药佛手加一指汤
502.桂附八味丸应用生地黄
503.《金匮要略》三事
504.人参止渴析
505.党参可以重用
506.葛根与麻黄
507.白薇的应用
508.灶心土止血疗呕
509.苦参通脉
510.白头翁汤的应用
511.学习古籍注意事项
512.汗多病变
513.处方注意药量
514.附子止痛
515.介类潜阳亦应慎用
516.经、时方结合有益
517.巧用四大天王
518.小青龙汤主治对象
519.准古酌今视为规律
520.调理手足发凉
521.肺燥咳嗽
522.葛根汤的今用
523.水蛭破血消瘤
524.咳嗽一扫汤
525.医圣传人水肿肘后方
526.小柴胡汤的四证
527.附子、干姜影响阳与阴寒
528.癔病与甘麦大枣汤
529.论白虎汤
530.谈白术、桂枝
531.杏仁助麻黄宣开肺气
532.全面理解古人学说
533.麻黄、大黄同用
534.《伤寒论》五怪
……

第六编 精华录601-720小节
第七编 精华录721-840小节
第八编 精华录841-973小节

附:索引

精彩书摘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
  517.巧用四大天王
  经方家虽尊麻黄、石膏、附子、大黄为四大天王,应用不当,则戴不上桂冠。麻黄发汗,单投功力不显,和桂枝组方,则开鬼门、启腠理,且不影响利尿;石膏量大、配伍他药,溶解度高,只开一味,几乎不溶于水;附子因炮制太过,其效丧失三分之一,难起回阳作用;大黄人药,用量稍小,仍居霸主,能坐山称王。因此要注意副手、剂量、加工问题。
  老朽临床,凡风寒感冒给予麻黄时,均加桂枝,二者同等6-12克;石膏30~60克,添知母、青蒿、大青叶、重楼、竹叶、板蓝根;附子补命门火,生用久煎,温里驱寒师法四逆汤,汇人干姜,再加肉桂、吴茱萸,提高治绩;大黄单用或置于他方,都会立竿见影,若利肠通便,煮沸二三分钟即达到药力标准,超过半小时,泻下就可降低百分之四十。
  518.小青龙汤主治对象
  《伤寒论》中小青龙汤,含麻黄、白芍、细辛、桂枝、干姜、甘草各三两,半夏、五味子均半升,从量上看,以疗呕恶、痰喘、咳嗽为主攻方向,发汗解表居次要地位。且麻黄平喘,亦非专为开鬼门、启腠理而起用;因此,无有外邪侵袭,也可给治内服务。业师“耕读山人”常不囿于风寒,凡水饮、痰涎、肺气失于宣泄,皆开本汤。其中五味子打碎人煎,辣味溢出,改变收敛,由于能解除支气管痉挛,大量运用不致发生投鼠忌器,30克划界,很少感到不适或大便秘结。
  1975年老朽于山东医学院诊一教授,有支气管炎史,此次哮喘发作,异味刺激、吃了海鲜,喉内痰鸣、张口呼吸、咳嗽较轻,西药未效,乃转中医。即书小青龙汤予之,将五味子增到30克,每日一剂。连饮六天,就病去人安。痰饮存在不可服五味子之说,应当打破,要重新认识它的临床价值。
  519.准古酌今视为规律
  时方为经方的发展,时方派乃经方家的学术转化,一个源流、两个体系,非冰炭、水火互不相容。天士翁所言温证邪在气分,实际就是参考《伤寒论》热人阳明的传变,亦投白虎与承气汤;调理胃病,重视濡润、凉降,开瓜蒌、石斛、沙参、石膏、枇杷叶、半夏、粳米,师法了竹叶石膏汤;疏通络脉用虫类药物,脱胎于抵当汤、鳖甲煎丸、大黄虫丸,应看做经方再现、局部缩影。魏之琇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生地黄、川楝子)施治口干舌红,胸、脘、胁痛,泛酸吐苦,则是仿照麦门冬汤化裁。因而说都不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杏林登高,运用了前人的梯子,数典忘祖的思想,不应存在。
  1963年老朽于济南诊一大学女子,因癔病放弃攻读研究生,无故悲伤,夜间易惊,对空说话好似念咒,精神、行为十分异常,人们怀疑鬼怪附身;饮食、二便、月经均无变化,曾吃镇静药,时发时止,乃叩门中医。当时遵照甘麦大枣汤增入后世习用药物予之,计甘草30克、大枣30枚(擘开)、浮小麦100克、龙骨30克、石菖蒲15克、桂枝10克、郁金15克、胆南星10克,祛痰、活血、养正、补血、潜阳、开窍,攻邪扶正兼施,日饮一剂,分三次用。连服十天,没再更方,病情大减,逐渐获愈。若不传承《金匮要略》,准古酌今,恐乏此效。
  520.调理手足发凉
  山东医林先贤黄坤载,精通经典,信奉四圣人,著述等身,有独到见解,是东夷地区一面旗帜。重视人体功能,擅长温补,强化动力,被误为“贵阳贱阴”,划入火神派的帮办,殊欠公平。清末、民初湖南医家将其推出,传播大师学说,一时风起云涌。黄氏名作十一种,遍行三湘。令人感慨的是,桑梓齐鲁,却很少问津,渊沉无闻。
  老朽根据他的论点,强调脾主中州,似车轮运转,辐射四肢。诊一内科同道,大病之后身形虚弱,手足发凉,从无热感,表现营养不良。时值1961年春天,介绍试吃《伤寒论》理中汤配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开了人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15克、细辛6克、桂枝15克、川芎15克、干姜10克、吴茱萸10克、甘草6克、大枣20枚(擘开),每日一剂,分三次用。突出当归、川芎、桂枝通络活血,干姜、吴茱萸温里驱寒。连服二十剂,病况转佳;将量减半,继续未停,共两个月,手足变暖,基本治愈。
  ……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内容概述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是著名中医学家张志远先生临床实践经验的集大成之作。本书承接上册,将张老七十余载丰富而宝贵的临证经验,以更加系统、深入、精炼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医者同仁。全书聚焦于张老在内科、妇科、儿科等多个医学领域,尤其是针对一些疑难杂症的辨治思路、用药心得以及医案剖析,旨在为后学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临床实践指导。 下册核心内容聚焦 下册内容更为精细地涵盖了张老在特定病症上的独到见解与治疗方案。 一、 核心病症辨治精要 书中详细阐述了张老针对一系列常见及多发疾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例如,在内科杂病方面,对于长期缠绵不愈的咳嗽,张老不仅仅局限于风邪、痰湿等常见病因,更会深入辨析久咳伤阴、痰阻肺络、瘀阻脉络等复杂病机,并结合病人的情志、饮食、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用药上,常能灵活化裁古方,或独辟蹊径,于平凡之中见功效。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如胃脘疼痛、腹胀腹泻、便秘等,张老强调“治病必求其本”,不拘泥于对症治疗,而是追溯脾胃升降失调、肝胃不和、湿热蕴结等根本病机,并善于运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清化湿热等方法。针对肝胆疾病,如黄疸、胁痛等,张老尤为重视肝的疏泄功能,以及湿热、瘀阻的病理演变,其辨治思路清晰,用药往往能直中病机,化腐生肌。 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除了常见的咳嗽,对于胸痹、喘证等,张老会根据病人的体质、病程长短、兼夹症状等,细致辨别是寒凝、痰阻、气滞、血瘀还是阴虚火旺,并灵活运用温阳散寒、豁痰开郁、活血通络、滋阴降火等法。 二、 妇科常见病与疑难症的临证策略 在妇科领域,张老临证七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月经不调,他会细致区分月经先期、后期、量多、量少、闭经等不同情况,并追究其背后气滞、血瘀、血虚、肾虚、痰湿等多种病因,其方剂往往药简意宏,能迅速调经止痛。 对于带下病,张老强调辨别带下的色、质、味、量,从而判断湿热、脾虚、肝郁等病因,并针对性地使用清热利湿、健脾益气、疏肝解郁等方法。 在妊娠与产后病方面,张老亦有独到之处。对于妊娠呕吐、胎动不安,他能根据不同证型,运用安胎止呕之法。对于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腹痛,他则善于运用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温阳散寒等方法,帮助产妇尽快康复。 三、 儿科疾病的特色诊疗 在儿科疾病方面,张老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因此在治疗上尤为谨慎,讲求“少而精”。对于小儿感冒,他能根据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证型,准确辨证施治,用药平和,注重调护。 对于小儿疳证、积滞,张老强调健脾消食,通过调理脾胃,改善小儿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等症状。他常能运用一些温和有效的健脾消食方药,使小儿胃口大开,体质增强。 此外,书中还可能涉及小儿咳嗽、哮喘、腹泻等常见病症的治疗经验,张老在辨证施治时,会充分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并辅以推拿、食疗等非药物疗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四、 临证思辨与医案精选 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其深厚的临证思辨。张老在阐述病症辨治时,并非简单罗列方药,而是详细剖析其辨证依据、立法遣药的理由、药物配伍的考量,甚至会讨论一些病症的演变规律和治疗中的常见误区。他强调“理法方药”的融会贯通,使读者在学习具体方药的同时,更能领悟其背后所蕴含的医理。 书中还精选了大量的典型医案,这些医案涵盖了内、妇、儿各科的疑难杂症,详细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张老的辨证思路、用药过程以及治疗效果。这些医案生动翔实,既是对理论知识的有力佐证,也是对临床实践的生动写照,能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张老高超的临床医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 五、 传道授业,薪火相传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张老将毕生所学、精湛医技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后学者的宝贵财富。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严谨性,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深刻理解张老“理、法、方、药”的精髓,掌握其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从而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提高诊疗水平,为病患解除疾苦。 总而言之,《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是一部集理论、实践、经验、智慧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它凝聚了张志远先生七十载春秋的临床精华,是中医界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长期以来,我对于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在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让中医的精髓得以发扬光大,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次非常有幸能够了解到《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这本书,我对此寄予厚望。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一位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更能体现出他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融合的独特视角。我想了解张老是如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他的诊疗体系的,是如何将一些“古老”的医理,转化为解决当代疾病的有效方法。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治未病”或者“整体调理”方面的论述,因为我认为这才是中医最宝贵的价值所在。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些启示,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粹”的经验,转化为一种更加普适性的临床思维模式,从而推动中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评分

近来,我一直在钻研一些比较疑难的病症,总感觉在辨证思路上有所欠缺,难以做到“举一反三”。身边的同行推荐了《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临证智慧,让我觉得眼前一亮。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一些张老在处理疑难杂症时的独特思路和方法。例如,对于那些病机复杂、夹杂证多的情况,张老是如何辨清主次,如何抓住关键病机的。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变通”和“创新”的论述,因为中医的魅力就在于其灵活和变通,如何在遵循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病情做出最恰当的调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经验之谈”,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概括,更是实践中的“锦囊妙计”。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实用技巧,那就更能让我受益匪浅了。我相信,一本真正的好书,能够点燃思考的火花,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我正是带着这样的期待来翻开这本书的。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而言,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最近我一直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一些瓶颈,总感觉自己学的东西零散,难以融会贯通,尤其是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时,更是捉襟见肘,心中焦躁不已。朋友推荐我看看张志远先生的这部著作,说是集其一生经验之大成,让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这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一种沉甸甸的学术积累和临床智慧的象征。虽然是下册,但从前几页的论述中,我已能感受到那种严谨的逻辑和精辟的见解。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一些具体病案的分析,比如那些看似复杂、难以辨证的病例,张老是如何抽丝剥茧,直击病机的。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他的辨证论治思路,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指导,更希望看到他如何将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尤其是在用药方面,是如何做到精准而又灵活的。我坚信,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新的思路,帮助我突破当前的困境,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评分

读中医经典,我总有一种“望洋兴叹”的感觉,总觉得古人的智慧深不可测,而自己学识浅薄,难以真正领会其中的精髓。近来,我一直在关注一些当代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更易于理解和学习的路径。当得知有《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展现张老高超的医术,更能将他宝贵的临床经验以一种更加接地气、更易于普通中医从业者理解和吸收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我希望书中能有更多关于“辨证要点”和“用药规律”的详细讲解,而不是仅仅列出几个病名和方剂。如果能辅以一些现代医学的视角来解读中医的病机,或者将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过程做成案例分析,并详细说明其中的思考过程,那就更好了。我深信,一本好的医书,不仅要教你“是什么”,更要教你“怎么做”,并且要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临床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点亮我前进的道路。

评分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更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实践。作为一名初入中医行业的从业者,我深感理论的海洋浩瀚无垠,而临床的实践又往往充满变数,许多时候感觉自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漂泊,找不到准确的航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的出现,无疑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带领我穿越理论的迷雾,直抵临床实践的核心。我希望从中能学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辨证方法,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条文,而是能够真正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并且在实际问诊中能够灵活运用。同时,对于方药的运用,我也希望能够有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不同药物的配伍原理,以及如何根据病情的细微变化来调整药方。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对常见病、多发病,甚至是临床上棘手疾病的辨证施治案例,并且详细分析其治疗思路,那就更能帮助我建立起扎实的临床基本功。

评分

很好,物流也快!

评分

这套张老的书都买齐啦,非常不错,全部都干货。值得收藏,价格又实惠,折上折下手的。支持京东。推荐购买。

评分

哈哈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真材实料!

评分

很好,物流也快!

评分

中医名家著作,经验借鉴。

评分

相信京东,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

书有残缺,老如何处理,

评分

这套张老的书都买齐啦,非常不错,全部都干货。值得收藏,价格又实惠,折上折下手的。支持京东。推荐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