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鞋帽/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是一部全麵、係統研究中國鞋帽文化的書籍。從中國鞋帽的形成發展曆史、鞋帽與少數民族文化、鞋帽與民眾等方麵闡述瞭中國鞋帽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現齣中華民族的聰慧、勤勞與鞋帽藝術的精湛。
作者簡介
王俊,男,1970年齣生於雲南省麯靖市,1989年服役於北京軍區空軍後勤部,1990至1993年就讀於空軍大連通信軍校。畢業後又先後就讀於北京郵電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河北師範大學哲學專業研究生(在職)。
目錄
鞋履篇
第一章 探察鞋履起源之謎
第一節 古代鞋履的源起
皮鞋始祖“裹腳皮”
遠古走來的草鞋
足下生輝的布鞋
靴的起源
古老的足衣——木屐
“暗藏玄機”的夾帶鞋
傢居用品“皮拖”
第二節 考古中的鞋履啓示
裸女殘像的發現
彩陶人形壺的發現
考古齣土的種種皮靴
世界第一靴——新疆樓蘭女靴
第三節 鞋履的曆史走嚮
魏晉南北朝時期鞋履的發展
隋唐五代時期鞋履的發展
宋元時期鞋履的發展
明清時期鞋履的發展
第二章 鞋履中的民間禮俗
第一節 鞋履的教化作用與製度民俗
鞋履的精神教化作用
鞋履中的製度民俗
第二節 鞋履中的禮儀民俗
誕生禮與鞋
婚姻禮與鞋
壽誕禮與鞋
喪葬禮與鞋
第三節 鞋履中的節日民俗
鼕至薦鞋襪
清明踏青履
端午穿虎鞋
第四節 鞋履中的信仰民俗
求子的象徵
靴鞋禁忌
民間的吉祥物
鞋靴行業神信仰
第五節 其他民間禮俗
脫鞋入室
留靴、掛靴
留娘鞋與閏月鞋
送郎鞋和送郎襪
靴鞋樹
第三章 鞋履與民間工藝
第一節 鞋履製作工藝
鞋幫
鞋底
鞋墊
鞋花
鞋楦
鞋拔
第二節 各種樣式的鞋子
製木屐
泥屐兒
草編鞋
乾鞋和坤鞋
製棉鞋
三塊鞋、槽鞋和皮底布麵鞋
釘鞋、雨鞋和油膠鞋
屐桃、花屐與花鞋
綉花鞋、小腳鞋與放腳鞋
棕鞋與蘆花鞋
第四章 鞋履與地域文化
第一節 如日中天的川蜀鞋文化
川蜀“靴鞋王國”
自立山頭
第二節 獨特的嶺南八閩鞋文化
海洋文化中的民風鞋俗
粵閩地域客傢群體鞋風情
粵閩地區少數民族鞋風俗
第三節 北方布鞋的地域性優勢
北方布鞋的地域特點
天津地區的近代製鞋業
第四節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布鞋
中華曆代鞋的“活化石”
各少數民族的鞋文化民俗
第五章 鞋履趣話
第一節 鞋履史話
《周易》中的“履卦”
趙國春申君珠履三韆
莊子履穿行
王喬雙鳬
漢哀帝聽履
履冰
玩之屐
屨賤踴貴的由來
脫屣
隻履西去
漢張良圯橋進履
六朝王湝判靴
漢伯喈倒屐
宋楊億鞋底之謔
唐馮道買靴
晉謝安摺屐
阮孚屐
南梁高爽作“屐謎詩”
第二節 鞋履逸事
白玉娘忍苦成夫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
陸五漢硬留閤色鞋
毛大福
遊花颱李白倒曬靴
杜甫與棕鞋
張鳳颱買鞋
鞋匠揭皇榜
第三節 三寸金蓮
三寸金蓮的發端
三寸金蓮的審美與功能
帽子篇
第六章 探察帽子起源之謎
第一節 追尋帽子的曆史
帽子簡史
動物冠角的啓示
第二節 冕冠與冠製
冕冠的齣現
顯示身份的冠製
第三節 各個曆史時期的衣冠
魏晉南北朝時期
隋唐時期
宋遼金元時期
明朝時期
清朝時期
第七章 帽子的發展演變
第一節 鳳冠與頭巾
鳳冠的發展演變
頭巾的發展演變
第二節 襆頭與抹額
襆頭的發展演變
抹額的發展演變
第八章 冠帽趣話
第一節 趣談冠帽
“綸巾”趣聞
“網巾”趣聞
“硬裹”趣聞
“風落帽”趣聞
“摺角巾”趣聞
“四角方巾”趣聞
第二節 名帽知多少
軍戎盔帽
朝冠
吉服冠
行冠
清代的暖、涼官帽
清代風帽
便帽
小帽
氈帽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中國古代鞋帽/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民間在雨雪天多穿木屐,因木屐可濺水履泥,故俗稱之“泥屐”。由於南方天氣炎熱以及木屐價廉耐用,故平民百姓不僅下雨濺泥,日常也大量使用。這種式樣在明代王圻的《三纔國會》中有畫樣描述,江南百姓除穿用木屐外,經常穿用的還有草鞋和蒲鞋。
明朝時期,由於漢人纏足風氣的恢復,“三寸金蓮”的鞋俗又成瞭婦女鞋飾的主流,其款型隨著社會的審美情趣嚮裝飾化發展。如江蘇揚州明代墓齣土弓鞋的翹尖裝飾,三寸金蓮鞋底的式樣嚮時尚化發展。當時厚底與高底的三寸金蓮也成時髦一族。高底的鞋飾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前後底一樣高的厚底鞋,如江西南城明益宣王硃詡引妃孫氏墓齣土高底弓鞋,另一種是專門在後跟部位加高的高跟三寸金蓮,如北京定陵齣土的明代尖足高底鞋,長12厘米,後跟高4.5厘米,明代“三寸金蓮”高跟鞋的後跟部分一般有兩種製作方式:一是製作“外高跟”,即用香樟木削成高跟鞋底,外麵包裹布帛後緔鞋底;另一製作方式是把香樟木削成的木厚跟直接放在鞋裏,在外形上看不到鞋跟,俗稱“裏高跟”。
清政權推翻瞭漢人執政的明朝,同時將滿族的衣冠鞋履儀規融人瞭漢族兩韆年來的冠履服製中。清代三百年的鞋履史就是一部南北呼應、滿漢閤璧的鞋飾文化史。
滿清社會沿襲瞭男主狩獵、女主采集的生産遺俗,男鞋仍以馬背民族的靴鞋為尚,清朝將唐宋元明各朝代延續下來的皮靴革靴,改造成用織物製作靴筒。用緞、絨、布等紡織品替代瞭曆史上傳統的革筒。清代徐珂在《清稗類鈔》中介紹:“靴之材,春夏鞦皆以緞為主,鼕則以建絨,有三年之喪者則以布。”可見此為清朝康熙皇帝穿的鈎藤緝米珠織物朝靴。按清初規製,靴子隻能文武官員穿著,一般平民百姓不得穿靴。
嘉慶年間參照曆代官服色製,則規定軍機大臣必須穿著綠色牙子縫的緞靴,傳世品,此靴為薄底長筒快靴,又名“爬山虎”。靴頭按儀規製成尖頭和平頭兩種,平時穿尖頭靴,上朝拜會時則穿用方頭靴,以便跪拜。到宣統年間,放寬瞭鞋靴的等級規定;紳士、官商及各界人士從十月到正月天寒地凍時也可隨意穿靴。
滿族婦女受女真人荒野采集為生的世俗影響,在削木為履的基礎上,發明創造瞭適應采集活動的木高底鞋。高底鞋俗稱“旗鞋”,其特點是在鞋底中間腳心部分置放一塊10厘米左右高的木底,上山采集勞作時既可提防樹根、灌叢、山石傷害綉花鞋麵,又能在雜草亂石中安全行走。熱愛生活的滿族婦女喜愛在褲腳邊及鞋幫綉上鮮艷亮麗的圖紋,綉飾不僅美化瞭鞋履,還能在荒野采集時應用“迷彩”效果躲避毒蟲蛇蠍。民間按照木高底的不同形狀來區分鞋款:若木高底下小上大似花盆則稱花盆鞋,若鞋底木塊下大上小似馬蹄,則稱馬蹄鞋,當漢族傳統的韆層底鞋與滿族的木高底鞋相結閤時,産生瞭前後削坡的布厚底鞋,這種滿漢相輔的鞋履深受兩族婦女的青睞。由於此種鞋底酷似船形,則俗稱船底鞋。
唐朝高崇的幔頭女鞋是中華女鞋史上一絕,而滿清婦女卻另闢蹊徑,她們遵循先人“男龍女鳳”的習俗,將高昂的鳳頭直接聳立在鞋麵上,不僅藉鑒瞭唐朝女鞋的威姿,還標榜瞭女性的鳳儀,簡化瞭唐朝鞋頭上翹的高幔女鞋工藝。大多滿清貴婦人都喜歡穿鳳頭鞋,權勢顯赫的慈禧太後穿的鳳頭鞋不僅把鞋底做得比彆人高齣數寸,還要在鳳嘴裏銜上寶珠彩穗以示高人一等。慈禧太後還十分偏愛在她的鞋履幫麵上施以珍珠飾品,彰顯其足下之珠光寶氣。她的一雙珠履,鞋幫周圈全是用大號珍珠鑲嵌,僅這一雙鞋當時就耗銀七十萬兩。
……
中國古代鞋帽/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古代鞋帽/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