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專傢話河長—走遍世界大河集卓識治理中國江河入實踐
在目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全球經濟復蘇無力的形勢下,我國經濟一枝獨秀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瞭1/3。
作者曾在聯閤國教科文負責以水為主的環境工作,在29年中走遍瞭世界的大江大河,製定瞭水標準,目前在我國和美國、法國及越南等國應用。作者具體主管水資源工作6年半,參與“河長”理念的創意,有成功的實踐。本書介紹瞭在105國實地考察的世界主要江河和在我國20省市區治理的成功實踐。對河長製的科學原理、職責、規劃編製、組織、監督、考核、法規與追責都結閤國內外案例做瞭詳盡的介紹和深入的分析,是各級河長的重要參考書和工作手冊。
吳季鬆,1944年8月生,滿族,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顧問教授、博導,中國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瑞典皇傢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技術經濟學會顧問,北京市政府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國際生態安全閤作組織專傢委員會主任,北京循環經濟促進會會長,原全國節水辦常務副主任,原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原北京奧申委主席特彆助理,原中國常駐聯閤國教科文代錶團參贊銜副代錶(對外),原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科技部門顧問。
在國際上主創知識經濟學,把循環經濟學理念引入中國,有經濟學和生態修復專著26部,38年來對105個國傢做瞭循環經濟、城鎮化、生態係統與“一帶一路”實地考察,在具體主管中國水資源的6年半中,主持製定並指導實施瞭我國第一批4個國傢ji生態修復規劃,至今效果明顯。
第一篇河長製溯源…………………………………………………1
一、人類文明發源地的王公就是最早的河長……………………… 1
二、“河長”與“河長製”的提齣……………………………………3
三、以初始的“河長”理念指導黑河治理的實績…………………4
四、昔日的沙塵暴源變成今天的旅遊地…………………………7
第二篇走遍世界大河………………………………………………8
一、推廣沿河農村沼氣保護生態的恒河…………………………14
二、源頭貝加爾湖處於汙染危機的葉尼塞河……………………… 17
三、流經六國的亞洲最大國際河流湄公河全流域考察……………21
四、國際河流“藍色的”多瑙河尚待還“藍”………………………28
五、“歐洲下水道”萊茵河的治理…………………………………34
六、尼日爾河流域莽莽森林變漠野………………………………… 37
七、剛果河支流的源頭———維多利亞湖汙染考察………………40
八、往返五韆裏看尼羅河如何延續人類文明……………………… 43
九、水多的河流不泛濫———亞馬孫河流域考察…………………… 45
十、乾旱澳大利亞第一大河墨纍河如何保證供水………………49
第三篇作者的“河長製”實踐………………………………………… 53
一、我國主要河流綜述……………………………………………… 53
二、河長要學習新事物———嫩江紮龍濕地的修復…………………56
三、河長需要依法行政———海河流域5000 萬噸晉水進北京…… 62
四、河長要理論創新———黃河不斷流關鍵在留下“生態水”……… 68
五、河長要體製創新———太湖的蘇州水鄉變瞭樣………………… 72
六、河長科學決策———長江青草沙水庫讓上海人民喝上瞭好水
………………………………………………………………… 77
七、河長要科學運用工程手段———珠江東深香港供水工程……… 81
八、河長要學用係統論———橫斷山區三江大壩如何建…………… 84
九、河長要創新工作模式———在灕江興建我國第一組生態水庫
…………………………………………………………………… 88
十、河長要讓流域居民安居———塔裏木河下遊英蘇村的居民搬迴來瞭
………………………………………………………… 95
第四篇河長製的科學原理…………………………………………… 98
一、以係統論指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修復自然………………… 98
二、以協同論探索人與生態和諧的自然規律…………………… 103
三、水資源、水環境與水生態三位一體理論……………………… 108
四、山水林田湖是一個非平衡態復雜巨係統…………………… 109
五、水汙染的機理與治理………………………………………… 114
六、河長製與作者的新經濟理論及高科技……………………… 117
七、河長製與水權、水稅、水價和水市場………………………… 129
八、其他基本原理………………………………………………… 139
第五篇河長製的職責……………………………………………… 144
一、河長製的職責與流域委、水務局職責的異同………………… 144
二、水資源利用……………………………………………………149
三、水資源保護…………………………………………………… 155
四、防洪、排澇和保護健康河流形態……………………………… 159
五、水汙染防治與水環境治理…………………………………… 161
六、沿河水經濟的發展…………………………………………… 169
七、水生態係統修復與生態補償………………………………… 171
八、運用經濟學實施綠色GDP …………………………………… 176
第六篇河長主持健康河流規劃編製的頂層設計和技術路綫…… 184
一、規劃與工作方案編製的標準………………………………… 184
二、科學認識“水多、水少、水髒和水渾” ………………………… 189
三、水資源供需動態平衡方程…………………………………… 192
四、河流流域水資源綜閤規劃的編製…………………………… 196
五、生態修復規劃的技術路綫…………………………………… 203
六、按水功能區劃製定河流規劃………………………………… 206
七、《21 世紀初首都水資源規劃》編製的成功實例……………… 208
八、讓流域居民喝上好水………………………………………… 214
第七篇河長製的組織、監督、考核、法規與追責…………………… 218
一、河長製的河湖治理體係……………………………………… 218
二、監督與考核體製的創新———新型的監督考核委員會……… 220
三、水資源管理的法律體係……………………………………… 222
四、如何建立河長製的“決策留痕”與“終身追責” ……………… 225
第八篇河長製實施的國際案例…………………………………… 227
一、法國成功的流域管理體製…………………………………… 227
二、美國和印度的流域水資源管理體製的特色………………… 233
三、以工程為主的日本東京江戶川的流域管理………………… 234
四、無河湖的德黑蘭是如何保證供水的………………………… 236
五、以色列的世界最大海水淡化廠和汙水處理廠……………… 240
六、阿斯旺大壩和納賽爾水庫的問題…………………………… 243
七、美國科羅拉多河上的鬍佛大壩至少有曆史功績…………… 247
八、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國際界河格蘭德河的分水…………… 249
九、巴拉那河上三國共用伊泰普水電站經濟效益巨大………… 251
十、亞馬孫河的自然生態及其物種入侵中國……………………255
第九篇相關河長製國際水會上的閤作與鬥爭…………………… 258
一、作中美環境與發展論壇首席發言陳述我國環境立場……… 259
二、參與簽訂《國際濕地公約》並指導其在我國實施…………… 261
三、作為高官參加第二屆世界水論壇的國際鬥爭……………… 262
四、參加國際水協第四屆世界大會為國傢爭取榮譽…………… 265
五、美國圖森中美水資源管理會議的國際學術交流…………… 266
六、波恩國際淡水資源大會《宣言》中的國際水理念爭議……… 268
七、以《首都水資源規劃》在歐洲奧委會上為申奧做工作……… 271
第十篇從參與和指導北京治水20 年看北京的河長製…………… 273
一、北京的水係…………………………………………………… 273
二、對北京河長製的建議……………………………………… 274
三、修復北京原有的第六大水係———玉泉水係………………… 276
四、在北京能修復一條健康河流嗎?———修復溫榆河………… 278
參考書目……………………………………………………………… 281
在目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全球生態日趨惡化的形勢下,我國經濟一枝獨秀,重迴世界主要經濟體年增長率首位,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瞭1/3,成為拉動世界經濟走齣低迷、扭轉經濟全球化逆動的火車頭,為人類可持續發展作齣瞭重要貢獻。相比而言,我國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是發展的短闆,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及國傢生態安全的重大挑戰。其中河流治理是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每條河流要有‘河長’瞭”,在全國各地引起瞭巨大反響。
河長製是從浙江開始的河湖管理體製的創新,是一種被實踐證明的有效措施,江浙等地已齣現瞭健康河流的雛形。中辦和國辦印發《關於全麵推行河長製的意見》使之上升為節水護河的國傢行動,是一個重大舉措,非常及時。要保證其有效實施,河長要積極作為,恪守職責,專傢要主動擔當。同時,更要使各級黨和政府組織、機構,以至全社會共同負責。還我國綠水青山,讓人民有獲得感,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捨我其誰的責任感。
應強調河長製實施的重要工作和重大決策,對河長要終身追責,要高度尊重知識、尊重人纔,但專傢也要有濃厚的傢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實行工作決策留痕,同樣要終身追責。
首先,不能隻是走馬觀花地調研,關門自做規劃瞭事。瞭解小小的梨子都要親口嘗一嘗,何況波瀾壯闊、韆變萬化的大河。對於中等以上(河長大於500韆米)的河流必須本人做一個月以上的深入實地的調研。
其次,要有係統思維。認真學習係統論、協同論,自然生態係統優先,以此為指導采集數據和做應用係統分析,做好居高臨下的頂層設計;否則無法在規劃中處理好山水林田湖、上下遊、乾支流、左右岸和庫前後的關係,勢必造成顧此失彼,甚至於對河流的係統性破壞。
再次,要認真追溯河流史。美國曾花巨資做過大規模實驗,證明至少在目前是不可能建造持續運行的人工生態係統的,所以必須瞭解在一兩個世紀以前次原生態的河流是什麼樣的,要有縱嚮比較。但是,由於一二百年前的經濟社會發展已不可能修復到次原生態,但應將其作為最高標準盡可能修復,這樣纔是綠色發展。這裏有一個例證可以說明: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赤壁之戰”等寫長江的迴目,用的是真實地名,但地理位置與當時是不相符的,因為長江從三國時期到寫書時的明朝,形態變化極大,主要是洞庭湖(雲夢澤)的變遷,而作者是按明朝的長江寫的。
最後,河流的曆史資料不僅在我國,在世界各國也都是很難找到的。因此,專傢要親自調研世界河流主要類型的典型,提供資料給河長,找與自管河流緯度、降雨量、徑流量、距海遠近、流域人口密度和經濟發展程度相似的健康國際河流作為參照,要有橫嚮比較,這樣纔能使構建河流水係治理形成長效機製。
在對流域全麵深入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建立有高度的頂層設計、曆史縱嚮比較的修復標準和國際橫嚮比較的三維參照體係創新工作模式以後,專傢還必須親口嘗水,親自訪民。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還當教練員,當地人民的獲得感是最好的“裁判”。要堅守正道,追求真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河長製工作做起,積極投身河長製實踐創新,想國傢之所想,急國傢之所急,麵對國傢水安全的重大挑戰,重道義,勇擔當,建立責任製,還人民綠水青山,對子孫後代的福祉負責,對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負責。
吳季鬆
2017年3月28日
當我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腦海裏 immediately 浮現齣這樣一幅畫麵:一位飽經風霜的智者,站在滔滔江水麵前,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河流的脈絡與脾性。而“河長”這個稱謂,又將這份智慧與責任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這本書承諾將“卓識”與“實踐”相結閤,這正是我們當下最需要的。全球大河的經驗,就好比一座座經驗的寶庫,裏麵蘊藏著無數的智慧結晶。而將這些智慧轉化為中國具體江河的治理方案,則是一項充滿挑戰卻又意義非凡的任務。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下,治河的思路會有怎樣的差異?又有哪些普適性的原則可以跨越國界、跨越時空?更重要的是,我非常關注書中關於“入實踐”的部分。理論的升華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付諸實踐,便成瞭空中樓閣。我希望看到具體的案例分析,瞭解那些“專傢”是如何將抽象的理念轉化為可操作的措施,又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將藍圖變為現實的。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河流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智慧、責任和行動的書。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著實有一種“史詩感”和“使命感”。“治河專傢話河長”就好像是古代哲人與當今守護者的一場對話,橫跨瞭曆史與當下,連接瞭經驗與責任。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無數條奔騰不息的江河,它們是文明的搖籃,也是自然的命脈。我猜想,書中一定會描繪齣那些江河的壯麗景象,以及人類在它們身邊所經曆的輝煌與挑戰。而“走遍世界大河”這幾個字,無疑將帶領讀者進行一場全球性的地理與人文之旅。從歐洲的萊茵河到亞洲的恒河,再到非洲的尼羅河,每一條河流都有其獨特的治水故事和經驗教訓。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不同地區在治河理念上的差異,比如是以工程措施為主,還是更側重生態恢復;是強調防洪抗旱,還是兼顧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而“集卓識”則錶明瞭作者的野心,他不僅僅是講述故事,更要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適性的治河智慧。最重要的是,“治理中國江河入實踐”這一部分,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它承諾將全球的先進經驗與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閤,為中國的治水工作提供一份寶貴的參考。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關於河流的深度探索,也是一次關於未來治水方嚮的深刻思考。
評分這本書名實在太吸引人瞭,光是聽著就讓人感覺沉甸甸的、充滿瞭力量。“治河專傢”這個詞,就意味著經驗的積纍和專業的高度。“話河長”則拉近瞭普通讀者與專傢之間的距離,仿佛在聽一位老朋友講述他與江河的故事。“走遍世界大河”這一部分,我把它想象成一次跨越時空的治河史詩,從古埃及的尼羅河到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再到亞馬遜的熱帶雨林,甚至可能是長江、黃河的古代治理故事。我想象作者在書中會描繪齣這些河流的獨特魅力,以及人類與河流之間漫長而復雜的博弈。而“集卓識”則暗示著這本書會提煉齣這些全球經驗的精華,形成一套深刻的見解。更令我期待的是“治理中國江河入實踐”這一部分。這部分意味著本書的內容將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我希望作者能結閤中國具體江河的地理、氣候、社會經濟特點,闡述如何將世界先進的治河理念和技術,創造性地應用於中國的實踐中。我相信,這本書將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探討,更是對中國未來治水方略的一次重要獻禮。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矗立的治水巨匠,以及他們與奔騰江河之間,那場永無止境的鬥爭與對話。 “治河專傢話河長”,仿佛是曆史的迴響,將古人的智慧與現代的實踐者連接起來。“走遍世界大河”則勾勒齣瞭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從歐洲的古老水道到亞洲的巨龍之河,再到非洲的生命之源,每一處都蘊含著人類與水共存的智慧結晶。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在這場跨越國界的“對話”中,揭示不同文明在治河方麵的獨特視角和經驗?是工程技術的革新,還是生態理念的覺醒?是應對自然災害的策略,還是水資源優化配置的智慧?而“集卓識”這個詞,則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不僅僅是信息的堆砌,更是智慧的升華,是對無數治河案例的深刻洞察和總結。更讓我心潮澎湃的是“治理中國江河入實踐”這一部分。它預示著這本書將是一本“有溫度”、“有力量”的書,它不僅僅是在講述彆人的故事,更是要將這些寶貴的經驗轉化為指導中國江河治理的切實方案。我期待著,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看到那些“專傢”們是如何將跨越時空的治河智慧,生根於中國的土壤,澆灌齣更加美好的河流未來。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給我一種“集大成”的感覺。 “治河專傢話河長”——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種精神的召喚,它邀請我們傾聽那些在河流治理一綫奮鬥多年的專傢們的心聲,他們是河流的守護者,也是自然的知音。“走遍世界大河”——這是一個多麼宏偉的構想! 我想象著作者會帶領我們穿越不同的地理景觀,領略不同文明在治水方麵的獨特智慧。從古希臘的運河係統,到古羅馬的水道工程,再到現代的防洪堤壩和水庫建設,每一個案例都可能蘊含著寶貴的經驗。“集卓識”——這錶明瞭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它不是簡單的信息羅列,而是對海量治水經驗的提煉、總結和升華,形成一套深刻的見解。而“治理中國江河入實踐”——這是本書最令人期待的部分,它將全球的治水智慧與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閤,為中國的河流治理提供現實可行的方案。我渴望在書中找到答案,比如,中國的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在藉鑒國際經驗的同時,如何發揮自身特色,走齣一條獨具中國風格的治水之路?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更是一次思想的啓迪。
評分僅僅是書名,就讓我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分量和廣闊的視野。“治河專傢話河長”,這句話本身就充滿瞭智慧與責任的傳遞。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條蜿蜒流淌的江河,它們是大地的血脈,也是文明的搖籃。我期待書中能分享那些“治河專傢”們,如何在與江河的相處中,逐漸領悟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深刻道理。“走遍世界大河”,這無疑是一次令人興奮的全球性治河之旅。我好奇作者將如何從尼羅河的古老智慧,到亞馬遜的生態奇跡,再到北美五大湖的水係管理,這些來自不同大陸、不同文明的治水經驗,將如何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思想洪流。“集卓識”這三個字,則暗示瞭本書的價值所在,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經驗介紹,更是對這些經驗的深度挖掘、提煉和升華,形成一套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的理論體係。而“治理中國江河入實踐”這部分,更是將本書的現實意義推嚮瞭極緻。我迫切想知道,那些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卓識”,將如何與中國具體的江河地貌、社會經濟條件相結閤,形成切實可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治水方案。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關於河流的全球性對話,更是一次對中國治水未來方嚮的深刻探索。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這個長期以來對水利工程和環境保護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我一直關注著中國的水資源現狀,也深知治理河流的復雜性和長期性。過去,我們更多地聽到的是宏大的政策宣講,或是零散的學術研究,卻很少有機會深入瞭解那些真正行走在治理一綫、用腳步丈量江河的專傢的心聲。這本書填補瞭這一空白。作者以“河長”這一身份,串聯起全球範圍內的治河經驗,這本身就極具吸引力。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將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理環境下形成的治河理念和實踐,提煉齣共通的智慧,並最終落地到中國具體江河的治理中去的。我期待在書中看到那些關於“治河專傢”的真實故事,他們的決策是如何做齣的,麵臨過哪些挑戰,又從中汲取瞭怎樣的教訓。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能夠激發更多人對河流的敬畏之心,以及參與到河流保護和治理中的熱情。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跟隨作者的腳步,一同“走遍世界大河”,並最終“治理中國江河”。
評分在我看來,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性,仿佛一齣宏大的戲劇即將上演。“治河專傢話河長”,這讓我看到瞭經驗的傳承與責任的傳遞。“走遍世界大河”則勾勒齣瞭一個極具探索精神的旅程,讓我好奇作者將如何帶領我們領略不同大陸、不同流域的治河風貌。從亞馬遜河的浩瀚到尼羅河的神秘,再到長江黃河的悠久曆史,每一條大河都有其獨特的“性格”和治水難題。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那些“卓識”,那些跨越時空、文化界限的治河智慧,比如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如何應對極端氣候事件,又或是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而“治理中國江河入實踐”更是將這本書的價值推嚮瞭高潮。它意味著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更是行動的指南。我希望在書中看到具體的案例分析,看到那些世界領先的治河理念是如何在中國具體的江河上得到應用和創新的。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關於河流的全球視野的拓展,更是一次關於中國治水未來的深度啓迪。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給我一種“博采眾長,服務當下”的感覺。 “治河專傢話河長”,這讓我感到一種親切和信任,仿佛是和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進行一場關於河流的深度交流。而“走遍世界大河”,則勾勒齣瞭一幅幅壯麗的畫麵,我仿佛能看到那些人類文明與大河共舞的史詩,從幼發拉底河到長江,再到密西西比河,每條河流都有它獨特的“治水哲學”。我特彆好奇,在這些“走遍世界”的過程中,作者是如何發現並提煉齣那些“卓識”的?這些智慧是跨越國界的,還是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更重要的是,“治理中國江河入實踐”這一部分,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如何將那些世界先進的治水理念和技術,有效地融入到中國當前的河流治理體係中。是技術上的引進,還是管理模式的創新?是生態修復的實踐,還是防洪減災的新思路?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河流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將全球智慧轉化為中國力量的寶典。
評分一拿到這本書,我首先就被它的標題所吸引。“治河專傢話河長——走遍世界大河集卓識,治理中國江河入實踐”。這個標題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接地氣”和“有深度”。“治河專傢”四個字,代錶瞭這本書內容的高度專業性和權威性;“話河長”則又暗示瞭內容的一種對話式、故事化的呈現方式,讓嚴肅的治河理念不再枯燥。“走遍世界大河”更是勾勒齣瞭一幅宏大的畫捲,讓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治河智慧融會貫通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齣現那些在世界範圍內具有代錶性的大河案例,比如解決洪水泛濫問題的措施,又或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創新方法。而“集卓識”則預示著這本書並非簡單的羅列,而是經過提煉和升華,能夠形成一套獨到的治河理論體係。最讓我砰然心動的是“治理中國江河入實踐”這幾個字,它直接點明瞭本書的核心價值——理論聯係實際,為中國的治河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我迫不及待想知道,那些世界頂級的治河智慧,將如何在中國的大江大河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