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绘画大师,你的脑海里是否马上会出现毕加索、凡·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要问起中国画的大师,除了历史课本曾提到的聊聊数人,你还能想起谁?
事实上,千年绘画传承,中国拥有数不清的大画家,只是长期以来,这些画作多在博物馆中,图书印刷品又少有高清大图,成系列的就更少。
“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丛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从画史上有名有姓的*人东晋顾恺之开始,历唐宋元明清,到现代徐悲鸿,遴选中国绘画史上*优秀的大师及其原典,复制级高精印刷,多彩时尚设计,用细节破解中国元素、中国图像、中国美学的“源代码”,展现华夏民族的美学基因。
由于传统中国画的尺幅多为长卷、册页、竖轴,因此该丛书采用两种不同的装帧形式:
以经折装的形式来表现中国长卷画(全套45册已出版);
以盒装单页的形式来表现册页和竖轴画(2017年陆续出版),并附有画作精彩局部配诗文,可临摹,可装框,亦可诗画共读。
本书精选了两套册页共38幅作品,主要包括山水、花鸟册页。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每幅画单独成张,高清大图,纤毫毕现。背面还印有局部小图及与画面意境相似的诗词,方便供广大书画爱好者学习、临摹、研究。还可以装在框中,置于案头或挂在墙上。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东庄是沈周的老师兼挚友吴宽的私家园墅,地处苏州葑门内,占地逾六十亩,规模宏大,风景优美,江南士大夫经常在此聚会、吟诗、品茗。沈周应吴宽之请,以东庄实景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与发挥,绘成《东庄图》册,分别为东城、全真馆、北港、南港、折桂桥、拙修庵、振衣冈、曲池、朱樱径、果林、桑州、知乐亭、稻畦、竹田、续古堂、耕息轩、艇子洴、菱豪、西溪、鹤洞、麦山。后寄给远在京师做官的吴宽,以慰思乡念家之情。
本书所收沈周另一册页《卧游图册》,画家在最后自题,“卧游”之名源自南朝宗炳在居室四壁挂山水以卧游的典故。“卧游”,卧而游之,顾名思义,其实就是躺在床上旅游的意思。而“卧游图”就是以山水画作为真山水的替代,不出门即可欣赏山川景色。可见画家的绘制初衷和生活情趣。
数码图像呈现的细节、质地、幅面、气息,使所昏暗的古画获得全新的观看机会。而且,每个人都能面对并拥有清晰的美术史文本,就在自己家里、手中,与辉煌的华夏绘画同在。
——陈丹青 (作家、画家、木心美术馆馆长)
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国情,应成为常识,宜家喻户晓。
——孙机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杰作往往深藏不露,普通读者难以一睹全貌,更无缘亲近赏鉴。本丛书企望“旧时王谢堂前燕”,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愿大师原典的灼灼华彩,成为读者的案头锦瑟、枕边韶华。
——张子康(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思想上的启迪。沈周的画作,总是透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质。无论是《东庄图册》中描绘的淳朴乡村生活,还是《卧游图册》中展现的超然山水意境,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他笔下的景物,仿佛都沾染了他的气息,温润而有力量。书中对沈周艺术风格的阐释,特别是对“逸笔草草”和“沉着痛快”两种风格的辨析,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沈周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这种艺术的追求,不仅仅是为了技艺的精湛,更是为了表达一种人生态度和哲学理念。
评分《卧游图册》则将我带入了一个更为纯粹的精神世界。沈周笔下的山水,总是带着一种宁静致远的气息。他或许是在真实的游历中汲取灵感,但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抒发。那些云雾缭绕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溪流,简朴的亭台楼阁,都构成了他心中理想的栖息之所。我尤其欣赏他在构图上的巧妙,虽然画面元素不多,却能营造出无限的空间感和深度感。那种“计白当黑”的运用,使得画面留白之处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引人遐思。书中对“卧游”概念的阐释,让我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观照”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绘画不再仅仅是为了欣赏,更是为了达到一种精神的沟通和心灵的慰藉。这套图册,在我看来,是沈周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
评分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沈周这个艺术大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他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更是一位对生活有着深刻感悟的思想者。 《东庄图册》让我看到了他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对乡村生活的热情。他笔下的农作物、农具、农舍,都充满了生活的温度。而《卧游图册》则展现了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他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于山水之间。书中对这两套图册的深度解读,帮助我理解了沈周艺术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他所处的明朝,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而沈周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无疑是那个时代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评分《卧游图册》则完全是另一种心境,一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雅趣。沈周用他那饱含岁月沉淀的笔墨,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精神的桃花源。这套图册,与其说是描绘现实的山水,不如说是他在心中构建的理想世界。每一幅画都充满了诗意,仿佛能听到松涛阵阵,感受到山间的清风徐徐。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幅,构图虽简,意境却深远。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山峦的巍峨,水流的灵动。那些笔触间的墨色浓淡,变化无穷,仿佛是山川大地的呼吸,也像是沈周内心的独白。他笔下的山水,既有北方山水的雄浑,又有南方山水的秀丽,融合了南北方的绘画特点,自成一家。更重要的是,这套图册传递出一种“卧游”的哲学,即即使身处闹市,也能通过观赏画作,达到精神上的远游,达到与自然的契合。这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飞快的我们来说,更显得弥足珍贵。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精美,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让人在翻阅时就感受到一种由衷的尊重和愉悦,这对于一本艺术类书籍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沈周的画作中流露出的那种“文人情怀”。他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学识、品味都融入其中。在《东庄图册》里,我看到了他对故土的深情,对朴实生活的热爱,这是一种源于内心的真挚情感。而在《卧游图册》里,则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他对世俗的淡泊,对自由的向往。这种情怀,在当今社会也显得尤为难得。本书通过对这两套图册的详细解读,让我得以窥见沈周内心世界的一角,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追求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对于沈周诗、书、画结合的论述,也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全方位艺术家的风采。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沈周的画作,总是带着一种平和而安宁的力量。他描绘的东庄,不是富丽堂皇的宫殿,也不是喧嚣繁华的市集,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那些山峦、溪流、农舍,都洋溢着一种自然的生命力。而《卧游图册》则更是将我带入了一个精神的国度,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他的画作,让我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低语,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书中对沈周艺术风格的分析,特别是对笔墨韵味的解读,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欣赏一幅好的中国画。这种“气韵生动”的艺术追求,在沈周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评分作为一名中国画的爱好者,沈周的作品一直是我心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这次有幸读到这本《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沈周》,简直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吴门画派精神世界的大门,特别是书中收录的《东庄图册》和《卧游图册》,更是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东庄图册》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册画集,不如说是一次沉浸式的历史体验。沈周将他对故乡东庄的深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考究的构图,徐徐展开。我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清晨薄雾中泥土的芬芳,甚至能想象出田间农夫劳作的身影。图册中的每一开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场景,但又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那些坡陀起伏的丘陵,蜿蜒曲折的溪流,以及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茅屋,无不透露出沈周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并非只是简单地描绘景物,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都融进了画面之中。看着这些画,我深刻体会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体现,也理解了为何沈周能成为一代宗师,他的画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精神的传承。书中对每一幅画的解读也十分到位,不仅点出了画面中的细节,更深入剖析了沈周的创作意图和艺术风格,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窥探到大师的心思。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艺术的启蒙。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亲身走进了他的画室,感受他创作时的心境。他对自然的观察是何其细致,对生活的感悟又是何其深刻。在《东庄图册》中,我看到了他对土地的热爱,对劳动的尊重。在《卧游图册》中,我看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书中对这两套图册的深入剖析,帮助我理解了沈周艺术的精髓,也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博大精深。那些看似简单的笔墨,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这本书的高质量印刷,让每一幅画作的细节都得以清晰呈现,这对于我们这些渴望深入了解艺术的读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厚重”与“温润”。厚重,体现在沈周画作本身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东庄图册》中对农耕生活细致入微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生活状态,看到了那个时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那不仅仅是风景,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图景。《卧游图册》则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那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理想追求,在沈周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温润,则来自于沈周温和内敛的画风,他的笔墨不张扬,不激进,却有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无论是描绘田园风光还是山川景致,都带着一种平和与宁静。书中对这些特点的阐释,运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但结合图例,却又显得十分易懂。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沈周用墨的分析,那种“如锥画沙”、“如刮铁”的笔触,在书中通过高清的图片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让人不禁惊叹于大师对墨色运用的纯熟。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明朝的江南水乡,感受着那份悠然与雅致。沈周的《东庄图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画笔下的东庄,不仅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家园。那些田埂上的劳作,河边的浣洗,屋舍间的炊烟,都鲜活地展现在我眼前。我仿佛能听到孩童的嬉闹声,闻到丰收的麦香,感受到土地的温热。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正是沈周艺术的魅力所在。他没有刻意去渲染,只是用最朴实的笔墨,勾勒出最真实的生活片段。书中对《东庄图册》的解读,让我更加理解了沈周将个人情感融入山水画的创作理念。他将对故乡的眷恋,对田园生活的赞美,都化作笔下的线条与墨色,使得这些画作不仅仅是静态的图像,更是流淌着生命力的艺术品。书中的高清复原图,让我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沈周笔法的细腻之处,每一根线条都充满了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