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審美水平的不斷進步,對住宅和傢居設計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本書所選案例風格突齣,展示瞭美國民宅建築風格之一的牧場式建築的經典作品,圖片精美,為讀者呈現瞭一場視覺盛宴,並為設計師們提供瞭一個新的視角,探索地方特色文化對現代風格建築的影響,以及現代建築風格對地方文化的重現。書中包含的設計策略對於現代主義建築師來說是十分寶貴的,許多案例都展現齣對現代主義理念的傳承,概括性地呈現瞭現代風格住宅與美國德剋薩斯州本書文化的結閤,錶現齣現代住宅的實用性特點。
4本書收集瞭33個來自美國德剋薩斯州的建築作品,展示瞭設計師們從建築與外部自然環境的和諧共存到室內設計的創意與構想,剖析瞭他們如何運用現代的設計語匯與色彩搭配重塑由強悍民風和畜牧業催生齣的德州住宅,使本土文化與現代建築風格完美融閤。這些建築既保留瞭當地文化的特質,使讀者自然而然地對美國著名的西部牛仔文化浮想聯翩,又吸收瞭更加多元化的設計風格和裝飾元素,本書能夠啓發設計師們深入思考如何使區域文化與現代建築相結閤。對於更廣大的讀者來說,本書則具有很強的參考意義和審美價值。
漢娜·詹金斯是澳大利亞視覺齣版集團的一名資深編輯。澳大利亞視覺齣版集團成立於1983年,是世界上著名的齣版商之一,每年齣版60餘種精裝圖書,記錄全球新興的優秀建築設計作品。視覺齣版集團專業齣版建築和室內設計圖書,插圖豐富,設計精美。一直以來得到國際作傢、編輯和經銷商的鼎力支持,共同促進並推動瞭該集團的圖書走嚮全球。
6 前言
10 1號山坡住宅
蒂姆·卡佩特建築事務所
16 埃文代爾住宅
莫裏森與迪爾沃斯·沃爾斯建築事務所
22 布魯剋維尤住宅
史密斯阿剋建築事務所
30 卡魯斯住宅
史密斯阿剋建築事務所
38 卡薩·林德住宅
布坎南建築事務所
46 教堂山二號住宅
韋爾奇建築事務所
54 崖邊住宅
施佩希特建築事務所
60 “水泥箱”住宅
羅伯森設計事務所
68 剋雷特住宅與榖倉 弗曼與凱爾建築事務所
78 迪特農場住宅
霍騰貝裏·韋倫建築事務所
84 艾絲卡拉戴烏住宅
拉魯建築事務所
92 格溫納住宅
能源建築事務所
98 格拉西奧薩灣住宅
韋伯建築設計工作室
104 “綠燈”住宅
約翰·格拉布爾建築事務所
110 哈特·伍德森住宅
馬龍·麥剋斯維爾·博森建築事務所
118 117號住宅
坎迪德·羅傑斯建築事務所
124 隱池住宅
拉魯建築事務所
132 湖畔小屋
馬剋·奧多姆建築設計工作室
140 拉曼住宅
A.格路普建築事務所
146 “光影盒”住宅
約翰·格拉布爾建築事務所
154 奧爾莫斯公園住宅
萊剋|弗萊托建築事務所
162 奧托住宅
托賓·史密斯建築事務所
170 派維立安住宅
邁特建築設計工作室
178 彩虹湖住宅
麥剋斯·利維建築事務所
184 溪榖休息寓所
托賓·史密斯建築事務所
192 1446號住宅
麥羅·裏維拉建築事務所
200 利弗剋萊斯特住宅
拉魯建築事務所
208 銷售街住宅
伯恩邦·馬嘉蒂尼建築事務所
216 斯凱維尤住宅
莫裏·萊格建築事務所
222 西南住宅
史密斯阿剋建築事務所
228 泰特拉住宅
貝爾西·陳建築設計工作室
236 垂直住宅
邁羅·裏維拉建築事務所
242 白岩湖II號住宅
韋爾奇建築事務所
249 索引
前言
海倫·湯普森
德剋薩斯與現代主義的偉大愛情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不是一個,而是兩個強大的力量(新材料的使用和現代主義)抑製瞭這個遠離歐洲的地方對新古典主義和學院派建築的吸收和發展,這兩種力量使德州這個偏遠之地無法流行起那樣的建築風格。不隻是流行的問題,事實證明,其廣袤的風景和豪放的民風催生齣瞭一種獨特的建築風格,它茁壯成長於廣闊的美國國傢傳奇之中。在二戰後建築師們對新材料的迷戀也推動瞭這種建築風格的發展。玻璃、鋼鐵和鋼筋混凝土解放瞭對建築材料使用的束縛,使建築師們可以使用現代元素優雅地建造新的結構形式。突然間,一些驚人的效果展現瞭齣來——玻璃牆體和獨立於結構的架空層都成為可能。
在德剋薩斯,鋼鐵作為建築材料很普遍。在20世紀30年代末,東德剋薩斯州齣現瞭石油熱,那時正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石油需求巨幅飆升。石油的一切製品對於在世界各地作戰的盟軍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鋼鐵則是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中都會用到的最為重要的金屬材料。作為一個農業大州,德剋薩斯掌握的突破性製造技術引領瞭二戰之後鋼鐵的應用。牧場中的榖倉、籬笆構建、筒倉、水槽、風車,當然還有石油井等,都是新冶煉工程製造技術的受益者。
井然有序的歐式風格和德剋薩斯的大膽風格並駕齊驅,産生瞭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疊加效應,使現代主義以一種非常令人興奮的方式成為該州的文化基礎。
達拉斯建築師大衛·威廉姆斯被譽為在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發展瞭德剋薩斯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師。當地的德剋薩斯人對於古典主義設計感到厭倦,他們更關注的是一個房子怎樣處於一處景觀之中——朝嚮如何,形式如何,以及使用何種建築材料。威廉姆斯是一個夢想傢,他結識瞭另一位夢想傢奧尼爾·福特:從1926年至1932年末,奧尼爾·福特為威廉姆斯當學徒,並與他分享自己的各種想法,尋找和繪製德剋薩斯中部的當地房屋,這些都為他以後的作品提供瞭靈感。德剋薩斯現代主義風格根植於那些早期的住宅——這些建築結構簡單,輪廓長而低矮,錶達齣瞭現代住宅的實用性特點。
奧尼爾·福特是德剋薩斯現代主義風格的最初代錶,不過他認為自己對這一風格的影響不能被過分的誇大,而更應該被看作“前現代主義者”。他以采用德剋薩斯當地的建築原料而聞名,正如他的設計作品具有該州地方特色一樣:他的固定接縫金屬屋頂價格低廉且耐用,這樣的屋頂常可以從農場中看到,而在本書中,你會在許多住宅中看到它們;玻璃門窗使室內外景觀融為一體,內牆延伸到室外,環抱庭院;建築物與地形地勢遙相呼應;房屋之間帶有屋頂的走廊可以讓微風從房子的一端吹到另一端,棚架和喬木則過濾瞭自然光綫,使陽光不至於過於刺眼。
這些設計策略對於三代德剋薩斯現代主義建築師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在奧尼爾·福特的聖安東尼奧工作室開始瞭自己的職業生涯,其中最有名的是大衛·萊剋和泰德·弗雷托,他們將德剋薩斯州的農牧業風格融閤到特定的建築物之中。他們後來脫離瞭奧尼爾·福特的聖安東尼奧工作室獨立發展。本書中提到的傑森·史密斯、托賓·史密斯、約翰·葛蘭寶和坎迪德·羅傑斯等都是德剋薩斯現代主義風格的新一代建築師。而馬剋斯·利維和弗蘭剋·韋爾奇則是繼承奧尼爾·福特衣鉢的日益減少的精英成員。
在德剋薩斯現代主義譜係另一端的是達拉斯建築師萊昂內爾·莫裏森和馬剋·迪爾沃思,他們的簡約住宅深得現代主義精髓,全白色的精細細節,無縫的連接,柔滑的錶麵。然而,你還是可以看到用圍牆劃分的庭院、石灰石堆砌的牆體和四四方方的輪廓,這些都展現齣建築師對往昔的德剋薩斯風格的傳承。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德剋薩斯的現代主義風格都有著獨特的不同之處:這本書中,建築師們以他們獨有的建築語匯塑造著德剋薩斯州的老式住宅。使用如木材和石灰石這樣的德剋薩斯當地材料,將這種建築語言應用到現代世界的建築項目命題當中。他們設計的住宅成瞭建築上的範例,喚起瞭對現代主義的深思熟慮和一絲不苟的信念,同時又保持瞭德剋薩斯的景觀和氣候特色。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方麵不僅共存,而且互相賦予瞭新的涵義,這恰恰說明瞭德剋薩斯現代主義風格的活力與魅力。
這本《現代風格住宅》的室內設計書籍,真是一股清新的空氣!我原本以為這類書籍無非是展示一些光潔的大理石颱麵和冷峻的綫條,但它完全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首先,它對“現代”的定義非常具有包容性和深度。書中收錄的案例不僅僅是極簡主義的範本,更多地展現瞭如何在現代框架下融入自然元素和人文關懷。比如,有一組案例深入探討瞭如何利用本土的木材和石材,通過現代的幾何手法進行重構,使得空間既有現代的通透感,又不失地域文化的溫度。書中對光影的捕捉簡直達到瞭藝術的高度,大量的篇幅都在分析自然光如何在不同時間段、通過不同材質的窗戶和導光筒,在室內空間中“流動”和“停留”。特彆是關於“灰度”的運用,作者似乎對色彩的微妙變化有著近乎偏執的敏感,展示瞭如何用深淺不一的灰色調,搭配少量的亮色點綴,營造齣既寜靜又富有層次感的居住氛圍。這對於我這樣正準備裝修,但又不想讓傢變得像樣闆間一樣冰冷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的寶典。我特彆喜歡它對功能性與美學平衡的探討,它不是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酷炫”,而是落腳於居住者的真實生活動綫和情感需求。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攝影水準,完全可以拿去參加國際設計展覽瞭。每一頁的布局都經過深思熟慮,字體選擇縴細而有力,與現代設計的銳利感相得益彰。攝影師的功力也非同一般,他們似乎掌握瞭一種魔力,能夠把原本靜態的建築空間拍齣動態的韻律感。最讓我稱道的是,書中對於“材質對比”的視覺呈現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例如,當一篇章介紹到混凝土牆麵與未經處理的黃銅配件的結閤時,攝影師通過調整拍攝角度,讓混凝土的粗糲紋理在側光下清晰可見,而黃銅的細膩光澤則被柔和地捕捉,兩者在視覺和觸感上的強烈反差,躍然紙上。它不像某些圖冊那樣,把所有東西都拍得“亮堂堂”的,而是懂得利用陰影來塑造體量和深度。此外,書中對尺度感的拿捏非常精準,無論是宏大的公共起居空間,還是私密的浴室角落,都能清晰地傳達齣設計師對人體工程學和視覺平衡的精確計算。這對於我學習如何構圖和錶現空間感,有著直接的實戰價值。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對這本書的期望值並不高,總覺得這類書的文字部分往往是華而不實的套話。然而,《現代風格住宅》在空間敘事和人文解讀上,展現齣瞭一種令人驚喜的文學性和哲學思辨深度。它不隻是在展示“房子是什麼樣的”,更在探討“人如何在這樣的空間中存在”。書中穿插瞭一些建築師和居住者的訪談錄,這些對話非常真實,沒有經過過度的修飾。我尤其喜歡其中一位建築師對“留白”哲學的闡述,他認為現代住宅中的“空”並不是指沒有傢具,而是指為未來和不確定性預留的心靈空間。書中對收納係統的設計理念也極其先進,它摒棄瞭傳統的“藏起來”的思路,轉而提倡“恰到好處的展示”,即那些承載瞭居住者記憶和審美的物品,應該被置於精心設計的展示架上,成為空間敘事的一部分。這種對生活痕跡的尊重,使得整個現代空間呈現齣一種溫暖、有人氣的故事感,而不是冰冷的樣闆房展示。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傢中那些不必要的堆砌,思考如何通過精簡來提升生活的品質。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它那近乎建築圖紙般的嚴謹和對細節的苛求所吸引。這不是一本隨便看看的畫冊,更像是一本可以放在工作颱上反復研讀的專業參考書。它對結構和材料的解析詳盡得令人咋舌。比如,在討論到懸挑結構時,書中不僅配有精美的實景照片,還附帶瞭結構剖麵圖,清晰地標注瞭鋼材的型號和連接節點的處理方式。這種“技術細節的透明化”處理,極大地滿足瞭我這種對“為什麼這樣設計”充滿好奇心的讀者。此外,書中對高性能圍護結構的研究也讓我印象深刻。它並沒有停留在展示“落地窗很美”的錶象,而是深入分析瞭三層Low-E玻璃在不同氣候帶下的熱工性能錶現,以及如何通過隱藏式的通風係統來解決現代大麵積玻璃幕牆帶來的通風和除濕問題。書中還花瞭很大篇幅介紹瞭智能傢居係統與建築物理的無縫集成,探討瞭如何讓科技服務於居住的舒適性,而不是讓復雜的電子設備成為視覺上的乾擾物。讀完這部分內容,我對“好的現代設計”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它必須是建立在堅實的技術基礎之上的美學錶達。
評分我原本以為,購買一本關於《現代風格住宅》的書,無非是想找點裝修靈感,結果卻收獲瞭一本關於生活態度的指南。這本書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它拒絕將現代主義神化或教條化。在探討瞭大量國際前沿的設計案例之後,它並沒有要求讀者必須完全復製那種高成本、高規格的模式。反而是花瞭不少篇幅在討論“如何用有限的預算實現現代精神”。書中專門開闢瞭一個章節,詳細對比瞭進口高端材料與高品質國産材料在特定應用場景下的性價比和耐久度,甚至還給齣瞭不同預算下的“現代主義精簡方案”。這體現瞭作者的務實精神,他們深知大多數人並非生活在設計雜誌的封麵裏。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書中多次強調瞭“可持續性”和“可變性”在現代住宅設計中的重要性。它鼓勵我們在設計初期就考慮到未來傢庭結構的變化,比如預留齣靈活的隔斷牆空間,或者采用模塊化的傢具係統,使得住宅能夠隨著居住者的生命周期而自然演化。這種麵嚮未來的、有韌性的設計理念,纔是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現代風格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