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自唐代的花影:
映着沉香亭前,一枝红艳醉过李白;
万里桥边.冉冉红蕖留过杜甫;
崔护惆怅人面桃花何处去;
杜牧欣喜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来自宋代的花痕:
留着晏殊徘徊过的梨花院落;
苏轼留恋过的香雾空廊;
李易安憔悴时的满地黄花;
朱淑真郁闷时的断肠芳草……
本书摘取三百余首古诗词中花草诗篇,结合花卉名字的由来,以雅致飘逸的笔调,记录了花草在诗词中传递的悲喜忧伤,以及古人与它们情感交织的典故。重拾对大自然的向往,体悟花与四季之美。
以十二月花令为导向,三百余首古诗词为蓝本,带领读者走进古典文学的花草世界,品味千年传颂的唯美意象,将人世间的芬芳与风雅,娓娓道来。
石继航,笔名江湖夜雨,诗词鉴赏类畅销书作者,CCTV4《中华情》诗意系列特邀撰稿人及文学顾问,河北卫视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中华好诗词》第三季冠军。出版作品有《印象盛唐:唐才子评传》《煮酒论道:逍遥世间的绝妙智慧》《华美的大唐碎片》《馥香记》《宋朝的腔调》等数十部。
目录
代序 花能解语,月可寄情 /1
第一季
正月花令:兰蕙芬 迎春初放 /4
二月花令:桃始夭 杏花出 梨花溶 /25
三月花令:杨花入水 海棠睡 丁香结 /61
第二季
四月花令:牡丹王 芍药相于阶 杜鹃归 玫瑰香 蔷薇蔓 荼蘼留梦 /96
五月花令:榴花照眼 /151
六月花令:茉莉来宾 菡萏为莲 /161
第三季
七月花令:紫薇浸月 /188
八月花令:桂花香飘 /198
九月花令:菊有英 /208
第四季
十月花令:月季独放 /224
十一月花令:山茶灼 /229
十二月花令:水仙负冰 梅花绽 /246
后记 红尘辗转,我待花开 /281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经典的诗篇。从《诗经》中质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唐代诗人笔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张扬,再到宋代词人婉约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奈秋寒”中淡淡的伤感,花朵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接触到的诗词解读,往往侧重于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或是遣词造句的妙处,却鲜少有专门针对“花意”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的。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串联起不同朝代、不同诗人笔下的花卉意象,从中提炼出“花令”,赋予它们独特的“诗情”。是依照花卉的种类,还是按照季节的更替?又或者,是以一种更具文学性的方式,将相似的情感主题,用不同的花朵来表达?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时间的洪流,在古诗词的花海中,寻找到那些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的花朵,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多重含义。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在于它是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阅读视角。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这本书,在我看来,便是一种“品万花,悟万境”的体验。我总是觉得,古人写诗,并非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流露。当他们吟咏“ last year's peach blossoms, the red is still the same, but the person is different.”(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时,那不仅仅是写景,更饱含了多少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样,当李白挥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那股磅礴的气势,又何尝不是他内心豪迈情怀的写照?而书中提及的“花意诗情”,则预示着它将深入挖掘花卉在诗词中承载的丰富意蕴。比如,梅花的孤傲与坚韧,兰花的淡泊与高洁,牡丹的富贵与繁盛,以及菊花的隐逸与超脱,这些花卉的特质,是如何被诗人捕捉并融入诗句,从而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花意”?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对这些“花意”的细致梳理和深刻解读,让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古人在面对不同的花朵时,所引发的共鸣与思考。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情感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将文学与自然之美巧妙结合的作品。当目光触及“四时花令:古诗词中的花意诗情”这个书名时,我仿佛嗅到了一股淡淡的墨香,混合着泥土与花瓣的芬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可以看到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我猜测,这本书会以四时为线索,将春天百花争艳的烂漫,夏天荷风送爽的清丽,秋天层林尽染的萧瑟,以及冬天傲雪凌霜的坚韧,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而每一时期的花卉,又将对应着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是爱恋的萌芽,还是离别的愁绪?是壮志未酬的慨叹,还是归隐田园的恬淡?我期待着,书中能够精选那些最具代表性的古诗词,并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们不仅仅知晓“花是什么”,更能理解“花在说什么”。它或许会像一本古老的画卷,徐徐展开,每一笔都充满了故事,每一朵花都诉说着一段过往,引领我们去感受那份属于中国古典诗词独有的,细腻而悠长的花意诗情。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自带了一种古典美学的光环。“四时花令”四字,就仿佛是一个神秘的符咒,瞬间将我拉入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我脑海中立刻闪过无数与花有关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怅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还有“折柳送别”的依依不舍,这些场景中,花朵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景色的点缀,更是情感的载体,是无声的诉说者。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组织它的内容,才能真正地展现“花意诗情”的魅力。是按照花卉的种类来划分,比如“梅之傲”、“兰之幽”、“菊之逸”;还是按照季节的顺序,将春、夏、秋、冬的花卉与诗句一一对应?无论哪种方式,我希望作者都能在诗句的解读中,深入挖掘花卉所象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让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能欣赏到文字的美,更能体会到花朵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世界,理解古人是如何通过对花的观察与感悟,来抒发他们的喜怒哀乐,寄托他们的理想与情怀。
评分初见这书名,便觉一股清雅的韵味扑面而来。“四时花令”这四个字,仿佛将一年四季的花开花落都收入了囊中,而“古诗词中的花意诗情”则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将古典诗词与花卉之美融为一体。我一直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描绘花草的诗句,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常常在读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时,仿佛能感受到那细密而温柔的春雨;读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时,眼前便会浮现出江南盛夏荷塘的壮阔景象。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记住了诗句,却忽略了诗句背后所蕴含的,关于花的细腻情感和深远意境。这本书似乎正是要弥补这一块的空白,它不仅仅是罗列诗句,更是一种情感的解读,一种审美的挖掘。我期待着它能引领我走进诗词中的花的世界,去理解古人是如何将四季流转、情感起伏,都寄托在那些或绚烂或淡雅的花朵之上,让花不仅仅是花,更是情思的载体,是心境的写照,是人生百态的隐喻。
评分还挺不错的,还是挺喜欢唐朝的
评分装帧精美,内容充实,物流迅速,价格实惠,完美!!
评分慢慢阅读,了解了解唐朝的历史。
评分买来送同学的,里面还有唯美的小插图,似乎非常不错呢
评分文字不错,很喜欢这种百科的书籍
评分书设计的很好看,就是有些压变形的小角落,整体不错
评分花,是平淡生活中点缀的一点自然的颜色,搭配上诗词是怎样的呢?
评分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非常喜欢古诗词,也喜欢四时节气,就买了这本书啦,喜欢不负期望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