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被后人称为“广大教化主”,诗品、人品皆伟岸,具有巨大影响和当代价值。他前期主张为政治为人生的文学观,是平民知识分子的代表;后期乐天知命,对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加以实践、发挥和改造,成为后代知识分子重要的思想财富,其人格范式滋养了中国后世文人的精神家园。宋人早有“李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的说法。他上承陶渊明,下启苏东坡,是中国文人三大人格范式中的重要一环。白居易不仅对中国文学有深远影响,其声誉更远播海外。白居易所独具的诗性智慧富于启迪,令人深思;其人其诗所含蕴的知足保和的人生观念、闲静适世的志趣选择、和光同尘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也有很大参考价值。本书作者于白居易研究浸淫多年,独有心得,其解析宏观、微观结合,细致妥帖,本书可谓了解白居易其人其诗的入门读物。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下这诗句的唐朝诗人白居易,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伟大作家。他对后代影响也很大,不仅对中国文学有突出贡献,在世界文坛上也享有很高声誉。在唐代文学史上,白居易是一位高产作家。他各体兼善,取材广泛,加之精励刻苦,文学活动持续的时间长,所以作品数量之多,在唐代首屈一指。他的诗歌具有风格通俗平易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广远的社会价值。”白诗今存2830首。本书选录其代表作19首,包括脍炙人口的长篇杰作《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名篇《买花》《卖岩翁》,以及《问刘十九》《钱塘湖春行》等,尽量反映其各方面的创作成就。本书包括诗人小传与作品赏析两部分。每首作品,都配以与诗词意境相呼应的优秀传统中国画。
陈才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发表《〈主客图〉与元白诗派的成立》《张祜与元白诗派的离合》等论文。专著《元白诗派研究》200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2年获第六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白居易简介
赋得古原草送别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六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邯郸冬至夜思家
长恨歌
观刈麦
买花
上阳白发人
新丰折臂翁
卖炭翁
望驿台
宿紫阁山北村
琵琶行
暮江吟
夜雪
问刘十九
大林寺桃花
花非花
钱塘湖春行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题解
这是白居易应和好朋友元稹的诗。二人在贞元十九年(803)同登制科,俱授秘书省校书郎,始相识并订交,“谊同金石,爱等弟兄”。
元和四年(809)三月七日,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一组总题为《使东川》的绝句。稍后,正在长安任左拾遗和翰林学士的白居易写了总题为《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的和诗,并题词说:“十二篇皆因新境追忆旧事,不能一一曲叙,但随而和之,惟予与元知之耳。”《望驿台》是其中的第十一首。原诗题下注“三月三十日”。
元稹《望驿台》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孟光”,指诗人的妻子韦丛。这是元稹在三月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而作。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是诗人的悬揣之辞。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待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怅惘之情,宛然在目。
“望驿台”,唐嘉陵县曾有望喜驿,在今四川广元。
句解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地面。首句点出地点和时间。元稹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此时就住在那里,写其宅自见其人。“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大概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次句镜头一换,转到四川的望驿台,那里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如花之妻。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中人思念着宦游在外的人,宦游人同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人。“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含有春光已尽、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是说预期的欢聚落空了,自然导出“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限此一日,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了起来。
评解
白居易的和诗与原作一样,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与原诗不同,下笔便用对句,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而且加强了表达力量。因为在内容上,这两句是赅举双方,用了对句,则见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对起散收,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层层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用“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不直遂,只以“春光尽”三字出之,颇富含蓄之妙。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叠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量。
编者的话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作出了以“诗三百”为代表的优秀诗篇。此后每个历史年代,诗歌创作都结出丰硕的成果,其中不少名篇名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这套“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书系,选取了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优秀作品,并加以详尽通俗的译注、评解,试图由此将古代中国人创造的最可珍贵的文化瑰宝介绍给当代海内外读者。
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对中国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诗歌至唐代而达到高峰,呈现出后人所称誉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而从李白、杜甫等诗人身上,从他们留下的诗歌中,不难看出“风”“骚”以来优秀传统的回响。他们都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关注国家、社会、民生等问题;而这种主题,往往是诗人通过自己的人生境遇和心灵历程去感悟,通过描绘自然界山川万物、人间世事民情来体现的。在唐诗的辉煌之后发展起来的宋代诗歌,成就也相当高,但最能表现此年代文学特殊成就的是词。宋代优秀的词家把这种长短句诗体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那或慷慨激昂、或委婉凄清的词作,今天读来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神采的篇章。本书系介绍的诗人、词人,如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五代南唐的李煜,宋代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是中国诗歌史上耀眼的星座。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抒情、写景,善于表现友情、亲情、爱情、乡情,以及其他复杂细微的个人情感。这形成中国诗歌又一个强大的传统。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特点,情感的表达比较克制、内敛、含蓄,有别于西方的诗歌风格。与此同时,中国诗人们又强调“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言外之意,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想象空间。古代诗词中的优秀之作往往写得深情宛转,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诵读这些诗词,可以受到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古典诗词还善于表现自然之美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书系中的每首作品,都配以与诗词意境相呼应的优秀传统中国画。由此,本书系的每一本书不仅引导读者欣赏、涵泳中国古典诗歌佳作,同时也带着读者一起领略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通过欣赏这些诗、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品味其艺术之美。
除了“诗情画意”的特色外,本书系以各位诗人、词人单独成册,以更清楚地展示其不同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各分册包括诗人小传与作品赏析两部分。对每篇作品的赏析,又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题解交代创作背景;句解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对某些难懂的字词作注释;评解部分则提要钩玄,对作品特色进行点评。我们的本意,首先是帮助读者减少阅读中的文字障碍,继而是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
中国古代经典诗篇把汉语升华到至美至纯的境界,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这些作品是联接所有炎黄子孙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无论身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优秀的诗歌对读者的感召力都是相通的。一个喜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人,可能会不断地接触和学习祖先的这些遗产。久而久之,这些优秀文化中的一部分会积淀下来,构成每个人头脑中一道美丽的艺术长廊,不断给人以教益、激励和艺术享受。我们期望,本书系所介绍的诗词名篇能够成为这道艺术长廊的组成部分。
本书系所介绍的诗人、词人,都各有很多传世名篇,限于篇幅,书中每人只选取了二三十首代表作品。限于编辑水平,书中会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这本《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丛书-白居易》,简直是近期阅读中的一抹亮色,让我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且充满智慧的天地。我一直都觉得,古典诗词的美,在于其含蓄蕴藉,在于其意境深远,而白居易的诗,恰恰是这其中的佼佼者,既有高雅的格调,又不失人间的烟火气。这本书,更是让我对他的作品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体会。 本书在选篇上可谓是煞费苦心,既有家喻户晓的《长恨歌》、《琵琶行》,也有许多平日里不太容易接触到的佳作。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而是将这些诗歌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串联起来,仿佛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完整而立体的白居易诗歌画卷。这种编排方式,让我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创作心境的变化,以及他诗歌风格的演进。 最令人称道的是,书中对每一首诗的赏析部分。作者的解读,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了诗歌的骨髓。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诗句中那些细微的情感起伏,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为读者层层剥开诗歌的内涵。例如,在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作者不仅解释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自然景象,更将其与离别时的伤感、人生的无常联系起来,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少年时期的敏感与哲思。 此外,本书在语言运用上,也极大地满足了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作者的文字通俗易懂,却又不失文学的韵味,他用一种平和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引导读者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去感受诗人的情感。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诗歌中一些意象的解读,比如将“春风”解读为希望与生机,将“秋月”解读为孤寂与思念,这些解读都恰到好处,让我茅塞顿开。 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仅仅教会我如何去欣赏白居易的诗歌,更让我体会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它让我明白,好的诗歌,是可以跨越时空,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所以,对于任何一位热爱古典文学,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诗歌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错过的珍品。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尤其是唐宋时期的作品。最近刚看完一本《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丛书-白居易》,真是让我收获颇丰。这本书的选篇非常精当,涵盖了白居易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代表作,从他早期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那种少年意气,到晚年的《长恨歌》和《琵琶行》那种饱含深情的叙事诗,再到那些针砭时弊的讽喻诗,几乎无一遗漏。 尤其是书中对诗词的赏析部分,简直是点睛之笔。作者并非简单地解释字词,而是深入挖掘了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以及诗人创作时的心境。比如在解读《卖炭翁》时,作者不仅阐述了当时官府对百姓的压榨,还通过对“可怜身上衣正单”等句的细致分析,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底层人民的疾苦和无奈。这种赏析方式,让我不再是将这些诗词仅仅当作优美的文字来看,而是能与之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繁华而又充满矛盾的大唐盛世,与白居易一同感受着时代的脉搏。他的诗,有时如潺潺流水,温婉细腻;有时又如磅礴江河,激荡人心。他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意蕴深远,即便是普通人,也能轻易地理解和欣赏。这种“老妪能解”的诗风,正是他伟大之处的体现。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轶事和他的诗歌思想的探讨。了解到他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诗人,而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关心民生疾苦的官员,他的诗歌创作也因此更加充满了人文关怀。这些背景知识的补充,使得我对他的作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加敬佩他的才华和情怀。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丛书-白居易》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诗词读物。它不仅是品读白居易诗歌的绝佳入门,更是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诗词魅力的一扇窗口。无论你是资深诗词爱好者,还是初次接触古典诗词的新手,这本书都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和感悟。
评分最近收到这本《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丛书-白居易》,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人,我一直都很喜欢白居易的诗,觉得他的诗歌既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又贴近生活,充满人情味。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很古朴典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一看就是精心制作。 打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熟悉的诗篇,但经过作者的精心编排和赏析,我感觉它们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那些在课本上读过的诗,如今在作者的解读下,似乎有了更深邃的意境。比如,对于《长恨歌》的解读,作者不仅仅是分析了故事梗概,更是深入剖析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以及这段爱情背后所折射出的政治斗争和人性的复杂。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这首诗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体会到了白居易在刻画人物情感时的细腻与深刻。 书中对于诗歌的赏析,语言流畅优美,充满了文学色彩,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资深的白居易研究者,他对白居易诗歌的理解非常透彻,见解独到。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同一首诗,发掘出其中隐藏的深层含义。比如,在解读《琵琶行》时,作者不仅从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入手,更是将其上升到对社会底层人士命运的关怀,这种高度的立意,让我由衷地赞叹。 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它在赏析的同时,并没有忽略掉诗歌本身的美感。作者在分析诗句时,常常会引用一些优美的词语,或者对诗句的音韵美进行细致的讲解,让我在学习诗歌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的语言魅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觉得学习古典诗词不再是件苦差事,反而变成了一种享受。 总而言之,这本《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丛书-白居易》是一本集学术性、文学性和欣赏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诗歌,更能让读者在品读中体验到中国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我非常推荐给所有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们!
评分最近读完《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丛书-白居易》,我的内心可以说是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本让人“读得懂,有感触,有启发”的书。作为一名对古典文学有着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白居易的诗歌就像一股清流,虽然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贴近生活。这本书更是将这种特质发挥到了极致,让我收获颇丰。 本书的选篇之精,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收录了白居易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章,更挖掘了一些鲜为人知却同样精彩的作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白居易诗歌图景。从描写自然风光到针砭时弊的讽刺诗,再到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诗,几乎涵盖了他创作生涯的各个方面。 而最让我赞不绝口的是,书中对每一首诗的赏析。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又不失力量,他能将复杂的历史背景、社会现实与诗人的创作心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比如,在解读《卖炭翁》时,作者不仅仅是在讲一个关于剥削的故事,更是借此分析了当时社会制度的弊端,以及诗人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这种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在阅读中不仅学到了诗歌,更学到了历史,学到了人文关怀。 让我特别惊喜的是,书中对诗歌语言的解读。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深入剖析了诗句的用词、句式结构以及音韵美,让我对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对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作者从“沦落”一词的深层含义,到“相逢”与“曾相识”的对比,都进行了精彩的阐释,让我明白了为何这两句诗能够流传千古,成为经典的“共情”之句。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与白居易这位伟大的诗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他的诗,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更是人类情感的永恒表达。这本书,无疑是我通往白居易诗歌世界的一扇绝佳窗口,它让我真正领略到了“质朴中的深刻,通俗里的哲理”。
评分这次有幸拜读了《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丛书-白居易》,我只能说,这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启发性的一本书籍之一。作为一名对古文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白居易的诗歌就像邻家老奶奶讲故事,朴实亲切,却又蕴含着人生百味。这本书更是将这种感觉发挥到了极致,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书中的选篇非常考究,涵盖了白居易各个时期、各种题材的代表作,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青春萌动,到《长恨歌》的哀婉动人,再到《卖炭翁》的民生疾苦,仿佛是一部白居易的个人史诗,又是一幅大唐盛世的风情画卷。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每一首诗的解读都极具深度,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背景,而是通过对诗人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的深入挖掘,去阐释诗歌的创作动机和思想内涵。 比如,在赏析《琵琶行》时,作者没有仅仅停留于对琵琶女命运的同情,而是将其与白居易自身的仕途坎坷、人生失意相结合,揭示出诗歌中蕴含的更为普遍的人生况味,那是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刻共鸣。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跳出了单纯的文本分析,能够站在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诗歌的价值。 另外,作者在解释诗句时,也常常会引用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或文化习俗,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惊喜。感觉就像是有一位博学的朋友,耐心细致地为你讲解那些你曾经只是看个大概却未能深入理解的诗句,让你豁然开朗。 这本书最让我欣慰的是,它并没有将诗歌“神化”,而是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导读者去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去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它让我明白,那些看似高雅的古典诗词,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它们所表达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所以,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白居易诗歌,乃至中国古典诗词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每一句诗都有讲解,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点评也很到位
评分这套书今年出版了十本,已买了六本
评分每一句诗都有讲解,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点评也很到位
评分每一句诗都有讲解,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点评也很到位
评分这套书今年出版了十本,已买了六本
评分这套书今年出版了十本,已买了六本
评分每一句诗都有讲解,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点评也很到位
评分每一句诗都有讲解,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点评也很到位
评分这套书今年出版了十本,已买了六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