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數十位大傢民國時贈與作者的墨跡曆經滄桑後失而復得。
以如椽大筆還原老輩文人們的至情至性。
帶你走近一紙紙箋墨背後的傳奇掌故。
內容簡介
本書是記述作者黃裳自20世紀40年代起收集當代作傢、藝術傢手跡的散文集。
作者自青年時起收集的“時賢”手跡,到上世紀80年代已經成為“不摺不扣的文史資料瞭”。於是,在三十多年以後,作者又陸續請來當年的師友重寫已經失落的手跡。散文的寫作時間穿越瞭半個世紀,遍及祖國大江南北,生動地描寫瞭各種類型的作傢和藝術傢,反應瞭不同時期的風貌,鮮活有趣,讀之不覺令人神馳。
作者簡介
黃裳(1919—2012),原名容鼎昌,祖籍山東益都(今青州)人,滿族,筆名黃裳、勉仲、趙會儀,當代散文傢、藏書傢、高級記者。黃裳學識淵博,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當代散文大傢”,在戲劇、新聞、齣版領域均有建樹,晚年更以藏書、評書、品書著稱於文壇,著有《錦帆集》《黃裳書話》《來燕榭讀書記》《榆下說書》等。
精彩書評
黃裳先生是真正的文章高手,他的文章不花哨,深邃的道理用平實的錶述,很難有人超過他。
——王元化
目錄
傅增湘……1
憶鄭西諦……10
瀋兼士……15
硃佩弦……19
浦江清……22
記巴金……26
跋《賣藝人傢》……69
郭沫若……75
憶李廣田……79
老 樹……83
茅盾印象……88
過去的足跡——吳晗紀念……91
海內存知己……110
詩人馮至……113
周喬峰……116
馬叔平……118
賀昌群……123
憶馬敘倫……127
盋山一老……131
老虎橋邊看“知堂”……135
五石居士……139
王劍三……144
喬大壯……149
潤例及其他……153
許壽裳……157
宿 諾……159
《玉君》與楊振聲……165
槐 痕……169
憶俞平伯……173
三 葉……185
天行山鬼……188
涉園主人……191
冰心的手跡……199
張奚若與鄧叔存……202
《捲葹》……208
鞦明室……212
懷陳凡……217
詩人的遺簡……220
徐森玉與《花間集》……225
森玉先生紀念……227
自莊嚴堪……232
弢翁紀念……237
《無題》……241
廢 名……244
精彩書摘
文摘一:關於巴金的事情
一
這是朋友F齣給我的題目,已經好幾年瞭,可是一直躊躇著不敢下筆。我感謝朋友對我的信任,可是自己知道做好這個工作是不容易的,沒有把握。作為一個後輩,我對巴金的瞭解實在不多。記得有一次在他傢裏談天,一位客人提齣要我寫點什麼有關他的東西,我覺得有點惶恐,就聲明我對他的瞭解實在太少,我舉齣的理由是,巴金曾說過“在中國作傢中我受西方作品的影響比較深”,可是在這方麵,我的知識卻非常貧乏,不懂的東西太多瞭。不料他聽瞭哈哈笑道:“你弄的那些東西我也不懂。”這就使我更為尷尬。其實我隻是想順手找一個理由來推掉,並沒有除此以外對他就有足夠瞭解的意思。但他的話也給瞭我一種啓示,即使如此,知道多少就談多少,懂得什麼就講什麼,問題還是不難解決的。不過實在的睏難也正在這裏。有一部古書上講過做文章的“秘訣”就在“趨”與“避”兩個字,懂得瞭這一點天下就不再有難做的文章。這實在是經驗之談。應該怎麼說就跟著人傢一起說,不該說或不能說的就避開不說。這正是一條寫作的坦平大道,但是睏難恰好在這裏齣現。應該說可以說的人傢已經說瞭許多,用不著再來畫蛇添足;不該說的呢旁人倒少有說及,但我真的就能很好地一一說齣來麼?看來一切都是可疑的。總之,沒有勇氣是不行的。
我確實相信,要真正瞭解一位作傢,最好的辦法是去讀他的作品,盡可能全麵完整地讀。我嘗試過用這辦法來從頭讀巴金的書,從近作開始。在閱讀過程中自然會記起許多舊事、談話。開始時是高興的,以為到底摸到瞭門路,可是隨即又感到瞭茫然,從紛繁的綫索中很難理齣一個頭緒。正如海邊的居民,日日麵對大海生活,對那一碧無垠的海水波浪與濤聲都熟習、慣常瞭,但對大海本身卻還是摸不透,還隻是一個茫然。
可以舉一個例子。在已經齣版的四本《隨想錄》裏,他在很多地方談到瞭“文化大革命”,照他自己的說法這也許是“老年人翻來覆去的嘮叨”,從第一篇《說“望鄉”》開始,一直談到第一百二十五篇,看來今後還要說下去。可以說他是從“文化大革命”還是個“禁區”時開始,一直說到徹底否定“文革”,……他在談論“文化大革命”時,還常常接觸到“文革”以前的許多事情。“老年人的嘮叨”是討人厭的,早就有人提齣不同的意見來瞭,可是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
我覺得隻將“文革”看作那荒謬絕倫的十年,總不免是過於天真的想法,正如我們站在長江大橋的中腰,俯視江水,遙望江天,無論是賞心悅目還是驚心駭目,以為“嘆觀止矣”,終於還是“短視”的。因為他忘記瞭怎樣一步步走上橋頭,也沒有想到還得一步步走下橋去,前後的引橋比起橋身來好像還要長一些。對於這樣的問題,一個科學傢或一個文學傢、哲學傢都不會作齣不同的答案。
巴金最近在一篇《隨想錄》裏談到瞭他與雜文傢林放之間的交往,提到前兩年林放因為寫瞭一篇《江東子弟》的雜文隨即接到瞭恐嚇電話的事。這件“小事”就足以說明我們目前還在“引橋”上慢慢地往下走,路還遠遠沒有走完。“大寫十三年”的故事也是《隨想錄》裏曾經提到過的,那是1963年的事情,誰都看得齣這個口號與“文化大革命”的關係,是一個信號,可是不久前還有人站齣來為之辯解,說口號還是正確的。在提齣徹底否定“文革”的時候,三七開的議論也重新搬瞭齣來。與《江東子弟》的無頭電話不同,這些議論都是堂皇地齣現的,被看作一種“革命化”的內容齣現的。這都不是夢話,是現實的生活。隻有明白這一切,纔能理解他“老人的嘮叨”,纔能明白,不是他揪住“文革”不放,實際上到今天“文革”還在揪人。
巴金是想認真弄清“文革”的來龍去脈,取得經驗,使我們有可能不讓這種“浩劫”再度發生。他為自己規定瞭幾條,即使是身曆其境、身受其害的人,如果不肯深挖自己的靈魂,不願暴露自己的醜態,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這個“十年浩劫”。他寫《隨想錄》,就是在不斷地挖掘自己的靈魂,挖得越深、越痛,也愈睏難。“探索”的結果是說齣瞭“真話”,同時也用實踐錶現瞭一個作傢的勇氣與責任心。
巴金的自我解剖,並不隻是個人的事業。在幾冊《隨想錄》前麵都附有插圖,是作者在不同時期留下的生活照片,有許多輕鬆地帶著笑容,也有一兩幅是在沉默思索。就從照片上也可以看齣他在不同時期的精神狀態,說明這幾年的路並不是平靜地走過來的,解剖自己也不是關在實驗室裏的科研工作。他為《序跋集》寫的序文中有一節描寫“風”的話,我覺得寫得好。他寫齣瞭某些時期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寫法是隱喻性的,這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寫齣真實來的文學方法。他說,當風開始颳起來的時候,“我看見很多人朝著一個方嚮跑,或者擠成一堆,纔知道颳起風來瞭。”“大塊噫氣”是自然界的風,在社會上,伴隨著風起來的則是各種樣式的嘰嘰喳喳,也正是這嘰嘰喳喳造成瞭風的聲勢。這就使人們記起瞭纔過去不久的十年以及十年以前的歲月。人們在這種颳風的季節裏過得夠久瞭,積纍瞭經驗也留下瞭後遺癥。巴金說他過去在一個很長時期裏很怕風,但終於見瞭世麵,而且活瞭下來,直到今天,他還不能斷言從此不怕風,“不過我也絕不是筆記小說裏那種隨風飄蕩的遊魂。”
這些話說得很沉痛也很堅決,使我聯想起曾經議論過一陣子的“看破紅塵”。人們在曾經滄海之後是很容易“看破紅塵”的,不過“看破”以後卻有兩條不同的道路可走,有人到深山裏學道去瞭,有人卻更勇敢地嚮紅塵裏大踏步走去。同樣是“看破”,但結論卻不同。
巴金多次說過,不少人勸他關起門來安度晚年,不要再寫文章,再說話,享受由“相安”取得的好處。可是這辦不到,即使每天隻能艱難地寫一兩百個字,而且字越寫越小,可是怎樣也不肯放下筆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性格啊!
1983年的鞦天他在西湖邊上住瞭一段日子,雖然行動不便,不能有太多的活動,更多的時間隻是留在旅館的房間裏,可是看得齣他的精神是鬆弛下來瞭,颶風已經過去,天空齣現瞭暫時的平靜。他還到魯迅先生的故鄉紹興去過一次,他有一張百草園中的照相,拄著杖的老人臉上浮齣的是欣快的笑。在遊禹陵時,他還拖著病腿掙紮著爬到樹有“大禹陵”的碑亭前麵。這是幾年來難得一段平靜舒心的日子。可就在杭州的旅館裏又吹來瞭風,接著就是隱隱的雷聲,一場大風暴眼看著就要起來瞭。
在以後他住院的日子裏,我有時候去看他,也隻是隨意說笑,並沒有誰談起那陣風暴,可是風暴時時壓在心頭,擺脫不掉,因此連談笑也帶上瞭勉強的性質。風暴來得很快,去得並不爽利,決沒有自然界雨過天晴那樣乾脆。
有一天我正在他的病房裏坐著,有一位“大人物”推門而入瞭。他是來探病的,交換瞭幾句普通的問答以後,大人物說:“我看你還是好好地休息,以後不要再寫瞭。”說完就告辭齣去,仿佛特來看病,就是為瞭說齣這兩句“忠告”似的。
這是我碰巧遇上的一次,他當然還受到過彆的人的“忠告”,總之不外是希望他“安度晚年”的意思。而這一點,他也早在“隨想”中錶示瞭明確的態度。
硃佩弦
……
榆下懷人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榆下懷人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