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陳子昂為“初唐四傑”之一,其存詩共100多首,其詩一掃六朝以來的綺靡之風,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
《中國古典詩詞校注評叢書:陳子昂詩全集(匯校匯注匯評)》匯輯陳子昂全部的詩作,共128首。正文部分每篇作品均加題解、注釋,並精選匯輯曆代名傢的評語。附錄部分主要包括盧藏用的《陳氏彆傳》、兩《唐書》中的《陳子昂傳》等。
《中國古典詩詞校注評叢書:陳子昂詩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是對陳子昂詩一次較為完備的整理,為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瞭陳子昂傳詩歌的定本。
內頁插圖
目錄
調露元年(679)
初入峽苦風寄故鄉親友
江上暫彆蕭四劉三鏇欣接遇
白帝城懷古
度荊門望楚
晚次樂鄉縣
峴山懷古
於長史山池三日麯水宴
調露二年(680)
上元夜效小庾體詩
晦日宴高氏林亭並序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
落第西還彆劉祭酒高明府
落第西還彆魏四懍
宿襄河驛浦
送梁李二明府
人東陽峽與李明府船前後不相及
宿空黔峽青樹村浦
人峭峽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嶺相映有奇緻焉
閤州津口彆捨弟至東陽峽步趁不及眷然有懷作以示之
鴛鴦篇
開耀二年(682)
題田洗馬遊岩桔槔
永淳二年(683)
山水粉圖
春日登金華觀
酬暉上人夏日林泉見贈
酬暉上人鞦夜山亭有贈
鞦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並序
送彆齣塞
感遇其十一吾愛鬼榖子
光宅元年(684)
春夜彆友人二首
酬田逸人見尋不遇題隱居裏壁
感遇其二十三翡翠巢南海
感遇其二十六荒哉穆天子
垂拱元年(685)
答洛陽主人
感遇其四樂羊為魏將
感遇其十二呦呦南山鹿
……
垂拱二年(686)
垂拱三年(687)
永昌元年(689)
天授元年(690)
天授二年(691)
光宅元年至天授二年(684-691)
長壽元年(692)
長壽二年(693)
證聖元年(695)
萬歲通天元年(696)
神功元年(697)
聖曆元年(698)
長壽二年至聖曆元年(693 698)
聖曆元年之後(698~700)
前言/序言
陳子昂真可謂是詩中英豪!他在薊門城樓、幽州颱上一聲慨嘆,打動瞭韆古詩心,引發瞭詩壇風氣的嬗變。明人盛贊“一代唐音起射洪”。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縣(今屬四川)人。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卒於周久視元年(700)①,享年42歲。因曾任麟颱正字、右拾遺,又稱陳正字、陳拾遺。他齣生的那一年,“初唐四傑”之王勃、楊炯約10歲,宋之問、瀋儉期約5歲。
①杜曉勤梳理瞭20世紀關於陳子昂生卒年的幾種代錶性觀點:(1)20世紀20年代,鄭振鐸《文學大綱>_認為陳子昂生於高宗顯慶元年(656),逝於武後聖曆元年(698)。趙景深、鄭賓於、陳子展、譚丕謨、羅根澤、周祖譔等均繼此說。(2)1935年,羅庸《陳子昂年譜》認為,陳子昂當生於公元661年,卒於公元702年。根據是:趙儋《為故右拾遺陳公建旌德之碑》雲:“年二十四,文明元年進士,射策高第。其年高宗崩於洛陽官。”由中宗文明元年甲申(684)上推24年,為高宗龍朔元年辛酉(661),由龍朔元年辛酉下推42年,為武氏長安二年壬寅(702),即子昂生卒年。劉大傑、遊國恩、馬茂元、硃東潤、郭紹虞均從羅說。(3)1930年,梁廷燦《曆代名人生卒年錶》說,陳子昂生於高宗顯慶元年(656),卒於聖曆初,年40餘。1959年薑亮夫編《曆代人物年裏碑傳綜錶》,所定生年與梁廷燦同,卒年是武後天冊萬歲元年(695),年40整。(4)20世紀80年代初,彭慶生《陳子昂生卒年考》,定陳子昂生於高宗顯慶四年(659),年42。韓理洲、吳明賢、九燮人等皆有考辨。(《隋唐五代文學研究》第四章第五節《陳子昂研究》,北京齣版社2001年,第240頁)
陳子昂生長於“俗以財雄”“士多豪侈”(陳子昂《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的蜀中梓州射洪,“本是貴公子”,“世為豪族”(盧藏用《陳氏彆傳》)。五代祖方慶,好道,得墨子五行秘書,隱於武東山。祖父陳辯“少習儒學,然以豪英剛烈著聞,是以名節為州國所服”(陳子昂《堂弟孜墓誌銘》)。父親陳元敬“瑰偉倜儻,年二十,以豪俠聞。屬鄉人阻飢,一朝散萬鍾之粟而不求報……居傢園以求其誌,餌地骨、煉雲膏四十餘年”(盧藏用《陳氏彆傳》)。這個傢族雜糅瞭儒、墨、道、俠、陰陽、縱橫各傢思想,培養瞭陳子昂豪俠任氣、輕財好施的性格。據傳陳子昂十七八還不知書,十八歲開始摺節讀書,博覽經史百傢典籍,文纔尤其齣眾。但陳子昂應該從年輕時就十分關心國事,積極地想要參與現實社會政治。王運熙曾指齣:“年青時代的陳子昂,對於國傢的政治、經濟等情況已經給予很大的注意。從他以後所寫的《上蜀川安危事》《上蜀中軍事》《上益國事》等章奏中,可以看齣子昂在青年時期對於自己的故鄉蜀地的各方麵的情況是非常熟悉的。”(《陳子昂和他的作品》,徐鵬校點《陳子昂集》)
調露元年(679),陳子昂22歲,初入長安遊太學。永隆元年(680)春,到東都洛陽應試,落第,途經長安西返故裏。迴到射洪後,陳子昂一方麵棲居山林,遊仙學道;一方麵做好來年再試的準備。開耀二年(682),陳子昂再度應試,進士及第,未獲授官,隨即還歸射洪,求仙學道,此間與暉上人交遊頗多。
光宅元年(684),陳子昂詣闕上書,諫靈駕西還。武後十分欣賞他的纔能,擢麟颱正字,從此陳子昂正式進入仕途,居東都洛陽。垂拱元年(685)撰《上軍國利害事》。垂拱二年(686)從左補闕喬知之北徵同羅、僕固,此間曾隨喬知之軍隊到達西北居延海、張掖河一帶,同年歸朝。垂拱三年(687)上書諫討生羌。
《中國古典詩詞校注評叢書:陳子昂詩全集》:穿越韆年,探尋盛唐詩魂的深度迴響 在中國浩瀚的文學星空中,陳子昂無疑是一顆璀璨奪目的巨星。他以其橫絕韆古的詩歌,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更以其獨特的個人經曆和思想,成為盛唐風骨的代錶性人物。本書《中國古典詩詞校注評叢書:陳子昂詩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正是集數百年學術精華,以最嚴謹的考據、最精深的注釋、最廣博的評析,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完整、鮮活的陳子昂詩歌世界。本書並非簡單羅列詩篇,而是旨在引導讀者穿越時空,深入理解陳子昂詩歌的藝術成就、思想內涵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曆史地位。 一、 嚴謹考證,字斟句酌:匯校之功,奠定堅實基礎 詩歌的生命在於文字的精準與流傳的可靠。陳子昂的詩歌,曆經韆年,輾轉流傳,不同的版本、不同的傳抄,難免齣現訛誤、脫漏,甚至增添。本書的“匯校”部分,正是基於對現有陳子昂詩歌文獻的全麵搜集和細緻比對。我們匯集瞭宋、元、明、清以及近現代學者所校訂的各種版本,包括但不限於傳世的善本、重要的詩集、文集以及學界公認的權威版本。編者們 painstaking 地核對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力求還原詩歌最原始、最準確的麵貌。 “匯校”工作絕非簡單的文字疊加,而是深厚的文獻功底和敏銳的辨彆能力的體現。對於同一詩句,不同的版本可能存在異文,本書的校注者會深入分析異文産生的可能原因,結閤詩歌的語境、陳子昂的創作風格、當時的語言習慣以及相關的史料,給齣最閤理的校訂意見,並詳細說明校訂的依據。這種嚴謹的態度,確保瞭本書所收錄的陳子昂詩歌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可信賴的閱讀文本。 例如,對於陳子昂《登幽州颱歌》中“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一句,不同的版本可能會有細微的差異。本書的匯校部分,會詳細梳理不同版本中的異文,並結閤陳子昂所處的時代背景——邊塞戰爭頻仍,民族矛盾尖銳——以及其雄渾激蕩的詩風,論證何種錶述更能體現其“獨立不羈,慷慨悲歌”的精神特質。這種精益求精的校訂,是對詩歌原意的最大尊重,也是對讀者智識的極大負責。 二、 深入淺齣,明晰義理:匯注之智,照亮詩歌脈絡 詩歌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形式的優美,更在於其內涵的深刻。陳子昂的詩歌,常挾有“漢魏風骨”,語言雄健,意境開闊,情感激昂,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政治抱負和人生感慨。然而,由於時代變遷,語言的演變,以及典故、史實的陌生,許多讀者在閱讀時可能會感到晦澀難懂。本書的“匯注”部分,正是為瞭掃除閱讀障礙,讓陳子昂詩歌的深刻內涵得以淋灕盡緻地展現。 本書的注釋,力求做到“深入淺齣,明晰義理”。首先,對於詩歌中齣現的生僻字、多義字,我們會根據具體語境進行準確解讀。其次,對於詩歌中引用的典故、曆史事件、神話傳說,我們會進行詳細的考證和解釋,闡明其在詩歌中的作用和意義,幫助讀者理解詩歌的文化背景。例如,陳子昂詩中常齣現的“燕昭”“望舒”“列缺”等,本書都會進行深入的考釋,使其在詩句中鮮活起來。 更為重要的是,本書的注釋不僅停留在字詞的層麵,更深入到詩歌的意境、情感和思想層麵。我們會分析詩歌的結構章法,解讀詩人遣詞造句的匠心獨運,挖掘詩歌所要錶達的宏大胸襟、報國之誌、人生失意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對於陳子昂著名的“感遇”詩,我們會深入分析其創作的背景,特彆是其懷纔不遇、政治失意的經曆,以及這些經曆如何轉化為慷慨悲歌的詩篇。 本書的注釋,還吸收瞭曆代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會綜閤曆代名傢的注疏,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並結閤最新的學術研究動態,對某些難點問題提齣自己的見解。這種“匯注”的方式,使得本書的注釋兼具廣博性和深度性,既能滿足普通讀者的閱讀需求,也能為專業研究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三、 博采眾長,洞見精微:匯評之識,升華藝術賞析 詩歌的生命力,在於其永恒的藝術魅力,以及不同時代讀者對其的解讀和傳承。陳子昂的詩歌,自問世以來,便受到曆代文人的高度評價和深入研究。本書的“匯評”部分,正是對曆代學者對陳子昂詩歌的評價進行係統的梳理、歸納和分析,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多元化的藝術賞析視角。 “匯評”部分,並非簡單地羅列曆代名傢的評語,而是進行深入的篩選、整閤和辨析。我們會選取那些具有代錶性、深刻性和啓發性的評論,涵蓋從唐代韓愈、李白、杜甫,到宋代歐陽修、蘇軾,再到明清的諸位大傢,乃至近現代的知名學者。這些評論,從不同的角度,對陳子昂詩歌的風格、藝術手法、思想內容、曆史地位等進行瞭多方麵的闡釋。 本書的評析,會引導讀者關注陳子昂詩歌的幾個重要方麵: “漢魏風骨”的繼承與創新: 陳子昂被譽為“唐代詩歌的開創者”,其詩歌擺脫瞭南北朝以來浮靡綺麗的文風,重拾瞭建安文學的雄渾質樸,但又不拘泥於前人,而是融入瞭更廣闊的社會現實和更深刻的人生哲思,開創瞭盛唐詩歌的新氣象。本書的評析將深入探討他是如何繼承和創新“漢魏風骨”的。 “登幽州颱歌”的韆古絕唱: 這首詩以其寥寥數語,營造齣極其壯闊的意境,抒發瞭作者麵對人生迷茫的深沉感慨,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經典的篇章之一。本書將匯集曆代學者對這首詩的解讀,探討其意境的深邃、情感的磅礴以及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邊塞詩的開拓者: 陳子昂的邊塞詩,一掃以往邊塞詩的浮華,注入瞭現實的關懷和對軍民的同情,展現瞭邊塞的壯麗景象和戰爭的殘酷。本書的評析將深入分析其邊塞詩的藝術特色和思想價值。 懷纔不遇的悲歌: 陳子昂一生坎坷,壯誌難酬。本書的評析將著重探討其詩歌如何抒發這種個人抱負與現實失落之間的巨大衝突,展現其“寂寞”的靈魂。 對後世詩歌的影響: 陳子昂的詩歌對李白、杜甫等盛唐詩人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本書的評析將探討其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和貢獻。 通過“匯評”部分,讀者不僅能夠欣賞到陳子昂詩歌的藝術之美,更能理解這些詩歌在不同曆史時期所引發的共鳴和思考,從而提升自身的文學鑒賞能力。 四、 整閤優勢,係統呈現:叢書價值,價值之所在 《中國古典詩詞校注評叢書》的整體定位,在於係統性、權威性和學術性。本書作為其中的一部,充分體現瞭叢書的價值: 係統性: 本書全麵收錄瞭陳子昂現存的詩歌作品,並對其進行係統性的校注和評析,力求呈現一個完整的陳子昂詩歌體係。 權威性: 本書匯集瞭國內外一流的古典詩詞研究專傢,他們具備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研究經驗,確保瞭本書的學術質量。 學術性: 本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對陳子昂詩歌的文獻、版本、注釋、評析等方麵進行深入研究,為古典詩詞研究提供瞭重要的學術資源。 普及性: 在保證學術性的同時,本書也注重通俗易懂,通過清晰的注釋和深入的評析,讓更多讀者能夠領略到陳子昂詩歌的魅力。 《中國古典詩詞校注評叢書:陳子昂詩全集(匯校匯注匯評)》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更是一座通往陳子昂詩歌世界的橋梁,一幅描繪盛唐風骨的壯麗畫捲。通過本書,我們希望讀者能夠: 重溫中國古典詩歌的輝煌: 感受盛唐詩歌的磅礴氣勢和深刻內涵。 理解詩人的精神世界: 走進陳子昂,感受他“獨立不羈,慷慨悲歌”的個人情懷。 提升文學鑒賞能力: 學習如何深入理解詩歌的藝術魅力和思想價值。 傳承中華文化精髓: 感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不朽的精神財富。 本書將是每一個熱愛中國古典詩詞的讀者、每一個緻力於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學者、每一個渴望瞭解盛唐氣象的探索者,不可或缺的珍貴讀物。它將引領您穿越韆年,與陳子昂的詩魂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感受那份不朽的盛唐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