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四版)(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四版)(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玉林 著
图书标签:
  • 产业经济学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 市场分析
  • 微观经济学
  • 案例分析
  • 经济管理
  •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 第四版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44655
版次:4
商品编码:1222388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应用的逻辑顺序,构建了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 架。全书共十二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对象与内容、意义与方法;第二章至第六章是作为产业经济学宏观层次的产业结构理论,主要阐述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和升级方向、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高技术产业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产业关联;第七章至第十章是作为产业经济学微观层次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阐述产业组织理论各流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及其与市场绩效的互动关系、与产业集聚和产业融合等现代产业发展趋势相伴而生的中间型产业组织;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是作为产业经济学理论应用的产业政策研究,主要阐述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为便于讨论和自学,大部分章节后都配有复习思考题和案例分析。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兴趣了解产业经济学的高校其他专业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和研究参考。
  
  

作者简介

赵玉林,1954年11月出生于吉林,现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主要有《科技成果转化的供求结构研究》(1996—1998)、《高技术产业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管理创新研究》(1999—2001)、《高技术产业化的界面管理研究》(2001—2003)、《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2005—2007)、《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机制研究》(2008—2010)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研 究》(2012—2014)。主持省部级项目及各类委托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20余 部,在**和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曾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湖北省优秀教师、国家建材局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6

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意义14

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6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21

第一节产业分类21

第二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趋势29

第三节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38

第三章产业结构优化45

第一节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与主要内容45

第二节产业结构合理化47

第三节产业结构高级化50

第四节产业结构生态化56

第五节区域产业结构优化59

第四章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71

第一节产业布局理论概述71

第二节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和原则77

第三节产业集聚84

第五章高技术产业发展100

第一节高技术产业的含义及特征100

第二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阶段109

第三节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116

第四节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123

第六章产业关联分析129

第一节产业关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9

第二节投入产出法的应用144

第三节产业的空间关联152

第四节产业的时间关联163

第七章产业组织理论流派173

第一节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理论173

第二节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177

第三节新奥地利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181

第四节可竞争市场理论184

第八章市场结构193

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193

第二节市场集中度198

第三节产品差别化203

第四节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207

第五节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的作用210

第九章市场行为215

第一节市场行为研究的博弈论方法215

第二节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222

第三节企业的市场协调行为234

第四节产业的市场行为———产业融合237

第十章中间型产业组织247

第一节空间网络组织247

第二节横向联系组织254

第三节模块化产业组织261

第十一章产业结构政策273

第一节产业结构政策概述273

第二节主导产业的选择政策277

第三节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283

第四节衰退产业的转型与转移政策288

第五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294

第十二章产业组织政策301

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的类型与政策目标301

第二节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306

第三节直接规制政策322

第四节中小企业政策327参考文献337



现代产业经济学:洞察经济活动结构与运行机制的深度解析 一、 核心议题与学科定位 产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分支,致力于揭示构成现代经济基础的各个产业部门的结构、行为及其绩效。它不仅关注微观层面的企业决策,更深入探究宏观经济体中产业间的相互作用、市场力量的分配以及政府规制的影响。本书旨在构建一个严谨而全面的理论框架,同时辅以大量生动详实的案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 本书的学科定位清晰:它是一本面向21世纪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系列教材,这意味着它不仅传承了经典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精髓,更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经济学研究者与从业者。它将引导读者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经济现象,理解产业发展如何驱动经济增长,以及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如何影响产业的健康运行。 二、 理论框架与核心概念解析 本书的理论基石建立在对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剖析之上。我们将首先从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入手,这是理解产业经济学的起点。我们将详细探讨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包括: 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分析其理论假设、效率性以及在现实中的稀缺性,以及它作为一种理想化模型的理论意义。 垄断(Monopoly):深入研究垄断的成因,如自然垄断、专利和特许经营权,以及垄断者如何通过价格歧视最大化利润,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 寡头垄断(Oligopoly):这是现实世界中最普遍的市场结构之一。我们将重点讲解寡头垄断下的企业行为,包括勾结(Cartels)、价格领导(Price Leadership)、串通(Collusion)等策略,以及博弈论(Game Theory)在分析寡头垄断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分析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如何允许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定价权,以及其与完全竞争和垄断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深入剖析企业行为(Firm Behavior)。企业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其目标(通常是利润最大化)、决策过程以及策略选择都会截然不同。我们将探讨: 成本理论(Cost Theory):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等概念,以及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和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对企业长期决策的影响。 生产理论(Production Theory):分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等。 利润最大化策略(Profit Maximization Strategies):在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状况来确定产量和价格。 反垄断行为(Antitrust Behavior):分析企业如何规避反垄断法规,以及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最终,我们将聚焦于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的评估。这涉及到产业经济学如何衡量产业的效率和公平性。我们将考察: 经济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包括生产效率(Productive Efficiency)和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以及市场结构如何影响这些效率指标。 创新(Innovation):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创新的动力”与“创新的阻碍”。 消费者福利(Consumer Welfare):市场定价、产品质量和可得性对消费者利益的直接影响。 产业集中度(Industry Concentration):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等衡量产业集中度的指标,以及集中度与市场绩效的关系。 三、 关键理论工具与分析方法 本书不仅介绍理论概念,更注重教授分析方法和工具。我们将引入以下关键理论工具: 博弈论(Game Theory):在寡头垄断和企业间战略互动分析中,博弈论提供了强大的分析框架,如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等。 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用于评估政策和项目的影响,特别是在公共政策和政府干预的讨论中。 产业组织模型(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odels):例如,SCP范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即从产业结构出发,分析企业行为,最终考察市场绩效。 实证研究方法(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虽然本书侧重理论,但我们会提及计量经济学方法在产业经济学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如回归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用以检验理论假说。 四、 现实世界应用与案例分析 理论的生命在于实践。本书将大量引入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产业部门的真实案例,将抽象的经济学原理与生动的商业活动相结合。这些案例将覆盖: 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信息技术、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分析其高研发投入、快速迭代和市场竞争特点。 传统制造业:如汽车、钢铁、纺织等,分析其规模经济、国际竞争和产业政策影响。 服务业:如金融、电信、零售、航空等,分析其产品差异化、网络效应和监管挑战。 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共享经济等,分析其颠覆性创新、市场培育和政策引导。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读者将能够: 识别特定产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 理解企业在该产业环境下的战略选择。 评估该产业的市场绩效和面临的挑战。 分析政府政策对该产业的影响。 例如,在分析电信产业时,我们会探讨自然垄断的特点、牌照发放的竞争效应、以及价格管制如何影响投资和创新。在分析互联网平台经济时,我们会讨论网络效应、双边市场、数据垄断和反垄断监管的新挑战。 五、 政策含义与前沿展望 产业经济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工具,更是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 如何通过反垄断政策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如何制定产业政策以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如何进行有效的政府规制以纠正市场失灵? 如何应对全球化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同时,本书也将对产业经济学的前沿发展进行展望,包括: 平台经济与数字产业的兴起:其独特的市场结构、竞争逻辑和监管困境。 行为产业经济学(Behavioral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将心理学洞察融入企业行为分析。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产业分析中的应用: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绿色产业经济学(Green Industrial Economics):环境约束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 结语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严谨、系统且富有洞察力的产业经济学知识体系。通过理论梳理、工具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有机结合,我们希望读者不仅能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更能培养独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或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的学习过程将是一次对经济活动微观根基的深度探索,一次对市场力量与企业策略的精妙解析,一次对经济运行规律与政策智慧的深刻领悟。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四版)》,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晦涩的理论书籍,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平实易懂,尽管涉及的理论模型不少,但作者总能用清晰的逻辑和恰当的比喻来阐释,使得像我这样并非经济学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逐步理解。它的内容覆盖面很广,从企业行为、市场力量的度量,到信息不对称、网络效应等现代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都有涉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囚徒困境”和“纳什均衡”在企业竞争策略中的应用讲解,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博弈论是如何被巧妙地用来分析现实中的商业决策。同时,教材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对于我了解全球产业格局和区域经济差异非常有帮助。一些章节在探讨行业演进、技术变革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时,也引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这让我感受到教材的时效性。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让我对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我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商业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四版)》真是让我耳目一新!作为一本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它在理论讲解上丝毫不含糊,每一章都循序渐进地引入核心概念,从最基础的市场结构划分,到更复杂的寡头垄断博弈论应用,都处理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为什么”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罗列公式和模型,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些理论是如何从现实经济现象中提炼出来的,以及它们在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时扮演的角色。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是这本教材的一大亮点,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的案例,它们生动地展示了理论如何指导实践,以及经济学原理在现实世界中的强大解释力。通过这些案例,我不再觉得产业经济学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变得鲜活且充满应用价值。教材的结构也很清晰,逻辑性强,阅读起来非常顺畅。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理解产业组织、市场竞争、反垄断政策等问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极佳的学习体验,它为我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支持。

评分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四版)》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其丰富的实证支持和前瞻性的视野。这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了大量实际数据和研究案例,使得理论的学习过程充满了现实意义。我曾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书中关于“平台经济”和“双边市场”的章节,这些内容非常贴合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并且对理解数字经济下的产业格局具有极强的指导性。教材对于不同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评估也十分客观,既肯定了其积极作用,也指出了潜在的弊端和挑战,这让我对政策制定有了更全面和辩证的认识。另外,书中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探讨,例如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等,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方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它更像是一份对当下和未来产业发展脉络的深刻洞察,为我在这充满变化的经济世界中指明了方向。

评分

对于《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四版)》,我的感受可以用“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来概括。这本书的编排设计非常人性化,从最基础的定义和概念出发,逐步升级到复杂的模型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把所有内容都塞到课本里,而是留有余地,鼓励读者去思考和探索。例如,在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部分,书中列举了不同学派的观点,并提供了支持和反驳的论据,这极大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的兴趣。教材中穿插的图表和数据分析也十分到位,它们直观地展示了理论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自然垄断”和“公共物品”的讨论,通过清晰的案例分析,让我理解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深入产业经济学的殿堂。它让我明白,学习经济学不仅是掌握知识,更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

评分

阅读《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四版)》是一次既有挑战性又有成就感的体验。这本书对于理论的严谨性要求很高,它不会回避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而是选择直接呈现,并辅以详尽的解释。这对于希望扎实掌握产业经济学理论核心的读者来说,是巨大的福音。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分析市场失灵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无论是垄断、信息不对称还是外部性,书中都深入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详细阐述了相应的规制政策。案例的选取也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多个行业的典型情况,例如电信行业的解散、制药行业的专利保护等等,这些案例都极具启发性。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掌握了分析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来评估和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包括企业战略、政府监管乃至社会福利等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