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应用的逻辑顺序,构建了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 架。全书共十二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对象与内容、意义与方法;第二章至第六章是作为产业经济学宏观层次的产业结构理论,主要阐述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和升级方向、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高技术产业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产业关联;第七章至第十章是作为产业经济学微观层次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阐述产业组织理论各流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及其与市场绩效的互动关系、与产业集聚和产业融合等现代产业发展趋势相伴而生的中间型产业组织;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是作为产业经济学理论应用的产业政策研究,主要阐述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为便于讨论和自学,大部分章节后都配有复习思考题和案例分析。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兴趣了解产业经济学的高校其他专业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和研究参考。
赵玉林,1954年11月出生于吉林,现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主要有《科技成果转化的供求结构研究》(1996—1998)、《高技术产业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管理创新研究》(1999—2001)、《高技术产业化的界面管理研究》(2001—2003)、《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2005—2007)、《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机制研究》(2008—2010)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研 究》(2012—2014)。主持省部级项目及各类委托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20余 部,在**和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曾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湖北省优秀教师、国家建材局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6
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意义14
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6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21
第一节产业分类21
第二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趋势29
第三节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38
第三章产业结构优化45
第一节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与主要内容45
第二节产业结构合理化47
第三节产业结构高级化50
第四节产业结构生态化56
第五节区域产业结构优化59
第四章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71
第一节产业布局理论概述71
第二节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和原则77
第三节产业集聚84
第五章高技术产业发展100
第一节高技术产业的含义及特征100
第二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阶段109
第三节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116
第四节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123
第六章产业关联分析129
第一节产业关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9
第二节投入产出法的应用144
第三节产业的空间关联152
第四节产业的时间关联163
第七章产业组织理论流派173
第一节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理论173
第二节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177
第三节新奥地利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181
第四节可竞争市场理论184
第八章市场结构193
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193
第二节市场集中度198
第三节产品差别化203
第四节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207
第五节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的作用210
第九章市场行为215
第一节市场行为研究的博弈论方法215
第二节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222
第三节企业的市场协调行为234
第四节产业的市场行为———产业融合237
第十章中间型产业组织247
第一节空间网络组织247
第二节横向联系组织254
第三节模块化产业组织261
第十一章产业结构政策273
第一节产业结构政策概述273
第二节主导产业的选择政策277
第三节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283
第四节衰退产业的转型与转移政策288
第五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294
第十二章产业组织政策301
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的类型与政策目标301
第二节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306
第三节直接规制政策322
第四节中小企业政策327参考文献337
初次接触《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四版)》,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晦涩的理论书籍,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平实易懂,尽管涉及的理论模型不少,但作者总能用清晰的逻辑和恰当的比喻来阐释,使得像我这样并非经济学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逐步理解。它的内容覆盖面很广,从企业行为、市场力量的度量,到信息不对称、网络效应等现代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都有涉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囚徒困境”和“纳什均衡”在企业竞争策略中的应用讲解,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博弈论是如何被巧妙地用来分析现实中的商业决策。同时,教材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对于我了解全球产业格局和区域经济差异非常有帮助。一些章节在探讨行业演进、技术变革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时,也引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这让我感受到教材的时效性。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让我对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我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商业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四版)》真是让我耳目一新!作为一本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它在理论讲解上丝毫不含糊,每一章都循序渐进地引入核心概念,从最基础的市场结构划分,到更复杂的寡头垄断博弈论应用,都处理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为什么”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罗列公式和模型,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些理论是如何从现实经济现象中提炼出来的,以及它们在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时扮演的角色。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是这本教材的一大亮点,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的案例,它们生动地展示了理论如何指导实践,以及经济学原理在现实世界中的强大解释力。通过这些案例,我不再觉得产业经济学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变得鲜活且充满应用价值。教材的结构也很清晰,逻辑性强,阅读起来非常顺畅。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理解产业组织、市场竞争、反垄断政策等问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极佳的学习体验,它为我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支持。
评分《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四版)》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其丰富的实证支持和前瞻性的视野。这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了大量实际数据和研究案例,使得理论的学习过程充满了现实意义。我曾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书中关于“平台经济”和“双边市场”的章节,这些内容非常贴合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并且对理解数字经济下的产业格局具有极强的指导性。教材对于不同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评估也十分客观,既肯定了其积极作用,也指出了潜在的弊端和挑战,这让我对政策制定有了更全面和辩证的认识。另外,书中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探讨,例如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等,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方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它更像是一份对当下和未来产业发展脉络的深刻洞察,为我在这充满变化的经济世界中指明了方向。
评分对于《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四版)》,我的感受可以用“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来概括。这本书的编排设计非常人性化,从最基础的定义和概念出发,逐步升级到复杂的模型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把所有内容都塞到课本里,而是留有余地,鼓励读者去思考和探索。例如,在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部分,书中列举了不同学派的观点,并提供了支持和反驳的论据,这极大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的兴趣。教材中穿插的图表和数据分析也十分到位,它们直观地展示了理论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自然垄断”和“公共物品”的讨论,通过清晰的案例分析,让我理解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深入产业经济学的殿堂。它让我明白,学习经济学不仅是掌握知识,更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
评分阅读《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四版)》是一次既有挑战性又有成就感的体验。这本书对于理论的严谨性要求很高,它不会回避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而是选择直接呈现,并辅以详尽的解释。这对于希望扎实掌握产业经济学理论核心的读者来说,是巨大的福音。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分析市场失灵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无论是垄断、信息不对称还是外部性,书中都深入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详细阐述了相应的规制政策。案例的选取也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多个行业的典型情况,例如电信行业的解散、制药行业的专利保护等等,这些案例都极具启发性。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掌握了分析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来评估和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包括企业战略、政府监管乃至社会福利等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