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中医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硕平,李继安,冯志成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中医学
  • 传统医学
  • 医学
  • 养生
  • 健康
  • 中医理论
  • 经络
  • 穴位
  • 方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596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973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类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6
字数:4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医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医理论基础部分,包括导论、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藏象、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四诊、辨证、养生与防治、中药、方剂等。下篇为临床综合运用部分,包括针灸推拿及内、外、妇、儿科常见病症的诊疗内容。《中医学》相关知识点以二维码形式体现,教材末附有方剂索引,以备查阅。

目录


总序
前言
上篇
第一章 导论 3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3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8
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 10
第四节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 11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3
第一节 元气论 13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4
第三节 五行学说 18
第三章 藏象 23
第一节 五脏 23
第二节 六腑 31
第三节 奇恒之腑 32
第四节 脏腑的相互关系 33
第四章 精、气、血、津液 37
第一节 精 37
第二节 气 38
第三节 血 40
第四节 津液 41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42
第五章 经络 45
第一节 经络 45
第二节 十二经脉 46
第三节 奇经八脉 48
第四节 连属部分 48
第六章 病因病机 50
第一节 病因 50
第二节 发病 58
第三节 基本病机 60
第七章 四诊 65
第一节 望诊 65
第二节 闻诊 71
第三节 问诊 73
第四节 切诊 78
第八章 辨证 83
第一节 八纲辨证 83
第二节 脏腑辨证 85
第九章 养生与防治 93
第一节 养生与预防 93
第二节 治则与治法 95
第十章 中药 104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104
第二节 中药的分类及常用中药 108
第十一章 方剂 126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126
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 127
下篇
第十二章 针灸推拿 145
第一节 腧穴 145
第二节 针灸方法 153
第三节 推拿疗法 158
第四节 拔罐疗法 161
第十三章 内科病症 162
第一节 上呼吸道感染 162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63
第三节 肺癌 164
第四节 哮喘 166
第五节 高血压病 167
第六节 冠心病 168
第七节 心律失常 170
第八节 急性脑血管疾病 171
第九节 失眠 174
第十节 抑郁症 175
第十一节 慢性胃炎 176
第十二节 肠易激综合征 178
第十三节 消化性溃疡 179
第十四节 肝硬化 180
第十五节 肾病综合征 182
第十六节 泌尿系感染 183
第十七节 尿石症 184
第十八节 糖尿病 185
第十九节 痛风 187
第二十节 高脂血症 188
第二十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89
第十四章 妇科病症 191
第一节 功能性子宫出血 191
第二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192
第三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194
第四节 子宫肌瘤 195
第五节 先兆流产 196
第六节 反复自然流产 197
第七节 晚期产后出血 199
第八节 不孕症 200
第十五章 儿科病症 202
第一节 过敏性鼻炎 202
第二节 小儿肺炎 203
第三节 小儿腹泻 205
第四节 营养不良 207
第五节 过敏性紫癜 208
第十六章 外科病症 210
第一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210
第二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 211
第三节 银屑病 212
第四节 湿疹 213
第五节 荨麻疹 214
第六节 痤疮 215
第七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16
第八节 痔 218
方剂索引 220
主要参考书目 225

精彩书摘

  《中医学/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类系列教材》: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恒动理念、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一)整体观念的含义
  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联系,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
  (二)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就形体结构而言,人体是由若干脏腑器官所组成。这些脏腑器官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相互关联的,每一个脏腑器官都是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2)就生命基本物质而言,组成各脏腑器官并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都是精、气、血、津液,这些物质分布并运行全身,以维持机体统一的功能活动。
  (3)就功能活动而言,形体结构和生命基本物质的统一性,决定了功能活动的统一性,使各种不同的功能活动互根互用、相互协调、密切联系。
  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联腑脏,外络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五脏是构成整个人体的五个系统,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表里相连、上下沟通、密切联系、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功能活动。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大自然存在的阳光、空气、水、生物圈等,构成了人类生存、繁衍的最佳环境。自然界的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所以,人体内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关系。这就是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四季气候的更替变化使人表现出规律性生理适应过程。如《灵枢·五癃津液别》日:“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这说明人体随春夏秋冬气候的交变而出现相应的变化。
  (2)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昼夜晨昏的变化,对人体生理功能也有不同影响,而人体也要与之相适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人体阳气在白天多趋于表、夜晚多趋于里的现象,也反映了人体阴阳与自然界阴阳之间存在着适应性的自我调节变化。
  (3)地区方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由于各个地区都有它各自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因此各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等也都存在差异。如南方的气候较热,而多潮湿,故人体的腠理较疏松;北方的气候较寒冷,而多干燥,故人体的腠理较致密。一旦易地而居,环境突然改变,初期多感不太适应,须经过一定时间,通过机体本身的自我调节,才能逐渐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人与天地相应,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人类不仅能主动地适应自然,更能主动地改造自然,和自然作斗争,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
  人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而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旦外界的变化过分剧烈,或由于个体本身适应及调节能力偏弱,不能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就会发为某种疾病。所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原则。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也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不同,可造成个人的心身功能与体质的差异。一般来说,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的社会支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振奋,勇于进取,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不利的社会环境,可使人精神压抑,或紧张、恐惧,从而影响心身健康。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婚姻、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都影响人体的各种生理、心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人体必l须进行自我调节,与之相适应,才能维持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平衡和协调,这就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

前言/序言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世界传统医学中的一枝独秀,经历了2000多年沧桑巨变依然傲然挺立。随着人类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世界各地都开始关注中医学。中医学以其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与西医学共同承担着人类的医疗保健和疾病的防治任务。
  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其中,明确提出“国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因此,本教材按照党和国家的中医药发展新政策,结合西医院校医学生的特点,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实用人才为宗旨,确定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编写思路。
  本教材内容涉及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综合运用两方面,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医理论的基础部分,包括导论、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四诊、辨证、养生与防治、中药、方剂等。下篇为临床综合运用部分,包括针灸推拿及内、外、妇、儿科常见病症的诊疗内容。教材末附有方剂索引,以备查阅。
  本教材有下列五个特点:①创新性。一是本教材编写重点突出,相关知识点以二维码形式体现;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纳入目前各学科重要研究成果,体现知识的更新和进展。②科学性。本教材总体设计与体例体现了科学性,在体现中医学特色的同时,力求语言客观、公正、平和,以免引起歧义和争议。③系统性。本教材的内容涉及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综合运用两方面,将中医理论基础与临床多门学科相结合。④代表性。本教材下篇选取了内、外、妇、儿科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症,在编写过程中各编委树立了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⑤实用性。本教材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到运用,培养临床、检验、护理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医学生熟悉中医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中医知识,期待其在临床中能给予患者恰当的治疗建议。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海南医学院及其他参编院校的大力支持,编委均为各医学院校一线教师,是教学的骨干力量。本教材由各编委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采取集体讨论、分工互审、主编负责等方法,汲取其他版本《中医学》教材的精华编写而成。但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各院校师生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
养生保健的智慧宝典——《四季安康:古法调养与现代生活》 简介: 《四季安康:古法调养与现代生活》是一部融汇古今智慧的养生保健指南,旨在帮助读者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拾并实践古老而有效的健康哲学。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书,而是将深奥的中医养生理念,以生动、易懂、实用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它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生命在不同时节的运行规律,揭示身体内在的平衡奥秘,并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融入日常生活的调养方案,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想状态。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养生方法,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健康生态系统。我们从“天人合一”的宏观视角出发,深刻理解自然界四时更替对人体生理、病理产生的深远影响。春天生发、夏天长养、秋天收藏、冬天潜藏,这四大节律如何与我们的起居、饮食、情志、运动息息相关,本书将逐一为您剖析。读者将了解到,为何春季适合舒展筋骨,夏季宜清心降火,秋季需润燥养肺,冬季应温补固藏,并掌握具体的调养策略,让身体顺应自然,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在详细阐述四季养生法的基础上,本书更进一步,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挑战相结合。我们深知,现代人面临着工作压力、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情绪波动等诸多健康隐患。《四季安康》并非要将读者“拉回”古代,而是教会大家如何将传统养生智慧“带入”现代生活。例如,针对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本书会提供兼顾时令的办公室简易运动和拉伸技巧;面对琳琅满目的现代食物,本书会教你如何辨别寒热温凉,如何通过食物的性味来辅助身体达到平衡;对于都市人的精神压力,本书会引导读者运用呼吸法、冥想、以及简单易行的中医食疗方来舒缓情绪,安抚身心。 本书的内容编排匠心独运,逻辑清晰。首先,我们会从基础理论入手,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核心概念,让读者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这绝不是冗长的学术讲解,而是为后续的实践操作铺设坚实的基础。接着,本书将重点深入四季调养的每一个环节。 春季篇: 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初生。本书将带领读者感受这股蓬勃的生命力,学习如何“养肝”,因为肝属木,与春季的升发之气相呼应。我们将详细介绍春季的饮食宜忌:推荐食用具有疏肝理气、健脾益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豆芽、柑橘类水果等,并警示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之品,以免助湿伤肝。在起居方面,强调“晚卧早起”,适当增加户外活动,舒展身体,避免过度劳累,让身心与春天的生发之气同频共振。本书还会提供一些针对春季易发的感冒、过敏、肝郁等问题的家庭调理方法,包括简单的穴位按摩、食疗方,以及有助于调节情绪的建议。 夏季篇: 盛夏时节,阳气最盛,湿热之气容易侵袭。本书将聚焦于“养心”,因为心属火,与夏季的炎热相对应。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清热解暑,避免心火亢盛。在饮食上,推荐清淡、甘凉、富含水分的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冬瓜、番茄等,并教授如何制作消暑饮品和汤粥。我们将强调“夜卧早起”,但要适当晚睡,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避免在最炎热的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本书还会介绍如何通过适度的运动来“动汗”,排出体内湿气,以及如何通过调节情志来安抚躁动的心绪。针对夏季常见的暑热、心烦、食欲不振、肠胃不适等问题,会提供实用的防治方案。 秋季篇: 秋高气爽,但也是气候干燥的季节。本书将引导读者关注“养肺”,因为肺属金,与秋季的肃降之气相契合。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应对秋燥,润肺止咳。饮食上,本书大力推荐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糯米、芝麻等,并教会读者如何制作滋润的羹汤和糕点,同时提醒少食辛辣、燥热之品。在起居上,倡导“早睡早起”,使精力充沛,并鼓励进行一些平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以增强肺功能。本书还会提供针对秋季易发的咳嗽、咽干、皮肤干燥、鼻塞等问题的家庭调理技巧。 冬季篇: 隆冬时节,万物潜藏,阳气收藏。本书将强调“养肾”,因为肾属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与冬季的闭藏之气密切相关。我们将揭示如何通过“藏精”来为来年积蓄能量。饮食上,本书会重点推荐温补肾阳、益精填髓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黑芝麻、核桃、枸杞、山药、栗子等,并教授如何制作温热滋补的药膳和汤品,同时提醒避免生冷、寒凉之物。在起居上,强调“早睡晚起”,注意保暖,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多休息,以养精蓄锐。本书还会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泡脚、艾灸、按摩等方法来温通经络,激发肾气,以及如何通过调情志来保持内心的宁静,安度寒冬。 除了四季的宏观调养,本书还会在不同章节穿插讲解一些贯穿四季的养生要点,例如: 饮食调养的艺术: 详细阐述“辨证施食”的原则,教读者如何根据自身的体质、时令以及身体出现的具体状况来选择最适合的食物。介绍五味(酸、苦、甘、辛、咸)与五脏(肝、心、脾、肺、肾)的对应关系,以及食物的寒、热、温、凉四性如何影响身体。书中会提供大量的食谱范例,涵盖早餐、午餐、晚餐以及点心,让健康饮食变得简单有趣。 起居作息的智慧: 深入讲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实践意义。详细介绍睡眠的重要性,如何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及不同时辰对身体的影响。同时,也会探讨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巧妙地安排休息和放松,避免疲劳过度。 情志养生的秘诀: 探讨“情志致病”的原理,教会读者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如练习正念、冥想、听舒缓的音乐、写日记等,以及如何通过中医的“移情易性”法来化解负面情绪,保持心境平和。 运动健身的精髓: 并非鼓励高强度的剧烈运动,而是提倡“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的温和运动。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并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推荐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同时,也会提供一些适合办公室人群和居家进行的简易运动和拉伸动作。 经络穴位的生活化运用: 挑选出与四季养生、常见病症密切相关的经络和穴位,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其位置和按摩方法。这些穴位简单易学,读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作为日常保健和缓解不适的辅助手段。 辨体质,识健康: 引导读者了解自身的基本体质类型(如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痰湿、湿热、血瘀、特禀等),并针对不同体质提供个性化的调养建议。这部分内容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因人施治”的理念,并为后续的实践提供方向。 《四季安康:古法调养与现代生活》并非仅仅是一本讲述“怎么做”的书,更是一本引发读者“为什么”思考的书。它旨在唤醒人们内心对健康的渴望,重拾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老智慧,并将其转化为指导现代生活的实践力量。无论您是初次接触养生保健,还是已有一定基础,本书都能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实用的方法和源源不断的健康动力。它将是您开启健康、活力、安宁生活的一把金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惊喜,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过于传统了,那种深沉的墨绿色搭配着古朴的字体,乍一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几十年前的老式教材,不禁让人心生一丝丝的“不会是又一本枯燥的理论书吧”的疑虑。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那份沉甸甸的纸张触感,以及油墨淡淡的清香,却又在不经意间勾起了一段尘封的记忆,仿佛回到了那个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学生时代,对未知知识渴望的眼神。书中的排版,乍一看似乎有些杂乱,小字注、图表、大段文字穿插其中,初学者可能会觉得有些眼花缭乱,难以迅速抓住重点。但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这种看似“混乱”的编排,恰恰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逻辑。那些分散在各个角落的细枝末节,如同散落的珍珠,只有当你耐心一颗颗拾起,串联起来,才能看到那幅宏大而精密的理论体系。

评分

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被它的重量所吸引。沉甸甸的,仿佛里面蕴藏着千年的智慧。封面的设计,怎么说呢,非常具有“年代感”。简单到极致,没有多余的装饰,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最深刻的道理。翻开书页,里面的字体大小适中,排版也比较规整,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是配色上可以再多一些变化,让视觉感受不那么单调。作者在讲解基础理论时,并没有使用大量生僻的医学术语,而是尽量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来解释。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值得称赞,毕竟中医学本身就有很多概念比较抽象,如果再配上晦涩的文字,那对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天书。

评分

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本书的包装风格相当“复古”。那种深沉的颜色和传统的字体,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历史悠久的典籍。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却发现里面的内容并没有那么“古板”。作者在解释一些核心概念时,会用一些更现代的语言和比喻,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更容易理解。比如,在讲解“经络”时,他会把它比作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负责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这种接地气的解释方式,让我在阅读时感到更加轻松和有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可以说是一种“朴素的美学”。没有华丽的图案,也没有醒目的宣传语,只有几个大字,却透着一股“力量”。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很好,不是那种特别光滑的,而是带有一点点涩感,这让我在翻阅时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作者在阐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会尽量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来辅助说明,比如将“气血”比作人体的“能量和动力系统”。这种方式,让我在理解上少了很多障碍,也更容易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老实说,给我一种“回归本源”的感觉。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插图或者醒目的标题,只有最朴素的书名和作者的名字。这让我想起了很多经典的书籍,它们往往以最简洁的外观,承载着最深邃的思想。翻开书页,你会发现里面的文字并非密密麻麻,而是留有一定的空白,让读者在阅读时不会感到压迫感。作者在介绍一些关键概念的时候,采用了“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从最基础的理论入手,然后逐步引申到更复杂的章节。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框架。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望。封面上的“中医学”三个字,朴实无华,没有花哨的设计,也没有引人注目的宣传语。但就是这份平实,反而让我觉得它可能承载了某种厚重的实在。打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本正经的目录,细致地划分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各个章节。对于一个对中医学领域知之甚少的人来说,这目录本身就像是一张藏宝图,勾勒出了一个庞大而神秘的世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解释一些基础概念时,并没有简单地堆砌术语,而是努力地用一些更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辅助说明。比如,在讲解“气”的概念时,他会用“呼吸”来类比,用“能量流动”来形容。虽然这些类比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至少为我这样的小白提供了一个理解的切入点,避免了直接被晦涩的理论“劝退”。

评分

坦白讲,初见此书,那股“老派”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一度犹豫是否该继续深入。封面设计,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也可能是一股泥石流,全看个人品味了。我个人觉得,它缺少了一些能迅速抓住眼球的现代元素,但反过来想,也许这正是它试图传达的“本真”吧。内页的纸张,略带泛黄,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纸张味道,这是我很多新书上难以寻觅的。文字印刷清晰,但行距和字号的设置,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可能会稍显拥挤。我注意到,作者在书的开篇部分,花了不少篇幅来铺垫,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讲起,再到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这对于急于了解具体方剂和疗法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慢热”,甚至有些“跑题”。然而,当我慢慢沉浸其中,才发现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哲学思考,才是理解后续复杂理论的基石。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感觉是“沉稳”且“内敛”。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籍那样,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字体来吸引眼球。然而,正是这种朴素,反而让我觉得它蕴含着一种“真材实料”。当我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纸张气息,以及清晰的印刷,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本用心制作的书。作者在讲解一些古老的理论时,并没有回避其历史渊源,而是会适当地提及一些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典故,这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对中医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眼就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了。那种简约而不失厚重的风格,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打开书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让我想起了很多童年时读过的教科书。书中对于一些理论的讲解,我注意到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术语,而是先从一些更广泛的概念入手,比如“天人合一”的思想,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理论体系。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非常容易接受。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它的期望值并不高。封面设计,怎么说呢,朴实无华,可能不太符合当下流行的审美。但是,当我翻开第一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瞬间拉近了我与这本书的距离。纸张的触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而是略带哑光的质感,让人感觉很舒服。书中对于一些基础概念的阐述,我觉得作者处理得比较得当。他没有直接抛出大量的理论,而是循序渐进,从易到难,让读者能够慢慢地消化吸收。比如,在解释“五行”的时候,他会结合四季的变化、人体的五脏等来类比,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