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环境化学(第二版)》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共八章,包括绪论、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和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以阐述污染物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为主线,较全面深入地阐明基本原理、环境化学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为进一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方针,增添了反映近年环境科学领域新发展且应用性较强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即“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和“绿色化学”内容的介绍和讨论。《环境化学(第二版)》密切结合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在介绍基本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注意适当反映本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为便于阅读,《环境化学(第二版)》每章均设有“内容提要及重点要求”,并列出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与习题”及“主要参考文献”,在书后特编有中英文关键词对照索引。
《环境化学(第二版)》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适于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化学
一、环境问题
二、环境化学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
一、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二、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一、大气的主要成分
二、大气层的结构
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一、辐射逆温层
二、大气稳定度
三、大气污染数学模式
四、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一、自由基化学基础
二、光化学反应基础
三、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
四、氮氧化物的转化
五、碳氢化合物的转化
六、光化学烟雾
七、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八、酸性降水
九、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十、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第四节 大气颗粒物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消除
二、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三、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四、大气颗粒物来源的识别
五、大气颗粒物中的PM2.5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一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一、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三、水中营养元素及水体富营养化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一、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二、水中颗粒物的聚集
三、溶解和沉淀
四、氧化还原
五、配合作用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一、分配作用
二、挥发作用
三、水解作用
四、光解作用
五、生物降解作用
第四节 水质模型
一、氧平衡模型
二、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
三、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型
四、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第八章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前言/序言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环境化学》自出版以来,陆续为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以及化学、农学多类专业广泛采用。教材加印若干次,受到社会好评,并于2000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都是对编者的鞭策和鼓励。
为适应科教事业发展的需要,2004年8月参编作者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了该教材修订的研讨会。通过认真讨论明确了修订的指导思想为:“既要保持原书结构体系的特色,又要面对国内外环境化学内容的发展推陈出新;既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国情”。
为此,对第一版教材的修改意见如下:
1.去掉第一版的第七章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新增两章,即第七章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和第八章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对第一版其他六章,采取补空、补新、补量化的原则加以修改补充,并适当体现推陈出新。
第一章绪论:适当反映人为活动与各自然圈层间的交叉联系,简介主要营养元素循环。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对原内容编排做些调整;关于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要结合讨论自由基反应;对大气颗粒物单独另写一节,要适当介绍气溶胶的界面效应,PM2.5可吸入尘与能见度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等。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在原第一节中适当介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在原第四节水质模型增添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简介。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增加讨论土壤孔隙水、土壤溶液、土壤中腐殖质和有机质内容。
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增添第六节有机物的定量结构与活性关系简介。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增加第一节污染物在多介质多界面环境中的传输;原第一节重金属元素改为第二节;原第二节有机污染物改为第三节,其中要添加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介绍。
由于某些具体原因,参编作者也有部分调整。再版本由戴树桂编写第一、八章,董德明编写第二章,王晓蓉编写第三章,邓南圣编写第四、六章,陈甫华编写第五章,孙红文编写第七章,最后由主编戴树桂审校定稿。
本书修订出版过程中,得到高等教育出版社陈文副编审的指导和支持,编者表示衷心感谢。此外,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建博士在中英文关键词对照索引的编排工作上给予了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限于学识和文字水平,错误在所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
环境化学(第二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环境化学(第二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